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通往克里姆林宫之路(1)
东欧剧变,普京心灰意冷,回到了时过境迁的故乡。他不再是那个豪情满满的情报英雄,而是一个为衣食发愁的待业者,好不容易在列宁格勒大学谋到了一份差事。然而,幸运之神眷顾了他,1990年的某一天,索布恰克从市政府到列宁格勒大学办事,碰见自己昔日的学生——普京。简单的几句寒暄,决定了普京的后半生。
4.1 斯莫尔尼宫的灰色主教
东德的政权垮台之后,克格勃的代办处里进行着紧张的文件分类工作,重要的文件被转移到莫斯科保管,余下的全部被销毁。
普京讲过:“我烧掉了大量文件,以至于炉子都烧裂了。当东部的德国人占领了安全部的大楼时。我们的特工人员都感到非常害怕,担心德国人会炸掉克格勃的代表处。我打电话给在德国的司令部求助。他们的回答是,没有莫斯科的指令我们不能采取任何行动,而莫斯科保持沉默。后来军队来了,那些德国人也走了。”
克格勃的野史记载,普京保卫了克格勃驻德累斯顿办事处。那一天晚上,情报总部门口站岗的哨兵发现几百名示威民众试图围攻办事处。几分钟后,普京出现在大门口。普京面对喧闹的人群,大声说:“这里是苏联军事机构驻地,不容随意侵犯。”人群中有人质问普京,为什么院里停着挂东德牌照的汽车,苏联人在东德干什么。普京回答,按有关规定苏方有权使用东德的汽车牌照。接着又有人问普京,他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德语说得这样好。普京不动声色地表示他是一名翻译。就这样,普京成功地拖延了时间,并等到了前苏联国内允许用武力保护克格勃机构的答复。在得到国内指令后,普京用流利的德语大声宣布:“我希望你们不要试图闯入这一地区。我的部下拥有武器,并且将向越境者开枪!”普京满脸严肃的表情和斩钉截铁的话语使人群安静下来。那些试图闯入者私下交换了一下意见,悄无声息地散去了。
1990年1月,普京中校带着失望和伤心回到了他的家乡列宁格勒。普京很快明白了,他回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在克格勃的一切完全不值得自豪,他得出结论:在克格勃没有前途,必须寻找新的工作。
据说,普京曾被建议去列宁格勒局干部处担任一个没有前途的职务,他拒绝了,说他将自己找工作。那时候,这样做是受欢迎的,因为国家安全机关正在压缩编制,于是把他转为克格勃的预备役。
开始时,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做列宁格勒大学校长的国际问题助理这个并不令人羡慕的职位,需要注意外国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从中发现哪些人对克格勃招募人员感兴趣。普京不喜欢这个工作,他开始考虑写国际私法道德论文和进行答辩,并为此挑选了参考书籍,设想将来或者去当教师或者去做生意。
但是这个时候,事情有了转机——他遇到了此时作为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的索布恰克,索布恰克请他当自己的顾问。有人批评索布恰克,说他雇用了前克格勃官员,但是他的回答简单扼要:
“他是我的学生。”
民主派政治家也需要自己的小的特工部门。在“八月政变”的时候,普京很快从休假地返回,一直呆在索布恰克身边。8月20日,他递交了报告要求从克格勃中退出。在普京的指挥之下,他们摘下了政治教育大厦上的红旗——这对列宁格勒来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事。
普京就职于列宁格勒市长办公厅领导的对外联络委员会,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机构,因为它主管所有对外经济事务。
索布恰克对普京十分信任,普京也一直伴他左右。1994年3月,普京当上了圣彼得堡的副市长,但仍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一职。普京竭力保持沉默,人们甚至称他为“斯莫尔尼宫的灰色主教”。
他在圣彼得堡的一个同事说:“市长办公室在三楼,副市长们的办公室在二楼。普京则在一楼办公,他很简朴,从不突出自己,的确是位灰色主教。我们所有人都想出头,但最终都遭到无情的指责。他不抢风头,却被注意。”
索布恰克以他的法律知识,帮了叶利钦的大忙,使叶利钦得以进入最高苏维埃。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和第一副市长,不仅和索布恰克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管理经济和政府以及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所以他后来能够很快在莫斯科打开局面。普京还由于担任这个职务,和俄国正在崛起的青年一代政治精英之一的丘拜斯建立了联系。
普京在圣彼得堡工作的六年非常重要,他从隐秘战线来到镁光灯下,积累了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过去他习惯在隐蔽战线,以双重身份和别人打交道,特别是在德国,主要是和外国人打交道,对国内的事务并不熟悉。回国后,普京在列宁格勒经历了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九一年和九三年的事件这些惊心动魄的变局,经历并且参与了苏联由极权和计划经济体制向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又领导了圣彼得堡的市政府,从而积累了可贵的政治、行政和管理经验,包括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这对普京后来到莫斯科工作,都是很有益的。任何政治首先都是地方的政治,有没有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担任行政首长的经历,是很不一样的。
在圣彼得堡市民眼中,索布恰克显然不是一个好市长,甚至也不会是一个好的议员。圣彼得堡人两次通过选票剥夺了这位前法学教授从政的机会,一次是1996年的市长选举,索布恰克输给对手;另一次是1999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他从巴黎回到圣彼得堡,参加了杜马议员的选举,仍然落选。
普京担任了索布恰克竞选总部的负责人。但是索布恰克造成的局面,普京也无能为力,何况他并不是竞选方面的专家。事实上,索布恰克竞选失败,普京却因祸得福。索布恰克从圣彼得堡出走这段历史,并没有使叶利钦和普京之间产生隔阂。叶利钦后来知道了普京的行动,他深深敬佩普京的忠诚和义举。索布恰克隐居巴黎之后,普京的仕途之路稳步上升。
4.2 普京的命运从此改写了
1996年初夏,索布恰克从市政府搬出之后,当时的普京是有些彷徨的。他既不愿加入新的市政府,又没有地方可去。不过这个时期他还在读书——在圣彼得堡矿业学院修读不脱产的经济学课程。这一年他通过了论文答辩,论文的题目是《在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矿产原料基地再生产的战略规划》,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无论是和他从前的法律专业、克格勃的情报生涯还是圣彼得堡的副市长职位都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题目。他获得了经济学候补博士的学位(相当于硕士)。学院的院长利特维年科认为普京论文的水平很高,完全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我认为他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经济学家。”——圣彼得堡少了一个能干的副市长,多了一个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也要吃饭,要有工作,不管是做学问还是从事行政工作。可是随着索布恰克的下台,普京一度面临无处容身的困境。不过这个时间很短,因为普京在圣彼得堡,他没有被人遗忘。索布恰克离开了,没关系,普京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丘拜斯。丘拜斯从莫斯科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一个普京没有想到,更无法拒绝的提议。
刚刚从第一副总理的职位上退出不久的丘拜斯,在私有化方面已经没有事可做了。叶利钦很器重这位来自圣彼得堡的经济学家,任命他为总统办公厅主任。普京被举荐后,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主管相关法律和经济事务。他的顶头上司总务局局长是叶利钦的大管家博罗金。丘拜斯将普京引入莫斯科,博罗金则将普京纳为自己的属下。普京参与管理包括克里姆林宫在内的总统府房产,想必当时普京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自己将作为总统而不是总统府的一个行政官员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吧?
普京在总务局只工作了8个月,在1997年3月被调到办公厅,因为丘拜斯已经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丘拜斯前脚走,普京后脚就进了总统办公厅当副主任,并且兼任监督总局局长。办公厅和总务局当然完全不同。总务局管的是“物”,是房子或和房子有关的事务,办公厅却是为总统服务的。至此,普京开始进入叶利钦的视线,普京和叶利钦的家族开始建立关系。
普京在总统办公厅主要负责监督总局的工作。这个局是专门代表总统和俄罗斯各个联邦主体打交道的。普京在和地方交涉的时候,态度强硬,手段则软硬兼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地各种独立和分家的思潮纷起,地方和中央的关系也非常复杂,不少地方主体在和莫斯科打交道的时候,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动辄以独立相威胁,而普京总是有办法使这些地方就范,因此各地的官员私下给了他一个绰号“帝国主义者”。这个绰号似乎比“灰衣主教”带有更多的贬义,不过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普京的行政和管理能力很强。显然,到了莫斯科之后,普京在很短的时间就进入了角色。和在圣彼得堡一样,他在工作的时候,干练务实,同时能够很好地处理与上级和左右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普京和将他引进克里姆林宫的丘拜斯的命运发生逆转,普京开始节节上升,丘拜斯则逐步下降,这和当时俄罗斯复杂的政局、上层的勾心斗角有关。丘拜斯和俄国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交恶,是一个关键。1998年3月叶利钦改组政府,丘拜斯没有进入新内阁,转而经商。别列佐夫斯基却在4月被任命为独联体国家执行秘书。丘拜斯离开政坛,普京却官升一级,而且回到本行。
叶利钦注意到了普京在监督总局的表现。他也没有忘记普京是克格勃出身的。不过总的来说,克格勃只是工具,别人可以用,他也可以用,而且必须用。
1998年7月25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任预备役中校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叶利钦打算提升普京为将军,但是普京没有接受,他知道,由一个中校提升为将军,即使是少将,也不合适。普京也知道,以一个预备役中校而主管联邦安全局,会使很多人不服气,但他不在乎,关键是看当了局长之后的工作成绩和实效。上任那一天,普京来到卢比扬卡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大楼,也就是过去的克格勃总部大楼,他的第一句话是:“我回家了。”
叶利钦与普京克格勃是普京少年时代为之神往、后来又为之贡献了自己青年和中年时代的情报机构,现在普京成了这个机构的头子。他不仅得以全面了解这个机构的发展和演变、长处和短处,得以从全局衡量这个机构及其在俄国政治和社会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调看自己的克格勃档案。据普京对《生意人报》记者说,档案中对他的评价很高,不足是“缺乏危险意识”。普京是这样评价克格勃的:这是一个为极权主义服务的机构,但是具有非常专业的人员和组织。
普京的安全局局长只当了10个月,就被叶利钦提升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普京仍然兼安全局局长。这是1999年3月的事。显然,叶利钦这时候已经在认真考虑普京作为接班人的可能性,而国安会秘书这个职务,使叶利钦对任用普京可以进退自如。如果普京的新职有好的表现,能够使叶利钦满意,普京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如果叶利钦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普京的职。
国安会秘书由总统任命并且直属于总统,在国安会及相关的活动中拥有广泛的权力。普京担任这个要职,说明他已经进入了权力核心,成为参与决策的大员,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普京担任国安会秘书,是其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因为此时叶利钦的任期只剩一年多的时间了。叶利钦长期以来身体欠佳,媒体又经常报道他酗酒失态。叶利钦身边的人,如他的女儿季亚琴科和尤马舍夫等人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也常常引起批评。同时,俄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丛生,政坛斗争激烈。从这个时候开始,叶利钦开始认真地考虑普京接班的议题——普京的命运从此改写了。
俄国在国际战略上的态势不佳,北约的东扩已经逼近俄国。普京进入国安会时,科索沃危机已经相当严重,西方国家同情阿尔巴尼亚族,对米洛舍维奇统治下的南斯拉夫则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政权”。俄罗斯官方明确反对北约以武力干涉非北约成员国的南斯拉夫的内政。但是,国力衰落的俄罗斯,已经没有能力帮助自己的斯拉夫兄弟。
轰炸开始的时候,普京刚好开始担任国安会秘书。
然而,在北约军队兴高采烈准备进驻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时候,一支俄军伞兵小分队却在英军之前,在普里什蒂纳机场如神兵天降,抢占了机场。消息传出,北约震惊。北约盟军总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命令英军夺回机场,但是英军司令杰克逊拒绝了,他说:“将军,我不能为你而启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句话迅即成为一句名言。
俄国决策当局则是根据斯大林的一句名言决定这一行动的——“胜利者不受指责。”俄军总参谋部制定了出奇制胜的方案,并报叶利钦批准。有理由相信,在协调这一行动的时候,普京作为国安会秘书,也发挥了他的作用。俄军抢占机场,并没有给俄国在南斯拉夫问题上带来新的优势,但是对俄国人的心理多少是一个安慰。
科索沃的局势还是外国的问题。对普京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国内问题,特别是总统和总理、总统和总检察长之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