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风湿热食疗与用药(1)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下组织和皮肤。急性风湿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3岁以内较罕见,以5~15岁较多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复发多在初发病后3~5年内,复发率为5%~15%,尤以风湿性心脏病易于复发。约有3%的患者在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后引起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的发病率直接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免疫程度相关。发作季节以寒冬、早春居多,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一、风湿热简介
A组溶血性链球菌与风湿热和风心病密切相关。免疫学研究证实,急性风湿热发作前均存在先期的链球菌感染史,而风湿热复发者也仅出现于链球菌再次感染后;及时应用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则可防治风湿热的初发和复发。临床研究证实链球菌咽部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需条件。然而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有待研究和证实。
此外,寒冬或早春季节,在寒冷、潮湿或高寒地区作业、生活或工作者,也是风湿热的重要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相应检查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
以心脏炎症(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咽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但波动较大,日间可相差2℃以上,但也不会低于正常水平;可发生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在此阶段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炎症可致死。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显著,形成风心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二)实验室检查
(1)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咽拭子培养呈溶血性链球菌明显阳性;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测定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ASO”)>500单位为增高;抗链球菌激酶(简称“ASK”)>80单位为增高;抗透明质酸酶>128单位为增高;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简称“ADNA-B”)以及抗链球菌酶和M蛋白抗体测定]。
(2)风湿炎症活动的证据 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加速;以及C反应蛋白高,黏蛋白、蛋白电泳测试白蛋白降低,α和γ球蛋白常升高。
(3)免疫指标检测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阳性;血清总补体和补体C₃在风湿活动时降低;免疫球蛋白在急性期可见IgG、IgM、IgA增高;B淋巴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或T抑制细胞明显减少,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的比值明显增高。T抑制细胞减少后,引起机体对抗原刺激的抑制减弱,破坏了免疫系统的自稳性。
抗心肌抗体阳性率约80%,且持续时间长,可达5年之久,复发时又可增高。
(三)诊断
如有以上临床表现两项,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四)风湿热预防
防止链球菌感染的流行是预防风湿热的一项重要环节。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对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应早期给予抗生素彻底治疗。以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为主药或首选;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吉他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对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扁桃体。
预防风湿热复发,一般推荐应用长效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见后述)。
(五)风湿热预后
75%急性风湿热患者初次发病后在6周内恢复,90%患者至12周恢复;仅5%患者风湿活动超过6个月(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或舞蹈病)。复发常在再次链球菌感染后出现,初次发病后5年内约有20%的病人可复发;第二个5年的复发率为10%;第三个5年的复发率为5%。重症风心病,复发次数频繁,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不彻底者,可死于重度或顽固性心力衰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形成慢性心脏瓣膜病。
三、风湿热用西药
1.阿司匹林[典][保甲]
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水杨酸制剂中最常用的代表性药物,其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恢复血沉均有较好疗效。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的形成无预防和治疗作用。起始剂量为:儿童80~100毫克/(千克·天);成人4~6克/天,分4次服用。剂量由小渐增至获得满意疗效;当症状控制后剂量逐渐减至一半时,维持服用6~12周。主要药物副作用是胃肠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甚至引起胃肠炎、胃肠溃疡等。此时可用氢氧化铝(胃舒平),或硫糖铝、磷酸铝镁凝胶或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必奇)颗粒冲服,以保护胃肠黏膜。但应忌服碳酸氢钠(小苏打),以免减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加肾脏排泄,并可促进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2.水杨酸钠[保乙]、赖氨酸阿司匹林[保乙]
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相同,亦可选用。
3.双氯芬酸(抗风湿灵)[保乙]、贝诺酯[保乙]
一次口服25~50毫克,每日服3次。或用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脂化物贝诺酯1.5~4.5克/天,分3次服用,对胃刺激相应较轻,适用于不能耐受水杨酸制剂的患者,凝胶剂可外搽。
4.金诺芬[典][保乙]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热者,控制其活动并保持病情稳定,初始口服剂量3毫克/天,2周后增至6毫克/天,分2次服用;如服用6个月后疗效不显著,剂量可增至9毫克/天,分3次服用;9毫克/天连服3个月效果仍不显著者,应停止该药。病情稳定者维持量为3~6毫克/天。
5.青霉胺[基][保乙]
用于风湿热且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症状明显者,亦用于重金属中毒、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成人常用量: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初始剂量为125~250毫克/天,以后每1~2个月增加125~250毫克,平均500~750毫克/天,最大剂量一般每日不超过1.0克,常用维持剂量为250毫克/天。小儿常用量为30毫克/(千克·天),分2~3次服用。
临床用于抗风湿的西药还有安乃近[保乙]、氨基葡萄糖[保乙]、白芍总苷[保乙]、吡罗昔康[保乙]、骨多肽片及其注射液[保乙]、复方氯唑沙宗[保乙]、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保乙]、来氟米特[保乙]、罗非昔布[保乙]、洛索洛芬[保乙]、氯诺昔康[保乙]、美洛昔康[保乙]等。
当急性风湿热患者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水杨酸制剂,若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参考剂量如下(激素治疗开始剂量宜大)。
6.泼尼松(强的松)[保甲]
成人60~80毫克/天,儿童2毫克/(千克·天),分3~4次口服,直至炎症控制,血沉恢复正常。以后逐渐减量,以5~10毫克/天维持;总疗程需2~3个月。
7.氢化可的松[保甲]
用于病情严重者,成人300~500毫克/天;或地塞米松[保甲]0.25~0.3毫克/(千克·天),静脉滴注。控制症状后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应注意低热、关节疼痛及血沉增快等“反跳”现象。在停药前合并使用水杨酸制剂,或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2.5~25毫克,每天1次,连续3天,可减少反跳现象。
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以下药物。
8.普鲁卡因青霉素(长效青霉素)[保乙]
须皮试阴性后才使用,40万~80万单位。每日肌内注射1次,共10~14天。
9.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保乙]
须皮试阴性后才使用,一般肌内注射120万单位,2周1次;预防用药时,可每月肌内注射1次。
10.红霉素[保甲]
用于青霉素过敏者,成人口服0.5克,一日服4次,共10天。
11.磺胺嘧啶[保甲]或磺胺异唑[保甲]
儿童每天0.25~0.5克;成人每天0.5~1.0克,分2~3次口服。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风湿热合并心脏炎并有永久性瓣膜病变者,须在末次风湿热发作后持续用药10年以上,并至少维持至40岁,或终生预防。合并心脏炎而无瓣膜损害者,须在末次风湿热发作后持续预防用药10年或更长时间,直至成年。无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从风湿热末次发作起至少维持预防用药5年,或直至满21岁,或遵医嘱。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应警惕耐药性、肝肾损害,可间歇、规则给药。做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特别具有临床意义。
四、风湿热用中药
风湿热在中医属“风湿热痹”范畴。下述中成药可供临床选用。
1.雷公藤多苷片[典][保甲]
每片10毫克,有效成分为雷公藤多苷,具有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的功能;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白塞综合征、麻风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通常按体重每天每千克体重1~1.5毫克,分3次饭后口服。或遵医嘱。由于长期服用,部分患者可出现以下不良反应:①消化系统损害,如呕吐、腹泻、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甚至消化道出血;②生殖内分泌系统损害,如女子月经紊乱、月经不规则或闭经,男子精子密度下降和活动能力减弱,部分患者性功能减退;③皮肤、黏膜损害,如皮疹、色素沉着、瘀点、紫癜;④血液系统损害,如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故孕妇忌用;用药者需定期检查,遵医嘱对症处置。
2.雷公藤片[典][保甲]
有效成分为雷公藤提取物,作用机制与雷公藤多苷片相同,遵医嘱。
3.四妙丸[典][保乙]
其药物组成为黄柏(盐炒)、苍术、薏苡仁、牛膝。具有清热利湿的功能。用于风湿热症见下肢关节肿痛、痛处焮红灼热,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小便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成人一般口服6克/次,每天2次。风寒湿痹、虚寒痿证者,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宜用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饮酒,忌食鱼腥、辛辣油腻之品。
4.风湿圣药胶囊[典][基]
其药物组成为土茯苓、黄柏、威灵仙、羌活、独活、防风、防己、青风藤、穿山龙、蚕砂、绵萆薢、桃仁、红花、当归、人参、玉竹、桂枝、五味子。具有清热祛湿,散风通络的功能。用于风湿热瘀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肢体困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未变形者)见上述证候者。成人一般口服4~6粒(每粒0.3克),每天3次。本品药性偏寒,寒湿痹病慎用;孕妇忌服;对青风藤有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和饮酒。
5.豨莶丸[典]
主要成分为豨莶草。具有清热祛湿,散风止痛的功能。用于因湿热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关节红肿热痛,痛无定处,伴有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成人口服一次1丸(每丸重9克)每天2~3次。
6.二妙丸[典][保乙]
药物组成为黄柏(炒)、苍术(炒)。具有燥湿清热的功能。用于湿热下注,交阻经络、关节、肌肉;症见足膝红肿热肿,或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饮,溲黄,舌质红,舌质红而苔黄腻,脉滑数;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成人口服一次6~9克,每天2次。
7.三妙丸[典]
药物组成为苍术(炒)、黄柏(炒)、牛膝。具有二妙丸之功效,再加上牛膝活血通经,利关节,引药下行,以治下部足膝关节疼痛见长,故适用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痛风关节炎、骨关节炎,症见足膝红肿痛热,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饮,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的患者。成人一次口服6~9克,每天2~3次。
8.当归拈痛丸[典]
药物组成为羌活、茵陈、猪苓、泽泻、黄芩、苦参、防风、升麻、葛根、白术(炒)、苍术(炒)、党参、当归、知母、甘草。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的功能。用于风湿之邪侵入肌肤,闭阻经络、关节,邪留日久,蕴化为热,终成湿热闭阻之证;症见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疼痛,重着,触之灼热或有热感,足胫红肿热痛,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溲黄,或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患者。成人一次口服9克(每18粒重1克),每天2次。
9.风痛安胶囊[典]
药物组成为石膏、黄柏、汉防己、薏苡仁、连翘、木瓜、滑石、通草、桂枝、姜黄、忍冬藤、海桐皮。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功能。用于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所致,症见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肌肉酸楚,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溲黄,便干,或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成人一次服3~5粒(每粒0.3克),每天3次。
10.昆明山海棠片[典][保乙]
有效成分为昆明山海棠。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风湿热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见关节或肌肉局部疼痛,屈伸不利,局部红肿,触之有灼热感,或有发热、口渴、溲黄,舌红苔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成人口服一次2片(每片0.25克),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