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嗅失灵,针灸可通幽
嗅觉失灵是一种症状,多为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的主症,一般是由反复感受风寒而诱发。此症一般病程较长,故治疗起来取效甚慢,针和灸并用往往可缩短疗程,有事半功倍之效。在这方面,我也曾遇到过一非常典型的病例。
一天,一位小伙子带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前来求医。老太太自我介绍:我今年五十五岁,内蒙古赤峰人,儿子前些年离开老家到广州做发型师,生活得不错,还把我接到广州,让我享享清福。我也正想到大城市看看病,我身体挺结实,但是我这鼻子不通气,什么气味都嗅不到,已有三年多了,挺让人别扭。到广州以后跑了几家医院,医生都说不好治,也有的医生说要开刀,我挺闹心,请您费心帮我治治。”
根据介绍,此人的病即为中医的鼻窒或鼻渊,为风寒化热,阻碍气机,上扰鼻窍所致鼻塞。我先用毫针刺其上星、印堂、迎香、合谷诸穴,印堂穴针尖先向下直刺,再提起分别向两侧上迎香方向刺,施提插捻转刺激手法后,再提针、留针在印堂穴,其余各穴需得气,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施手法一次。鉴于其病程较长,针后又为其施艾条温和灸,取穴为上星、印堂、迎香、风池、风门、肺俞、合谷(图34),每穴各灸5~10分钟,嘱她隔日再来治疗。后日患者又来,一见面其就兴冲冲地说:“大夫,谢谢您,我昨天炒菜时闻到气味了,真见效果。”既然有效,则效不更方。接下来进行了15次一疗程的治疗。一个疗程下来,3年多的痼疾不见了。老太太千恩万谢。我嘱其今后应注意保暖,避风寒,以免再犯。
图34
穴位定位:
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中医的鼻窒或鼻渊,就是西医的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慢性鼻炎在中医里又称为“鼻窒”“鼻槁”,《河间六书》说:“鼻窒,鼻塞也。”鼻窦炎,在中医里又被称为“鼻渊”“脑漏”“脑渗”,古称“鼻齆”。隋·《诸病源候论》云:“肺主气,其经手太阴之脉也,其气通鼻。若肺脏调和,则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若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和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但当肺之气化不足,并反复感受风寒侵袭之后,肺失肃降,外邪滞留鼻窍。风寒郁久之后,则会化热,上扰鼻窍,令鼻内干燥,阻塞,嗅觉减退。而该患者,久居塞外,地处寒冷,经常反复感受风寒,令肺失清肃功能,邪滞鼻窍,是其病因。治疗则应散寒宣肺,排脓通窍。取穴为上星、印堂、迎香、风池、风门、肺俞、合谷。其中上星穴可通利鼻窍,清鼻窍之郁火;印堂可宣通肺窍;迎香位于鼻旁,专治鼻病;风池宣散风邪,通利肺窍;风门散除风邪;肺俞可宣达肃降,祛风宣肺;合谷治面部之疾。故穴证相附,取效明显。
小贴士
据说用蛋黄油治疗此病也有效,将鸡蛋煮熟,取蛋黄熬油,在蛋黄油中加入冰片少许搅均匀滴鼻时取少量,每次滴鼻1~2滴,每日2次。此方法简单,患者可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