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观察自然是一种乐趣,哪怕是身边人工种植的花花草草,哪怕是觉得已经十分熟悉的植物,认真去探索,也能发现很多不曾注意过的细节。观察植物,并不一定要去采摘挖掘,落花、落叶、落果乃至园林部门修剪下的部分,都是很好的可深入探究的素材。
从很久之前我就思考,如何去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的细节。图片是最直观的展现,文字也不可缺少,毕竟诸如气味之类的从图片中是无法感受的。在这十年的拍摄里不断地积累素材,一部分汇集到了博客。然而,当要把想法变成白纸黑字,还真是个艰难的过程。
首先是种类的选择上,如何选择出最为常见的100种花卉。考虑到地域的广阔,《四季观花图鉴》主要收录我国南北方城市公园和路边的常见花卉品种。
花期方面,原则上以主要分布或栽培区域的自然花期为参考,尽可能选择较多区域能观赏的时段来安排所在月份。大部分花卉以武汉、上海等长江流域地区为主要依据,花期大多可以吻合,昆明等西南地区、北京等北方地区则有少部分可能提前或推迟。少数温室花卉或热带花卉则以广州为参考,可能适当分配到品种较少的月份中。
再就是在辨识植物的特征上,怎么去直观地展示和描述,在写的过程里一直在不断思考。图片上尽可能把特征和细节放大,文字描述则尽可能简化,也尽可能不使用艰涩的术语,而常用的部分术语,则在文中稍加解释帮助理解。园艺上,很多植物都有人为选育出的斑叶、彩叶、重瓣等品种,涉及这类在叶色上的变化、花瓣形态的变异、雌雄蕊的倍增等情况,在描述中不再特别说明。总而言之,要一眼就认出来常见园艺植物,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更需要细致认真的观察。
植物分类系统中,科、属、种的范畴也随着科技发展而发生变化。本书的科属参照了2009年出版的APG Ⅲ系统,因而跟20世纪60年代编撰的《中国植物志》上有不少差异。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一个物种通常对应一个确定的拉丁名称(即学名,在国际上通用)。例如,鹤望兰的学名是Strelitzia reginae,学名中第一个词是这个物种所在的属的属名,第二个词称为种加词。完整的拉丁名称中,种加词之后还会有命名者的拉丁文,不过一般性的使用中经常会被省略。某些情况下,一个物种对应的学名也有可能改变,例如分类研究的结果使得属或种的范围发生变化。
物种的中文名称,有些是根据历史沿用的,有些可能是得到广泛认同的,这些通常会被当成比较正式的中文名称,但不能称为学名,其他的中文名称则作为别名、俗名。植物的中文名称经常有同名不同物、一物多名的情况。毕竟,中文的博大精深,大家都深有体会,例如荷花、菡萏、芙蕖、莲花、芙蓉都可以是莲(Nelumbo nucifera)这一个物种。再如一些地方性的用名或者方言中的用语,其他人多半难以理解,如果再加上误用、乱用的情况,恐怕就让人陷入不知所云的窘境了。为了准确表述物种,还是建议大家认识一下对应的拉丁名(本书附录)。
书中厚萼凌霄、日本海棠、亚洲百合、六倍利、大花铁线莲、风铃草的部分图片由冯鋆、吴帅来两位提供,特此致谢!
主 编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