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沃伦·巴菲特正式的投资生涯始于1957年,以他的投资合伙制企业的组建为标志。巴菲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有完整的档案记录),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他的导师,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作为证券分析师工作两年之后,巴菲特先生组建了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该企业的资金来自朋友、家庭和关系紧密的伙伴。

巴菲特投资生涯晚期的投资思想被广泛地解读和传播,但对他合伙制时期的投资话题却鲜有明确系统的阐述。首先,人们对他那个时期投资的了解,主要是聚焦在一个关注便宜货的买家形象上。在1962年给合伙人的信函里,他阐述道:自己投资哲学的核心就是以便宜的价格购买资产。这种思想就是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传统观点,即聚焦相对于内生价值(来自对公司创造现金流能力或公司资产价值的基础性评估)价格较低的投资标的。其次,巴菲特坚信市场的波动特性,即市场要么高估一家公司,要么低估一家公司,但长期而言,市场价格是围绕着企业的内生价值上下波动的。再次,巴菲特先生还关注投资者的心理,即谁在这个市场上投资,这类投资者的想法会有什么影响。有几次,他还提到投资者是否具有稳定心态的概念,并提到几个不同时期的投资狂潮。

在经营合伙制企业的过程中,沃伦·巴菲特对其所持证券是秘而不宣的,对有限合伙人采取的是类似黑匣子的策略。在1963年年底给合伙人信函的附件里,巴菲特说道:“我们不能谈我们当期的投资经营情况,那种大嘴的做法对我们经营业绩的改善绝对无益,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利益。基于这个原因,如果有人(包括合伙人)要问我们是否对某个证券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求助于宪法第五修正案了!”

在这个时期,巴菲特所做的相当一部分投资,都是基于价值和公司行为。有时,巴菲特合伙制企业会把其净资产的35%投到单一的公司,有时,只要有机会,还会收购这家公司的控股权。

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巴菲特经营他的合伙制企业之时,美国正在经历一个相对温和的经济繁荣期。这段时间美国的经济并没有像其政治那样动荡不堪。在50年代,道琼斯指数从1950年的近200点,爬升到1960年的近600点(200%的增幅)。虽然在这个时期的初期出现过一次小幅的经济衰退,道琼斯指数从1961年年底730多的高点,回落到530多点(27%的跌幅),但及至1965年,道琼斯指数又攀升到900多点(由低点上涨了70%)。在肯尼迪时代,经济继续增长。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通胀率开始快速爬升时,市场才开始显露出严重担忧的迹象。在1968年,关掉其投资合伙制企业之前,巴菲特发现要想找到他极力寻找的价值投资机会,越来越困难了。事实上,这就是他在业绩表现很好的情况下,要关掉合伙制企业的关键原因。

在本书中,我把第一部分论述的5个投资项目,视为巴菲特合伙制时代最重要的或最有趣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