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颁奖辞(2)

他那丰富的想象力不但让他能够把大自然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还能够把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他对万事万物的刻画,让人觉得是他从内心深处对事物的认知,就好像能够让人看到事物的灵魂那般。而在人物的塑造上,他总是巧妙地运用画龙点睛的技巧把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展现出来,凭借寥寥数语就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创造,并不是只要把事物的外貌如实地记录下来,更要求能够超越事物本身,突破它的本质。吉卜林就是这样,他以这种创造特性作为写作基础,就像他说的那样,“我总是从上帝创造事物的角度来刻画万事万物”。这句话虽然简单,却也直接道明了他懂得作为一名作家,自己在创作时应该承担的责任。

他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豪迈、雄浑的风格,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不拘小节的粗俗,鲜有纤细柔和的笔调。不过鲜有并不代表没有,只不过吉卜林从来不在作品中刻意营造这种氛围。他的《玛哈默德·丁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却处处流露出真情,让人感慨万千;在《山里的故事》中《攻陷伦滕彭》里谈到的那些小鼓手亦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勤奋的吉卜林不仅认真观察分析着人性,探讨着人生,他的内心深处也有着高贵的情怀。在《致真正的罗曼斯》中,句句诗歌都表明,每一个诗人内心都有一种渴望,渴望能够实现那永远不能够实现的梦想,而这种梦想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中任何风景都不能够比拟的。

在梦里看到触摸到,

你的衣衫就足够了;

你已经靠近上帝,

而我却追赶不上!

在吉卜林的人生态度中,他有着清教徒身上所特有的虔诚,既不装腔作势,也不重复啰唆,这是缘于他在内心深处坚信并奉行“崇敬上帝是智慧的源泉”,并且认为存在着一个

我们祖先过去所知道的上帝,

在他严酷掌管下的我们,

行使着统治权……

如果从美学的观点来讲,他那诗人的直觉更富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如果从道德和信仰方面来看,因为他的这种责任感,他也同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种责任感的产生缘于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信仰。他深刻理解道,如果不是建立在群众恪守法律规则、理性自制基础上的稳定,那么,即使再强大的国家也会走向灭亡。在他的观点中,上帝是最初的、最高的、全能的主宰者,他在《生命的阻力》中称之为“伟大的观察者”。而这种宗教情怀恰恰是英国读者所喜欢的,因此,他成了一名国家诗人。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吉卜林之所以能够拥有这种成就,不仅是因为他那些广为流传的军旅诗歌,也是因为他在1897年创作的《赞美诗》,这首诗是为了祝贺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而作的。诗歌中那虔诚而又谦逊的宗教感情特别感人:

动乱与喧嚣俱灭,

将士与君主逝去:

只留下对您的庆典,

和一颗谦卑忏悔的心。

《赞美诗》既表达出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又警示盲目自大的危害性。

当布尔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坚决拥护自己的国家,但同时也赞赏布尔人的英勇,可见他那帝国主义思想并非是刻板僵硬的,也会考虑顾及他人的感受。

在英国文坛中,曾经盛行过多种不同思潮的文学运动,并产生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更有流传千古的大文学家莎士比亚。不过,吉卜林可能受斯威夫特以及笛福的影响要大些,而斯宾塞、济慈、雪莱以及丁尼生对他的影响则要小些。他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一样高超。虽然他的作品没有像史温朋那样辞藻华丽,但在内容上,他尽量摒弃那种无病呻吟的病态感伤;在创作格式上,也不再运用亚历山大诗歌的堆砌法。

吉卜林喜欢简明扼要的叙述,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抽象空洞和重复啰唆的片段。他特别擅长运用直接而又恰当的名言警句,这使得有人拿他和哈代相比较,也有人拿他和彼埃尔·洛蒂相提并论,更有甚者,把他比喻为狄更斯。不过,虽然如此,他却永远不是别人,他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仿佛永远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创作力。当然,这位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也推崇法律并强调纪律的重要性。纪律也就是宇宙的生存法则,但如果要问他这种法则是什么,他会简明扼要地告诉我们是“不断奋斗、尽职和服从”。因此,他不断鼓吹人要果敢、勇于自我牺牲和忠诚。对于没有骨气、没有自制力的人,他表示出十分的憎恶。僭越和傲慢必定会遭到上帝的惩罚,对于这一点,他有很深的认识。

虽然吉卜林的风格独树一帜,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吸收其他作家的长处,因为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也要不断吸取他人的长处。吉卜林借鉴了哈代所独有的对多姿多彩的流浪生活的向往,学习了笛福那种对细节精益求精和字字必精心雕琢的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中也有着狄更斯那种对广大贫困群众的同情、对人物小动作风趣幽默的描绘。当然,除此之外,他也有着自己特有的风格。尽管他的作品并非都是佳作,也并不是字字珠玑,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他在1899年发表的系列短篇小说《从大海到大海》可以称得上是记叙的代表作,无论是关于大懒神掌控的大象城,还是新加坡或是棕榈岛,或是日本的风俗习惯,都描写得非常典型。吉卜林在作品中运用的讽刺手法,尽管偶尔会显得非常辛辣,但对漂泊在天涯海角的大兵和英国荣誉的维护者——水手,却非常富有怜悯心。他的怜悯心也并非是盲目而浅层次的,而是有着十足的底气,因为他曾经经历过他们的一切,吃过他们吃过的面包,喝过他们常喝的酒水,经历过他们艰辛的生活,见证过他们的生死。

吉卜林年纪轻轻就已经名扬天下了,不过他成名之后,并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而是一直在创作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一个曾经写过他的传记的作家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分类,认为他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种语调:一种是嘲讽的语调,这主要表现在《机关打油诗》《山里的故事》以及用一种幽默的形式来颂扬单身快乐的《盖茨皮一家的故事》中;一种是怜悯和仁慈的基调,这主要在《玛哈默德·丁的故事》和人生的悲剧以及感人故事《没有教会豁免权的情侣》中表现出来;还有一种是道德的语调,这点主要在《生命的阻力》中体现出来。尽管这种分类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而且也不能够涵盖他所有的作品,但却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吉卜林所推崇的是忠心耿耿的工作、恪尽职守和忠心爱国。爱国,对吉卜林来说,不是仅仅爱英格兰,而应该热爱整个大不列颠帝国。他所希望的就是,整个帝国的国民都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此,他呼吁:仅仅知道英国的人,对英国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呢?从中,我们便能很明白地看出他的意愿。

他通过自己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国家的风貌,不过,他并不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事物的奇特有趣,而是有着一个高尚的目的,那就是永远服从,听从自身职责的召唤;在离世时,像个士兵那样去见上帝。

瑞典学院在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吉卜林的同时,谨向光辉灿烂的英国文学和英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