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入党培训实用教材(2017图文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开创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文章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之后不久,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军区的负责人发表文章和讲话,支持和赞成这篇文章中表达的精神。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还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样,全会就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为进一步解决党的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问题,正确地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于198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党于1982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全面展开。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逐步扩大,要求全面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显得更为迫切。

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在全面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已成为推动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创建取得成功经验后,1984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形成了包括约两亿人口的前沿地带,为中国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1987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即将走过十个年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还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1990年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也已经提前实现。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的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低潮。这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严峻考验。邓小平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并发表了“南方谈话”。邓小平的南方重要谈话贯穿了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肩负着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十四大还全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9月,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认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完成十五大确定的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2000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是要力争用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快转化,具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初步形成,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控制。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西部地区将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大会明确而具体地规划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大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既与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到2020年奋斗目标相衔接,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又根据新的情况和条件充实了奋斗目标,增强了目标的针对性。党的十七大同时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和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人生价值、社会理想、责任所在。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深入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这是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指导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要全面把握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延伸阅读

民族复兴中国梦

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长生活的美好家园,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特别是培育了各族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前赴后继、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的,就是中国梦这一崇高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梦是以国家、民族、人民为主体的共同的梦,是以富强、振兴、幸福为目标的共同的梦,把国家、民族的价值追求与人民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把党的历史使命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统一起来,把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统一起来,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空想、幻想,不是梦境、仙境,而是包含目标与道路、理想与筹划、动力与纲领的系统工程,是可望而又可及、可知而又可行的发展战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凝结着民族的理想信念,是民族理想信念的历史映照和时代强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蕴含着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生生不息的民族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和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人生价值、社会理想、责任所在。畅想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是传承和张扬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创新实践。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奋斗的主题是什么?

2.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有何认识?

3.入党积极分子应当怎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