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俄罗斯的新彼得大帝(2)
虽然俄的行政存在着如此多的弊病,但普京上台之初却没有宣布进行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因为他预见到了可能的阻力,决定分步进行。
2000年5月13日,就在普京提出改革联邦委员会建议的同一天,国家杜马顺利通过了普京总统对卡西亚诺夫的总理提名。随后俄政府组阁很快完成,原内阁大部分成员基本留任。普京把卡西亚诺夫安排在内阁的重要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卡西亚诺夫的政治色彩淡薄,是典型的务实派官僚,最适合于推行自己的决策。
2001年3月28日,普京开始了他执政以来第一次国家权力机构的大规模人事调整。对一些最重要的强力部门进行了大改组,更换了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国防部长、内务部长、税警局等四个强力部门和原子能源部等部门的重要官员。
在这一系列人事变动中,最关键和最引人注目的是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谢·伊万诺夫改任国防部长,成为俄历史上第一位担任国防部长的文职人员。内务部长鲁沙伊洛改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团结党”议会党团领导人格雷兹洛夫出任内务部长,而63岁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作为总统顾问,将从事战略稳定问题的协调和研究工作。
从历史上看,同时对四个强力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整,只有在发生未遂政变时才可能发生。而普京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主要目的在于推进军事改革,并尽早实现车臣局势正常化。
俄罗斯军事改革酝酿已久,虽然在普京总统的主持下制定了改革蓝图,但由于有意见分歧,仍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分歧的代表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和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前者坚持说,俄战略核力量非但不能削弱,还应大大加强;后者的意见恰恰相反,认为要加强常规武装力量。无疑,谢尔盖耶夫和克瓦什宁的争论使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普京总统做出的人事变动决定得到了国内各主要党派的赞同和支持。普京指出,这次人事变动将促进军事机构的现代化改革,由文职人员担任强力部门的关键职务,是“俄社会生活向非军事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002年8月12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具有过渡性质的《国家公务员公务行为准则》开始实施。与此同时,2002年底俄政府准备向国家杜马提交有关行政改革的一揽子法律文本,届时俄现行的国家管理体制将有巨大变化。其中包括修改一些框架性的、原则性的法律,并考虑废除1995年通过的《俄联邦国家公务员基础法》,代之以俄联邦国家公务员体系等。
普京希望俄罗斯能全面执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他强调“权力必须与金钱分家”,普京向所有公务员发出警告说:“如果你们想挣钱,那就去做生意。如果你们想为国效力,在公务领域发挥自己的潜能,就靠国家工资生活。”
公务员是目前俄罗斯人最热衷的职业之一。因为在俄罗斯,当公务员就意味着衣食无忧、前途不愁。而且,国际金融危机这两年,俄罗斯到处都在裁减人员、下调工资,但政府官员的工资水平并未下滑。据最新统计,俄罗斯公务员目前的月平均工资是俄普通百姓平均收入的2倍多。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超过50%的俄罗斯人希望自己吃上“皇粮”。
如今,西方强烈批评普京时代俄罗斯“民主倒退”,而俄共却指责普京“比叶利钦走得更远”。这两种说法恐怕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矛盾:以今天西方人的立场看,近年来俄罗斯的民主的确“倒退”了,但是并非向“左”倒退,而是向“右”倒退;不是倒退回苏联,而是向沙俄“传统”倒退;不是向列宁-斯大林主义倒退,而是向东正教“倒退”。而这在叶利钦时代实际上就已开始,普京时代无疑更为明显。所以俄共说普京“比叶利钦走得更远”,也没错。当然,作为一个现实政治中的精明政客,普京并不经常把“主义”挂在嘴边。
总之,尽管有缺陷,今天的俄罗斯已经基本有了宪政民主,无论党派之间、政客之间的争斗多么激烈,都还在民主宪政的范围之内,而这种激烈竞争,正是民主的体现。
5.4 “国家手里握着一根橡皮警棍”
1991年的圣诞节,飘扬了70年的苏联国旗徐徐落下,取而代之升起的是俄罗斯三色旗。此后在长达九年的叶利钦时代里,俄罗斯经济急剧下降,GDP下滑到世界第16位;国内贫富差距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但是,少数的寡头家族,则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成长起来。他们积聚了大量财富,权焰熏天。鉴于“寡头”的资助,在叶利钦执政期间,寡头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其代表人物别列佐夫斯基就是一个例子,此人长脸、秃顶,有点儿口吃,他不仅家财万贯,还利用与叶利钦的特殊关系左右了俄政策。
1996年3月的某一天,叶利钦秘密召见了七个人,即: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斯摩棱斯基、维诺格拉多夫、马尔金、米哈伊尔·弗里德曼,后来他们被称为“七寡头”。此外,还有统一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助选有功而被封为俄政府第一副总理的波塔宁等等,也是具有指标意义的寡头。
这些寡头背后都是巨大的集团公司:别列佐夫斯基的西伯利亚石油集团,私人家产30亿美元;犹太后裔古辛斯基的大桥集团,私人资产4亿美元;卖假酒起家的共青团干部霍多尔科夫斯基,拥有“梅纳捷普”联合体,个人资产152亿美元;波塔宁的奥涅克辛姆银行,总资产达380亿美元;此外,还有阿文和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集团、阿列克别罗夫的卢卡伊尔集团、斯摩棱斯基的首都储蓄银行。
寡头们无一例外地积极干政,他们与叶利钦家族紧密结合,如同抽水泵一样深入俄罗斯国民经济体系,榨取超额利润。“七寡头”之一的别列佐夫斯基,身兼数学家、金融家、媒体大亨、“政坛鬼才”等身份。对寡头们来说,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还以别列佐夫斯基为例,从无执政经验的他,硬是一步就坐到了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的位子上。其后,通过叶利钦说服独联体12个国家元首,他转眼间又成了独联体执行秘书,在独联体内飞来飞去,与大小总统们讨论着独联体的未来。
1998年3月至1999年5月俄政府的三次更迭,都与金融寡头的幕后操纵有关。别列佐夫斯基在普京当选为总统后还自豪地对外宣称,自己“在宣布普京为叶利钦接班人和总理人选等问题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夸口说:“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身价,他们差不多都被我收买了。”同时这些寡头控制的经济部门也越来越多。据别列佐夫斯基估计,包括俄罗斯“七巨头”在内的金融工业集团已控制了俄罗斯经济的近50%。
俄罗斯寡头新贵的穷奢极侈,同平民百姓的贫苦形成了巨大反差。例如遭到通缉的俄寡头古辛斯基,经常身着豪服出入巴黎五星级饭店,每餐一掷千金。他的周末是在欧洲的私人别墅里度过的,在西班牙和伦敦的奢华场所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古辛斯基出门必有保镖跟随。他周末打网球时,在网球场巡逻的武装警卫多达15人。古辛斯基公开声称,他雇佣的保安人员达几千人之多。
而另一方面,俄罗斯近两成居民处于赤贫状态。在俄大城市的地下通道里,总能见到骨瘦如柴的老妪,伸着颤抖的手向行人乞讨。更凄惨的景象是,有的老年寡妇手中居然举着年轻时获得的劳动勋章,或是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亡夫的衣服,期待着能换回点食品。这种鲜明的对照,令有良心的俄罗斯人都感到痛心疾首。
普京上台之后,俄罗斯坊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说,普京上大学时叶利钦恰好是他的班主任。这个班很乱,叶利钦想管好但却力不从心,他悄悄把普京拉到身边,对他说:“我老了,该下课啦。你是我刚刚提拔的班长,这个班就靠你了。你会柔道,会有一番作为。但是,我培养的那几位班干部,你可千万不要去碰他们。不管他们干什么,都由他们去吧。反正大学只有四年时间,一转眼就毕业啦!”为了表示对“班主任”的尊敬,故事里的普京也只好点头答应。
这个寓言并不准确:普京一干就是十二年,而不是四年。“班干部们”为了继续维护垄断利益,起来挑战普京。普京当然明白,这些贵族并不是想当鞋匠,而是想当总统,更想做沙皇。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普京发誓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强调说:“我们的优先方向是保护市场,使其免受达官显贵和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所有经营主体应该一律平等”,同寡头的关系应“像同小面包房主和修鞋店主一样”,“诚实的工作应该比偷窃得到更大的收益”。普京还坚定地表示,政府惩治金融寡头的行动“今后再也不会回头”!
寡头们原以为“普京之所以说要摆脱寡头,是因为他必须这样对选民说……但要摆脱寡头是不可能的”。的确,前俄总理普里马科夫也曾努力打击金融寡头,结果却被叶利钦和金融寡头搞下了台。普京被认为是“忠于叶利钦的人”,何况金融寡头还大撒金钱支持过他竞选。
但寡头们这次失算了,普京就算曾经忠于叶利钦,但此一时,彼一时。据报道,叶利钦曾向报刊发表评论,公开为金融寡头进行辩护。但是,据一项社会舆论调查显示,大多数民众认为叶利钦过大于功,被评为“最差的、最黑心的”领导人之一。普京显然不愿意继续追随叶利钦,为了维护少数金融寡头的利益得罪多数的选民。
因此普京上任后采取了另一种态度:与寡头们划清界限。那个克里姆林宫以前的常客别列佐夫斯基,因此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失落。他虽然是国家杜马的代表,但在议会里没有自己的党派,说话也没人听,于是便主动放弃议员资格,成了地地道道的反对派。在普京提出在联邦内加强上下垂直领导的建议后,他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又是发表言论,又是给普京写公开信,声称普京的政策将导致俄罗斯分裂。但普京并没有理会他的“热心建议”,别列佐夫斯基自讨没趣。
普京首先打击的是传媒界的大亨。2000年6月13日,俄罗斯总检察院以诈骗和盗窃罪将号称俄传媒“龙头老大”、俄金融“七巨头”之一的古辛斯基拘捕。被捕后的古辛斯基立即被押往莫斯科条件最恶劣的布德尔卡监狱。此事在俄政坛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紧随其后,数名金融寡头连遭传讯,一场普京和俄金融寡头的殊死争斗由此拉开帷幕。
在古辛斯基被捕的同时,其他“寡头”也受到了普京的打击。6月20日,莫斯科市检察院上诉仲裁法庭,要求重新审核俄国际集团公司1997年收购诺里尔斯克镍公司38%股份的合法性。俄国际集团公司总裁波塔宁(七巨头之一)于1997年出资17亿美元收购了诺里尔斯克镍公司——世界上第二大产镍企业。
6月27日,“阿尔法”集团下属的秋明石油公司被搜查。该公司1997年至2000年的所有文件被强行搜走。据初步调查,该公司与金融诈骗有关。
7月11日,俄总检察院强行“调阅”俄石油天然气工业公司文件,说要调查古辛斯基“大桥”集团欠俄石油天然气工业公司487亿美元债务一事。知情人透露,这与该公司领导人维亚希列夫在古辛斯基被捕后和其他寡头联名上书俄总统,公开为古辛斯基鸣冤叫屈有关。
7月12日,俄税务警察局对伏尔加汽车公司逃税案进行了调查。该公司后台老板就是在叶利钦时代呼风唤雨的俄首富、头号金融和工业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7月19日,联邦总检察院又宣布查封古辛斯基的财产,但后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
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入海底,俄罗斯举国关注。寡头们感到报复普京的机会来了。他们控制下的电视台和报纸纷纷指责普京。
普京言简意赅地说,站在最前面声称保护遇难者利益的人群里,就有那些在这几年间搞乱我们社会、破坏我们军队的人。当别列佐夫斯基跳出来要为遇难者的家属捐钱的时候,普京说:“对这种慈善行为我们赞成,最好卖掉地中海岸边的别墅。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是从哪里搞到这么多钱的?”这是普京面对寡头挑战的第一次回击。
对于寡头与普京的争斗,普京讲得非常清楚:“他们希望保持现状,而在我看来,这种现状对国家是危险的,对人民是有害的。”“无论是古辛斯基还是别列佐夫斯基的事情,都与言论自由没有任何关系。”
10月26日,普京在接受俄罗斯和法国媒体记者采访时,曾十分形象地披露了他对寡头政治家采取的这种策略。他说:“国家手里握着一根橡皮警棍。这根棍只能使用一次,但一下就会击中脑袋。我们只是牢牢地把它抓在手里,让人们不可小看它。等我们真被惹恼的那一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决不允许要挟国家!”
11月13日,俄联邦总检察院采取进一步行动,正式指控古辛斯基非法获取3亿美元贷款和50亿卢布借款。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宣布将追回古辛斯基在海外的资产,其中包括他在西班牙南部海滨胜地索托格兰德拥有的一幢豪华别墅。
这次反寡行动的二号目标是俄媒介、金融、政治寡头别列佐夫斯基。众所周知,别列佐夫斯基当年作为叶利钦“家族政治局”的重要成员,既是保叶的功臣——曾多次参与策划过重大的政府人事变动,又是普京总统仕途上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