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宝藏:寻找历代迷失的宝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璀璨夺目的皇室贵族宝藏(1)

对于皇室贵族而言,珍宝的收集不仅代表了尊贵和荣耀,也代表他们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永久。在那些发掘出来的收藏品上,除了隐含皇室的野心外,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凝结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心血。

1.伊凡雷帝与他的地下藏书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他残暴的性格和高压统治的手段让所有的人都恐惧不安,由此他也获得了“恐怖的伊凡”或是“伊凡雷帝”的称号。他在位期间,曾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收集到了无数的金银财宝,然而更让人关注的,还是他藏在克里姆林宫地下的神秘图书馆。

雷帝降生

1530年8月25日,莫斯科城晴朗无云,突然之间雷声滚滚,随着一声震天的霹雳,一道耀眼的闪电击中了克里姆林宫,此时的克里姆林宫中,上下一团喜庆,小王子伊凡呱呱坠地,没有人知道,俄国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此时在俄国东方的喀山汗国,可汗的妻子已经从天象中察觉出了一丝异样,她禁不住喃喃自语:“沙皇已经诞生,他的两排牙齿分别用来吞食贵族和喀山汗国……”

1533年其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晏驾,年仅3岁的伊凡匆匆继承大公王位。1538年,他的母亲摄政太后叶莲娜被人投毒暴死,孤单的伊凡在宫廷中度过了自己凄冷的童年,宫廷贵族整天忙于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有的人还因为他年龄小无依无靠而肆意侮辱他,这些都激发了他对身边皇室及贵族的深刻仇恨。在这种黑暗的政治环境中长大,幼小的伊凡拥有了超乎常人的政治头脑和城府。他性格孤僻而残暴,经常将小鸟或是小猫小狗等动物挖掉眼睛,虐待至死,从中取乐。他的启蒙老师马卡林主教带着他研读诗书,教会他写作,让他拥有了较高的文化修养,他关于树立王权、开拓疆土的政治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获得的。

当时幼小的伊凡有一个名叫叔伊斯基的大臣,此人把持朝政,表面上协助小王子治理国家,实际上干着以公谋私、排挤异己的勾当,并且他位高权重,经常假借王室的名义发号施令,作威作福。年幼的伊凡看在眼里,计上心头,经过一番策划,13岁的伊凡周密部署,和下属一起用狗咬死了叔伊斯基,并将其尸体在宫门示众。这件事情之后,“伊凡雷帝”的铁腕名声逐渐传开,朝中也不再有叔伊斯基这样的奸佞重臣,一切慢慢开始转向正规。

沙皇加冕

1547年,按照俄国皇室的习俗,17岁的伊凡正式加冕。大主教马卡林在克里姆林宫教堂为伊凡主持了隆重的仪式,将珠光宝气的皇冠戴在伊凡头上。不同寻常的是,这顶皇冠是东罗马帝国留传下来的。伊凡用俄语翻译了拉丁文恺撒,用其音译“沙皇”作为自己的称号,来显示自己的权力与威严,从此,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诞生了。他立志改革俄罗斯,谋求创立一个强盛的东正教大帝国。

5个月后,莫斯科的一场大火烧死了1700多人,人们根据传言,将灾祸的罪魁祸首推给当时最有权势的格林斯基家族。他们冲进克里姆林宫将格林斯基家的住宅洗劫一空,并杀死了所有能找到的格林斯基的家族成员。伊凡四世认为:这件事情反映了人们对飞扬跋扈的大贵族的仇恨。

由此,一系列让人震惊的改革措施开始推行。首先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通过颁布《兵役条例》,规定拥有一定俄国土地面积的人必须出一名骑兵,直接为沙皇效劳。通过建立缙绅会议制度,取代贵族杜马,取消贵族在司法、征税和行政等方面的特权;官员的选派在平民中进行。许多大贵族的领地被没收,更多的大贵族遭到流放。1565年直属沙皇的特辖军成立,这些身着黑袍,跨骑黑马,马头上挂着狗头和扫帚的军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恐怖风潮。到1572年,数万人被伊凡四世惩处,尖桩刑、炮烙刑、活挖人心、抽筋剖腹等刑法让举国上下无不噤若寒蝉。从此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大帝国时代来临了。

战争掠夺

早在1547年至1552年间,伊凡四世亲率大军远征,将喀山汗国收于囊中,在这场战争里搜刮了许多金银财宝。1556年,他又攻下了阿斯特拉罕汗国,随后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以及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全部归属俄国。

对喀山汗国的成功侵占,使东方的乌拉尔山脉已经不再是一道保护西伯利亚地区的屏障。1556年,伊凡授权远在边境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令他们在西伯利亚汗国近处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进军西伯利亚汗国。1579年,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加入斯特罗甘诺夫家族。1581年,叶尔马克率领800多人沿水路攻打西伯利亚。10月26日,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被攻陷。1598年,俄军打败了带领西伯利亚汗国余部抗争的库楚姆汗,从此广袤的西伯利亚完全归属俄国所有。

在西方,1572年伊凡四世颠覆了克里木汗国政权。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在图谋将俄国乃至整个东欧都纳入帝国版图,看到克里木汗国在俄国军队面前的结果后,再也没敢轻易考虑碰触俄国。

在海上,伊凡四世也不断开拓。1558年立窝尼亚战争爆发,伊凡四世希望能通过战争控制波罗的海的制海权。结果此举遭到立陶宛、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全面反对,战争持续了25年,并没有达到如期的目的,但是西欧各国已经意识到,此时的俄国已经非同寻常。

整个伊凡四世统治期间,他将俄国的帝国版图扩大到东达整个西伯利亚,西至波罗的海岸边,让俄国从此统一强盛起来,成为东正教世界的领袖。而屡次战争,让他搜刮了不可胜数的巨额财宝,留下许多让人惊讶的传说,一直到他死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仍让人念念不忘,其中影响最大、最为可信的说法是,伊凡四世将自己在战争中搜刮到的财宝以及皇室流传下来的众多稀世珍品书籍一起藏在克里姆林宫地下的一个秘密图书馆里。

地下珍藏

伊凡四世的祖父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他给孙子留下了一笔非同一般的财富,那就是珍贵的书卷。伊凡四世的祖母索菲娅·帕妮奥洛克丝有着深厚的贵族背景,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康士坦丁·鲁斯十一世的侄女,出嫁时,她选择了许多承载文明的书籍作为嫁妆,东罗马帝国的国家图书馆赠与她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秘籍。1472年,伊凡三世终于正式迎娶索菲娅公主,一同来到俄国的还有拜占庭的许多无价书籍和卷轴。这些珍贵的书籍对当时经济贫瘠文化匮乏的俄国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价值,更何况这些书籍本身有许多都是孤本。伊凡三世为了好好珍藏这些书籍,请人专门负责整理。一个名叫马克西姆·克里柯的人就是从事这项工作,但是不久之后,他就被教团除名,离开皇宫,最后悲惨地死在民间。而书籍的藏身之处再也没有人知道。

根据史料,人们发现了关于这些书籍的记载:“德国神父魏特迈有幸一睹伊凡雷帝的藏书……克里姆林宫地下室的两个房间……”

1724年,事情似乎露出了端倪,当时的彼得大帝将俄国首都迁至圣彼得堡,在搬迁过程中,一个教会人员向圣彼得堡报告,在克里姆林宫地下室发现两个被封条封闭的铁门,里面有很多神秘的大箱子。人们猜测,这就是当年伊凡四世所藏的那批书箱和财宝,圣彼得堡方面派人对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刚开始不久,圣彼得堡方面便中止了调查。后来,上报情况的教会人员询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也都不了了之。圣彼得堡方面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答复:“没有发现任何秘密。”

19世纪初,拿破仑攻下莫斯科时,虽然搜集到不少珍奇财宝和艺术品,但是非常遗憾他也没能找到这座图书馆。苏联时期,有人传言古籍藏在克里姆林宫地下二层某处,当局甚至雇用了具有特异功能的克格勃前来寻找。

2005年,俄国为了庆祝克里姆林宫建立200周年,专门安排了一支城堡维修人员进行修葺,当他们在宫内维修单柱室时,工人揭掉墙壁上的古旧瓷砖,突然在墙体内发现了秘密走廊和楼梯。这件事成为近年来俄罗斯考古史上的一个突破,根据调查,这些秘密的通道有可能是通向著名的沙皇伊凡的地下图书馆。但是直到最后,这件事也没有下文。

但是人们仍然坚信,地下图书馆之谜终将会在某一天被揭开。

2.圆明园宝藏的灭顶之灾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者原来可以成为强盗。胜利者把夏宫的全部财富盗窃一空,并把抢来的东西全部瓜分掉。”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在这里所说的“两个强盗”指的就是英、法侵略者,“夏宫”指的就是中国的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圆明园的野蛮劫掠和焚烧,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痛的劫难之一,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

世界园林的典范

圆明园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北部,是清朝皇帝的一座别宫。1709年,清康熙帝把明朝贵族的废园赐给了当时的四皇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着手修建并赐名圆明园。之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诸位皇帝用了150余年,耗费了大量精力对其不断进行修缮、扩充,把它精心营建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每到夏秋多在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国政务。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还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还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珍世文物。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壁画,以及我国其他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这里应有尽有。

园内还珍藏有极为罕见、丰富的历史典籍。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园内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荟要》共抄两部,一部贮在故宫,另一部收藏于长春园含经堂的东厢“味腴书室”。另外,著名的文轩——淳化轩是专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阁帖》摹版而建的。

圆明园为中华民族赢得过殊荣,曾经是我们的骄傲。然而,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竟遭到外国侵略者极其野蛮的摧毁和破坏。他们不仅将整座宝库洗劫一空,而且还兽性大发,将其纵火焚烧,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野蛮的劫掠

英法侵略者在1857年12月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将近3年的作战,侵略者于1860年10月兵临北京城下。由于在3年的战争中,侵略者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到达北京后,他们便穷凶极恶地声称,要清政府和人民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并很快把视线转向了宝藏充盈的圆明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劫掠行动开始前,他们为掩人耳目,竟然不知廉耻地张贴出布告,声称“宇宙之中,任何人物,无论其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行为,即不能逃其所应受之责任与刑罚也。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言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十八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举动,人民既未参与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帝政府,不能不一惩之也”。在烧杀抢掠别国生命财产前,竟然振振有辞,文过饰非,其可憎可恨,旷世罕见。

在大规模的焚烧前,侵略者先是开始了对圆明园的野蛮抢劫。10月8日,英法侵略者闯入只有很少护园官兵守护的圆明园,开始疯狂地进行抢劫。军官们拥有优先权,先于士兵们成批进入。随后,士兵们也得到命令可以进去“自由抢劫”。

强盗们早已跃跃欲试了,一接到命令,便争先恐后地破门而入,堆积如山的财宝和各种珍奇物品,豁然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三个一群、四个一伙地穿过一座座宫殿、房屋、亭台楼阁,寻找着每一点有价值的物品。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把银子丢了,又为了镶有珠宝的别针和宝石把金子丢了;这人喜欢景泰蓝的宫瓶,那人贪婪一件绣花的长袍。总之,每个人都不愿错过这个机会。

强盗们把能拿走的东西全部拿走了,拿不动的或来不及拿走的,就粗暴地将它们全部摧毁。同时,由于抢劫时间很短促,不能仔细地抢掠,因而许多金质的东西都被误认为是黄铜而遭到了摧毁。

最后,这群明火执仗的强盗,从军官到士兵,每个人都是腰襄累累,满载而归。后来有人承认:“一个士兵口袋里有了2万、3万、4万,甚至100万法郎。”据英国侵略者戈登供认:“离开圆明园时,军中每个人都获得了值45镑以上的掠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