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什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自信情商

你是年轻的“老”女人吗

有这样两类女性:一类观念陈旧,话题局限,通常围绕老公升职、孩子补习、买菜做饭、家长里短;另一类,衣着得体,思路清晰,业余时间有爱好,好奇心强,总是不断探索,神采奕奕。

这两类女性很可能年纪相仿,但前者看起来就是比后者“老态”,具备“妇女感”的气质——斤斤计较的势利和缺乏向往的浑浊,看上去不再清澈。

两种状态很难单纯用对错衡量,只是设身处地考虑,绝大多数女性恐怕都更渴望年轻的状态,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好评,在工作中得到更多机会。

女性的这种老态与妇女感究竟来源于哪里?

1.捆绑式的关系和思维层次的局限

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出了一个科幻概念,叫“降维攻击”,简单来说就是高级生物对抗低级生物,基本百发百中。

所谓的高等生物,自我更新能力强,自身不断升级,尤其在思维层面,看世界的方式带来全方位的差异。

妇女感和少女感的重要区别,来源于婚恋观思维层次的差异。

约旦王后亚辛·拉尼娅是全球最年轻的王后,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她被《你好》杂志评选为2003年最优雅女性,被美国CNN网站评为“最能激励人心的世界领袖”,还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拉尼娅是时尚界的宠儿,出席时尚派对,就连老佛爷卡尔·拉格斐也对她另眼相看。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瓦伦蒂诺曾说,拉尼娅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女性”。

难得的是,拉尼娅除了美丽和时尚,还具备过人的政治头脑和自我规划——她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于“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王室婚姻模式并不感兴趣,她不愿只当丈夫身边的花瓶和陪衬。

婚后,拉尼娅迅速投身于妇权保护的工作中,成立了援助受虐儿童的专门机构,亲自担任儿童权利辩护人,她遍访了全国的城镇乡村,同时,她是第一个把互联网教育引入中东的人。

她与一群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脉的商业巨头共同出席高端论坛,在唇枪舌剑中毫无惧色、条理清晰地发表观点,大家为她的才华和魅力所折服,而不是仅仅向“王后”这个身份屈尊。她甚至走进游行队伍,抗议以色列军事行动,还带领全国人民集体献血。

拉尼娅扮演了社会活动家的角色,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西方媒体对阿拉伯女性的传统印象,也刷新了世界对于独立新女性的另一种认知——明明可以背靠王室,只负责貌美如花,却偏要靠才华。

2004年2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对拉尼娅做了这样的评价:

1970年出生于科威特的拉尼娅已悄然成为约旦政治变革的“代言人”,她正以个人力量改变着约旦乃至整个中东。在其他阿拉伯妇女还不愿公开“露脸”时,拉尼娅运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与能量积极推动着约旦的社会改革。

拉尼娅自己则说:“我尝试不去认真看待任何一种赞扬,因为人们对你的美貌或者名望的赞扬是转瞬即逝的。当你老了,你会问自己:我做过什么?这才能让你真正满足,而不是浅薄地担心别人怎样看你。”

她不停探索各种可能性,不给自己的身份设限。这种“合伙人”式的婚姻模式,各自独立却又共同成长,比以往捆绑式的关系更有弹性。

而衰老和妇女感恰恰来源于捆绑式的关系和思维层次的局限——很多女性意识不到即使父母、夫妻、子女这样固定的关系也可以不停提升层次,希望以依附他人、屈从他人意见的方式获得对方的认同感,不敢走出舒适区,因此,无论在生活、爱情还是婚姻中都很容易失去自我。

2.忽视自我管理,理直气壮地自毁形象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杨澜最初在英国应聘,面试官只看了一眼简历就让她回去,原因是她的真人形象和简历不相符。她心情沮丧地回到出租屋,坐在床上一边吃面包,一边翻看报纸上的招聘信息。

她的房东莎琳娜太太是个典型的英国中年女性,有一些看似刻板的规矩,比如:十二点前熄灯睡觉;在浴室里不能待超过十分钟;进入客厅前必须穿戴整齐;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必须涂口红。

所以,这个讲究的老太太,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抗议杨澜过于随意。

情绪低落加上被指责,杨澜非常生气,披散着头发裹上大衣冲出门,来到一家咖啡馆坐下。可是,坐在对面的英国老太太看起来比房东莎琳娜更加讲究,杨澜下意识地收起自己宽松睡裤下的运动鞋。

杨澜向老太太询问洗手间的位置,老人眼睛都不抬,从旁边拿了一张便笺,写了一行漂亮的手写英文递给她:洗手间在你的左后方拐弯处。写完后,老太太继续悠然地喝咖啡。

当杨澜再次回到座位上,老人已经离开,桌上另外留了一张便笺,写着:作为女人,你必须优雅。

后来杨澜一再强调:没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发现你优秀的内心。虽然我们认同不要过分关注外表而忽视了内在品质,但同样也需要意识到,良好的形象管理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不论任何年纪都需要关注的事。

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梅什在《为什么美丽的人更成功》这本书里提到:在所有男性和女性中,外形漂亮的人,要比相貌普通的人多赚3%—8%;就女性而言,形象出众的女性,要比形象普通的女性收入高11%。

心理学上有一个“七秒钟理论”,人与人的彼此印象和好恶,决定于见面的最初七秒钟。为了这几秒钟,往往要花很多功夫来内外兼修,而外表和衣着,有时候就是女性柔软的盔甲和战袍。

3.恐惧年龄增长,拒绝未知,放弃成长

“生于1992年的人已经进入中年危机了”“女性过了二十八岁颜值就开始下降”,这些言论让很多人焦虑。可是,大多数女性妇女感的来源不是因为年龄增长,而是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个人技能毫无提升,知识严重老化,被动地接受一切境遇。

居住在美国纽约州威斯敏斯特县的道·波尔琼·林茨颠覆了迟暮老人的普遍形象。今年九十八岁的林茨是一名瑜伽教练,练习瑜伽超过七十年,晚年依旧轻盈灵活。

由于从小生活在印度,她很早就对瑜伽兴趣浓厚,但当时的瑜伽老师却告诉她,这并不是一项女性可以胜任的运动。在林茨的再三恳求下,老师才同意通融,让她和一群男生一起练习瑜伽。

对林茨来说,瑜伽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意味着选择,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在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瑜伽让她内心平静,从心底战胜恐惧,决心成为专业瑜伽教练。为了这个梦想,她前后二十六次前往印度拜师修炼。

在常规思维里,瑜伽属于年轻人,老年人几乎是绝缘体,可林茨打破了这个思维定式。她没有被年龄束缚,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创造了属于个人的奇迹。她认为没有“做不到”,只有“是否去做”,以及多做一分多收获一分的坚持。

别人的五十岁,基本退休;林茨的五十岁,在印度、法国、美国成立了多个舞蹈教学机构。她依然像少女一样精气神十足,把自信乐观的信念传递给学生,告诉年轻人不要消极受困于年龄,要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寻求突破。

如今,她已教学五十多年,面对镜头,依然能够笑盈盈地摆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她说:“看看周围的树。树的年龄是几百岁。看起来它们像是走向死亡,其实,它们正在循环着自己的生命。”

八十岁之后,林茨跳起了交际舞,获得了国内外五百多项交际舞比赛一等奖。她的轻盈优雅,丝毫不输身边比她小几十岁的舞伴。林茨说,“你可以叫我奶奶,但我知道,我内心还是个小姑娘”。

妇女感与年龄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有些人在最具青春活力的二十岁,已过得老气横秋。她们的妇女感,并不因为衰老,而来自一切都要算计清楚,生怕少了自己一亩三分地利益的世故和势利。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她的少女心深深地隐藏在每一条皱纹里,而并不仅仅在胶原蛋白丰富的脸颊上。

画重点

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梅什在《为什么美丽的人更成功》这本书里提到:在所有男性和女性中,外形漂亮的人,要比相貌普通的人多赚3%—8%;就女性而言,形象出众的女性,要比形象普通的女性收入高11%。

心理学的“七秒钟理论”表明,人与人的彼此印象和好恶,决定于见面的最初七秒钟。

什么该争,

什么不该争

很多名人名言和名著都在告诫女性,做人要宽容,不要计较眼前得失。

可是,在资源有限、机会有限的社会里,“争”是一种必然现象。更何况,大多数职场人,都是从“残酷到没朋友”的应试教育系统中走出来的,竞争意识非常强。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不至于急功近利,该争取的不放弃,不该计较的不挂心呢?

1.不与领导争对错

虽然“直接沟通”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崇的职场文化,但方式“直接”并不意味着内容“直白”。在《杜拉拉升职记2》里,小区销售经理张凯由于太过较真儿,跟上司产生了言语冲突,来找杜拉拉诉苦。身为HR经理的杜拉拉劝他:“你为什么不正面表述自己的愿望呢,谁会爱听你像个怨妇一样抱怨?更别说老板了。闹到最后,活你也干了,老板也让你给得罪了。”

这话没错,和老板沟通,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肝胆相照,甚至不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老板不是挚友,不是恩师,“实话”很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傻话”。

《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很明白这个道理。

郭靖一生有很多师父,比如江南七怪、洪七公、周伯通等,每一个师父都对他倾囊相授,教他武功也教他做人。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师父的辅佐,才成就了融合“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左右互搏”三大盖世武功的郭靖。

能与强者同行的人,多半也有过人之处。郭靖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勤奋好学,更在于他深谙与上级的相处之道。郭靖经常受到师父们的训斥,但他没有怨言,也从不争对错。在整本《射雕英雄传》里,竟然没有郭靖抱怨的内容,这是一个难得的品质。在职场中,不抱怨有很多好处,既不会跟上级发生直接冲突,也不会给别人留下话柄。

可是,真正事关重要的对错,该不该争呢?

与领导争辩通常有三种结果:如果你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超群,既能保住领导的面子,又能把事情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这是最好的结果。其次,领导屈尊听了你的,工作正常开展,但由于你的不留情面,难保某些领导可能不再考虑重用你。最差的结果,是你既得罪了领导,又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职场中最忌讳的不是缺乏才华与能力,而是不知道老板要什么。所以无论职场“小白”还是“老司机”,首先要读懂老板的心思——即便你明白对错,也最好不要公开唱反调。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2.不与同事争聪明

每一届的美国大选都堪称是一部激烈的职场大片。2012年,经过数月的激战,终于以奥巴马的连任和罗姆尼的失败宣布结束。

回顾这场大选,罗姆尼自始至终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批评奥巴马的机会,猛力抨击他的弊政。在发表演说的时候,他再三讽刺奥巴马治国无方,导致美国“一直在后退”,还声称奥巴马出台的医疗政策是史上最糟糕的公共政策,并直言奥巴马昏庸无能,难成大器。

而奥巴马在发言时就温柔很多,他虽然也对罗姆尼家族的活动提出了批评,但基本上对事不对人,并且不忘肯定他们家族的成就,客观公允,技高一筹。

罗姆尼的不当言论引发了美国民众的不满,也为自己丢掉了不少印象分,最终无缘总统的职位。

每位职场人都应当记住,别在和同事竞争时失去理性和风度,全盘否定对方的成绩,要力求公平、合理地评估对方的能力,并制定适合自己的竞争方案,才能确保稳中求胜。

3.不与下级争功劳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有这样的忠告:“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一个人在职场攀升到了一定高度和位置,必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至少比其他员工更能胜任高难度工作。很多领导者有了职权就有了气势,抢功推过更是家常便饭,功劳全是因为自己指挥得好,过错全是员工不得力的原因,过分强调自己作为领导的业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并未获得尊重。

如果你已经拥有自己的小团队,或是做到了负责人的岗位,礼贤下士和推功揽过都是必修课。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有所损失,放弃了一些现实利益,但你的“貌似损失”却换来员工的“实质惊喜”,也换来职场上最宝贵的资源——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和公司同事或下属形成互相信任、支持、谅解的心理环境,还有助于形成互相激励、推动的向上力量。

4.不与同性争才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女性的地方就有比较。女性要在职场上赢得漂亮,确实需要一点技巧。

女性多的地方,逃不开一个“比”字,比美貌、比家境、比品味。拥有特别的强项,就得在其他方面相应地示弱,才能中和。你样样都强,那就得懂得收敛。如果任由自己胜利者的气场散发,高冷久了,总会有些看不惯的人抱团取暖,一人之身很难抵御众人攻击。

怎样在同性中间学会蛰伏呢?十七岁的甄嬛做得很到位。这一年,她以秀女身份入宫,因为不谙世事而任由天真活泼、爱交朋友的个性外露,与沈眉庄、安陵容结成了一派,但由于天资聪颖、气质出众,在皇后和华妃两派之间频频被打压。她很快学会了保护自己,把才华和舞艺全部隐藏起来。不仅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着装方面,和霸道强势的华妃不同,甄嬛一向以清淡素色为主,不张扬,但又很精致,优雅而低调地博取了好感。

在职场上,尤其是女性,切忌用美貌和招摇博关注。要如同甄嬛一样,满身本事,低调发挥;又虚怀若谷,以此善结贵人,拓展人脉。

如果说职场“四不争”让我们广结善缘,还有“四争”让我们稳固阵地。毕竟职场还是利益场,不可能事事不争。“不争”和“争”并行不悖,切换自如,才能游刃有余。

“四争”分别是:

第一,争取佳绩,把领导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到尽量完善,不断自我学习和鞭策。

第二,争取信任,给伙伴充分的安全感,实力过硬,让领导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完成。

第三,争取有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争取合理利益。注意,是合理范围内的利益,而不是寻求利益最大化。薪水只是工作所得的一部分,除了薪水,这些利益里还包括培训学习机会、与行业专家共处的机遇、自我展示的机会,等等。职业生涯是每个人必经的成长之旅,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得多。

画重点

四不争:不与领导争对错,不与同事争聪明,不与下级争功劳,不与同性争才貌。

四争:争取佳绩,争取信任,争取有效时间,争取合理利益。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发火”

自制克己,避免沦为“情绪的奴隶”,既是美德也是技能,但克制情绪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压抑自我,找到正确的“发泄愤怒”的方法也很关键。

台湾的洪兰教授在TED演讲中,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解释了造成男女情绪差异的两个原因:

第一,人的左脑控制语言,右脑控制情绪,两个脑半球中间,有一个起到连接作用的纤维素桥。女性的这个桥比较大,左右脑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转化较快,所以女性的情绪更容易快速外化,表现在言行举止上。

第二,男生制造血清素的速度比女生快了52%,血清素与我们的情绪有直接关系,血清素含量越高,急躁情绪越少。所以,女性的情绪控制需要更长时间。

所以,女性比男性想发火的瞬间多很多。

发火未必完全是坏事,用对方法,就不会只发“无名之火”,而是会合理表达愤怒和解决问题。

1.用“非暴力沟通法”释放愤怒:解决问题才是发火的根本

吕碧城是一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开创了中国新闻界先河。她的父亲去世时因为家里没有男孩,按照传统,四个女儿不能继承家产,于是,不仅父亲的遗产被同族人瓜分,母亲也被幽禁。

女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请牢记,气愤、抱怨和哭泣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吕碧城也不浪费时间,她想到父亲生前有很多朋友,于是给父亲的朋友们写求助信。她用出色的文笔,有理有据、愤怒却保持理智地说清楚前因后果,以及需要的支持,很快就收到了回应。她父亲的其中一位朋友当时担任两江总督,看到信之后立刻命令下属前往解救,解除了吕碧城一家人的危险。

优秀的文学才华使吕碧城被《大公报》聘请为编辑,她在处理热点问题时尤其擅长发挥自己的情绪感染力和语言控制力。

慈禧太后去世之后,画像被遗老遗少挂在万寿山,希望她的在天之灵能保佑大清回光返照。这种愚昧的行为激起当时各个社会阶层的反感和义愤,吕碧城写了一首名叫《百字令》的词: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翚衣耀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妩。屏蔽边疆,京垓金币,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鹉。

这首词写得深刻而形象,既怒斥慈禧把清朝的领土、银钱拱手让给西方列强,又打了个比喻,若慈禧太后地下有知,一定怕和吕后、武则天那样前朝的女性统治者相见。

这首爆款词出街后,吕碧城很快成为意见领袖,当时有句话叫做“到处咸推吕碧城”。

著名的爱国女英雄秋瑾和吕碧城是好友,秋瑾在浙江被杀害后,作为挚友的吕碧城愤怒得拍案而起。由于国内受清政府严格的管控,她用英文写了一篇名为《革命女侠秋瑾传》的文章,在纽约、芝加哥等国外多地的报纸上刊登,以纪念、缅怀秋瑾。

美国作家、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介绍了恰当表达情绪的四个步骤,依次是: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尽量客观地阐述事实,避免使用“经常”“总是”“我认为”等模糊而主观化的词语,最好能够列举数据作为辅证;其次,表达感受切忌主观化,不要急着把错归到谁的头上;再次,用恰当的方法,让对方明白你的需求是合理的;最后,顺势提出请求,这个请求务必具体可行,没有任何抽象化的概念。

吕碧城表达愤怒的方法从来不是发火,单纯宣泄情绪,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将情绪分步释放。她的文章和行为既有愤怒慷慨的力量,又有效地达到了“救母亲”“启迪民心”以及“为朋友正言”的目的。

2.把握“关键对话”分解愤怒:善用逻辑才是发火的高级手段

在《关键对话:代价高的时候的谈话工具》一书中,三位作者采访了一些在职场上善于化解棘手问题的高情商人士。他们之所以总是能把事儿做成,是因为他们总能在关键对话中胜出,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且通过逻辑和依据,使自己的话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对话由三个要素组成:首先,对话双方观点有分歧;其次,双方情绪波动大,随时有可能失控;最后,对话结果于双方而言十分重要,稍有偏差,就会让一方付出极高的代价。

由此可见,越关键的对话越容易产生矛盾,处理不当,就会以发火或情绪失控收场。外交场合最容易发生典型的关键对话。

在2016年6月的一次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西方媒体提问华春莹:“近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称真正支持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上立场的国家只有八个。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稍微对时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南海朋友圈远不止八个,这样提问,很明显是想试探中国对南海仲裁案的真实态度。华春莹分三个层次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

她首先说:“我们以前知道个别西方媒体有时会把白的说成黑的,现在才知道,它们有时居然连简单的数数和加减也有问题。”

随后,华春莹举例说明:“赞比亚、喀麦隆等国家在不同场合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中方立场;近日,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明确规定了在南海问题上的解决办法;柬埔寨首相洪森也明确表示了支持中方立场。”

华春莹摆完这些事实论据,西方媒体哑然无声。

最后,面对刻意挑衅,华春莹用“反证法”将了对方一军,反问道:既然西方媒体善于数数,那么不知道有没有细数过,有几个国家以公开和书面的形式,明确表达过反对立场呢?

当时,中国公布了47个支持国,但西方媒体却很难找到几个书面反对中国的国家。

华春莹用三个层次的回答,漂亮地反击了对方。先是轻松调侃,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把问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的破绽不攻自破。由浅入深,抽丝剥茧地化解了一个充满挑衅意味的问题。

在关键对话中,不被对方刻意制造的愤怒影响,保持冷静客观,通过逻辑梳理,达到预期目的,这才是表达愤怒的高级手段。

3.用“枕头法”多角度分析矛盾:发火要发到点子上

胡适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一生拥有35个博士学位。他的妻子江冬秀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还是小脚的旧时女人,但是,她善良能干,善于持家,是胡适的贤内助。民国时期,流行离婚娶新女性,以示与旧时代一刀两断,但胡适与江冬秀却白头偕老。这其中,既有胡适的深情厚谊和江冬秀的隐忍,更有赖于江冬秀的“会发火”。

胡适年轻时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常常收到情书。这些情书都由江冬秀代为整理,但她几乎从未捕风捉影、争风吃醋。只有一次,她大大地发了火。那时,胡适与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远房表妹曹诚英擦出爱情的火花,并且,据民国朋友圈传说,胡适这一次不仅真的动了心,而且动了离婚的念头。

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姻变化,江冬秀意识到:这一次不同于以往那些构不成威胁的仰慕和互动,而是真正的婚姻危机。

江冬秀没有再忍气吞声,据说,她大发雷霆,拿起菜刀,以自己和两个儿子的生命抗争,要求胡适和曹诚英断绝来往,否则就像希腊悲剧里的美狄亚一样,玉石俱焚。

文人性格的胡适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火气,不得不与曹诚英了断关系。

江冬秀这一生能够让胡适心悦诚服,靠的可不只是火气和菜刀,她的气度寻常女人也比不上。在胡适去世后,江冬秀整理他身后的资料,还特地让胡适的旧日恋人韦莲司写了一份自己的小传放进胡适的资料里,其大度可见一斑。

美国作家罗纳德和拉塞尔合著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提到了“枕头法”,教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有意识地从五个维度出发进行思考,这五个维度分别是:我对你错;你对我错;我们既是对的也是错的;其实这件事情不重要;以上四个立场都有真理。

用枕头法思考能拓宽思路,从多角度分析矛盾的重要程度。会发火的女人,从不乱发脾气,而是能够精准判断矛盾的级别,分辨出哪些情况需要发火,哪些不需要,懂得抓大放小。在核心原则被侵犯后,直截了当地表达愤怒,就像江冬秀,轻易不发火,发火就一定要发到点子上。

画重点

美国作家、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介绍了恰当表达情绪的四个步骤,依次是: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尽量客观地阐述事实,避免使用“经常”“总是”“我认为”等模糊而主观化的词语,最好能够列举数据作为辅证;其次,表达感受切忌主观化,不要急着把错归到谁的头上;再次,用恰当的方法,让对方明白你的需求是合理的;最后,顺势提出请求,这个请求务必具体可行,没有任何抽象化的概念。

“单身力”是重要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公众号曾经做过一份关于95后就业观的数据调查报告,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中,位居榜首的,是主播和网红。和拥有传统就业观的70、80后不同,95后出生在个体崛起的时代,习惯独立思考,自信积极,不会被某一种关系捆绑,也不再看重所谓的“稳定”,有很强的“单身力”。那么“个体崛起”和“单身力”这两个关键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社交网络的普及,个体影响力比以往更容易释放,我们正在进入“个体崛起”的时期。描述“个体”的词汇有很多,比如:手艺人、自由人、超级IP、斜杠青年等等,这些人格化的标签背后,体现的是极强的个人能力。

而个人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就是单身力,这里的“单身”不是指常规意义上的单身,而是独立、独善其身、独具一格。

在个体崛起的时代,想要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个体,怎样去塑造单身力?

1.不强求别人,先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业上勤奋争取,在生活中要求品质。她们或许早已为人妻或人母,但很难见到大众思维定式中对已婚已育女性固有的疲惫与拖沓的印象,也很少用某一个身份来限制住自己。事业和家庭,她们尽量平衡,即便难度非常大,也不抱怨,即使算不上游刃有余,也努力保持积极的状态。

这种正能量,就是“单身力”的一部分。

《还珠格格》让二十二岁的赵薇开始了事业高峰,之后接连出演多部影视剧,成功转型实力派,获过诸多奖项,甚至还出过八张专辑,跨界获得最佳女歌手和最受欢迎女歌手奖。2013年,她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转型当导演,当年即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

让人惊讶的是,她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不同于普遍认知。她认为婚姻是“不值得去强求的东西”,对她来说,“甚至对婚姻不抱希望”:“我首先做好我自己,我的准则就是不给我的另外一半,不给我的婚姻拍档增加负担。我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我们是伙伴,也可以是朋友。我去做最好的自己,但我对另一半不会有过多的要求,我的底线就是尊重。”

这段话,表达了“单身力”的态度。

“对婚姻不抱希望”并不是消极悲观,更不是不爱另一半,而是不把婚姻作为阶梯,在事业、生活水准等方面达成其他目的。在婚姻中保持相对独立的经济能力与思想状态,用踏实的自己,赢得细水长流的感情。

实际上,我们身边有不少“新时代的旧女性”,表面上赞成独立自强的“女性主义”,思维依旧是旧时女人的依赖心态,只不过把经济的依赖转化成了思想的依赖,主心骨总是不在自己身上,对婚姻和伴侣抱了太多幻想,有太多要求,让双方都很辛苦;她们把安全感寄存在另一半那里,而不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另一半的给予和付出视作“理所应当”。

在成熟的现代婚姻关系里,婚姻是一种契约,是精神和经济双重层面的契合。一份长久契约的前提是实力相当,各有所长,首先要求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不强求对方改变,保留一份单身时期的洒脱和进取,生活和职业才不至于像牢牢抓在手里的沙子那样飞快流逝。

2.在多重身份中保持个人的独特性

“斜杠青年”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

比如高科技企业的程序员,生活中不仅是高产作家,周末还能变身心理咨询师,解答朋友们的困惑;比如白天是外交官,晚上私人时间去排练小剧场话剧,都是典型的斜杠青年。

在个体影响力空前重要的时代,“单身力”就是像斜杠青年一样在多重身份中保持完整独立的人格。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就是政坛的“斜杠青年”。

在民意调研中,美国民众对米歇尔的喜爱远远超过奥巴马,有评论甚至开玩笑,奥巴马执政八年来最大的政绩就是把米歇尔·奥巴马带给了美国人民。凭借良好的民众基础,米歇尔超越了“第一夫人”中的标杆人物——杰奎琳·肯尼迪,被称为“近代最受欢迎的第一夫人”。

和奥巴马恋爱时,米歇尔已经是全美排名第六律师事务所里的律政俏佳人。奥巴马没当总统时,她的年薪一直比丈夫高。担任丈夫的全职竞选顾问前,除了在六个机构的理事会担任职务外,她还是芝加哥大学医院负责外事的副院长,年薪二十多万美元。

米歇尔智慧过人,思路清晰,讲话直率又风趣,上了演讲台比丈夫还有煽动性,奥巴马说,他听米歇尔演讲经常听得想哭。也因为她出色的演说能力,为丈夫赢得了不少选票,美国公众赞她是助选能手。在奥巴马竞选连任人气不振的时候,米歇尔独自出访各地,为他争取女性关键选民,当她说出“我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之间挣扎、疲于奔命,我最能理解这些母亲的心”时,不知让多少女人产生共鸣。

工作之外,米歇尔努力当个好妻子和好妈妈。

在家里,她每天早上4:30起床,锻炼身体,收拾丈夫扔在篮子里的脏衣服、打扫卫生,接着开始准备早餐,并准时叫女儿起床。在米歇尔的影响下,奥巴马也逐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的家庭生活与周围所有普通家庭一样,朴素而忙碌。

“进得厅堂,入得厨房”都不算什么,牛的是米歇尔还上得了秀场,是众多知名设计师追逐的焦点和时尚界的宠儿。所谓的自带光环,就是哪怕没有挽着总统的手,走到哪也不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米歇尔是《名利场》“年度全球最佳衣着人士”、《人物》杂志2008年度“十大最佳衣着品位女性”、《花花公子》“最性感政治女性”。

最与众不同的是,这个聪明的女人连引领时尚潮流都讲战略,她并不用奢侈品与昂贵的服饰堆砌时尚,而是选择了亲民路线。她曾经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背心式印花连身裙上节目,并且在节目中公布了裙子的来源和价格,148美元。女选民看到原来第一夫人的裙子自己也买得起,瞬间疯抢。这就是米歇尔的战略性时尚——务实、亲民。她越是穿着平民消费得起的时尚,就越让大家觉得期待和可亲,也与年轻的女支持者缩小了心理距离。

在奥巴马作为总统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他对米歇尔说:“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你不仅仅是我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你更是我最好的朋友。”

一个具备单身力的人,有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同时完成好几个角色的塑造,正因为始终保持完整独立的人格,反而更加赢得他人的尊重。

3.并没有超级能力,只有“超级自律”

在不同领域做出成绩的女人和男人,都有一个重要特征:自律。

畅销书作家严歌苓曾经被问到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如此高产,她说,她当过兵,对自己有一套严格的纪律要求。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人必须对自己负责。

几十年如一日,她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写作六小时,隔一天游泳一千米。状态不好的时候,连坐到书桌前都是一种折磨,但她依然坚持——熬过最初不舒服的半小时,接下来,行为就顺畅很多。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道,“做出承诺和信守诺言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老戏骨们,不仅演技在线,身材同样在线。剧中扮演沙瑞金书记的张丰毅,尽管已经六十一岁,六块腹肌却从未消失过。他每天早晨七点起床跑步,下午必去健身房举铁,烟酒不沾。拍戏时常常作息紊乱,张丰毅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坚持运动:“在剧组睡前抽空锻炼,第二天比其他人早起半小时。”

剧中另一位主演、李达康书记扮演者吴刚,接下这个角色时也已经五十五岁。在剧中他走路带风,身轻如燕地攀爬脚手架,还被观众们戏称“大长腿”。吴刚每天坚持跑步五公里和游泳,拍戏间隙立刻去健身房。

对于这些“超级个体”,自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他们在强大的自我驱动力的推动下,能够持续增值。

画重点

什么样的人是“超级个体”?

他们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持续升级自己;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影响力,注重塑造个人品牌;同时善于与其他个体和组织合作,整合运用资源;尤其是他们总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混日子,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大BOSS,不可怕

在职场中,怕老板的人不在少数。你或许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看到老板在等电梯,赶紧绕道走;开会时,尽量选择离老板最远的位置;请你去汇报工作,还没走进老板办公室就开始紧张了,原本准备很充分,却不由自主地结巴。

怕老板的问题究竟怎么破?

首先,我们来理顺为什么大BOSS让人望而生畏这个问题。

描述高管们最多被用到的五个词分别是:数据狂、毫无耐心、攻击性强、时间压力大、气场可怕。总结成两点,就是掌控一切的权力欲和冷酷的大局观。这分别对应了两类高管人群:一种是在大公司从基础员工摸爬滚打,一层层拼杀上来的职业经理人;一种是白手起家的公司创始人。他们可能会在半夜发一份十六页的邮件给你并标明立即回复,或者在休息日的早晨给你打电话,又或许他们根本就不和你说话——大多数老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学习过系统的管理课程,而是在实践中摸索,他们或许是优秀的专业人士,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和下属沟通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除了没接受过系统的管理训练外,还有什么是让老板们看起来“凶残”的原因呢?《哈佛商业评论》报告显示,CEO上任后如果公司股价在一年内下跌,那么他被炒掉的概率高达83%,远远高于你丢掉工作的可能性。成功的管理者在确定组织和个人的目标时,一般很现实,少有人情味。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太宝贵,不允许浪费在低效率的事情中。拿破仑曾经说过,他喜欢成功的将领,不会支持败军之将,因为他对失败或错误的原因并不感兴趣。经验、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员工与老板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员工在与老板接触的时候会表现得不太自在,主要还是不自信的心理作祟。

那么,建立自信最快、最切实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的经验。学会与老板相处,是每一位职场人的必修课,以下四点是你和老板沟通的通关密码。

1.与老板进行有效沟通,先想明白他真实的想法和意图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和糖、咖啡一样的商品,我愿意付出比任何东西都高昂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而有效沟通又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化解矛盾的关键。与老板进行有效沟通,过程中不仅能探明老板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也能够向老板准确传达出你的真实想法,是一件双向受益的事。

如果给你一次五分钟的机会,在公司大会上汇报发言,CEO、两位副总裁、三位总监、十来位中层经理同时听你推荐自己的项目策划,你会怎么说?你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信息、分析价值、列举可执行项和提出下一步请求。

我们可以参考下著名作词人、被称为“词圣”的方文山的做法。

方文山求职时,翻遍了半年内所有的CD内页,找出最红的歌手和制作人,把集成册子的原创歌词邮寄给他们,一次寄一百份。为什么要寄这么多?方文山提前做了计算,他估计经过前台、企宣、制作人的层层辗转,大概最终只会有五六份被目标人物收到。这样的求职行为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接到大老板吴宗宪的电话。

如果方文山寄出去的不是一百多份的歌词集,而是一份求职简历,简历上面仅仅是类似“将音乐视作生命、团结同事、刻苦耐劳”的自我评价,你觉得他会有机会吗?不仅如此,方文山那本歌词集的第一页是这样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这是我去芜存菁后的作品……已经预埋了音乐韵脚……而且充分考虑了流行音乐承转的节奏要求……

这才是给领导看的求职信,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因为充分考虑了对方的需求,也提供给他人自己的价值。

2.有主见地迎合,让老板知道你有想法

在职场上,怎样迎合领导是一门学问。

《鹿鼎记》里的韦小宝看上去不学无术,一路的发展秘诀似乎就是迎合大老板康熙给他设定的要求,听话地去操作,指哪儿打哪儿。但是,实际上韦小宝绝不是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人,处事的果敢也是少有人及。

虽然韦小宝出身草莽,很多品质难以拿到台面上来讨论,但从他随机应变、灵活务实的职场风格,我们至少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对于上级的工作要求,要严格遵守执行,至少老板请你来,并不是为了让你只提反对意见。个人意见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馈,职责之内的工作自己决定,可是,当领导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先以尊重领导的意见为主,然后再斟酌自己的想法是否有疏漏。

所以,康熙钟爱的韦小宝何止是能干,他实在是个执行力卓越的得力下属。

3.提升职业素养,给出专业性、建设性的建议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不再当秘书的最好方法,便是尽量把现在的秘书职务做好”。同理,想要在职场上打开局面,获得领导认可,最根本一点还是要提高工作能力,有用,并且好用。

唐朝宰相魏徵就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大BOSS唐太宗有不妥的决定,魏徵就会据理力争。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孩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急于扩充兵力,就同意了,但是这封诏书却被魏徵扣住。唐太宗大发雷霆,于是派人把魏徵叫来训斥:“我的诏书,你为什么扣住不发?”魏徵回答:“我听说,把湖水抽干捉鱼,虽能捉到不少,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可以捉到,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捕了。同样道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赋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

这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众人无可辩驳。于是,唐太宗重新下了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后来魏徵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去世后,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4.打开格局和思维方式

《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是什么让安妮·海瑟薇扮演的Andy最终得到女魔头的认可?很显然,单纯努力是不够的,她的诀窍在于不同于其他助理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格局。

在工作初期受到铁面女魔头的一系列打击之后,Andy没有认㞞和消沉,而是选择了积极改变——从外表的时尚形象,到做事的效率和结果。她得到了去老板家送书的一半是公事、一半是私人交情的机会,这代表着老板对她努力的认同。

但是,随后难题又来了——老板要她为自己的双胞胎女儿拿到《哈利·波特》未出版的手稿,这个难度可太大了。Andy依旧没有拒绝,且不说她是如何运用各种人际关系成功拿到手稿,重点是之后的一系列举动——她考虑到老板的孩子是双胞胎,于是复印了两份;加装了封面使资料看起来不像手稿;以防万一,又多准备了一份交到老板手上。这一系列的行为,Andy整整比老板多考虑了三步。

这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老板说一步,她走三步,走在任务之前,把事情统统办妥,周到又省心。这样的人怎么会和领导相处不好呢?获得更多机会也是意料之中。

画重点

描述高管们最多被用到的五个词分别是:数据狂、毫无耐心、攻击性强、时间压力大、气场可怕。总结成两点,就是掌控一切的权力欲和冷酷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