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虽然这首诗歌写得不够完美,但是让我一生十分受用。想知道某一时刻最接近哪个节气,掐着手指唱一遍,一股清流沁入心脾,让我知道这一年已走过多少,还有多少日子。

一年有多少天,似乎没有节气重要。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周而复始。由于节气与物候线条粗细适中,在表达人文情感方面,我们比西方人细腻,西方人只知春夏秋冬,而我们则在二十四节气中体会人间冷暖,知晓世间转换。

所以节气在唐、宋屡屡入诗入词,读之让人欣慰。

岑参先说: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刘辰翁接着说: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

韦应物跟上: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白居易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杜牧写得凄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范成大记得清晰: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朱元夫务实: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

邵定担心: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

寒山和尚随口一说: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白居易又说: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独孤及说得敞亮: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徐夤接得踏实: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王建说: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陆龟蒙说: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李白在常州说: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王昌龄则在边塞感叹: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贾岛推敲说: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孟郊琢磨说: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钱起嫌其不够: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苏东坡说得大气: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刘长卿说得委婉: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杜甫描写得老辣: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陆龟蒙有些担心: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钱起叮咛说:晚来留客好,小雪下山初。

李商隐说得急促:路逢邹枚不暇揖,腊月大雪过大梁。

韦应物总结: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

孟浩然告知: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元稹一言以蔽之: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

皎然和尚淡定: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

高适居边塞瞭望: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

大诗人们集体说过,我们再说无益。文化就是这样,慢慢积累则成为遗产,让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先秦时开始摸索积累,在汉代完善确立的二十四节气,早已成为国人认知一年中的气候、时令、物候等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它让我们预知冷暖,懂得风雨。

宋英杰先生为气象专家,集多年专业经验写出《二十四节气志》,笔触细腻,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其资料之翔实,图文之精美,让读者尽享阅读之乐,在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余,还能得到许多额外的收获。其实,最让我感动的并不是他笔下的知识,而是他畏天悯人的学者情怀。

是为序。

丁酉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