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卡耐基经典励志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与他人相处的有效方式(2)

想象一下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的情景,只是简单的一个猜想。他呆呆地望着窗外,思绪万千。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白宫里发号施令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当时在盖茨堡的人是我,我也跟梅德将军一样,所见之处都尸横遍野,到处都能听见士兵的哀号,也许我也不会如此急着去进攻。也许我会像梅德将军一样懦弱,我的做法可能就会跟他相同。但是无论怎样,事情已经成了定数。发出这封信,固然可以发泄我的愤怒,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作用。梅德将军依然会为自己辩护,更可能会反过来攻击我,这会使我们的关系破裂,更会影响他的威信,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他引咎辞职。

因此,就像之前所说的,林肯并没有把这封信寄给他。只是把这封信放在一旁,因为他的处世经验告诉他,批评和斥责永远都是无济于事的。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过,他当总统的时候,碰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时,总喜欢抬头望着挂在白宫办公室墙上的林肯的巨幅画像,然后默默地问自己:“如果林肯面对相同的情况,他会怎么做?他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当我们试图责备他人的时候,不妨从口袋里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看着上面的林肯头像,然后默默地问自己:“如果林肯面对相同的事情,他会怎么处理呢?”

马克·吐温也时常发脾气,然后写信毫不客气地呵斥别人。有一次,他很愤怒地写信给一个人,在信中他写道:“你就只能说说,我会看你最后到底能不能做到。”还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个编辑,说那个校稿的人试图“改进我的拼写和标点”。他用命令的口吻说道:“以后我的稿子必须保持原封不动,再去看看那个校稿的人,让他把他的建议都保留在他弱智的大脑里。”

写了这些尖酸刻薄的信后,马克·吐温感觉好多了。这些信让他好好发泄了一下怒气,但是这些信件从未造成任何真正的伤害。因为马克·吐温的妻子每次都偷偷地把这些信从邮箱里取出来。所以这些信件没有一封被寄出去。

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被人改变、被人规范、被人改进。所以说,为什么不从自身开始做起呢?有时候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有用得多。因为相比提高别人,提高自己所冒的风险较小,就像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我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力图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写了一封可笑至极的信给查理德·哈丁·戴维斯,因为他当时是美国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而我正着手写一篇有关作家的文章,所以我想请戴维斯分享他的写作方式,以带给我创作上的灵感。在这之前,我曾收到过一个人的来信,信末留下了一句话:“口述信,未曾过目。”这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它不仅显示了写信人是个了不起的大忙人,又表明了他对这封信的重视程度。于是,我在给戴维斯的信后也加了这句话,实际上,我当时一点儿也不忙,只是想给戴维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没有想到的是,戴维斯根本没有认真阅读我的信,便把我的信退回来,并在尾端草草写着:“你轻慢无礼的行为,让你显得格外愚蠢。”没错,我确实是弄巧成拙了,这好像是咎由自取。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当时是非常恼怒的,甚至在10年后还耿耿于怀。当我得知哈丁·戴维斯的死讯时,虽然感觉很惭愧,但依然不能减轻他给我带来的伤害。

如果你想制造一种令人终生难忘的怨恨,那么你只需放任自己,多发表一些刻薄的评论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记住,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并不是绝对的理性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满腹成见、受自负和虚荣驱使的感性生物。

刻薄的批评曾使得英国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托马斯·哈代永远放弃了写作,使得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登走向自杀。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并不圆滑,但后来却变得十分老练,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最后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说任何人的坏话,只说他们的优点。”

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去抱怨别人,我相信大多数的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正如约翰博士所说的:“即使是上帝,也只有在世界末日才会审判世人。”那么我们何为要批评别人呢?

比起谴责其他人,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努力去弄明白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能激起更大的兴趣,这也能培养起同情、忍耐和善良的品质。

原则一:抱怨他人不如审视自己。

赞美是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方法能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件事?静下心来想想,这种方法也许就是让一个人真心喜欢那件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当然,你可以用手枪抵住一个人的腰,强迫他把自己的表给你;你也可以用解雇作为威胁,使员工跟你合作;你更可以用鞭打或恐吓的手段,让一个小孩子做你想要他做的事。这些粗鲁的行为可能会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但是产生的恶劣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给你想要的一切就能让你为我做任何事吗?如果是这样,那你想要什么呢?史古本多·弗洛伊德说过,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源于两个动机:性的渴望和做伟人的欲望。

约翰·杜威教授是美国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说法跟其他人稍微有点儿不同。他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欲望便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欲望。记住这句话,这句话是有特殊意义的,在这本书中,你还将看到许多和它有关的内容。

你想要的是什么呢?也许并没有很多,它可能只是几样你不断渴求享用的东西,也可能是大部分人想要拥有的:

一、身体健康和生命延续;

二、充足的食物;

三、优质的睡眠;

四、金钱和钱能买得到的东西;

五、未来的生命;

六、性的满足;

七、子女的幸福;

八、受人尊重的感觉。

除了第八点,剩下的需求都不难满足。但总有一种欲望像我们渴望食物、睡眠一样深切,却很难轻易得到满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成为伟人的欲望”,也就是杜威所称的“你认为很重要的欲望”。

林肯总统曾在一封信的开头写道:“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威廉姆·詹姆斯也说:“人类的内心深处最渴求的便是他人的尊重。”注意,在这里并没有说“期盼”“盼望”或“希望”,而是说“渴求”。因为这是一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饥渴”。正是这样,人类在不断地追求,然而能真正满足这种内心饥渴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这种人不仅能把握别人,甚至“在他去世的时候,连殡仪馆那些兜揽生意的人也会为之叹息”。

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对尊重的渴望。当我在密苏里州的乡下生活时,我父亲在饲养良种杜罗·杰赛猪和白脸牛。我们的猪和牛经常在中西部的集市和家畜展销会上展出,并且获得过好多奖章。

父亲把这些奖章用别针别在一条白布上,每当客人来我家时,他就取出这条长布带,向客人展示这些奖章。事实上,家禽不会去在乎它们得到了什么奖章,但是我的父亲却很在乎,因为奖章给他带来了一种自己很重要的感觉。

假如我们的祖先对让自己变得更重要的想法没有那么强烈,那么人类文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产生,那样的话,我们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源于对这种感觉的渴望,使得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一贫如洗的杂货店店员,开始研读有关法学的书籍,尽管那些书是在一个堆满杂物的木桶中找到的,但也丝毫不影响他学习的热情。你可能也听说过这位杂货店店员,他的名字叫林肯。

就是这种想要让自己变得更重要的心理,激励着狄更斯完成那些不朽的小说,鼓舞着克利斯多弗尔·雷恩爵士在石头上创造出交响乐,使洛克菲勒积累了几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同样的,这些渴望也使得那些富豪们建造了远超自己所需要的别墅,而这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没多大用处。也正是这种内心的强烈欲望,促使你想要穿最时髦的衣服,驾驶最新款式的汽车,和别人谈论你的子女有多么的聪敏伶俐。也正是这种欲望,诱使许多青少年成为罪犯。

“如今的青年罪犯,内心充满了自负。他们在被捕以后,总是希望记者能报道他们的犯罪行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照片能够和许多明星、政客的照片共同登在报纸上,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服刑对他们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大事。”纽约市前任警察局长E.P.穆隆尼说道。

每一个人获得自豪感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将自己获得自豪感的方式告诉我,我就能说出你是怎样的性格,因为这是你身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著名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在北京出资建造医院,成千上万的病人在这家医院里得到免费的治疗。尽管这些病人他从来都没有见过,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依然是十分满足的。相反,狄林格则通过抢劫银行和杀人来满足他的重要感。当警察追捕他的时候,他闯进明尼苏达州一个农民的家中,说:“我是大盗狄林格!我不会伤害你们的!”狄林格以作为美国人民的头号公敌来满足自己。

这样看来,狄林格与洛克菲勒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他们获得重要感的方式不同。

在历史上,许多名人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重要感。例如,华盛顿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总统”的赞誉,一生兢兢业业;哥伦布为了得到“海军上将兼印度总督”的名号,不惜远涉重洋;女皇凯瑟琳拒绝拆阅他人信件,就因为那些人没有称她为“女皇陛下”。林肯夫人曾在白宫对梅德将军的夫人大发雷霆,她说:“你这个不温柔的女人,没有我的邀请你就敢出席吗?”

许多百万富翁出钱赞助伯德将军去南极探险,但是他们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以他们的名字命名那些被白雪覆盖的山峰。雨果甚至幻想巴黎可以改成他的名字,因为小一点的城市根本不能满足他的重要感。就连“名人中的名人”莎士比亚先生,为了光宗耀祖,也想方设法为他的家族弄到一枚象征贵族的盾形徽章,用来彰显他的地位。

装可怜有时候也可以博得同情和关注,获得重视感。麦金利总统的夫人曾强迫她那身为美国总统的丈夫将手中的国家事务放下,在她的床旁怀抱着她,哄她入梦,而且每次要长达几小时,以此来满足她的重要感。有一次,由于总统和国务卿约翰·海尔有要事相商不得不让她一个人待在牙医那里,她竟为此大发脾气。

作家玛丽·罗伯特·莱因哈特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位“聪明”的青年女性如何通过装病来获得重要感。

“有一天,这个青年女性突然很苦恼,因为她突然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将逐渐衰老,而且没有人愿意和她结婚。她的未来将是一片荒凉和寂寞,她已经感受不到任何希望了。所以接下来的整整10年,她一直在装病,整日躺在她的床上,年迈的母亲艰难地服侍她,整日为她端茶倒水。终于有一天,这位老迈而可怜的母亲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这个装病的女人伤心了几个星期后,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穿上衣服,重新开始生活。”

有些专家认为,人真的可能会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重要感而一直处于恍惚的状态之中。在美国,医院中精神病患者的数量远高于其他患者的总数。假如你生活在纽约,并且已过了15岁,那么在你接下来的生命中会有7%的可能性患精神病。这些人为什么会患上精神病呢?

没有人能回答这样笼统的问题。不过,我们知道有些病——例如梅毒,会破坏脑细胞,从而造成癫狂。事实上,大约有一半的精神病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如脑部受损伤、醉酒、中毒等。但还有少数精神病患者在脑细胞等机体上并没有明显的创伤。医学工作者在这些人死后对其进行尸检,即使用最高倍的显微镜检查他们的脑部神经,也很难查出有什么问题,他们的脑部神经和普通人一样健全。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患精神病呢?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请教了一位精神病医院的首席医师。他对精神病学领域很有研究,获得过很高的成就。他坦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发疯,病因还是未知的。不过他还说,许多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里找到了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重要感。

“我现在有一位病人,她的婚姻是一个悲剧。她曾对爱情、性爱生活、养育下一代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但是现实生活毁灭了她的希望。她的丈夫不爱她,他甚至拒绝跟她一起吃饭,她没有爱情,没有子女,更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她发疯了。在她的想象中,她跟她的丈夫已离婚,恢复了她原来的姓氏。她相信现在自己已嫁给了一名英国贵族,坚持要别人称她史密斯夫人。每天晚上她都会幻想着得到了一个孩子,我每次去看她的时候,她都激动地向我喊道:‘医生,我昨晚生了个孩子。’”

残酷的现实生活让这个女人遍体鳞伤,生活中所有美妙的梦幻都变成了泡影,然而,在癫狂的状态中,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梦想的小船安静地停靠在港湾里,任风雨击打而不动摇。“这是一种悲剧吗?好像不是。”她的医生对我说,“即使我能让她恢复正常,我也不愿意那样做。因为她现在比以前快乐多了。”

整体来说,很多精神失常的人比正常人要更加快乐,甚至有许多人更愿意用装疯来忘却烦恼。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超越了现实世界。他们可以毫不顾忌地给你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总之,他们在自己创造的梦境中找到了那种他们想要的重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