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大约十年前的夏天,因为工作的关系——给汉字编故事,我开始接触甲骨文。翻开厚厚的字源字典,边查边做笔记,尽管办公室外是炎炎的暑日,我却逐渐沉浸到一个个古汉字中了。汉字是表意文字,几乎每个字都有它的来历。查字典时,经常暗呼“原来是这样”。比如尘字,我们都知道小土尘,小土尘。
可是,甲骨文却告诉我们,它最初是这样的——
上面是一只鹿,下面是一个土堆。也有的古文字写成三只鹿。
它们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画面:一群鹿在旷野上奔跑,后面尘土飞扬。
这是多么生动的画面。
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使用甲骨文那会儿(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华北平原上还是一片片的森林,鹿、象、熊等动物十分常见。很自然地,生活在那儿的先民们造的很多字中,都能看到这些动物的影子。
造“尘”这个字,估计是他们经常去猎鹿,而鹿又跑得快,他们往往追不上,只能对着尘土兴叹。
由于失败的感觉不会轻易被忘却,先民们对那漫天的尘土想必印象特别深刻,于是造出一个这样的字——
(塵:尘的繁体)
当然了,除了追赶还有别的方法去猎鹿,比如挖陷阱。
用陷阱,先民们捉到了很多鹿,这也是甲骨文告诉我们的。
有刚掉下去的鹿,陷阱边的泥土还在往下落。
掉进去已有一段时间,变得无精打采的鹿。
只长了一只角(或只剩一只角)的鹿。
甚至有角还没长出来的小鹿。
上面这几个甲骨文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它们都是“阱”字。
捉到了这么多鹿,想必先民们很开心,他们也会庆祝一下。
在庆祝的时候,他们又造出了一个和鹿有关系的字,这个字就是“庆”。
庆,一个广加一个大,这和鹿有什么关系?
从“庆”上确实看不出,这是简化了的缘故。
庆的繁体字是这样的——“慶”。
上面是一个“鹿”字头,下面是从心从夂。“夂”是一只倒过来的脚,表示到来的意思。
“心有所喜,拿着鹿皮前去庆贺”,这才是“庆”字的来源。
你看,一只鹿,竟然带出了这么多字。
我在翻字典的过程中,本来想查一个字,结果往往被它带走,带向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后来,随着认识的汉字多了,对这个世界也熟悉了,就由惊奇到开始发现美,继而欣赏它了。再后来,我有了孩子。我开始关注儿童的汉字启蒙教育。
在小美大约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用蜡笔在写甲骨文,她看到后十分感兴趣。她照着我写的,把甲骨文一个个画过去。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但是她很有兴趣,专注地在画甲骨文。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是不是可以用画甲骨文的方式来教孩子识字呢?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尝试用甲骨文教小美识字。我也走出去,给更多的小孩上课。结果我发现他们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对甲骨文识字有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孩子们会感兴趣?
我想是因为,甲骨文是介于图像和现代汉字之间的一种符号,它的每个字都像一幅画。甲骨文中对形象的描画非常生动,正符合孩子形象认知思维的特点。另外,甲骨文这种用硬线条刻画出来的古老汉字,具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接近于人类童年的原始艺术,质朴而生动。而我们的孩子,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可能和先民们用甲骨文造字的那个阶段很接近,他们能感受到那些最自然的东西。
有了这些观察和思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我开始全职来为孩子开发甲骨文识字产品了。又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做出了一套甲骨文字卡。这套字卡推出后,受到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做字卡时,我们对每个甲骨文进行了重新绘制,在原字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形象的处理,并且给每个甲骨文设定了颜色。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更容易走进和亲近甲骨文。
而《汉字是画出来的》这本书,精选了识字阶段的孩子会接触到的108个汉字,书里保留了字卡上甲骨文的样子,又特地列出了字形的演变,让孩子感受到汉字一点一点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也像是字在长大一样。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汉字,感受到汉字的美。
小象汉字 刘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