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力: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信心篇——坚定的自信心,是坚持的基石(4)

与金钱、势力、出身、亲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人们从事任何事最可靠的资本。自信能排除各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使事业获得圆满的成功。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的速度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刻写了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咐士兵骑自己的马从速把回信送去。

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骏马身上装饰得无比华丽,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只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不配享有的。”

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别人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觉得他们是不配享有,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是人们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

许多青年男女,本来可以做大事、立大业,但实际上却做着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没有远大的希望,不具有坚定的自信。

当我们把目光从自卑的人身上转到那些自信的人身上时,便会发现:上帝并不是对他们宠爱有加、额外照顾,让他们全都完美无瑕;相反,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也可怕得很。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丘吉尔的臃肿,哪一条不比“皮肤黑一点”、“耳朵小一点”更令人痛不欲生?可他们却拥有辉煌的一生。

一个自信的男人,会使女人获得安全感;一个自信的女人,会使男人感到温暖安详。而自卑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在别人面前,甚至是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表现出一种不自在,他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这种不自在会微妙地影响着与他人的关系,使双方经常“误读”彼此的信息,造成隔膜与冲突。

而自信的人,与人交往时坦诚自然,能更多地流露出自己的本色,更有效地与人沟通和交流,自然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赢得友谊和爱情,赢得成功的事业、发达的前途。

据说拿破仑亲自率军队作战时,同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实际上,军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兵士们对于统帅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统帅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全军便会混乱。拿破仑的自信与坚强,使他统率的每个士兵都发挥出了最强的战斗力。

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好的,只要你有信心。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车上有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却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会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他们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自信、执著、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的永远坐票。

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前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父母结婚16年后才有了这个独生子,父亲为“波士顿与缅因铁路公司”工作,早出晚归,所以培养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与其他独生子女的母亲不太一样,杰克的母亲对儿子的关心更主要体现在提升他的能力和意志上。杰克非常尊敬、崇拜自己的母亲:“她是一位非常有权威的母亲,总是让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是我母亲训练了我,让我学会了独立。每当我的行为稍有越轨,她就会一鞭子把我抽回来,但通常都是正面而且有建设性的,还能促使我振作起来。她向来不会说什么多余的话,总是那么坚决、积极、豪迈,我总是对她心服口服。”

母亲教给杰克3门非常重要的功课:坦率的沟通,面对现实,并且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也是她始终抱持的理念。日后证明在杰克的管理生涯中,这种禀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树立自信。尽管杰克到了成年还略带口吃,可母亲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只不过是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在母亲的教导下,略带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杰克的发展,而实际上注意到这个弱点的人大都对他产生了某种敬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总裁迈克尔对杰克十分敬佩,甚至开玩笑地说:“他真有力量,真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杰克的中学成绩足以保证他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但因种种原因而事与愿违,他最终只进了麻州大学。开始时,他感到非常沮丧,但进入大学之后,沮丧就变成了庆幸。

“如果当时我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那我就会被昔日的伙伴们打压,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然而,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让我获得了许多自信。我非常相信,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会成为建立自信的基石:包括母亲的支持、运动、上学、取得学位。”事实证明,杰克是麻州大学最顶尖的学生。

担任杰克大学班主任的威廉当时也看出了杰克成功的初期征兆:“他总是很自信,他痛恨失败,即使在足球比赛中也一样。”

“自信”在日后成为了通用电气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杰克说:“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自信’展开的。”1981年,杰克成为了GE历史上最年轻的CEO。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从原来的120亿美元升到了超过4000亿美元,而且一直被公认为是管理最优秀和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对事业怀有信心,相信自己,乃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当然,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但最基本的条件是激励自己达到所希望的目标的积极态度。怀有信念的人是了不起的,他们遇事不畏缩、不恐惧,即使稍感不安,最后也能自我超越;他们健壮而充满活力,能解决任何问题,凡事全力以赴,这些最终成就了他们的胜利。

自信的人能敞开成功的大门

全国各地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新的工作,他们都“希望”能登上最高阶层,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功的喜悦。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必需的信心与决心,因此他们无法达到顶点。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达不到,以至于找不到登上顶峰的途径,所以他们的作为一直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

但是,还有少部分人真的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成功,他们以“我就要登上巅峰”(这并不是不可能的)的积极态度来进行各项工作。这批年轻人仔细研究行业领军人物的各种作为,学习那些成功者分析问题和作出决定的方式,并且留意他们如何应付进退。最后,他们终于凭着坚强的信心达到了目标。

人们总是把成功看得那样神秘、那样遥远、那样高不可攀,其实,正如海因斯所发现的,成功的大门只是虚掩着,根本没有对我们关闭,只要我们轻轻一推,就可以打开。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总是徘徊在大门外,没有信心、没有勇气去推开那扇成功的大门。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指示灯立刻打出9.95秒的字样,全场轰动,海因斯也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通过电视向全世界转播,可是由于当时他身边没有话筒,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说了句什么。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个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回放墨西哥奥运会的资料片时,再次看到了海因斯的镜头。他想,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百米赛道上突破10秒大关,海因斯在看到纪录的那一瞬,一定说了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上千名记者给漏掉了,实在是一大遗憾。于是,他决定去采访海因斯,问他到底说了什么话。

当记者提起16年前的事时,海因斯想了想,笑着说:“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虚掩着!”谜底揭开后,海因斯又继续说:“自欧文斯1936年创下10.03秒的百米赛纪录后,医学界的权威们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大家都相信这一说法,但我想,即使无法突破10秒,我也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我每天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的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是虚掩着的。”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但要推开这虚掩着的门,却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并非谁都能推开。

要推开虚掩之门,首先要有勇气,要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打破常规,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这里拒绝一切犹豫和胆怯。许多成功之门之所以对我们紧闭着,其实并不是推不开,实际上,我们可能连想都没想过要推,更别说试一试了。

譬如“落体的速度与落体的重量成正比”——上千年来,人们都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这条定律深信不疑,可伽利略就敢于提出怀疑,并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于是,勇气和胆识帮助他轻轻地推开了成功之门。反之,被困难吓倒的人,不敢冲击禁区的人,墨守成规的人,畏首畏尾的人……总之一句话,就是缺乏自信的人,是永远无法推开成功之门的。

从演员到总统,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想,更不会去尝试、去努力的事情,但是,罗纳德·里根却在他还是一个很普通的演员的时候,就立志要当一名总统,并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总统。当机会到来时,共和党内的保守派和一些富豪们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生存的演员职业,坚决地投入到了从政的生涯中。结果大家都清楚,里根成为了美国第40任总统。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肯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想想看,要是换了别人,敢如此自信地指出是乐谱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