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哲学与功夫

有些人可能认为,李小龙主要是个习武之人,但是事实却是,他真正热衷的是哲学。这个事实也许会让人们大吃一惊,但是更让人吃惊的是,李小龙对东西方哲学都了解甚深。

本章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李小龙在华盛顿大学就读时写的,那时他专攻哲学。在这期间,他主要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于是就努力学习西方的理念。他读了大量的书籍,如柏拉图(Plato)、大卫·休谟(David Hume)、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一位教堂神父,在20世纪50年代李小龙在中国香港读教会中学时,他对李小龙产生过重要影响)。

另外,这些文章体现了他的世界观或哲学思想上的变化历程。例如,早期他对“道”的研究和认识,尤其是对一元论的形而上学研究,在他系统地接触了优秀的西方哲学理念之后日臻完善。但更有趣的是,这些文章揭示了一些主题。这些主题只有当李小龙逐渐成熟时,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更精确地表达。这些文章播下了他独立思考和理智分析的种子。它们是李小龙最有说服力、最发人深省的作品。

4.1 我为什么喜欢哲学

在完成《唐山大兄》(The Big Boss)的拍摄之后,我和嘉禾电影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由泰国返回中国香港。那时许多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放弃了在美国的演员生涯,而回到中国香港拍戏呢?”

因为中国的电影业还不是很发达,所以,似乎大家都普遍认为在中国拍戏没什么前途。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有一个简单的解释: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尽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事实上,我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这也许是偶然,也许是我父亲人为安排的。那时,美国的华人大多来自广东,他们都思乡心切,任何与家乡有关的东西都足以引发他们的乡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戏剧便十分盛行。我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大师,很受人们欢迎,在美国表演了很长时间。在他带着妈妈去进行一次演出的途中,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但是,我父亲并不想让我接受美国的教育。当我达到入学年龄的时候,他把我送回了中国香港——他的第二故乡——和叔叔们一起生活。可能是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当我在中国香港学习的时候,我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父亲那时也结识了许多电影明星和导演,其中有已故演员钱展(音译Chin Kam)。他们把我带进摄影棚,给了我一些角色来演。我从一个小角色开始,逐渐成了明星。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那时,我第一次接触真正的中国文化。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而且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就是它的一部分。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的性格和个性的深刻影响,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意念却已经在我心底扎下了根。

从童年到少年,我都是一个捣蛋鬼,让长辈们很是失望。年少时我格外调皮,很霸道,脾气暴躁,易怒。不仅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对手”都躲着我,连大人们有时都让我三分。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如此好斗。遇到看不顺眼的人,我脑海中立刻就会涌现一个跟他一较高低的念头。用什么去挑战他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拳头。我知道,击败别人就意味着胜利,但我忽略了以武力取胜并非真正胜利的道理。当我踏入华盛顿大学,在哲学的熏陶启迪下,我对自己以前幼稚的行为悔恨不已。

我之所以选择读哲学,与我童年时的好勇斗狠很有关联。我常常问自己:

●胜利了又怎么样?

●为什么人们把胜利看得这么重要?

●什么才是荣誉?

●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

于是,导师协助我选课程的时候,他认为,以我刨根问底的发问精神,最好修习哲学。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当我告诉我的亲人和朋友,我选择了学习哲学时,他们都大吃一惊。大家都认为,我会去学体育,因为从童年到初中毕业我惟一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就是中国武术。事实上,武术和哲学虽看似对立,但我认为,中国武术的理论与哲学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了。

每个动作都应该有它的缘由和来龙去脉。中国武术应该有一整套有用的理论。我希望能把哲学精神融入武术,所以我坚持学习哲学。

我对学习和练武从不懈怠。当我对中国武术的历史追根溯源时,我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现在每种中国功夫都有他自己固定的套路和风格,但这些真的符合创始人的原始意图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形式会阻碍进步,什么都是这样,哲学也是如此。哲学让我把截拳道带入了武术界新领域,而截拳道则让我的演艺生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看到了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