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水在人体内的功用及科学饮水
1.3.1 水在人体内的功用
1989年,水专家林秀光提出了《疾病治愈的七原则》,其中包括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水所决定;疾病就是细胞内水非正常所引起的DNA到细胞再到生物体的非正常状态;治疗疾病的根本在于使细胞内水正常化,使得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人体各种器官(细胞)代谢,其中关键在于水的性状。
缺水对所有器官都有影响,令其少获得营养物,体内会积攒起有害物质,肾脏会逐渐不堪重负,血液和肾液稠度增大易形成血栓和结石,细胞新陈代谢减缓以致内分泌失调。中老年人在生理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体内固有水分逐渐减少,出现生理性失水现象,因此皮肤逐渐出现皱纹。由于皮肤干燥、分泌减少,皮肤的抵抗力减弱,皮肤上的细菌就比较容易活动滋生,引起疖肿等皮肤病。中老年人体内失水,也会使肠内正常的黏液分泌减少,引起便秘和痔疮。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有害物质增多,而这些有害物质会被肠道吸收。水可以让人漂亮英俊,“水灵灵”地充满生命活力;如果“干瘪瘪”的,则会未老先衰。
“饮水可治百病”说来虽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水的失衡可影响如下诸症。
内科:头痛,高血压,贫血,中风,歪嘴,神经痛,全身不遂,风湿病,筋骨酸痛,耳鸣,四肢无力。
眼科:眼力衰退,眼痛,眼出血。
妇科:经期不调,白带,子宫癌,乳癌。
耳喉科:鼻炎,喉病。
其他:a.咳嗽,哮喘,气管炎,肺结核。b.脑膜炎,肝脏病,肾脏病,结石病。c.胃酸过多,胃下垂,胃溃疡病,痢疾,脱肛,便秘,痔漏,糖尿。
水与人体主要疾病的关系如下:
a.感冒及发烧:充足的水量能促使身体散发热量,补充因发烧所失去的水分。
b.胆结石及肾结石:每天要喝6~8杯水,以冲走结石或者保持胆汁正常的水分含量。有溶钙和抑制结晶的能力,使体内结石发生疏松、碎裂、体积变小等改变,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和胆结石。
c.痛风:痛风是因为新陈代谢紊乱,使得尿酸积于血液中,并在关节四周的组织中积累尿酸盐所致。因此每天要喝大量的水,以防止痛风所造成的结晶体沉积,并使尿酸能容易地自肾脏排出。
d.哮喘:哮喘的病征是胸部紧勒和呼吸困难,且带着喘息和嘘嘘的声音。患者要多喝水,以维持呼吸道的分泌物呈流体状。
e.膀胱炎:有些膀胱炎病人常因排尿不通而控制喝水量,这是十分不智的,患者要喝大量的水以冲走体内感染的细菌,尤其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尿道感染症患者,更要多喝水。
f.便秘:充分的饮水可以刺激肠的蠕动并软化大便,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溶解,解除便秘之痛苦。
g.患尿道炎或尿路结石者,可以通过饮水、排尿等起“冲洗”作用,帮助治病。
h.肝炎黄疸期病人,大量喝水有利退黄疸。
i.与癌抗争:大量饮水可稀释尿中存在的任何致癌物质,并且能加速肠道的蠕动,令肠道内的废物不能停留,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停留的机会,从而大大减少了患结肠癌和泌尿系统的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的机会。
j.去除头痛、战胜疲倦:早上会头痛,大多是因为身体经过一晚没有吸收水分,加上大量出汗以致体内少许脱水。夏天晚上很多人会开冷气睡觉,强烈的冷气会抽干人体的水分,也会令人早上脱水引致头痛。有些人会经常感到疲倦,尤其在夏季,很多时候会软弱无力或昏昏欲睡,除了精神紧张、血糖低等原因外,脱水也是可能的原因。
水对身体外部的功能也不菲,例如热水澡可使神经振奋;温水澡能解除身心的疲劳;把双脚放进水盆内,慢慢倒进热水,约20min后再冲凉水,可以使身体温暖及消除失眠;用热毛巾或海绵等敷盖在身体的酸痛部位上,每次约20min,对腰酸、背痛、咳嗽等症也很有效。好好利用水的功效,不但对健康有益,而且是最方便的一种健康法。
骨折或脱臼:应立即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硬的地方,再用冰水敷(千万不要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外伤出血:可用随身带的饮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毛巾包扎。
1.3.2 正常人的水平衡
(1)水平衡(2000~2500mL/d)
正常人的水平衡如表1-2所示。
表1-2 正常人的水平衡
(2)口渴
所谓口渴是指有意识地想喝水。这种心理感受在控制体内水分和钠离子浓度上极为重要,它影响体内的水平衡,调节水的摄入。饮水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前面的视前区两侧,用埋藏电极刺激此中枢,动物在几秘钟内就开始喝水;注入高渗盐水(由于使水分子从神经细胞中渗出,从而造成脱水),可使它们狂饮。当体液中钠离子浓度比正常值高2mmol/L时,就会刺激饮水中枢,表示口渴。饮水的目的主要是使钠离子浓度恢复常态(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为137mmol/L)。止渴分暂时止渴和长久止渴两种。前者指胃肠道还未吸收水分前就不渴了,因而不想喝了,一般可维持15min;后者则指水进入消化道,胃充盈时的停喝。由于水吸收到组织液中需要30min以上,如果口渴的感觉不能在喝水后暂时解除,人就会饮入过量水,最终造成营养严重流失。试验表明,某种物理原因或心理原因也可止渴,例如把一个气球放入胃中并充气,可使人在5~30min内消渴。
1.3.3 科学饮水的若干原则
1.3.3.1 喝“好水”、不喝“坏水”
(1)喝“好水”
什么是健康饮水?健康水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喝什么水?喝多少?怎么喝?关于健康水应满足的水质标准说法很多,现已达成共识的有以下几点[33]:
a.不含有害物质。即无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病菌污染和无色、无异味等。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这是健康水首先必须满足的条件。
b.具备人体营养生理功能。即水必须含有适量矿物质,呈中性或微碱性。ⅰ.硬度适中,含有适量的矿物质。理想的指标是CaCO3 170mg/L左右,总溶解性固体300mg/L左右。ⅱ.pH值偏弱碱性。人的血液偏弱碱性,但现代人体质酸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原因是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酸性食物,缺乏运动,以及酸雨、自来水加氯等因素造成饮水水源酸化等。人体水呈弱碱性不仅可以中和人体内的“酸毒”,而且偏碱性水不会将水管中的重金属(如铅、镉之类)或化学物质溶解到水中。需要指出的是,仅凭通过电解或加碱方法来人工调节水的pH值是不合适的。
c.口感好。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未发布过“健康水”的七条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健康水”的任何标准。人工制作所谓小分子团水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科学依据还不充分。所谓的“健康水”七大特征是: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水的硬度适中;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pH值呈弱碱性;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溶解氧不低于7mg/L);水分子团小(每个水分子团含有5~7个H2O);水的营养生理功能(溶解力、渗透力、乳化力)强。这实际上是李复兴于1994年提出的,上述七点也可以简略归纳为下述三条:第一,没有污染的水;第二,没有退化的水;第三,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水。
值得注意的是,喝了不拉肚子不等于无害。一些细菌和有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显现出来。低浓度的、长期的对有害物质的摄入,对身体的危害是缓慢和持久的。
李复兴教授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判别法:自然界不存在的水不是好水!不适合人类长期大量饮用!
(2)饮水应喝白开水和优质矿泉水,不能喝饮料
饮水应尽量选择优质的白开水、矿泉水、天然的果汁和蔬菜汁。如果是饮用自来水,可以用滤水器过滤后煮沸再喝,最好用铁壶烧,煮沸后,再打开壶盖子、关小火继续烧3~5min,这样可促使“余氯”及一些有害的物质蒸发掉。喝桶装水则要注意桶装水的二次污染问题,桶和饮水机都需要定期清洁消毒。盛水最好用玻璃杯以及质量优越的耐热塑料杯,纸杯和通常的塑料杯都有有害物质迁移问题,这种迁移在水温较高时非常明显。另外,塑料表面看似光滑,实际上它的内部微观构造均有很多孔隙,其中易藏留污物。陶瓷杯也比较安全,陶瓷杯最好选用本色杯,不要选用涂有五颜六色釉的杯子。不锈钢杯和铝杯、陶瓷杯不宜长久盛放饮水尤其是热水或酸碱性偏高的饮料,以避免不锈钢杯和铝杯、陶瓷杯的釉中的铝元素及某些重金属元素析出溶入液体中。
饮料中大都含有较高的糖分、咖啡因和甜味剂、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添加剂。“饮料”不宜大量饮用。饮料也不能送服药物。如运动员喝保健饮料,稍加点盐和糖;高血压病人,一般应少盐糖(少盐是指比正常人少1/3)。除竞技运动员需要补充含钠、钾、钙、镁营养成分的运动强化营养饮料,高温操作人员需要补充含钠和钾的饮料之外,一般人群不宜以果汁饮料、酸性饮料、牛奶和含乳饮料代替饮水。
广东一名13岁儿童由于把饮料当水喝,最终导致大脑发生严重萎缩,其程度已经严重到相当于一位五六十岁脑血管硬化的病人[34]。从该名儿童的主治医生那里我们了解到,此病例已经不是什么个案。笔者也曾听说一个8岁的小孩经常喝饮料变成老头的例子。英国的一些学校已开始鼓励学生饮用净水,告别软饮料(汽水)。英国的诺克郡巴罗小学在实行了“只饮净水”政策以后,发现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目前市场上的饮料品种繁多,但按所含成分可分为六大类。
①含醇饮料 包括啤酒、蒸馏酒、果酒、配制酒等。
这类饮料含有乙醇,显然不宜代水饮用,更不宜给儿童当水喝。
②天然果汁和蔬菜汁饮料 问题有三方面:一是含有添加剂;二是大规模量产的水果和蔬菜中转基因的比例较高,尤其是番茄汁;三是果汁饮料虽然保留了较多的维生素,但对需减肥者和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另外,饮用果汁饮料也不能完全代替吃水果。因为吃水果不仅可以增加牙的咀嚼力和面部肌肉的活动,增加唾液的分泌等,还可获得较多的膳食纤维,而这些是果汁饮料不具备的。
③酸性饮料和含糖饮料 汽水和可乐就属这一类,汽水和可乐不可以多喝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酸性饮料和含糖饮料是侵蚀牙齿的“罪魁祸首”。喝饮料后不易使人产生饥饿感,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
日本大学田村丰幸博士在实验中,让白老鼠喝下维生素饮料,看能在水中游几分钟,测试维生素饮料到底能不能激发“元气”,没想到并不如喝自来水的老鼠游得久。
④含咖啡因饮料 包括咖啡及可乐型饮料等,具有兴奋神经作用。过多饮用会使人躁动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心动过速,以及失眠、眼花、耳鸣等,同时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咖啡因作为一种利尿剂,过量饮用会导致排尿过多,出现人体脱水现象。特别是对儿童和胎儿影响最大。孕妇大量饮用可乐型饮料可致流产、早产、死产等。另外,咖啡因还可通过母亲乳汁排出,使吃母乳的婴儿受害。
⑤豆浆 豆浆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好东西,相比牛奶,产量和安全性都高得多。但是豆浆和牛奶都容易变质,而且喝豆浆还是有很多不适应人群和禁忌的。
⑥牛奶 中国有70%的人有喝牛奶后发生腹胀、腹泻现象,是因为肠道缺乏乳糖酶所致,称为乳糖不耐受症。牛奶喂养的婴儿如发生流鼻涕、哮喘、发烧、中耳炎、皮疹以及胃部不适等症状时,家长要有过敏意识,应停用几天,观察后再作取舍。
含乳饮料,因其含奶量少,不能把这种饮料当作牛奶饮用。
(3)选水忌以偏概全
消费者要警惕某些商家玩弄的“文字游戏”,以免陷入到“偏听偏信”的饮水误区。下面以低钠矿泉水为例简单说明。所谓低钠矿泉水是指每升钠含量低于20mg的水。
钠不是衡量矿泉水优质与否的标准,因此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没有对钠的含量作具体规定。中国人平均每天吃盐(NaCl)12.4g,而一个人每天喝2L左右的水。所以,即便是不计算通过食物途径摄入的钠,无论每升水中的钠含量是20mg还是40mg,都远远低于正常的钠摄入量(不足1%)。大部分矿泉水含钠量都是很低的,都在人从饮用水中吸收钠的正常范围内,而钠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体缺钠就会导致头晕、乏力,还会厌食、腹胀、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另外,对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关系还存在争议。因此,钠含量的多少不能作为评判好水的标准。
矿泉水有很多种,只要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矿物质,且这些矿物质均衡、稳定,都是好的矿泉水。
(4)不喝“坏水”
污染水:绝对不能喝被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大量(指相对于平时多出很多)细菌、病毒等污染物污染过的水,这样的水即使经过高温煮沸,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或者细菌病毒仍然存在。在很多受灾地区,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灾民宁可将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加热饮用,也不习惯饮用瓶装水,这是不对的。消毒的冷水比温热的污染水更安全!
生水:生水指没有烧开的水,如自来水、井水、湖水、河水等。饮水首先以开水和消毒净化过的自来水为最理想;其次是山泉和深井水,江、河、塘、湖水千万不能生饮。无合格水可饮时,可用瓜果代替水。
老化水:俗称“死水”,也就是长时间储存不动的水。凉白开不能在空气中暴露太久,否则会失去生物活性;水中的有毒物质,也随着水贮存时间增加而增加。例如,随时间延长,细菌污染加重,并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装在保温瓶里的开水,其储存期最好不超过3天。
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例如大锅炉里的开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和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这种水因被煮过久,水中不发挥性物质,如钙、镁以及亚硝酸盐、砷等有害物质的浓度相对增加。
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蒸饭或者蒸肉后的“下脚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另外还含有众多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未煮开的水:自来水都经过氯化消毒,其中可分离出卤化烃、氯仿等物质,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升至90℃时,卤化烃的含量是原来的三倍,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两倍,当水温达到100℃时,有害物质会随着蒸汽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min,则饮用安全。
重新煮开的水: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水烧了又烧,会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升高。
有人睡觉前把盛满水的水壶放在封了火的炉子上,第二天早晨再将这已有了一定温度的水烧开。这样烧水确实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但极不符合卫生要求。因为温水很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而细菌的增加又导致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这种温了一夜的水烧开后,细菌虽被杀死了,而亚硝酸盐却被留下来了。
防止开水污染的方法很简单:坚决杜绝开水的重复利用、重复煮沸。
1.3.3.2 饮水适量,能放能收
很多人认为喝不喝水,水喝得多点、少点无所谓,因此,许多人达不到标准饮水量,故经常处于缺水状态。据有关专家观察统计,上午9~10时是中风和心脏病发病的高峰期,分析其原因与体内缺水有关。人们夜间因睡觉很少饮水,而呼吸、皮肤等处的水分蒸发并未停止,所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形成血栓机会增多。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日每千克体重大约需要40mL水,也就是说,体重50kg的人得补充2000mL水。这个数字也包括从像汤类、水果和蔬菜等食物中获得的水分。出汗量与水分补充量成正比。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很多文章推荐2000mL。综合考虑,成人每天需要饮水1200~2000mL。饮水数量与人的年龄、体重、环境温度与湿度、身体活动、膳食摄取、代谢情况有关。热天体内的需水量增加,冷天减少。但是,冬季供暖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就需多喝水。有时如人体口渴、发热、腹泻、呕吐、多尿或昏迷以及炎热出汗时,就必须增加饮水量。另外,经常工作辛劳、运动剧烈、体质特殊(有结石体质者)的人,哺乳的妇女需要喝更多的水。
老年人的结肠、直肠肌肉易于萎缩,排便能力较差,加上肠道中黏液分泌减少,因此老年人应多饮水,但老年人心肾处于衰竭期,多饮水必会加重心肾负担,因此老年人饮水又不能太多,一般饮水量控制在每日2L以下。2岁以下婴儿各系统还处在发育中,宜多次少量给水。
上班一族常常会因工作繁忙疏忽了饮水,例如,以“常去厕所”为由而避免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另外,千万不可养成憋尿的习惯。
有人误以为水喝得越多越好,这样体内就能排出更多的有害物质和残渣。其实,除了残渣,还会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随水一同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冲淡血液,使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受到影响,特别是脑细胞一旦缺氧,人就会变得迟钝。1982年10月,伦敦一名40岁的家庭主妇误喝一些漂白剂,打电话至医院求救,医护人员嘱其先喝水减弱毒性以待救护车,但该女子在慌乱中拼命喝水,终于不支倒地,死因是水中毒引致脑部受损。饮水过多,会增加有关器官负担如使胃液稀释,降低胃酸的杀菌能力,影响消化;尤其是对肾脏或心脏病患者,由于排泄困难或血液循环障碍,宜限制饮水,否则造成水肿和体温降低,会导致水中毒。特别是一次急骤大量饮水会破坏人体内水的相对稳定性,血液和组织液被稀释,渗透压降低,大量水渗入细胞内,使细胞肿胀。水喝太多或太少都不健康,若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肾病、肠胃病等,一定要遵照医嘱[35,36]。
1.3.3.3 切忌口渴才饮水,要少量多次
口渴才饮水犹如田地龟裂后才浇水一样,是缺水的结果而不是开始,是大脑中枢发出要求补水的救援信号。有的人不太喜欢喝水,但是又怕喝少了身体不够健康,就用突击喝水的方法,口渴的时候一次喝很多,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每次如果喝超过240mL的水,身体就不能吸收,会很快地从肾脏排出,不如每次只喝100~150mL,身体吸收得好。要不间段饮水,饮水应每隔2h一次,每日8次,特别是在早起时、饭后0.5h、睡前1h等重要时段要多饮水。
1.3.3.4 温度适宜
最佳的饮用水温为18~45℃。温开水不但利于吸收,还能更快止渴。温开水对人刺激小而且有利于提高酶的活性。冬天以喝温热的水为宜。老年人和小孩最好是饮用温开水。
过烫的水不仅会损伤牙珐琅质,还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当然,有不少人钟情凉饮料,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他们认为凉饮料或凉水更能止渴:喝凉饮料时,机体得消耗不少能量去加热,因此便耗去了多余的热量。事实上,喝了凉饮料后体内的温度会发生骤变,由此会引起声带组织痉挛,诱发不少炎症。大量饮用过凉的饮料,胃肠道局部可发生血管收缩,容易产生腹痛、腹泻。有风湿、痛风和膀胱疾患的人更不宜喝凉水。还有,冰水会引起心肌梗死,很多中小学生因长期喝冰水,到了学校开运动会时参加短跑或长跑,中途突然倒下、休克,甚至猝死,这些都是冰水所“赐”。喝冰水的人很容易感冒、咳嗽、声哑。还有,因喝冰水所引起的感冒,靠吃药、打针也不容易痊愈。
1.3.3.5 每天喝水的时机要合适
(1)一般人补水的时机
空腹饮水:空腹时饮水,水会直接从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体吸收;吃饱后才饮水,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空腹饮水好!
起床一杯水:清晨可以说是一天之中补充水分的最佳时机。起床就喝水,对机体既是极大的补偿,又是一种有效的净化。晨起饮水滋润机体,避免疾患,好处多多,例如:a.补充水分。人体在夜晚睡眠的时候,从尿、皮肤、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晨起床后,人体会处于一种生理缺水的状态。b.冲刷肠胃、利尿通便和排除毒物。早上起来后肠胃已经排空,这时喝水可以洗涤清洁肠胃,水进入消化道,冲淡胃液,减轻对胃的刺激,同时刺激胃肠蠕动,利尿通便,排除毒物,预防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和痔疮、便秘、膀胱癌。c.清醒大脑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早晨空腹饮水能迅速稀释血液,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把局部的凝血物冲散,对清醒大脑、降低血压、防止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均有好处。d.促进食欲。e.保护皮肤,美丽容颜。晨起喝水可以使肌体组织细胞水分充足,肌肤细嫩滋润有光泽,同时排出毒素,因此可以减少褐斑和皱纹。饮用水、果汁和其他饮料最好是早饭前15~40min喝下,这是因为流体喝下去后10min离开胃而进入小肠,到那里后立刻被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里。当然,首选是喝200mL左右新鲜温开水,过量多饮水对胃不利,而且影响早餐进食。早晨起床头痛作怪,如果此时喝咖啡或奶茶等含咖啡因饮品,肯定令头痛加剧。
餐前喝水:有的研究认为一面吃饭一面喝水会影响消化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如果需要减肥的人不妨在吃饭前20~30min喝100~150mL的水,这样既不会太伤胃,又达到了让胃部有一定饱胀感的作用。吃饭前空腹饮水,水分容易吸收,并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吃饭喝少量水:吃饭时该不该喝水,一般认为饮水可冲淡消化液,不利于消化,其实水是营养素良好的溶剂,也有利于消化酶的活性。吃饭时也应喝少量的汤水,以便溶解食物,使胃蠕动时把食物与胃液搅拌均匀,利于消化吸收。
三餐后喝水:饭后立刻喝水会冲走消化酶,或降低酶的作用。胖子更不宜大吃大喝后立刻喝水,这是因为被流体稀释的食物很快会离开胃,结果刚用完餐就又有了饥饿感。吃完水果和蔬菜后需等0.5h,吃完淀粉类食品后需等1~2h,而吃完高蛋白食品后需等1.5~2h再喝水。除此之外,饭后频繁和大量饮水也易引起烧心,所以有胃灼热毛病的人适宜饭后2~3h才饮水,而且是每间隔20~30min饮上3~4小口。
健身前后要补水:健身前后喝水主要是为了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增加蒸发散热的能力,保持体温恒定。一般性健身前30min可以喝100~150mL的水,如果健身时间超过1h,中间需要补充100~120mL。另外,运动后要按照在运动前后体重差的150%来补充失去的水分。若运动中口渴难忍,则可在场间休息时少量补水。剧烈运动后切忌马上大量饮水。可试试下面的方法:在运动前,喝两杯水(300~400mL);在运动中,每15~20min,喝半杯水(100mL左右);在运动后,喝3杯水(500~600mL)。饮料的种类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冬天如训练时间拉得较长、能量消耗较大,则可适当补充含糖的果汁饮料;夏天锻炼出汗量大,无机盐流失,补水应以5%淡盐水为主;一般情况下主要喝温开水或矿泉水。碳酸饮料不好,碳酸饮料糖分太高,同时渗透压太高、产气,吸收的速度会大大降低,容易引起腹痛。
睡前一杯水:在睡眠的8h内,身体无法补充水分,早晨起床会觉得口干舌燥。睡眠时,血液浓度会增加,这就是中风和心脏病等容易在清晨发作的原因。因此医生建议在睡前半小时要预先补充水分,降低尿液浓度,降低结石的发生概率。所以应该在睡觉前喝一杯水,半夜起来上完厕所后,再补充一杯水即可。老年人夜间尿多,更易缺水,半夜饮水很重要。但若临近睡前饮水过多容易造成浮肿,并且对心脏病、前列腺炎患者不利。尤其心脏病人应避免临睡前喝水,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2)喝水困难的人的补水时机
对于时常在外奔波从事业务工作者,不能定时补充水分,要特别重视起床时和临睡前以及三餐前后的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