有关部门对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看法与建议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观点综述(下)
2015年7月上旬,国务院研究室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邀请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座谈。现将主要看法和政策建议综述如下:
一、对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与会部门同志普遍认为,2015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二季度增长7%。虽然近期经济趋稳回暖迹象增多,但稳定的基础仍十分脆弱,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下半年,政策效应和改革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有望企稳,结构调整态势向好,全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能实现,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不可低估,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发改委、人社部、住建部、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同志认为,2015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是就业稳。上半年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5.1%左右,6月末为5.06%,与2014年同期基本相当。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处于动态平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体稳定,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更加显现。上半年,新注册企业200.1万户,每天新增1万户以上。二是收入稳。随着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等各项政策落地,城乡居民和工薪人员收入保持增长。三是物价稳。CPI涨幅低位平稳增长,上半年同比上涨1.3%。夏粮又获丰收,为物价稳定运行提供了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新的动力孕育成长。一是服务业继续领先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较2014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6.3%,比2014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二是消费升级加快。上半年,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7%,比2014年同期大幅加快14.9个百分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26.6个百分点。家具、建材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均增长强劲,旅游、休闲娱乐、绿色消费等升级趋势明显。三是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占比为11.3%,比2014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四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快速成长,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信息消费等热点消费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8.6%,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41.9%。
特别是近两个月,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的积极因素增多。一是工业生产增速止跌回升。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比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二是三大需求增速均有所回升。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在5月份同比增长9.9%的基础上,环比增长0.88%;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比5月份回升0.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以人民币计为2.1%。三是部分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好转。日均统调发电量、铁路货运量、货币增速和新增贷款规模等均出现企稳迹象,6月末M2同比增长11.8%,连续2个月回升。四是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已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5月末,全国已竣工商品房库存量首次出现下降。6月份,9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2015年首次转正。五是主要经济先行指数继续向好。6月份制造业PMI、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与5月份持平或小幅回升,非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处于扩张区间,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均有所增强。
与此同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同志强调,当前经济运行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尤其是主要经济指标累计增速同步放缓,凸显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是投资延续减速态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增长1.6%,投资增长后续乏力。二是消费增速略有放缓。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较2014年同期放缓1.7个百分点。三是外贸增速远低于预期。以人民币计,上半年进出口同比下降6.9%,降幅较一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较2014年同期放缓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0.9%,比一季度回落4个百分点,较2014年减缓4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生产减速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较2014年同期放缓2.5个百分点。此外,供需失衡还导致价格持续低迷。上半年PPI同比下降4.6%,降幅与一季度持平,比2014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PPI已连续40个月负增长,持续时间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长。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两难”与“两险”。一是“企业难”。在市场需求不振、产品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库存压力加大,资金回笼困难,利润持续下降。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0.8%,较2014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普遍被困,三分之一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下,煤炭、冶金、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企业亏损面在30%以上;石化、汽车、电子设备等制造业动力明显减弱,有的转入负增长,甚至一些优势大企业也身陷困境;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二是“政府难”。受经济放缓、物价水平回落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7%,增幅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同期最低水平。中央财政收入“明升实降”,地方财政收入低速增长且分化加剧,主体税种增速回落甚至负增长,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资金调度难度加大。三是“金融险”。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区域分化趋势加剧:一线城市资产市场泡沫积聚,而三四线城市住房库存仍处于高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上升。降准降息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脱实向虚”,助力股市行情暴涨;6月中旬后,股市又出现“恐慌性”暴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还存在地方政府债务、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风险点。四是“就业险”。主要是存在隐性失业风险。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出现下滑,前5个月同比减少26万人。产能过剩行业用工萎缩,转型升级企业岗位流失率达历史高位;高校毕业生签约率降幅较大,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增加。
二、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同志分析认为,下半年经济回稳动力将有所增强,GDP增速有望趋稳向好;但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难有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回稳幅度和持续性存在较大变数:美国经济回升力度及其决定的美联储加息进程,通过贸易、金融、大宗商品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房地产市场回暖何时能传导至购地和投资,进而缓解投资增速下滑压力;下一步国家能否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融资平台在建、新建项目资金接续等,均是有待观察的不确定因素。总体来看,在现有政策力度不变和不出现重大意外冲击的情况下,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回稳,四季度增速持平或略升,全年可能呈现“低开、稳走、向好”态势。但要实现这个预期,还要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狠抓落实。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筑底企稳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分化趋势明显,增长动力转换特征突出。面对经济上行动力与下行压力较量的胶着困局,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和统筹协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由筑底企稳向回稳向好转化。宏观调控政策思路和着力点:立足稳增长、控风险,实行总量与结构政策并举,改革与发展举措并重。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精准定向调控:更加注重扩内需稳外需释放有效需求,更加注重拓宽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更加注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举措落地,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切实加力增效。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着力解决好财政性建设资金同比少增形成的紧缩效应。一是支持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加快棚户区、城乡危房改造等建设,促进信息、养老等消费增长,落实支持创业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指导地方做好置换债券发行工作,择机再下达1万亿元置换额度;研究并下达剩余2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妥善解决融资平台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以满足在建项目融资需求。三是指导地方加快推广PPP模式。抓紧推进相关立法和制定管理办法。加快推进30个示范项目建设,加快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开展地方运用PPP开展公租房建设运营试点;指导地方强化项目“物有所值”评估。
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体现灵活有效。一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出台新的总量政策。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前提下,加大对重点建设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明确投资增长点,加大对重大投资工程、战略重点项目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多渠道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鼓励金融机构赴境外发债,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和跨境担保。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管和考核体系,适当减轻商业银行利润考核压力,增加对小微、“三农”领域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五是引导人民币适度贬值,防止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形成叠加效应,减轻出口企业压力。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加大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有的同志建议,将减半征收所得税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提高到30万元以内,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标准由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扩大到不超过5万元。加快清费立税进度,明确取消和调整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时间表,继续清理附加在资源产品价格上征收的各种基金和收费。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区别对待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避免信贷政策一刀切。以失业保险基金来援企稳岗,加大专项帮扶力度,用社会政策托底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超前谋划工业互联网,努力形成稳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第四,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向好势头。强化“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特别要密切关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加强点对点工作指导。抓紧完善住房税收和信贷等政策,适时扩大住房税收优惠范围,适当下调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进一步释放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有的同志建议,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契税减按1.5%税率征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家庭唯一住房,减按1%税率征税。优化住房用地供应结构,加强市场监管、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调结构促创新的总钥匙,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释放经济活力。抓好已出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措施的落实,着力消除阻碍发展和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全面推进预算公开的意见,调整和完善税制,多措并举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开放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加快放开金融机构设立和开展业务的准入管制,鼓励民营银行等中小机构发展。出台实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文件,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不少同志还反映,要抓紧推出更为有力的实质性改革举措,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让更多民众享受改革成果,切实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