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
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如图1-3和图1-4所示。因此,为了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表达清楚,常采用从几个方向投射的多面视图。
图1-3
图1-4
1.2.1 三视图的形成
(1)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V、H、W构成一个三面投影体系,如图1-5所示。
图1-5
V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
H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
W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三个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叫做X轴、Y轴、Z轴。X轴代表长度方向,Y轴代表宽度方向,Z轴代表高度方向。三根坐标轴的交点称为原点,用字母O表示。
(2)物体的三视图
物体在正面的投影称为主视图。
物体在水平面的投影称为俯视图。
物体在侧面的投影称为左视图。
图1-5是立体图,在生产中需要的是画在一张图纸上的平面图。因此我们要将三投影面体系展开。将物体从三投影面体系中移开。正面不动,水平面绕X轴向下旋转90°,侧面绕Z轴右转90°,使它们展开到与正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如图1-6所示。
图1-6
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中看出,三个视图的位置不能乱放。它们的位置关系:主视画在正面上,俯视在其正下方;右视画在其正右方,三图位置不改变。
1.2.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尺寸关系
从图1-7可以看出主视、俯视反映物体的长,主视、左视反映物体的宽,俯视、左视反映物体的宽。它们之间有如下的“三等”关系:
图1-7
主视、俯视长对正,
主视、左视高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画图和读图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投影规律。对于物体不仅在整体上存在“三等”关系,对于其各个组成部分也存在着“三等”关系。特别要注意宽相等的度量。如图1-8所示。
图1-8
(2)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
物体上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图1-9)。在三视图上是怎么反映的?从图1-10可以看出:主视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反映了物体的前、后、上、下方位。总结如下:
主、俯视图显左右,上下可从主、左见;
俯视、左视现前后,远离主视是前面。
图1-9
图1-10
远离主视是前面,记住这一点尤为重要。度量等宽时,度量基准必须统一,度量方向必须一致。我们要在头脑中默想三视图的展开过程,将空间状态与平面图形对照,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物体的“三等”关系及方位关系。这对于今后的画图、读图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