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7 演讲

有人做过这样一份调查,研究人们平时最害怕的十件事,结果排第一的是当众演讲,排第二的是死亡。对死亡的恐惧竟然比不上当众演讲?这要追溯到人类原始本能的基因。

1.7.1 为什么害怕演讲

想象一下在远古时代,一个人在森林里面,突然周围出现几百只发光的眼睛盯着他,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时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跑,如果不跑,结果会立马变成其他动物的一顿美餐。更恐怖的是这些眼睛还一直跟着他,让他一直处在被持续注视的状态,这种摆脱不了的恐惧不让人害怕,那才叫奇怪。

演讲也是一样,台下几十、几百双眼睛一直盯着你看,你知道自己只要一出丑,马上就会变成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这就像前面说的在森林里被发光的眼睛紧盯着是一样的。所以人会害怕演讲这太正常了,谁都不例外。

我第一次当众演讲是参加东莞建设银行的职务竞聘。回想起当时,对着N位领导陈述自己的观点,所面对的那些领导是谁已然忘记,但那一刻自己的感觉却至今难忘:等待上台的过程,就像等待上刑场的感觉;而当着领导的面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感觉口干舌燥、心脏好像提到了嗓子眼,把自己想说的话都给堵住了;脑子一片空白,为面试所准备的说辞全部忘记,语无伦次。这就是我初次演讲的体验。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相同的竞聘经历在我的职业生涯内发生了三次。虽都未遂人愿,但当众演讲的能力还是得到了提高。对于演讲,做过十年TED大会策展人的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对演讲的观点是:所有的演讲都有一个最核心的前提,就是要言之有物。其他像自信、口齿伶俐这些都不是关键。只要你有东西跟大家分享,那这演讲就能成功。

1.7.2 演讲的技巧

1.情感连接

传统的演讲训练,强调的是“推”,就是把东西硬塞给听众。但实际上,好的演讲方式应该是“拉”,也就是通过感情连接,把听众拉过来,接受自己的信息,而不是把自己的信息硬塞给对方。想象一下,我们在听演讲的时候,如果事先不知道对方的经历,那我们脑子里首先出现的反应是:他是谁?我为啥要听他讲话?同样,如果我们是演讲的人,听众也会这样想。这时候,如果你能跟听众建立情感连接,你就较易被接受。

建立情感连接有很多办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真实、真诚,比如,如果你能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讲一些内心真实的东西,就更容易降低听众心里的抵触,被他们所接受。甚至,在你站到台上之后,如果心情非常紧张,那就直接告诉听众你很紧张,这会比那些深呼吸、假装自信等,更容易被听众接受。

而演讲之所以要用麦克风,并不是要让演讲者说得更大声,而是能让演讲者像跟朋友聊天那样自然、轻声地说,这样听众会觉得更舒服,你和听众之间的情感连接也更容易产生,演讲效果就会更好。

2.学会说故事

这一点很好理解,人都会说故事,也容易被故事吸引。很多TED演讲都包含了动人的故事。但是也要注意避免一个陷阱,就是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因为作为演讲者,首要任务是传递给听众故事背后要说明的道理,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不能自拔。

3.组块与结构

演讲做得好,那效果就像导游带领听众走过一段旅程。自己说的所有内容,听众都听明白了,并且能在脑子里描绘出整个旅程的地图。但这其实很难。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用到“组块”这个工具。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人类的记忆都是按组块进行的,而且短期工作记忆每次只能容纳5~9个组块。所以记一个11位的手机号,肯定是把数字拆成几块才容易记住。而假如要准备一个演讲,也要认真地把你要讲的东西拆分为组块,这样听众的认知才不会超载,也容易记住。

所以,在准备演讲之前,很关键的一步,就是梳理清楚整个演讲的主干,然后再往主干上添加枝叶。由一条线把内容连起来,听众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对此,在演讲中可以尝试着使用一些体现上下文结构的连接词。

4.用案例改变固有看法

很多人看完TED演讲后,都会感觉自己原来的一些认知不知不觉就被颠覆了。但我们知道,人类通常并不喜欢自己的观点被改变。如果所演讲的内容确实有可能颠覆听众的固有看法,最好先用一些案例作为引子,勾起听众的兴趣。接下来,可以继续摆出相关的事实、数据、图表,运用理性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只要言之有理,演讲者的思想就会进入听众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他们认知的改变。

5.直接展示效果最好

前面说的四点建议都是间接的,最直接的当然是把要讲的内容展示出来,做具象的说明。例如我会用相应的动画来展示自己关于大数据的观点。当然,演讲者的目的不是展示动画本身,而是要通过展示动画与你的听众建立联系,把要讲的内容信息传递出去,让别人接受。

演讲最关键的核心是内容,内容好不好,决定了演讲的效果。从2013年到现在,我大大小小几十次当众演讲,分享数据分析的案例、心得和建议。相比之前参加竞聘的三次“出丑”,现在的我胆子大了,气场足了,偶尔还能即兴来个段子。而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也是我多次演讲实践积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