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养血以提高免疫力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有哪些生理功能能被称为“君主”呢?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心主神志和主血脉,开窍于目,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心主神志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尽管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故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人的精神活动有怒、喜、思、悲、恐、忧、惊等多种,如果长时间反复处于一种情绪控制中,就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说一个人日思夜想时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实际并不是忘记了,而是过度思考导致脾气郁结,肠胃蠕动变慢,人感觉不到饿。思虑过度,脾气郁结,时间长了则会损伤正气,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见食少纳呆,胸脘痞满,腹胀便溏,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免疫力降低的情况。所以,人要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也是以心主血脉为基础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畅三个条件。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病症型有心气虚、心血虚、心火亢盛、心脉瘀阻等。我们也就要通过补心气、养心血、滋心阴、降心火、通瘀阻的方法,使心气充、心血足、脉道通畅,进而心主神志的功能也就正常了。机体各部能得到足够营养,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自然是“正气存内”了,也就是免疫功能增强了。
下面就介绍部分简便、有效的防治心系病症的方法。
本草方
【心气虚】
症状: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动则益甚,神疲体倦,面色苍白,或自汗肢冷,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血,益气安神。
方药:四物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心火亢盛】
症状:心中烦热,焦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舌红,脉数。
治法:清心泻火或兼凉血。
方药:导赤散加减。
【心脉瘀阻】
症状:心悸胸闷,心痛时有发作,痛有定处,刺痛或绞痛,口唇青紫,舌暗红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饮食疗法
【菠菜猪肝汤】
原料:菠菜50克,猪肝30克,粳米100克。
做法:猪肝洗净,放入水中煮熟,晾凉后研成泥状。菠菜洗净后沸水烫过,捞出切细。粳米加水煮熟,然后拌入猪肝泥和菠菜,可加少量盐调味。每日1次,连服8日。
功效:补益心血。用于心血不足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少华,唇舌色淡,脉细者。
【百合银耳莲子羹】
原料:百合15克,银耳、莲子各30克,红枣6枚,冰糖30克。
做法:砂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百合、银耳、莲子、红枣同煮,开锅后改文火,煮至汤汁稍黏,加入冰糖,不断搅拌,冰糖充分溶化后,放冷即可食用。
功效:补养气血,安神益智。用于心气血不足,见失眠,多梦,焦虑,健忘者。
【安心茶】
原料:丹参、山楂、当归、柏子仁、夜交藤、延胡索各5克,桂圆3克。
做法:将上药切碎,开水中浸泡2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7日。
功效:安神镇静,活血止痛。用于心血虚,心脉瘀阻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胸部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者。
【三仁粥】
原料: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桃仁、枣仁、柏子仁打碎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次,过滤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入冰糖稍煮即可食用。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养心安神,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用于心脉瘀阻的胸部憋闷,时有刺痛或绞痛,或心气阴两虚的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或津液亏损的大便干燥,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者。
【莲子茯神茶】
原料:莲子心、生甘草各3克,茯神、白术各6克,冰糖适量。
做法:上药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煮开,加入冰糖,闷泡20分钟,代茶饮。不拘次数。
功效:清心安神,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心胸烦闷、小便短赤,或见胸脘痞满、食欲不佳,气短乏力者。中老年人可作为养生保健茶长期饮用。
【枇杷芦根竹叶粥】
原料:粳米200克,枇杷叶30克,芦根20克,淡竹叶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枇杷叶、淡竹叶、芦根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水上火煮,待水开后再煮15分钟,将枇杷叶、淡竹叶、芦根捞出,放入粳米以小火继续熬煮,待米烂粥熟后放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祛暑清心、消烦止渴。用于口渴心烦者,尤其适宜夏季食用。
【竹叶芦根茶】
原料:鲜竹叶、芦根各15克,灯心草5克。
做法:上药沸水冲,闷泡15分钟,代茶饮。不拘时服。
功效:清心,降火,除烦,利尿。用于热病耗伤心阴的心烦口渴,失眠多梦,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
【黄芪猴头汤】
原料: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绍酒10克,小白菜心100克,清汤750克,花生油15克,生姜、葱白、盐、胡椒面各少许。
做法:猴头菌温水发涨30分钟切片,黄芪切片;锅热后入花生油,投入黄芪、葱、姜、鸡块煸炒,再入盐、绍酒、清汤炖1小时,下入猴头菌及鸡块再煨半小时,撒入胡椒粉,调匀。捞出鸡块、猴头菌装盘,用汤焯小白菜心,连汤浇盘。
功效:补益气血,益脑强身,提高免疫力。用于气血亏虚、头晕、耳鸣,免疫力低下等人群。
【归芪瘦肉汤】
原料:当归10克,生黄芪30克,瘦猪肉200克。
做法:先将当归、黄芪用水煎后取汁,瘦猪肉切片加入药汁中,煮至肉烂,加入少量食盐调味。食肉饮汤。每日1次,连服7日。
功效:补气养血,强身健体。可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爪甲不荣等。
【薏米莲子粥】
原料:薏仁米150克,莲子肉50克,红枣5枚,冰糖15克,冷水1000毫升。
做法:薏仁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3个小时,捞出沥干水分;莲子肉用冷水洗净;红枣洗净去核;锅内加入1000毫升冷水,放入薏仁米,用旺火烧沸,然后加入莲子、红枣,一起焖煮至熟透;最后加入冰糖,熬成粥状,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长期服用。
功效:补气养血,调理脾胃,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免疫力低下及癌症病人放、化疗的调养;还能美白保湿,消除雀斑、老年斑、蝴蝶斑等。
经络疗法
【针刺疗法】
取穴:取穴足三里、膈腧、脾腧、通里、神堂。
操作方法:均用补法行针,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适于心悸怔忡,虽静卧不能减轻,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或结代者;或兼见失眠多梦,易惊健忘者。
【艾灸疗法】
取穴:取穴以膈腧、心腧、内关为主,配合脾腧、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艾灸。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早、晚各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养血补心,健脾益气,提高免疫力。用于心血不足,脾胃虚弱见心悸,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者。
【按摩疗法】
取穴:取穴膈腧、神堂、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每穴轻揉按压5分钟。每日2~3次。
功效:养血益气,安神定志。用于心血不足而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者。
补心气,养心血,通利脉道的方法很多,但还是要“未病先防”。平时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注意营养搭配要合理,并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增加心脏功能,使心气充足,心血旺盛。心脏的生理功能正常,身体各部位营养充足,代谢旺盛,免疫力就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