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勇于改革创新:两大历史性课题破解(2)
新中国成立后,为拒腐防变和抵御执政风险,我们党提出必须严惩腐败思想,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也是常抓不懈。全国性政权建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1950年5月开始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整风,以努力克服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居功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从1951年到1954年进行整党,开展在执政情况下怎样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清理党员队伍中的不纯分子和消极落后分子。党的八大则从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这一系列的举措成效显著,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始终在低频变动,我们党领导人民也成功顶住了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度过了探索中由于严重失误而导致的历史曲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同时,我们党依据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并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极大地推进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创新发展。1980年8月18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就郑重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问题,再一次总结了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领导制度改革这个重要方面深化了对执政党职能的认识,推进了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同时,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败斗争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他还指出,反腐败斗争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求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党的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两手抓”、“长期抓”的方针,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党的十三大明确地提出了党必须经得起两种严峻考验的问题。大会报告指出: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必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我们党正在领导改革开放,也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最重大的课题。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有少数党员经不起考验而改变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也不能停下建设和改革去专门打扫灰尘,必须把反腐败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在对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也是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明确地提出两大历史性课题。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和1994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都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问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则提出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的问题,大会报告认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党的十五大以后,面对着亚洲金融风暴和1998年洪涝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考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在复杂形势下承受、抵御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1999年6月28日,在纪念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在阐述“三讲”教育的意义时,又讲道:“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这样,就在新时期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中,增加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一要求。
以上是我们党对党的领导和拒腐防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在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新问题新矛盾,明确地提出了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概念,他说:“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在提出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后,我们党对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党中央有时在表述上也稍有变动,如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一表述改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这里,显然突出了“执政能力”问题。
党的十六大在重申新时期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时,尽管在表述上仍然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但是展开论述党的建设的六大任务时,也突出了“执政能力”问题,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应该讲,突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抓住了两大历史性课题的中心环节。只有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问题。为此,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根本上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的思想。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破解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新举措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然而,世界并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波及至今,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发,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即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如何进一步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必须不断破解的时代课题。
1.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这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作用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事业推向新境界。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升。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要使党能够领导和代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团结和带领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紧紧围绕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高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完善和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执政,需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目标,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必须通过依法执政的途径来实现。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有利于我们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总体来说,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有独特优势的,而且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继续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