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经络不通接经灸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人体正是靠其滋生和濡养赖以生存。气血的运行又必须依靠经络的畅通才能及时而有效地将精气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脏腑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经络不畅或闭阻不通,就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中医所讲的“不通则痛”即为其所指。经络不通,表现在肩颈头部,就是肩颈头部的疼痛或麻木;表现在胃肠则是消化不良;表现在面上则是皮肤粗糙,出现色斑;表现在全身则是四肢乏力,全身酸痛。
对于经络不通,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宋代的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亦说:“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诚前圣之妙用而惠人于无穷也。”艾灸时所产生的热效应,令受术者感到灸火热感进入体内并沿经络走行到达病所。热效应的融融热感又会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正如《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记载:“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可是当经络阻塞严重之时,艾灸所产生的热传导就会受到阻碍,不能远达,而停滞。这时就需像接力赛一样,在阻塞之处接经施灸,沿经络走向不断延续,直至整条经络畅通,而达到治疗目的。如我们治疗坐骨神经痛就多用此法。
一位贵州都匀的患者,男性,34岁,坐骨神经痛5年。最近由于天气变冷而感到右下肢疼痛难忍,夜晚尤甚,走路瘸行。疼痛由臀部沿大腿后侧至脚面有窜痛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沿膀胱经按压有多个压痛点。治疗采用艾炷隔姜灸,选取穴位:肾俞、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图19),均取患侧,方法则采用接经式艾灸。开始时先在肾俞施灸,每次灸4~6个艾炷,当热流下传至臀,再灸环跳,依此逐穴施灸,直至经络畅通,疼痛减轻。采用此法十余次,即告临床治愈。由于其病程较长,嘱其不可懈怠,尚需延长疗程以巩固疗效。
一般来说,“热至病所”“得温而舒”。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对热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施治者对于不敏感或经络不通的患者,可进行“接经灸”的治疗方法,以获得疗效。
图19
穴位定位: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殷门: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委中:腘横纹中央。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承山: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昆仑: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