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成为“提问”专家
说话风趣不见得是交谈高手
一个人是否具有沟通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判断出来的,与对方交谈则会更加明确。假设自己是一个二重奏的演奏者:如果一方是演奏高手而另一方很笨拙,那么高手也能配合弱的人做出精彩的演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变成这种人。
在言语交谈的背后,自己和对方都有着不同的经验和经历,双方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能达到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融入对方的世界,并巧妙地萃取精华,再延伸至自己表达的内容里,这种境界是最好的。交往时间越久,越知道彼此的经验世界,交谈的话题也会更丰富。所以交情好的人会比较聊得来。
但就像参加20年没见面的同学会,见面最初的5分钟、10分钟会谈得很起劲,到了后来就不知道谈些什么才好。这是因为失去了中间20年共同经历的时间,无法再找出共同话题。
交谈高手总会在交谈中穿插自己的经历,这么一来,就会是在描述这几年来自己的经验,而非浅显的表面话。再加上有技巧地套出对方的经验,这就是“提问能力”。光会说有趣的话,不见得是对谈高手。
我曾经和许多人对谈,也遇到过一次都没问过我经历的人。我想要吸收对方的经验而提出问题时,对方都会非常乐意说出自己的经历。只要对方也问我:“那么你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彼此的话题就会有交集。但有的人却做不到这点,这意味着这个人只会自顾自地说话。
但这不见得和工作能力成正比。具有沟通能力的人在工作方面会较为有利,但是缺乏沟通能力的人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工作处理得很好。
不过,为了营造愉悦的谈话气氛而融合彼此的经历是十分重要的。双方融合的快感,会带来时间过得很充实的感受。
“提问能力”正是融合彼此经历的关键。不光是表面的话题,由侧面切入对方的过去来提出问题才是重点(参照下页图示)。这些问题若能挖掘出对方的辛劳或累积的经验,多少会让对方留下深入对谈的印象。
表面主题看起来和沟通能力毫无关系,但是谈话的侧重点不同,也会带出不同的经历。这么一来,话题的深度就表现出来了。因为对对方的主观世界感兴趣而提出问题时,对方也会浮现许多相关的回忆。这是一种发现,也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的关系。
培养提问能力来进行有创意的沟通,其实也有诀窍和技巧,这就是我想说的。
《谷川俊太郎33问》的优点
《谷川俊太郎33问》和《谷川俊太郎33问续篇》是非常有趣的策划。每个行业中属一属二的人才,都会被诗人谷川俊太郎所制定的33个问题给问倒。这33个题目充满变化,令人惊叹。
例如《续篇》的第1题:“金、银、铁、铝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由于是相当具体的问题,不禁让人起疑:“问这个要做什么?”脑筋动得快的人会说是铝。若说是金、银、铁的话尚可理解,一听到铝的时候,感觉仿佛脑袋被切开的人大概只有我吧?估计很少会有人回答铝。如果不是透过非常具体的问题唤起人的想象力,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答案。
第4个问题是:“‘日语五十音’和‘伊吕波歌’,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我相信很少人会去比较这两种发音,但是既然被问到了,很自然地会去选一个比较喜欢的。但喜欢的理由却是个发人省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回答者的喜好和价值观。
接着来看有点深奥的第7题:“如果有前世,你认为自己的前世是什么?”这是稍后将会提到的“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所谓深奥的意思是,答案必须能反映本质而且具体。
第8题:“草原、沙漠、岬、广场、洞窟、河岸、海边、森林、冰河、沼泽、没有村落的岛屿,哪里最令人感到安心?”这样的问题已经有具体的选项,所以很容易回答,并且由于题目选项很多,所以做选择的人也比较轻松。并且由于有对比的答案居多,也容易解释选这个答案的思考过程。
“哪里是最令人感到安心的地方?”若是被这么问,回答不出来的人应该不少。也有人会回答“不知道”“这很难说”,等等。如果有人对你说“这很难说”,那么你一定很难再问第二句。
如今的年轻人很喜欢用“这要怎么讲”来搪塞问题。我曾经听《周刊POST》的作家辅老心先生说过,他采访年轻女孩关于恋爱方面的事情,有一个女孩,不管你问她什么,都一律回答“这很难说”,这让他感到震惊。这个女孩不论面对什么问题,都以“这很难说”作答,而且是不经思考立刻脱口而出,这让辅老心先生很想反问她:“有这么难说吗?”
像这个例子,很明显地,回答“很难说”的人就是在滥用这句话的含义,但有些过于抽象的问题也的确容易让人回答“嗯……这很难说”。而谷川俊太郎的第8个问题,除了选项具体、回答具体之外,也可借其整理自己心中的价值标准。
谷川俊太郎擅于布局,第11题他是这么问的:“如果可以的话,请定义‘温柔’的意义。”忽然要你定义“温柔”的确很难,因为定义是要对某事物做出说明,因此必须深入思考才行。
或是像第16题:“请举出一个你讨厌的谚语。”不是选出喜欢的谚语,而是要你挑一个“讨厌的谚语”,这一点让人感觉有别于一般的题目。
第21题:“如果打赤脚的话,以下哪个地方让你觉得踩在上面会最舒服?大理石、草地、毛皮、木质地板、泥泞地、榻榻米、沙滩?”这是一个有关身体感触的题目,身体触感牵涉到人的过去经历,所以是一个具体而且关系到深奥领域的题目。
“你过去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的问法远不如“赤脚走路时,你会选择大理石还是泥泞地?”后者多多少少可以问出一些蛛丝马迹。像是成长于农村的人多半会选择走在泥泞地上一样,从当事者的答案中可以感受到他过去的某些经历。
第22题:“你最容易犯下哪一种罪行?”是一个寓意很深的题目。虽然没有仔细思考过这种事情,但是也许曾经的某个瞬间在脑中有一闪即逝的念头。这是一个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问题。
还有一个更能引发想象力的第27题:“如果有外星人问你‘ADAMAPE PUSARUNE YORIKA',你该怎么回答?”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有相当灵活的机智才行。
像这样充满各种变化的题目有33题,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第2题,“举出一个你最有自信使用的工具”。
这是一道非常优质的题目,几乎可以洞悉回答者的内涵,真希望企业界的面试也能使用这个题目。问题的重点在于有没有“有自信使用的工具”这一点。因为这样有助于了解回答者在过往的人生当中,在哪一个领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
例如我打了很长时间的网球,对于使用网球拍非常有自信。但是难道只有网球拍吗?倒也不只是这样。
我以阅读为主,持续不断地做日语练习,所以日语可以说是我最有自信使用的工具。如果将日语视为一种工具的话,我不会读错,也不会有难以表达自我情感或想法的障碍。在这层意义上,我很想回答日语是我最有自信使用的工具,或是说三色圆珠笔也是我有自信使用的工具。
像这种“举出一个你最有自信使用的工具”的问题,是一种具体且本质的题目,它能让你清楚地回想从以前到现在所做过的事情。
假设将这个问题设定成两人对谈的主题,应该可以发展出非常深刻的内容。这是一个可以构成共通主题的题目。该项工具的名称明白地投映出那个人的人生,甚至可以用该项工具的名称来称呼彼此。
话说回来,制定这类题目并非只是心血来潮,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才行。更何况附带33种变化可不是普通能力可以办到的,要真正的“提问”专家才做得到。
我曾经和谷川俊太郎谈过话。不论我掷出什么样的话题,他都能应付自如,在聊天当中我们越谈越深入。这早已经超越“容易相处的人、很善良的人”的层次,我认为他是一个将“提问能力”化为技术的人。
一眼就能剖析文案高手资质的问题
谷川俊太郎的题目很优秀。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刊登于2002年6月1日《DACAPO别册》中“投稿生活”的广告专家仲畑贵志先生的访谈里的精彩提问。
这是仲畑贵志先生事务所在征求文案高手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在我介绍他的题目之前,各位可以自己先稍微思考一下。
“假设你是一个经营者,当你要雇用文案高手时,你将会提出什么样的招考题目?”
不是广告行业的人也能提出题目,但是却很难回答得好。
仲畑贵志先生的题目是“请写出10个你认为是佳作的广告文案”。他说只要听对方的答案就能判断对方的实力。假设对方提出的10个文案都是水平低的文案,那个人应该就不会被采用。对经营者来说,采用水平低的广告文案,就等于是将每个月的薪资丢到水沟一样,是很严重的问题。
能写出优质广告文案的人,必须有能够判断市面上的广告文案是否优秀的能力。有审美眼光的人可以判断自己作品的优劣。对于不是太好的作品,借由联想优秀的作品则可以提升自己的功力。
但假如自己受很大影响的广告文案不太优秀时,那么不论怎么打磨自己的广告文案上也无法发光,因为锉刀本身质量就不好的话,再怎么磨都是白费时间。
所以说,只要看应试者所举出的10个广告作品,就能够看出他的水平。这是个具体且本质的优质题目,可以运用到各种场景中。
例如,“举出你印象最深的10本书”“举出印象最深的电影”或是“举出几个名人”,等等。题目本身的结构很扎实,只要随着行业不同改变内容即可。这是一个经过仔细思考的、结构完整的题目,而不是随意想出来的。
如果连10个广告文案都想不出来,那么表示这个人不够用功。最近有些人在接受企业招考时,事先没有研究该企业的背景,不过是以向往的心态前往面试。所以这个题目也包含了“起码的功夫做好再进来考试”的意味。另外,从20家主要行业选出10家,或是从1000家中选出10家,这10家的含义也不同。虽说能不能选出10家很重要,而选出的10家所在的行业也非常重要。
例如,如果只是选出点心制造行业的广告文案,想必这个人只将心力放在这个行业。如果是从多个行业挑选,则表示此人收集信息的范围很广。因此,可以从答案推测出储水池的深度。
从谷川俊太郎的33个极富变化的题目中能发现,被舍弃的问题也很多,从而可以更加了解题目本身的深意。
问题是一张网。只要编织得扎实,就可以得到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