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一生的北大心理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沟通——1句话说动人心(3)

“我相信你一定会承认,以往遇到我的嫌疑犯没有一个不招供的,我认为你也不会例外。”

若是嫌疑犯真的犯了罪,一定会开始犹豫是承认好还是不承认好。此时的刑警则更要不断地反复且巧妙地运用这种说服方式对嫌犯施加压力,自然就能将他逼到非说真话不可的地步。

这种说服方式使得举棋不定的嫌疑犯,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己心思早被看穿,实在无法隐瞒的心理压力,而且对方又断言“你的答案只有一个”时,不稳定的心理必定会崩溃,最后如实招供。

对于能力较差或新进的员工,如果仅仅是对他说“再加油吧”、“再用点头脑吧”是没多大效用的,虽然这类忠告偶尔是必要的,但在工作的进行中,若经常提出来,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此时员工们最迫切需要的并非责备或激励之类的话,而是工作的具体指导。

如果身为主管的你,一再好声好气地指正并指导下属工作的方法却不被其接受,这时就要换另一种方法。

可以用委婉的态度和语气,先表示对方的意见没有错,一般人在听见别人对自己的意见表示认同时,会认为对方尊重自己,认为对方可能和自己持有相同的意见,这时候再说出你真正的想法,就很容易被接纳。

《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鲁哀公想在宫殿西侧有所扩建,史官极力反对:“在西侧扩建宫殿是一件极不吉利的事。”

哀公十分生气,不听任何亲信的劝言。他问宰折睢说:“我打算扩建宫殿,史官们硬说不吉利,你的看法如何?”

宰折雎回答说:“天下之大,只有三件不祥之事,宫殿西侧的扩建工程,与这无关。”

哀公大喜,他接着又问道:“三件不祥之事指的是什么?”

宰折雎回答说:“不行礼仪,这是第一个不祥;奢欲无节制,这是第二个不祥;强谏仍不听,这是第三个不祥。”

哀公默然沉思了好一会儿,心平气和地自我反省一番之后,认为自己做法欠妥,于是下令停止扩建工程。

宰折睢可谓深明进谏之道。他不直接谈扩建工程之事,而是谈天下之三大不祥事,而这三大不祥之事每—件都与哀公扩建工程相关。宰折雎心平气和地说,哀公心情舒坦地听,所达到的效果是比强谏哀公、强迫他改变主意的做法强十倍、百倍。

对于自以为是、自认多能的人,不可贸然泼冷水,让他产生挫折感;对于刚愎自用的人,千万不可当众挑其毛病,让他恼羞成怒;对于自以为足智多谋的人,则不可揭他的短处,让他难堪。

说服人要心平气和、不能感情用事。既要使对方愿意采纳你的意见,又不给周围的人留下是由于自己的极力说服才使对方勉强被动采纳的印象。有话好好说,这样,才能先使对方不致对自己产生排斥感,言辞也不致被对方误会,然后再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与辩说能力,这样一来,才能使对方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的意见。

9.说对一句话,你会得到更多

两千年前的孔子是这样评论语言和成功之间的关系的:“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言不顺,则事不成。”一句话决定胜负绝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在现实生活中话语的重要性已为人所共知。特别是在今天人们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竞争强度如此之大的环境下,“语言”这一不是细节的“细节”更值得每一个胸怀大志者去珍惜和应用。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太傅钟繇的儿子钟毓和钟会聪明过人,便招兄弟俩进宫相见。一进宫殿,钟毓头一次见皇帝,吓得全身是汗,钟会则好像没事儿一样,十分从容。曹丕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钟毓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听过哈哈大笑,自此钟会的名气在群臣当中一下传开,最后成为魏国的股肱之臣。

倘若当时钟会说“与兄长亦然”类似的话,就不会令曹丕喜上眉梢。

还有朱元璋,这个出身贫寒的明朝开国皇帝,也给后人留下一段关于语言表达重要性的例子。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有一天,一个当年的穷哥们从老家凤阳赶到京城,说要和皇帝叙叙旧。一见面,这位穷哥们居然吟起诗来:“我主万岁!曾记否,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一听,觉得这首诗琅琅上口,里面又隐隐约约地透露出当年的一些趣事,不禁心花怒放,当即赐给这位穷哥们一个官做。

这件事一传开,朱元璋的另一个哥们也来到京城,和这位皇帝老兄聊家常。一见面,这位穷哥们高呼:“我主万岁!您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几个穷哥们儿一起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有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瓦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豆子,汤都泼在了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起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了。叶子梗在喉咙里,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拍一拍吞下去,这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这位穷朋友还在那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老底,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将此人推出去斩了!”

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给对方的感觉就如此迥异。在与人相处中,如果只知道埋头做事,不懂得如何“说话”,即使你待人再怎么真心,最终可能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中国有句古训:“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和平期间,口才比核武器还要厉害。西方世界把“舌头、金钱、原子弹”列为三大武器。《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张嘴就抵得过千军万马;《鹿鼎记》里面不会武功、只会耍嘴皮子的韦小宝,可以在各路高手面前左右逢源。“祸从口出”的古训已不再被人们奉为神明,那种“君子敏于行,而纳于言”的看法已逐渐被人们所抛弃。社会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社会要求我们不仅仅是个只会“默默”耕耘的“小黄牛”,还需要我们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百灵鸟”。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则要依靠处事技巧和人际关系。”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未来的时代里,一个人若是缺乏说话交流能力,无论他有多么卓越的才能,都可能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有才华却没有能力表达,就像是玉石不被雕琢,永远无法展露它的晶莹剔透。难怪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你能面对多少人,未来就有多大的成就。”

常言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口才代表了一个人的处事沟通能力,在一些环境应变中有四两拔千斤之效力,遭遇人事阻力时能够只言片语过难关。愿我们能够敞开心扉,说出精彩,在充分享受口才带来的乐趣同时,让我们的成功之路更加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