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夫妻沟通是育儿的必修课
关键词:婚姻 家庭 育儿矛盾 夫妻关系 爸爸参与 夫妻沟通
拥有好的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就成功了大半。牢固的夫妻感情、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为人父母第一步,就是积极处理好婚姻、家庭关系,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幸福的成长生活环境,也将有助于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也为孩子未来的婚姻、家庭幸福带来积极的示范作用。
01 育儿理念不一致,根源多半在夫妻关系上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硕士。在育儿方面,她可以说是一个专业妈妈。然而,最近她也遇到了育儿方面的苦恼,写信给我:
静,我最近比较郁闷。昨天和老公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回家时儿子拿着钥匙想自己开门。不过,开了一两分钟还没能打开。你知道,我老公是个急性子,他见儿子打不开门,就快步走上去拧钥匙。
门开了,可是儿子认为爸爸不应该剥夺自己玩“开门游戏”的机会,进屋就躺在地上大哭起来。我只好把儿子抱起来,安慰他。可是,老公见儿子发脾气耍性子,也生气了,责怪我平时老是“惯着他”,才导致孩子碰上不顺心的事就躺在地上发脾气……
我跟老公理论说,“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正是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却又做不好的时候,这很正常。反而是你剥夺了他探索的机会,这对他的成长不好,你让他受伤了”。
我老公却说是我的问题,平时什么事儿都依着孩子,才让孩子变得任性不已。还说我育儿理念一点都不正确,还是老方法管用——调皮的时候就该打。他说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现在不是照样挺好的。
……
就这样,我们一整天都没说话。
有时,育儿理念不一致的根源是夫妻关系
看完朋友的来信,我也替她难过。如果养育者和家里其他人的育儿理念不一致,那么在育儿过程中难免会与家人产生矛盾,整个育儿过程也会变得十分艰难。
我问朋友:最近和老公关系怎么样?除了在育儿问题上有分歧外,遇到其他问题也会争吵吗?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知道,她生完孩子之后,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用她的话说,就是“我现在眼里就只有孩子,只要有孩子陪我就可以了,老公陪不陪我,都不太重要”。因为担心老公睡觉时不小心压着孩子,她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睡,而让老公睡沙发。三年来,每天如此。周末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着孩子转。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说:“这几年我压根儿就没想过夫妻关系,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她也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夫妻关系可能会出现问题,可她自己就是走不出来。
很多学习心理学的妈妈都曾给过我类似的反馈:从起点出发的时候以为,到了终点就会蜕变成另外一个自己。但很多时候却发现,终点仍是起点,自己比别人多做的,就是绕了个圈而已。除了心境不一样外,问题还是原来的问题,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所以,知道是怎么回事并没有用,只有去做、去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譬如我的朋友,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她其实十分清楚,但是却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最后是自己将自己困住了。
一个家庭中,若妻子视亲子关系高过夫妻关系,丈夫内心多少是会有所埋怨的。也许这次好友的丈夫生气,并不是因为双方的教子理念不同,而是以孩子的教育为借口,更多的是在埋怨妻子对他的忽视,是在吃孩子的醋呢。因此,我建议好友和孩子爸敞开心扉聊一聊,越快越好。
要知道,夫妻关系处理好了,育儿理念就好沟通了。其实,夫妻之间吵架,谁先低头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更好地解决问题。
那天晚上,好友等孩子睡觉后,主动和老公聊天,结束了这场冷战。她后来告诉我:“自从生了宝宝,这还是我们第一次促膝长谈。最后的结果是,老公认同了我的教育理念,我们也决定不再分床睡。”
其实,男人无论年龄多大,内心都会有孩子气,他们渴望被老婆关注、崇拜、表扬和照顾。若妻子忽视他们的渴望和感受,他们的脾气便会越来越大。可是生活中,妻子对丈夫的情绪难免有所忽视,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这让许多男人难以接受。时间一长,男人就可能会和孩子吃醋争宠了。再如,很多男人婚后会抱怨妻子变得邋遢、不注重打扮了等,究其深层原因,也都是男人没有感受到女人的关注,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和失落感所致。
别让分床淡漠了夫妻关系
生活中因为生了孩子而分床的夫妻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想要孩子睡得更好,或者是因为孩子晚上哭闹而影响爸爸休息,或者是因为家里床有点小睡不下,等等。有些夫妻会等孩子稍大一点,再一家三口睡;更多的夫妻会困在这个畸形的习惯中出不来——妻子早已习惯了和孩子温暖地睡在一起,而如果丈夫再睡回来,感觉哪儿都不对。久而久之,夫妻关系就会变得淡漠。
所以我建议分床睡的夫妻一定要尽快结束这种“分居”状态。至于妈妈们诸如“爸爸会压着孩子”或者“呼噜声会影响到孩子”等担心,其实根本不成问题。我家即使是在月子里也是一家三口一起睡的,开心爸不仅不会压着孩子,反而会睡得更小心。我晚上给开心喂奶、把尿,也让他体会到了我照顾孩子的艰辛,周末他也会主动给开心冲奶、把尿。
所有父母必须要知道的一点,即美满的婚姻关系是健康家庭关系的基础。家庭由夫妻之爱构成,父母将爱传递给孩子,再由孩子传递下去。因此,在家庭中,排在第一位的应是夫妻关系。
相反,若亲子(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丈夫与婆婆、妻子与岳母)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整个家庭关系也就不在健康的轨道上了,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后果是夫妻矛盾、隔代教养冲突、婆媳或丈母娘与女婿关系紧张。最终,这些不良的影响都会反馈到孩子身上。特别是夫妻感情不和的副作用,会长期且严重地阻碍孩子的身心发育,导致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紧张、压力大、反应迟钝、缺乏安全感、窝里横、横行霸道、有攻击性、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叛逆期长,等等。
因此,夫妻关系是其他关系的基石。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了,其他关系才能走上正轨。对孩子来说,父母之间感情深厚,他/她内心才会有安全感,其智商和情商才能得到极大的激发。牢固的父母感情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太自我,同时也对孩子未来的婚姻幸福起了正面积极的示范作用。
Tips
孩子在三岁之前都可以和父母睡在一起,这是为了建立安全感。不过三岁之后,就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睡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夫妻需要更多的二人世界。
02 用育儿方法改善夫妻关系
一份关于家庭关系的问卷调查就新妈妈的情感侧重点做过统计,结果发现,68%的新妈妈勾选了“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多”,32%的新妈妈勾选了“生活重心放在丈夫身上多”。
孩子出生后,大多数妈妈的世界被孩子填满,视线不再停留在另一半身上了,而是时刻关注着孩子。以下几条,妈妈们不妨自查一下,你是不是也经常这么做:
另一半感冒了,不是立即关心对方而是马上警告对方别接近孩子;
好吃的永远留给孩子;
去哪儿玩由孩子决定;
孩子的一个小喷嚏就可能引发夫妻间的相互指责和争吵,甚至孩子发生一点小意外就指责对方:要是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就跟你离婚。
如果你们家经常上演这样的情景,则表示你重视孩子远远超过了重视另一半。要知道,如果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很容易出问题。其实,这种情形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妈妈们不妨尝试将学到的一些育儿知识用到丈夫身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像哄孩子一样哄老公
在一次妈妈沙龙上,一位30多岁的年轻妈妈说:“我的宝贝儿子刚过三岁生日,正是淘气惹人嫌的时候。但是我不嫌他,而且很会哄他,常常逗得他咯咯大笑。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公。他常常像孩子似的,一不顺心就使性子。我要和他硬来,他会针尖对麦芒,与我没完。可是,我将他当孩子看待,柔柔地哄他,便也让他哈哈大笑。”
那么,她是怎样把老公当孩子哄的呢?
这位妈妈继续说:“其实,很简单。比如,他出门时,替他抚平衣角的皱褶,还提醒他,过马路时要小心;中间不妨打打电话,告诉他该喝点水了,要不会上火的;下班回家了,听到脚步声就为他开门,替他拢拢头发,温柔地说‘温水打好了,洗洗手吃饭啦’;饭毕,再替他擦去嘴角的饭粒。一次晚上看电视,他在沙发上睡着了,我为他轻轻擦去嘴角的口水。醒来后,他好感动啊!把我的嘴都吻疼了!你们别笑,就这么顺手即成的小事,便把老公哄得乖乖的、美美的、暖暖的!一句话,把老公当做孩子,没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给老公留面子
发展心理学一直强调要尊重孩子。许多妈妈也一直朝着这个方面努力,去维护孩子体内那个小小的“我”。可是到了老公身上,就全扔掉了,这个很可惜。
比如,很多女性在外人面前不给老公留面子,当着同事、朋友甚至是长辈的面,把自己的老公当孩子一样批,心理学上将她们称为“母性特质”显著的人。这些女性尤其是到了30岁之后,更倾向于管理家务、相夫教子,在婚姻、孩子、家庭方面比男人投注的精力更多,因此也就更加在意老公在家里的一举一动:袜子有没有按时换,看过的报刊有没有归回原处,几天没洗澡了,甚至于指甲多少天没有剪等。倘若男人们对女人的提醒不当回事,女人的抱怨就开始了,并蔓延到与朋友的交谈之中。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她们混淆了家庭里自己所扮演的两种角色:妈妈和妻子。母性特质显著的女人往往为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孩子健康、老公卓越,而忘了自己首先是一位妻子。若无法分清这两种角色,她们就可能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提前在老公身上演练一番。这种把老公当儿子对待的直接表现,就是任意批评老公,不给老公留面子,把老公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好“儿子”,不分时间场合、不留情面地给予“家长式”的教育。
我们在育儿中常常强调要尊重孩子,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去看待。这个方法妈妈们也可以用在老公身上。要把老公看成独立的、可以对自己负责以及有着自己未来目标的“大孩子”,尽管他仍不知道袜子该洗了、杂志要放好、指甲该剪了,你还是一样地爱他。相信他为了美好的未来,会从现在开始努力。接受老公的现在,学会放大老公的优点,忽视他的缺点,学会用母亲般包容的爱鼓励他,相信他会慢慢改进。
像夸奖孩子一样夸老公
夸奖是我们常常用在孩子身上的育儿办法,其实用在老公身上同样会有很神奇的效果。
一位女士的老公经商有道,婚后她就在家里做了全职太太,照顾家庭和孩子。她在微信上向我抱怨过很多次,每次发来的文字都很长,看得出她已心力交瘁:
清不尽的垃圾,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一日三餐,天天忙得像个陀螺,照顾家里、老公、儿子,一点自己的时间也没有。可以说,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可结果换来的是什么?14岁的儿子嫌我唠叨,叫我“看守”;老公嫌我脾气大,叫我“泼妇”!操碎了心却落得众叛亲离,我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后来,我跟她沟通过很多次,让她换种方式去跟丈夫交流。我建议她换个思路想:她面对的是“两个孩子”。而且,男性的生理决定了他们对女人的啰唆尤其抗拒,因为他们是“视觉动物”而不是“听觉动物”。
后来,这位妈妈跟我反馈说:罗老师,我明白了,好老公和好孩子一样,都是夸出来的。下面这些话,都是她发过来的:
这是我这一个多月来的心得和转变,希望跟罗老师以及妈妈们分享:
1.学会“欣赏”老公
我试着去理解老公,帮他分忧解难,多看他的优点,随之自己的心境也慢慢开阔起来。有一天,老公突然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老婆,你不是泼妇了,你正在慢慢蜕变成天使。”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婚后很长时间,老公都没跟我说过“甜言蜜语”了。
2.改变自己,努力做孩子的好妈妈
我组织了家庭会议,坦诚地跟老公和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困境,以及自己内心的转变,还公布了自己的努力目标:第一步,不做“看守”,给孩子自由;第二步,不做“河东狮吼”,学会微笑;第三步,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关注孩子的情绪;第四步,学会由衷地赞美;第五步,永远不指责、不抱怨,要以商量或建议的口气引导孩子。当场,我就得到了两个男人发自内心的拥抱。
3.老公和孩子的反馈让我感动
儿子在家庭会议上跟我说:“妈,我最怕您用失望的眼神看我,您一用这种眼神看我,我顿时就觉得自己比人矮了半截。如果您能用以我为豪的目光看我,我终有一天能让您为我骄傲的!”听了儿子的话,我十分震撼,并发誓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
这之后,原来气氛压抑的家变得温馨、和睦了:受到我的欣赏,儿子开始争做好孩子;老公变得越来越体贴。其实,家还是那个家,老公还是那个老公,儿子还是那个儿子,唯一变化的就是我自己。我转变了观念——以前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现在能处处发现别人的优点。得到的效果是显著的,我的“欣赏”让老公和孩子开心,也带来了老公和孩子的成长!
03 夫妻沟通中的四大雷区
夫妻沟通是一门艺术,拥有好的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就成功了大半。可惜,在中国家庭中,亲子关系普遍高过夫妻关系,这样不仅会伤害夫妻感情,同时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解析“你怎么老是这样”的潜台词
一位妈妈曾在微信上困惑地问我:“我家孩子很爱吃‘垃圾’食品。一般我在家,都不会给他吃。可是我老公耳根子软,经不起孩子磨。孩子缠着他嚷嚷几下,他就会给孩子买。为这个我没少跟他吵,他也认同小孩应该少吃‘垃圾’食品的观点,但仍一次又一次地丧失原则。现在,我几乎要放弃,随他们父子俩了。我不想为了一个‘垃圾’食品而影响夫妻感情,可是内心里又有止不住的火想要往外冒。罗老师,我想知道,这个事情我到底该如何处理?”
我问她:“每次看到丈夫给孩子买了‘垃圾’食品,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她回答说:“我当即就想质问我老公‘你怎么老是这样啊!’以前我就会这样脱口而出,不过现在我开始学着忍住不提。我就想,‘好吧,就这样吧,我什么都不管了。’只是我的心里还是特别纠结,一方面认为孩子不该吃零食,另一方面又害怕因此导致我和老公的关系不和。这样太压抑了。”
我们注意一下这位妈妈的用词。
“你怎么老是这样”中的“你”和“老”是妈妈的评判。首先“你”是与“我”相对立的,它直接把自己的老公、爱人、孩子他爸,即把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并且带有批判的意味。同样,“老”字也是一个有着“敌意”的词。它实际上已给孩子爸爸的行为定了性。“怎么”表达的是妈妈的情绪,这个词里充满了负性内容。“这样”指的是丈夫的行为,而且是处于被指责位置的行为。丈夫被指责的同时,就意味着妈妈把自己放在了监督、管教、控制的位置上。
这样一句话说出来,折射出的是妈妈的控制欲,以及控而不能的抱怨和挫败感。每当看到孩子爸给孩子买了“垃圾”食品,妈妈就像一个自动点火装置,开关瞬时自动打开,开始向老公和孩子发起“火力攻击”。
之所以描述得这么形象,是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情绪失控时候的状态。我们为何这么容易失控,源于一个执念,即“我的”:“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不应该……”“我老公怎么这样……”“你们都……”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面对自己的失控情绪,妈妈选择压抑它——“好吧,就这样吧,我什么都不管了。”情绪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疏导。这么做,当下也许能够避免夫妻之间的正面冲突,但是被压抑的情绪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以更加激烈的方式迸发出来。比如,若孩子因为吃“垃圾”食品而出现身体不适,那么,夫妻间必定会爆发一场大的争吵,以及产生对对方的怨恨等。
我的建议是:平复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嗜好,接纳丈夫的做法。如何接纳?在看到孩子吃着爸爸买给他的“垃圾”食品时,妈妈不妨告诉自己:“哦,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那就这样吧。”这句话,可以帮我们以平静、客观的态度面对问题。客观,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最难做到的。客观不是冷漠,而是必要的距离,目的是帮助我们以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式与对方相处。
不要让日常琐事影响夫妻关系
其实,关于吃“垃圾”食品这件事,妈妈完全可以放轻松。一味硬性制止的结果,只能是孩子的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你不能满足他,他就会找别人、别的方法去满足。
我不反对给孩子吃零食。一般的零食,可以买上一堆备在家里。担心孩子因为吃零食不吃正餐,那就立好规矩,比如饭前一小时不允许吃,或者只有饭后才能吃。
至于“垃圾”食品,还可以借鉴“厌恶疗法”。我的一位朋友就曾带着孩子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快餐店吃完汉堡后多买了一份带回家,以观察食物的变化过程,一直到食物霉变为止。这之后,孩子再也不愿意靠近快餐店半步了。
也有一位爸爸的做法异曲同工。他每次给孩子买汉堡,都会一次性买上十个。而且他会故意把汉堡压扁——我相信口感肯定会差很多。吃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再看到这类快餐就想吐。
我想说的是,对于因日常琐碎而引发的夫妻关系问题,尤其是因孩子而起的夫妻冲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此大动干戈。孩子的“问题”好解决,前提是要保证和谐的夫妻关系。
不要让你的话语中伤了夫妻之间的感情
上面的案例教会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尝试把我们平日会话中的某个词换个说法,沟通效果会大不一样。因为我们的措辞可能会“出卖”我们自己,它会向沟通中的另一方传达出所有信息,甚至包括你没有意识到的。
譬如你对另一半有所不满,若你说“你这个人一贯如此”“你总是这样”,其实并未就事论事与对方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而只是表达了你内心的不满。这样只会激起对方的防御,让冲突加剧,事情变得更糟。
同样,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的嗓门在某个时刻突然变得很大,腔调里透着讽刺,脸拉长了,并且自己的手指正指向对方。面对这样的姿势,相信没有任何人可以泰然处之。
相反,如果把“你”换成“我”,事情就会有所变化。比如,你在向对方提要求时,不说“你就不能……”而是说“我知道你很累,但是否能先陪一下宝宝呢?”;想要表达对丈夫晚回家的不满,不说“这都几点了,你才回来。”,而是说“我等了你很久,很担心你,希望下次起码能等到你一个电话,事先通知家里一声。”这样,就会把埋怨变成希望。
若你坦诚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对方很生气,态度也很恶劣,也不要立马“反击”。要是两个人都大吼,沟通根本无从谈起。
是什么导致夫妻沟而不通
总而言之,要想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首先要改变沟通时的心态。以下这四不要,就是夫妻沟通中的忌讳:
1.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经常能听到两口子说话的时候使用“你应该”“本来就是要”“你给我”等词语,这些词在任何人听来都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意识,并且传递出强硬、不妥协的态度。如果一方常常用这样的口气说话,另一方会觉得自己在家里一点地位也没有,丝毫不被对方尊重,因而在心里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双方之间也会产生隔阂。所以,喜欢发号施令的一方要慎重选择字眼,试着用商量的口吻代替强制性的要求。
2.不要片面、武断地看问题
“见微知著”很有道理,但是并不代表一切事物都适用,尤其是在处理夫妻问题上。比如丈夫因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疏忽了对妻子的体贴关怀,妻子抓住这一点不放,很“理所当然”地推断出“丈夫之所以不关心自己是因为他已不爱自己了”这样的结论。这就属于典型的庸人自扰了,大多数男人都是很粗线条的,不像女人那样心思细腻又敏感。
其实很多事情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我们很多的争吵都起源于一些再正常不过的琐碎小事,但如果一方钻了牛角尖,非要给小错误扣个大帽子,就可能给自己和对方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3.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女人经常不自觉地扮演“情感侦探”的角色,一旦丈夫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她就会像侦探一样推断“丈夫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把自己单方面的想法认定为对方真实的想法。而男人们下意识的反应是,觉得女人不可理喻,要么懒得解释,要么干脆顺着她的话说:“对,我就是这样想的,怎么样吧!”
这对于解开两个人的误会着实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会火上浇油。建议这时,两个人都能够心平气和地说出心里的想法,而不是胡乱去揣测对方的心思、妄下结论。
4.不要波及长辈
“你跟你爸一副德行!”“你就向着你妈!”这种话语绝对是夫妻之间的禁忌。再大度、再冷静的人听到如此不尊重自己父母的话都难免会动怒。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都说吵吵闹闹才是两口子,床头打架床尾和,只要负面的情绪宣泄完了自然就和好如初了。但是一旦把旁人尤其是长辈牵扯进来,问题就严重了。对方会认为你根本就不尊重长辈,也许会由此对你心存芥蒂,甚至因为心寒而逐渐疏远你。
有些夫妻也经常沟通,但常常是沟而不通。想要确保沟通顺畅,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比如,可以有争论,但不要有争吵;沟通中的双方都需要坦诚,只有一方努力很难达到效果;彼此一定要互相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统一的可能,等等。
04 婚姻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别拿孩子做挡箭牌
人们将婚姻比作围城。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暗示,会把婚姻里的很多问题都合理化。其实,婚姻是我们人生的另一个重要起点,它像育儿之旅一样,对婚姻里的每个人都是一种历练。
就沟通来说,许多小细节都被人们忽视掉了,但恰恰就是这些细节在消磨着我们在婚姻中的热情。譬如,面对另一方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与其用指责的口吻说:“我讨厌你现在这个样子,你怎么……?”不如说:“我觉得很难受,需要你的支持。”
比如爸爸不参与育儿这件事,妈妈先不要急于指责爸爸,而要把目光聚焦在你们的夫妻关系的改善上。
夫妻之间的问题,基本不会是突然出现的问题。两个人相处,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独特模式。所以,每次我们在婚姻里遇到问题,陷入困境/僵局的时候,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们以前的相处模式如何?每次发生冲突后,都是如何解决的?当然,也会发生一些事情悄悄改变夫妻关系。就可以问自己,最近有没有发生一些事情,让你们出现矛盾了?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早教工作者,我特别想要每一位父母明白的是:夫妻关系的问题,一定是属于夫妻之间的问题,跟孩子无关。一方面,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未解决好的问题误伤到孩子;另一方面我们不要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做挡箭牌,比如“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这种想法孩子一定能感受到,并且很容易给孩子带去内疚感。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是因为我才这么受苦的,我要对他/她负责。
这时,亲子关系就会出现倒置:父母变成了孩子,孩子变成了父母。这种家庭系统的混乱,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带去伤害。
为了讨好妈妈,孩子无意识地说了“违心”话
孩子快七岁了,从孩子一岁起我和老公的感情就开始不好,总是克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现在平时总是爱观察我的情绪,讨好我,这些都不该是他这么大的孩子该操的心……我挺心酸的。
有时想干脆离婚算了,但又担心孩子没了完整的家对心理发育不好。罗老师,我该怎么救我的孩子,他常常以他的能力想补偿爸爸该给我的爱和温暖。
“妈妈我爱你”是他嘴边最常讲的话,他还常说“妈妈你讨厌爸爸吗?我也讨厌他。”这样的话。这样下去我不知道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父母不和,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敏感、羞愧或自责。他甚至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造成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会将错误归因为自己的不可爱。如这位妈妈所讲,孩子总会小心翼翼观察大人的情绪,努力去讨好。因为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而更依赖妈妈,所以他总想努力地讨好妈妈、关心妈妈,证明自己的可爱,来维系自己的安全感。
另外,可能因为在夫妻争吵或日常行为过程中妈妈表现出了对爸爸的否定。孩子敏感地捕捉到了这样的信息,为了讨好妈妈,他说出“我也讨厌爸爸”这样的话。其实对孩子来说,爸爸和妈妈都是孩子最爱的人。爸爸和妈妈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孩子完整的安全感。现在,最爱的一个否定、排斥另外一个,对孩子来说就像是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排斥另一半,孩子心理可能充满痛苦和分裂。
甚至可以说,孩子对父亲的“厌恶”,实际是另一种深刻的爱。这种复杂的情感会让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让他纠结万分的人身上。他甚至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他所讨厌的人的行为方式,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知不觉地复制父亲的模式。
因此,如果不想给孩子造成这种困境,建议妈妈在孩子面前克制自己对爸爸的反感和怨恼,尽量不要表达或表露对爸爸的否定。婚姻能否维系下去要看双方意愿,但若想对孩子的伤害降至最低,就一定要尽快清除婚姻里双方的幽怨、憎恨等负面情绪。如果能修复到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固然最好,但如果做不到,即便彼此分开,双方也需要共同努力,不要阻断任何一方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你对另一半的恨意,只会囚禁住你和孩子
我的孩子不到一岁,是我跟前夫离婚后怀孕生下的,可前夫不愿意为了孩子重新开始,我现在一方面痛恨前夫,一方面又为孩子将来担心,不知道像我这样离异家庭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什么?
既然婚姻不可挽回,不如让这段婚姻尽快成为过往,不要再纠结和留恋,更不要沉浸在怨恨中。对孩子爸爸的怨恨不仅不利于妈妈调整心态重新开始新生活,无形中对孩子也是极大的伤害。尽管孩子小,但妈妈对爸爸的怨恨孩子一定会有所感知,对他的安全感建立和之后的人格养成都有不良影响。所以妈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尽快成长起来,让自己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至于离异家庭带给孩子的缺失如何补救。妈妈不要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不要想着既要当妈又要当爸,要在缺失的父爱中如何弥补孩子等。其实即使在单亲家庭中,妈妈尽量做好妈妈的角色就够了,给孩子科学的爱,敏感地关注到他的需求,给他安全而温暖的港湾。对于爸爸角色的缺失,不需要太过焦虑,因为你的焦虑会给孩子负面情绪;不需要逞强包揽,因为妈妈就是妈妈,妈妈非要包揽爸爸角色,反而可能造成孩子性别认同的混乱。可以做的,一是找一个合适的人重新组建一个家庭,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完整的爱,二是可以在他生活中补充一些男性角色,比如叔叔、舅舅、爷爷、姥爷,这也是弥补男性角色缺失的一个方法。
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双方都负有责任
罗静博士您好!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从孩子怀孕到现在四年的时间,我都在家里没工作。现在我丈夫骂人和侮辱人的恶习越来越让人担心和痛苦,我的婚姻也面临危机。举个例子,儿子吃完东西跑到沙发蹭了一下嘴,爸爸就会憎恶地说蠢猪。对我也是常因各种小事(比如,厨房排风忘开了,电脑没关,煤气的火开大了,没按他的心意过夫妻生活诸如此类),都会被骂得狗血喷头。我想离婚又担心孩子,想请您给分析一下,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危害是不是很大。我一个人带着他过,对他来说是不是更好?
可以看出这位妈妈的婚姻关系中,双方是不平等的。丈夫觉得自己在家中的权利和地位很高,可以随意辱骂、不尊重妻子和孩子。
虽然我不太清楚造成这样不平等夫妻关系的具体原因。但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个原因是妈妈没有工作,丈夫觉得是自己在赚钱养家,所以自己理应地位最高,妻子和孩子只有顺从的份。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建议这位妈妈找一份工作。孩子已经三岁,可以上幼儿园,妈妈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和收入,至少在经济上不会形成对丈夫全然的依赖,自己的人格会更加独立一些。
另外,妈妈可以开诚布公地跟丈夫做一次认真深入的沟通,要表明你的态度和意愿,认真地告诉对方这样随意羞辱的行为已让你和孩子受到了很深的伤害,绝对不能再容忍。双方沟通一下家庭这种现状怎么解决。当然如果能消除侮辱谩骂和委屈怨恨,修复到平等、有爱的夫妻关系更好,这样也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如果丈夫恶习不改,或者他从心底对妻子和孩子充满厌恶,那么这段婚姻也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相对于成长在一个父亲与母亲冷暴力或热暴力的家庭而言,平静和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伤害更小些。
这位妈妈提到丈夫对孩子时常随意辱骂。这会对孩子内心“自我系统”的建立极为不利。会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影响到他正常的自尊、自信的人格建立。也许这位爸爸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或者爸爸本身心理上也有自己的伤痛导致了他的恶劣行为。但无论如何,即使无力改变,双方也应达成共识:孩子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目前至少要做到的,一是爸爸不能再随意辱骂孩子;二是双方都要尽量克制在孩子面前不要互相辱骂和发生肢体冲突。
最后,我们还能看到,关系里的不平等,往往跟经济上的不平等有很大关系。很多女性会为了孩子和家庭牺牲很多,殊不知,一个不在意自己的人,往往会诱使他人,同样不尊重你。听起来很残酷,但这的确是事实。
我们不说“一切为了孩子”,我们说“一切为了成长”。因为只有成长的父母,才能带出健康成长的孩子。
首先,不要把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搅和在一起。夫妻关系的问题要先于亲子关系的问题。凡是为了孩子产生的争吵,先别总拿孩子说事,要想想,我们自己的关系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其次,要明白,任何关系出了问题,关系中的双方都担负有责任。比如夫妻关系中,如果一方过于暴力,是不是另一方一直把自己放置在受害者的角色上而不自知?如果感受到一方过于抱怨啰唆,那么另一方是不是过于冷漠残酷?
简言之,关系一定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主动权。关键还要我们自己想清楚: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该如何为自己负责?先把我们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家庭氛围才会更健康。这样,孩子也才能健康成长。
05 很容易毁掉婚姻的三个陷阱
夫妻关系是很复杂、微妙而又难以处理的一种关系。夫妻关系也是在心理咨询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夫妻关系不和谐,在三四十岁的人群中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通过“静观育儿”微信上与父母们的沟通,我发现有三类常见的夫妻关系问题。或者说,夫妻之间有这三类陷阱,一旦走不出来,就很容易给我们的婚姻带来极大危害。
陷阱一: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提示:夫妻关系出问题,丈夫和妻子一般都有责任。
前几天,“静观育儿”微信收到了一位妈妈留言。她刚跟丈夫吵完架,跟我抱怨了丈夫的很多不是,并且怀疑丈夫有外遇。听起来,那就是个一无是处、忘恩负义的男人。
我问:他这么不好,你结婚前没发现吗?
她很快给了我回应:他也不是都不好,就是不像以前那样照顾我的感受了,工作也越来越忙。当初为了跟他在一起,我付出了多少啊!现在我不年轻了,他就……
整体了解下来得知:俩人之前感情都很好。妻子是北京姑娘,家庭条件不错。丈夫是外地人,纯粹靠自己的努力在外打拼。一开始家庭双方均不同意俩人在一块儿。最后为了爱情,好歹突破重重阻碍结婚了。所以,不是没有感情。甚至能说,好多年来,丈夫都是把妻子捧在手心里,对妻子百依百顺的那种。
那后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初结婚时,夫妻双方的需求是平等、契合的。妻子需要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丈夫需要一个喜欢的女人,并获得基本的物质安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有了成长,事业上小有成就。物质不再是羁绊他的因素。在外面打拼累了,他需要感情上的支持、慰藉,而此时,妻子仍然停留在“索取”阶段——她已习惯了最初俩人相处的那种模式:丈夫努力付出,竭力照顾、讨好妻子,而妻子则心安理得地接受。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丈夫在家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温暖,回家越来越晚,借口越来越多……
人都会成长的。夫妻关系也会悄悄发生变化。夫妻中的一方出错,另一方一般都有责任,绝对不能武断地把责任推给单方承受。任何评判、埋怨都只能加重矛盾、彼此刺伤,且于事无补。唯有一起去寻找夫妻关系中的症结,才能更好地解救婚姻。
作为女人,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自己。请保持自己人格、经济上的独立,保持自我的成长。这些必要因素,才赋予一个人真正的爱的能力。一直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梦中,最后很容易沦为爱的牺牲品。
陷阱二:作为我的丈夫/妻子,你就“应该”“必须”“不能”……
提示:婚姻里保持一颗平等心,至关重要。
有人说,一段关系里,一般存在六个人:你,你所认为的你,你所认为的他;他,他所认为的他,他所认为的你。
别去猜测、臆断或者想当然地评判对方。婚姻里,有一颗平等心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去认识、去靠近、去接纳真实的对方。
很多人不是跟自己的另一半结婚,而是跟自己想象中的另一半结婚。他们常常对另一半说:你应该如何如何,你必须如何如何,你怎么能如何如何……
一定记得,“你必须”“你就应该”“你不能”都是陷阱。首先它的语气本身就充满了指责。以“你”为主语的指责的话,一出口就是错。因为它把婚姻中的另一半轻松打入被评判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它违背了平等心的原则,缺乏对他人起码的尊重。这样的态度下,再多的沟通也将是徒劳、无效的。
想要有效沟通,那记得把句子的主语从“你”换成“我”。当你对丈夫晚归很生气的时候,不要说“你怎么又回来这么晚,一点儿都不考虑我的感受,也不想想家里……”静下来,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愤怒,但愤怒背后,我真正的心理需求是:我很累,我需要我的丈夫,需要他的陪伴和支持。然后,就把你内心的真正需求说出来就好了:我觉得很失落,也很累,本来希望你能早点回来,可是等到这么晚,才等到你回家。
指责的话说出来,对方的本能反应就会是防御、为自己辩护;而真诚的话说出来,才可能换回真诚的回复。
陷阱三:老夫老妻了,就这样过吧
提示:适时制造点浪漫,这是中国夫妻最缺的。
婚姻之所以成为围城,一大原因是婚前的浪漫在婚后往往绝迹。“过日子嘛”,婚姻里的老夫老妻们往往会轻描淡写地说道。
浪漫未必是鲜花、美酒或必须以金钱为代价,其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内涵就是:为伴侣做他/她喜欢的事。比如,妻子喜欢看电影,丈夫能耐着性子陪她看完,就是浪漫;丈夫夜班回家,妻子开着卧室的灯等待,并端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也是浪漫。
日本爱妻家协会就发起过一个拥抱妻子计划,要求丈夫每天给妻子几个拥抱,包括每天出门时的常规拥抱,在等车、等红绿灯时的伺机拥抱,从背后拥抱,搂着腰紧贴在一起的温情拥抱。有研究表明,夫妻间每天至少需要说三句情话,如“我爱你”“我想你”等。美国休斯敦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对着爱人的左耳说甜言蜜语,更能打动对方。
当孩子这个“第三者”闯进夫妻俩的二人世界以后,多数丈夫就开始觉得,自己就要被排挤出原本与妻子相依相守的幸福生活之外了。所以现状就变成了:孩子需要母亲的照顾,丈夫也需要妻子的关注。这个时期的女人普遍会低估丈夫的能力,而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照顾,所以会有意无意地排斥丈夫。
夫妻双方对彼此的世界保持兴趣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给爱情保鲜。当丈夫下班走进家门的时候,妻子一定迫切地想要向丈夫汇报这一天中关于孩子的趣事,丈夫也一定想要告诉妻子在这一天的工作中发生了多少新鲜事。这是增进夫妻双方关注度和了解度的黄金时间。
周末,妈妈还可以将孩子暂时托由父母照顾,要相信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对孩子的爱并不比妈妈少,他们同样不会疏于对孩子的照顾。而夫妻这时候就应该抓紧难得的假日,弥补平日对彼此的疏忽和冷落。
最后,一些关键点,给妈妈们额外再啰唆一遍:
适当夸夸你的丈夫。都说男人有些像小孩。这句话没错。好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懂得夸他的聪明女人。尤其记得多当着外人的面夸他们,当然更要牢记,别在外人的面前贬损他们。后果很严重,要记得。
信任你的丈夫,适度放手。很多妈妈有了孩子以后,往往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总担心丈夫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对。结果造成丈夫真的什么都做不好,且内心充满失落:妻子完全忽略了自己,一心扑在了孩子身上。所以,不如妈妈们放松些,分配些家务活给丈夫。有时候,完全可以偷个懒,把孩子丢给丈夫,自己出去透透气,好好享受下一个人的自由时光。
把抱怨换成请求。如上文所说,少指责、少埋怨。不要被你的愤怒淹没。把你心底最真实的需求说出来就好:我需要你的帮助,我很累。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