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最受推崇的财商开发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富人和穷人的核心差别——时间差(2)

海峰认为既然复印机现在已经修好了,也就没必要再动别的零件,再说自己下午还有别的事要办呢,哪有时间陪他们修这个。他心想,等有了问题再说吧!于是就打发修理人员快走。修理人员走时,对他说:“现在不换,过一两个月后你还是得换!”

一个月后,当老板复印一份重要文件的时候,发现复印机居然彻底不工作了。他大发雷霆,叫来海峰:“你是怎么办事的?上个月才修了一次,现在就不能用了!上次修的时候你彻底检查了吗?”

海峰想起了上次修理人员的提醒,觉得理亏,马上打电话让修理人员过来,可对方说太远,而且连续几天的工作都安排满了,如果他着急的话,只能他自己把机器拖过去才行。海峰只得灰头土脸地找出租车,找人搬机器……

第一次能解决的问题,他没有重视,非要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去解决,最后不仅累了自己,还给领导留下了个“做事靠不住”的印象,海峰真是后悔不已。

如此看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智慧。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代价最小,收效最大。所以,在工作中,你应该时刻这样提醒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

或许你会说,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保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呢?工作中怎么可能不容许一点误差或差错呢?确实,人非圣贤,在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一些过失,这里说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指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种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一个人如果在做事前就抱着“犯点错没关系”,“有误差是很正常的”,“等有了问题再说”的态度,那么他绝对做不好一件事。

(3)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

因为太忙,所以没时间思考,殊不知,越是缺乏思考,越是让你忙碌。有时候,一个小时的思考可能胜过你一个礼拜的忙碌。

思考能帮助你从无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在工作之前,你需要思考的是:哪些事情值得做?应该如何做?什么时候做?

不经过思考和调查而盲目行动,很容易做无用功,对于不喜欢思考的人来说,“忙”不是为了完成该做的事,而仅仅是一种习惯。

很多忙“上瘾”的人,做事总喜欢“先做了再说吧”!等做出来后,却发现所花的心思毫无用处,于是又“先放着再说吧”!放的时间长了就将这件事忘记了,这其实是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因此,千万不能拿忙碌作为不思考的借口,越忙越要抽空思考。你会发现,一个小时的停步思考,可能会比一整天无头苍蝇般地乱撞乱转有用得多。不妨放下手中的事情,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夕阳,喝喝咖啡,沉淀自我,好好地思考一下手头的事情!

(4)从不喜欢的事情做起,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苏格拉底说:“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在时间的支配和管理上,当我们遇到了“徘徊不前”的情况,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反向行动”。

第一步:从不喜欢的事情做起。

大部分人做事都是从易到难,从喜欢的事情做起,但恰恰喜欢做的事情一般都阻碍工作进展,是效率最大的杀手。不愿意做某件事情的借口往往是没什么兴趣,真实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在当前把事情做好,这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因为不擅长或者没有自信心,所以拖延着不做,而拖延着不做就会让自己处于急于逃避或者应付了事的状态中,并没有从根本上深入理解工作本身,因此也无法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终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应该做的事情。在良性的循环里,因为不擅长或者自身的能力无法达到,所以总是花时间想办法钻研学习,慢慢掌握一些要领,使工作变得顺利起来,慢慢培养出了兴趣,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乐趣,不喜欢的事情慢慢就喜欢起来。

每个人都习惯避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结果使得这一方面的能力愈加弱化,并且在心里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我没兴趣,也做不好,我并不喜欢做这件事情。”结果越来越不喜欢去做它。

很少有人对分派下来的工作会兴奋得两眼发光,除非他是工作狂,而且分配下来的工作又是他最擅长且最喜欢做的。这时候我们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完成一项枯燥、自己又没有把握的工作呢?譬如说这项工作需要8个小时才能完成,如何在8个小时里不被随时而来的干扰或者欲望打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时间分段。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不长,5~6岁的儿童持续时间为10分钟,7~8岁的儿童是15分钟,上小学的孩子则是20~30分钟,成年人也只有30分钟左右,学校设置每节课的时间也不过45分钟,所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个普遍的难题,更何况自己毫无兴趣的事情。

对于一般人来说,专注某件事情长达一个小时是非常困难的,15分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尝试以15分钟为段,如果做到了,就对自己说:“看起来做得不错,不妨再做15分钟。”乘着自己在状态再接再厉,半小时就过去了。原本事情是没有喜欢或者不喜欢之分,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感觉让它有了这一层的定义,任何事情一旦着手,想象的感觉就消失了,不管你多害怕它,或者认为它多么讨厌,当沉静下来投入到工作中时,不好的感觉就不存在了,工作就是要找到“我在”的状态。

每天从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坚持做完它,然后做第二件事情,一直做到最后一件才开始做你喜欢的事情。从心理上最困难的入手,在中途不要跳到那些你喜欢做的事情上去,这是一种强化训练,坚持下去,强化的效果会越来越大,最终你觉得你有力量完成任何事情。

刚刚晋升为销售部经理的张蓓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那些难啃的顾客打电话,或者直接登门拜访。刚进公司的她可不是这样的,销售菜鸟的她每天都在为给陌生顾客打电话头痛不已,所以总是拖拖拉拉,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来逃避,一个月下来,人事部主管找她谈话时委婉地提出了辞退她的想法,张蓓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在试用期的表现并不好,面临着丢掉工作的危险。

谈话后的第二天早上开始工作,她就直接给顾客打电话,因为技巧并不好所以被顾客拒绝的频率很高,一个上午下来,她反而比以前轻松,比起以往整天想着联络顾客而未能付诸行动的恐惧,顾客直接的回绝虽然让人沮丧,但内心并没有那么大的负担。一个星期后,她成功地完成了一个订单,这也是她进入公司后第一笔销售业绩。和顾客打交道愈多,沟通的技巧也愈加成熟,慢慢地形成了一早就预约和拜访顾客的工作习惯,随着业绩上升很快她就荣升为销售部经理。

主动选择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把它排除掉后,你就可以开始做愉快的那一部分工作,这让你更愿意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有着快乐的体验,从而有效控制了拖拉。从不喜欢的事情做起让你工作时更有力量,也更加投入,进而慢慢改变你对工作的看法和态度。

对于足球选手来说,日常训练中的仰卧起坐是最无聊、最枯燥的,却是每日必须训练的一项,那些优秀的运动员往往优先做这一项,事实上它很快就会过去,他们也可以享受接下来所有的训练活动,这点小改变对整个训练的感觉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而那些平庸的运动员不得不整天都在担心,因为他们把这一项留了最后,从而使整个训练都充满了压力和焦虑。

哲学上有个比喻:“天下有两种吃葡萄的人。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第一种人是很不开心的,因为接下来每吃一颗都要比上一颗味道差,这就像吃惯山珍海味的人是没办法习惯吃粗茶淡饭的,吃了最甜的水果,接下来无论吃多甜的食物,都是不甜的,做完最喜欢的事情,接下来每件事情都是让人生厌的;第二种人是快乐的,因为他吃了最难吃的葡萄,接下来每一颗葡萄的味道都比上一个要好,从最不喜欢的事做起,接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了乐趣,所以接下来他吃每颗葡萄都是欢天喜地的。

第二步:掌握到“重要的少数”,那“琐碎的多数”反而容易达成。

80/20法则一直在企业管理界被奉为圭臬,它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使优先次序的准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的基础上。这个原理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利度·帕累托所提出的,也被称为帕累托定律。

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80%的结果源于20%的原因,80%的成果来自20%的时间,80%的公司收入来自20%的产品和客户,80%的销售业绩来自20%的销售员。

对于那些一周需要工作七天,每天忙碌15个小时的人来说,认识到这样的一个原则尤为重要,首先要思考的是到底是哪20%的原因造成80%的问题?到底是哪20%的原因带来了80%的成果?高效的精要之处就是要从生活的深层去探索,找出可以达到80%目标的关键20%,然后集中精力致力于解决它。

每天我们要做的事情都很多,主动的、被动的、原计划的、突然冒出来的,因此有必要把各项工作任务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优先排序,记住一定要从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排序第一的事情开始,那是一天最核心的事情,别的事情可以缓置一下,但那件事情绝对是当务之急。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想面面俱到还不如重点突破。

在日常生活中,要兼顾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愿望,但是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决定了选择实现其中一部分,就意味着要舍弃一部分,否则所列出的愿望都会落空。想要精通各项专业,或者说实现每个愿望,只会让我们在诸多领域毫无建树。过多的愿望只会让时间和精力分散而没有重心,反而只能流于梦想层面。

许多人疲于奔命,穷于应付每一件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找到那20%的要事是什么。

项目经理王凯,最近因为工作进展缓慢愁眉不展,此前他是公司最优秀的程序员,编写程序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升职后他依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程序开发上,常常因为技术问题和下属发生争执,管理其他几个下属也是有心无力。升职后的王凯,其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编写程序,而是对整个项目进程负责。王凯需要直接对客户负责,他不再是单纯地提供产品和服务,而是激励下属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最大程度上让顾客满意,因此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成为他的另一要务。一个有成效的项目经理应该把时间都花在如何协助下属解决问题,并且适当地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上。

从某一环节跳出来,着眼于大局,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掌握到“重要的少数”,那“琐碎的多数”反而容易达成。

3.战胜拖延,行动才能克服畏惧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在拖延什么?你觉得自己吃得总是很多,美食的诱惑令你欲罢不能,你总是说吃完这顿再说吧。你可否想过,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你的身材将变得愈加臃肿,你会被路人指点,你也许因此失去心爱的恋人,你甚至连公共汽车的座位都挤不进去;你经常对自己的工作拖拉,你可能觉得这样得过且过比较轻松,可事实上你不知道你正面临失业的危险,你将来会穷苦潦倒,更谈不上创造一番事业……

有一位记者将拖延的行为生动地比喻为“追赶昨天的艺术”,拖延同时也是“逃避今天的法宝”。有些事情你的确想做,绝非别人要求你做,尽管你想,但却总是拖延下去。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想着将来某个时间来做,这样你就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你安慰自己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会跟自己说:“我知道我要做这件事,可是我也许会做不好或不愿意现在就做。应该准备好再做,于是,我当然可以心安理得了。”每当你需要完成某个艰苦的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所谓的“拖延法宝”。

拖延自己的时间,往往有1/3的原因是自我欺骗,另外2/3是逃避现实。之所以坚持自己这样的拖延行为,还因为你自己从其中得到了一些“好处”:

通过拖延,你显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头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你想做又害怕行动。

欺骗自己的各种理由让你心安理得,因为你觉得自己还是个实干家,也许就是慢一点的实干家。

只要能一拖再拖,你就可以永远保持现状,无须力求改进,也不必承担任何随之而来的风险。

你厌倦生活,你抱怨说是其他人或一些琐事让你情绪消沉,这样你便轻松摆脱责任,并且推卸给客观环境。

你通过拖延时间,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你会说:“我时间不够!”

你找借口不做任何没把握的事情以避免失败,这样你觉得自己还真不是个低能的人。

……

你和社会上千万人一样像草木般活着,遇到任何紧急事都不当机立断,任其耽误下去。许多男女过着单身的孤单生活,就是因为他们在应该结婚的时候没有决断,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因而耽误下来。现在,你已经感到拖延实在是个恶魔,这个恶魔真的那么难以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