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党建:十八大以来党建新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个总目标与一条主线(1)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习近平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全面阐述了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总目标。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段论述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指明了党的建设总方向,又提出了实现目标的路径;既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主线,又提出了沿着主线工作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按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总目标,沿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深化党的建设改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从最初提出到逐步发展的党建总目标

作为一个现代政党,有没有一个鲜明的正确的党建总目标,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党的建设总目标犹如一面旗帜,指引党员前进的方向,攸关党的兴衰,决定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与命运。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自革命年代提出自身建设的总目标,并伴随地位与使命的变化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90多年来,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总目标来开展的,党自身也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成熟。

众所周知,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既包括党的奋斗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根本任务、党的领导地位作用、党的策略、党的路线方针等方面,也包含党的自身建设的总目标、基本内容、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基本方式方法等。应该说,党的建设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忽视,都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不过,相对于党的建设其他方面来说,党的建设总目标无疑更具有战略性和根本性,它是党的性质和任务在一定历史时期的集中表述和体现,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规定着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要求,制约着党的作用的发挥和实现,是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因此,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肩负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就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历史方位,提出正确的政治路线与政治任务,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能够凝聚全党力量的建党总目标,并以此来引领、推动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实现人民和历史赋予的职责。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反复证明,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党领导的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正确,党和党领导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错误,党和党领导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民主革命时期,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使党真正成为领导人民实现革命胜利的核心力量,这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还没有成功先例的重大历史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基本上都是以工人成分为主,以城市斗争为中心而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为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对党的发展和建设道路,特别是对党的建设总目标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1939年10月,在同党内把共产国际和苏共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不断斗争中,也是在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首次鲜明地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总目标,并把建设这样党的努力称之为“伟大工程”。同时,毛泽东同志还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这一党建总目标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符合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建党思想和党建总方向问题,即在旧中国小生产十分广泛、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在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和白色恐怖下的城市中,建设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在这一党建总目标的引领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把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起来,经过抗日战争、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成功地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建设起一个领导人民成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党面临着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革命和建设的性质自然不同,这就要求党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把我们党由领导革命的核心转变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这无疑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预见到党的工作重心将开始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领导军事斗争转移到领导生产建设,要求党的各项工作都应围绕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他还要求广大共产党员,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恢复和发展生产,去学习生产技术和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上又提出,要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的口号。上述重要思想的提出,说明党在全国执政后,一直努力探索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后,由于种种原因,党未能沿着这条正确思路探索下去,而是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使党的建设总目标偏离了正确航向。196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已经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的批示》中加了一段话:“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应该说,这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关于党的建设总目标的第一次较为完整而明确的表述,正好50个字,当时被称为“五十字建党方针”,也叫“五十字建党大纲”。后来,这一思想被写入党的九大党章,成为了我们党在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建设总目标和指导方针。

显然,这个“五十字建党大纲”所确立的建党目标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违背了时代发展的根本,所以它在实践当中可以说未能起到加强党的建设的积极作用,反而使我们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和破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要认真地研究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问题。因此,进行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党的建设总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在正确解决了执政党的中心任务和政治路线问题的同时,要求自身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从而开始逐步探索和确立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重申以往党的正确主张: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只有恢复到这种状态,党才能有战斗力。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十二大党章修改草案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和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为此,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总目标。这一党的建设基本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开始用一种新的思路来指导党的建设。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大结束不久,在十二届二中全会研究整党问题时,邓小平同志又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第一次较为完整明确的表述。

从内容上来看,这一党建总目标主要包含四个要点: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第二,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是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不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第三,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作用,这个地位不容动摇。第四,党的建设所要达到的状态,是坚强和有战斗力的。作为队伍,必须有战斗力,作为领导核心,必须坚强。伴随着新的党建总目标的确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对党的建设的影响逐步得以清除,意味着党的建设上的错误指导思想实现了拨乱反正。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日益深入,党的建设总目标也不断完善起来。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概括和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这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导理论。这份报告还着眼于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提出党一定要适应这一伟大的变革,“能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这实际上把党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至此,我们党就以党章的形式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党的建设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内,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由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纷纷下台;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连串的重大事件,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安全。针对这种复杂而严峻的形势,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十一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这次全会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新经验基础上,着眼于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实现了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飞跃。

按照这一总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在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这一新的思想为指导,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新世纪党对自身建设总目标的新要求,也是党推动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