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横空出世(1)
【刘峰勇敢“揭皇榜”】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北风行》中的诗句。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地吹落在轩辕台上。当然,诗人的笔下有些夸张,但说明北方冬天的风雪肆虐起来,还是很大很厉害的。
2001年12月7日,当生活在首都的人们一早打开大门,准备出去的时候,几乎是大雪封门、沟满壕平了。马路上的积雪来不及扫除,车碾人踏,一片泥泞,公交车、地铁上人满为患,甚而打个出租车都打不上。
那是北京多年来少有的一场大雪啊!
位于京城海淀区的北京友谊宾馆会议室,却洋溢着一片春天般的温馨和活力。科技部高新司、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组正在这里召开竞聘“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组成员会议。总体组相当于整个专项的龙头,负责整体上组织调度研发的计划、进度、保障等,说白了,它就是一场大战的前沿指挥部。只有首先选聘好了总体组,确定好了作战方案和方向,各个“战场”才能相应展开。
全国相关单位——海洋局、大洋协会办公室、中船重工集团702所、701所、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沈阳自动化所等代表济济一堂。科技部高新司冯记春司长主持,首先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今天外面雪花飘飘,是个好兆头,瑞雪兆丰年嘛!我们等于在这里摆下一个擂台,各路豪杰,把你们各自的优势亮出来,让评委们好好选一选……”
这是一个全新的组织形式——过去研制新装备,往往是某个研究所的行为,力量有限,也不是专为用户来办的,而此次科技部决心突破体制,设立一个机构统领、主导这个项目。总体组应运而生。而一直为海洋装备奔走呼号的中国大洋协会,理所当然地被推上了前沿。作为大洋办主任助理兼项目管理处处长的刘峰,责无旁贷。虽说也有一些人员参加竞聘,但大家的目光还是集中在这位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却底气十足、声音洪亮的39岁的年轻人身上。
冯记春司长宣布:“现在请大洋办的刘峰陈述应聘报告。”
刘峰应声而起,走上前台,向大家鞠了一躬,朗声说道:“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上午好!我的陈述报告分三大部分,一是个人简历及业绩,二是对863重大专项计划的粗浅认识,三是对参加重大专项总体组工作的初步设想。下面我结合幻灯片展开讲述一下。”说着,他将早已制作好的PPT(演示文稿)应聘材料播放在大屏幕上。
前边主要说明个人情况以及组织、实施大型国家项目的经验,特别是作为大洋协会项目管理处处长,参与组织制定了协会“十五”规划、“十五”项目总体设计,使协会的海上勘探、技术发展、环境研究、船舶建设等项目之间体现系统性、综合性,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国家863重点项目:“CR-01”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研究开发,作为总体组成员,具体负责提出深海环境下的技术要求,船上收放设备与机器人衔接;更为重要的是,组织专家提出了深海载人潜水器需求论证报告等。
如此详尽而周全的背景材料,说明他具备承担总体组这副担子的条件和信心。接下来,刘峰又谈了对这个重大项目的清醒认识:坚持需求牵引、科技创新的原则——用户落实、需求明确;走国际合作道路——目前存在和俄罗斯合作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已有的成熟技术引进先进、成熟的关键部件组织国家队,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知识产权的自主化和健全开放型人才机制。最后,他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
“作为总体组成员,我的初步设想是:一、形势紧迫,时不我待。世界正在进行蓝色圈地运动,我们中国人不能当看客。目前结核富矿区已被瓜分完毕,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在制定海底硫化物、海底富钴结壳规定,但我们苦于没有手段,无法进行详细调查。二、条件具备,加速发展。我国在深海运载器技术领域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可以再接再厉。目前存在和俄罗斯合作的良好机遇,也可以借船出海。加之有明确的用户需求和业主支持,我们大洋协会的基本方针就是‘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适时建立深海产业’,已明确要求在‘十五’期间研制出能实用的深海载人运载器。应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我应聘成功,一定在上级机关的有力领导下,团结各个单位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为我国的深潜事业、为大洋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我的陈述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和领导!”
“哗——”他的话音刚落,立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与会专家、学者、领导们,对刘峰的应聘报告印象深刻,十分满意,认为有观点、有例证、有思路、有信心,看得出来,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既熟悉研发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来龙去脉,又具有高度的献身祖国深海开发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评委会从有利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了总体组成员名单:刘峰(大洋协会主任助理、项目管理处处长,教授级高工)、徐芑南(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员)、万正权(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长、研究员,后改为崔维成,702所副所长、研究员)、吴崇建(中船重工701所副所长、研究员)、张艾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朱维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峰为总体组组长。
那天晚上,飘飞了一天的大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温度又降了下来,来不及清扫的马路上冻结了一道道的车辙印,人来车往都像个小脚女人似的,小心翼翼地还免不了东滑西斜。
刘峰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可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倦意,一直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之中。开弓没有回头箭。从小喜欢唐诗宋词的刘峰,反复默念着王昌龄的那首绝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明白:此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心中充满了迎接挑战和机遇的豪情……
围绕组织实施这个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办公室特别是以刘峰为组长的总体组,全力以赴投入了。犹如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似的,一幕紧接一幕、一环紧扣一环地铺展开来。首先是研讨通过《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其实,这项工作早在动议研发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之时,就已经启动了。前面说过,90年代初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提交过类似报告,只不过时机不成熟,未能得到落实。
现在有了大洋协会这个大用户,柳暗花明又一村,刘峰代表大洋办曾多次前往702所,协调那里的专家领导围绕7000米级撰写可行性报告,强调抓紧研发的重要性。终于引起了各方重视,特别是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等领导的支持,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接下来就需要详细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成本预算。
不用说,这个报告的起草任务又落在了中船重工702所头上。两位主要报告起草人——吴有生和徐秉汉,是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的两位工程院院士,也是最先呼吁研发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科学家中的两位。
本来,随着中国海洋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成立,中国被联合国批准为第五个深海采矿的先驱投资者,承担30万平方公里洋底的探测任务。徐芑南参加的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CR-01)项目进展顺利,以吴有生、徐秉汉两院士为代表的702所船舶专家们,看准了国家的需要,力主研发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不料,这一报告送上去之后,由于时机不太成熟,有关部门说:“再等等看吧……”
这一等就等了将近10年。如今时来运转了,他们怎能不欣喜若狂、全力以赴呢?!立即组织力量,详尽筹划,写出了一份严谨翔实、便于操作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方案论证报告》。应该说,这就是日后的国宝——“蛟龙”号的胚胎,也是一份值得保存在国家档案馆的“作战计划”。
简要来说:7000米载人潜水器由本体和母船支持系统组成。
7000米载人潜水器本体包含潜水器总体性能集成、水动力系统、载体结构系统、重量调节系统、应急安全系统、动力源系统、液压系统、作业系统、控制系统、通信定位系统、观察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等部分。
母船支持系统,由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用户(中国大洋协会)负责保障。
此外,报告还论证了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同类型潜水器的技术特点、国际市场上的浮力材料、光学仪器、加工工艺等行情,指出借助国际深潜科学界的宝贵实践经验,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我国深海潜水器技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深海潜水器技术领域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掌握了很多关键技术。在研制开发中,坚持需求牵引、技术创新的原则;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借鉴国外深海技术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深海技术发展成果和人才,充分利用国内已有的人力资源和成熟技术,发挥集体的创造性。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2005年研制出满足用户需要的实用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
2001年12月23日,科技部高新司、“863计划”重大专项组在北京组织召开评审会,与会专家经过细致热烈的论证,一致通过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这就等于签发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准生证,一场精心组织实施的深海潜水器大战拉开了序幕……
刘峰作为经过竞选上来的总体组组长,等于古代“揭皇榜”的勇士,豪情万丈却也是心怀忐忑。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1962年,正是天灾人祸肆虐神州的年月,在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地区鄄城县的一个农家里,刘峰出生了。祖祖辈辈都是“汗珠落地摔八瓣儿”的庄户人,传承给他淳朴正直勤劳刻苦的家风,直至今天,他都会真诚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自鲁西南……”
好在家里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上学。小学在本村,中学上民办农中,老师大都是临时聘用的回乡高中生。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不过小刘峰十分好学上进,时刻睁大着一双求知的眼睛。因为他明白,只有学习出色才能有改变命运、“吃上国库粮”的机会。
“文革”结束,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农中的老师们摩拳擦掌准备参加高考,刘峰也决定试一试。那一天,他和自己的高中老师在一个考场里应考,结果老师考上了菏泽师专,他却名落孙山。
年仅15岁的刘峰丝毫没有气馁,反而看到了希望。他憋足了劲儿考上了菏泽一中高中班,开始了更加勤奋的学习生活。离家50多里地,刘峰与几百个同学住在学校大礼堂——堪称全球最大的学生宿舍里,一周回家一趟,背来玉米面交给学校,换成窝头票填饱肚子。心中有梦,就不觉得苦了。
1979年夏天,刘峰再次报名参加高考,一举成功。当老师问他报哪个学校什么专业时,他脱口而出:“学机械!”因为他看到公社有个农机站,当个农技员就挺好的。那年高考分数线是270分,刘峰一下子考了350分,远远超过了分数线,按照填报的志愿,被录取到北京钢铁学院矿山机械系。这年他才17岁,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其中有一个细节:当时英语分数只占10%,他为了保证主项,就干脆放弃了那门课程。上学后再捡起ABC,从头开始学。刘峰从小有一股韧劲儿,认准了的事情,一定要做成。进了北京上了大学,犹如鲤鱼跳了龙门,怎能不百倍珍惜呢?如此,他开始了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校每周一次的电影,都很少去看,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海洋。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四年几十门功课他都是五分,只有体育等四门课程不大行,得了四分。品学兼优的刘峰让人刮目相看,一直被选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刚满21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他直接考取了本院研究生,仍然一如既往地刻苦努力。导师要求最好的分数是A类,他就做到每门课程都保证“A”。1986年硕士毕业,他被选中留校当了助教,两年后成为最年轻的讲师。一棵来自鲁西南忠义之乡、革命老区的幼苗,就这样在阳光普照、春风吹拂的京城里茁壮成长起来。
命运之手是个神奇的东西,有时会在不经意间拨动人生方向。如果不是一次推荐,我们的主人公刘峰可能就会沿着钢铁学院教授、主任、博导这条路走下去,也就不可能与海洋深潜打上交道。
1991年春天,中国大洋协会成立,需要冶金部推荐一名懂机械装备的技术人员前来工作。机关人员大都恋旧,不愿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冶金部就从所属的钢铁学院挑人。年轻的钢铁学院讲师刘峰进入了领导视野。当时学院正准备提拔他当系副主任,舍不得放人,可他听说这是为国家开采海底矿藏的事业,义无反顾地来了,成为大洋协会的开山“元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