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什么是司仪
一、司仪的定义
司仪是将主题、嘉宾、程序及目的跟听众有机的联系起来的那个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司仪的解释是“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1.广义上的概念
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需要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以交换信息、交流感情,而这些社会活动就需要有人来穿针引线、组织协调,来充当主导人物,从广义上讲,此人物就是司仪。司仪的业务范围很大,大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协调,甚至国家之间的互相协调都需要司仪。
2.狭义上的概念
民间的一些庆祝活动,如婚礼、祝寿、开业等活动的主持人,民间都称其为司仪(包括追悼会)。
3.司仪与主持人的关系
司仪即“主持”,或者说司仪就是主持人,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主持者的称呼不同,而在当今社会,主持人已经成了司仪的代名词。
4.关于婚庆司仪
很多人搞不清楚婚礼主持人和司仪的本质区别,认为婚庆司仪和婚礼主持人是一回事,甚至有人认为婚礼主持人是婚庆司仪的另一个时髦的提法,这只能说明对婚庆礼仪文化研究得不够到位。主持人和司仪最本质的区别还是要从负责的“职责”范围上论,二者是有严格区别、明显区分的。“仪式的组织者叫司仪”,这个涉及的范围可比主持人宽泛多了,用一个最容易让婚庆人理解的公式是这样的:策划+大僚+主持=司仪。
二、司仪的出处
司仪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久远。《辞海》对司仪一词的解释:“官名,《周礼、秋官》中,专门接待宾客者。随齐、唐、宋、明、清时就有司仪署”;又据《周礼·秋官》司寇第五中记载,当时朝中有:“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可见,在当时的社会,司仪这个行当已经有了等级区分。到了近代,《现代汉语词典》对司仪的解释为:“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