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1]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2]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人小传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名臣。
范仲淹是自我励志的典范,古人常拿他的生平事迹来教育孩子。范仲淹两岁那年,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一户朱姓人家。范仲淹长成少年,主动去寺院里寄宿读书。虽然朱家颇为富有,但范仲淹为了磨炼意志,在寺院里每天只煮一锅稀粥充饥。为了把不耐饿的稀饭变成耐饿的干粮,他还想出了一个办法:粥煮熟之后先晾凉,待粥凝固成块,再划分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咸菜来吃。这就是著名的“断齑画粥”的故事。
青年时代,范仲淹进入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公费读书,同学不乏高官子弟。有一名同学是南京留守之子,见范仲淹常年吃粥充饥,很受感动,特地送给他很多美食。没想到范仲淹任由那些美食发霉变质,竟然一口不吃。同学非常不悦,范仲淹带着歉意解释说:“我已经习惯于断齑画粥的饮食,只怕一旦吃到美味,以后就会觉得稀粥和咸菜难以下咽了。”
待范仲淹做官之后,连番因为直言敢谏而触怒权贵,被外放出京,但每被外放一次,声誉就更高一分。当时宋朝面临着西北方刚刚兴起的西夏政权的威胁,边防军积弱已久,难以抵御,范仲淹临危受命,以文官统兵,捍卫了西北边防。范仲淹一些著名的边塞诗词就是写于这个时期的。
范仲淹是北宋“庆历新政”的发动者,是改革派的领军人物。“庆历新政”的推行因为触犯了官僚贵族的利益而阻力重重,终于以失败告终,范仲淹的同志与好友纷纷被贬出中央。范仲淹被贬为邓州(今河南邓州)知州,富弼被贬为青州(今山东青州)知州,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滕宗谅被贬为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滕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在岳阳任上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此文被传为千古名文,尤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动着世世代代期盼清官却屡屡失望的人们的心。
◆词牌故事
“苏幕遮”,这个词是波斯语“乞寒节”的音译。古代龟兹国每一年在冬天来临之前都会大搞乞寒节的活动,为的是祈祷当年冬天降下更多的雪,以使来年水源充足、水草丰茂。乞寒节有盛大的歌舞表演内容,自唐代传入中华,引起过很大的轰动。唐人写过很多关于乞寒节的诗歌,教坊还根据龟兹国的音乐编写过乞寒节的歌舞,该舞曲后来演变为词牌,即《苏幕遮》。
◎注讲
[1]黯:黯然。追:追怀。旅思(旧读sì):长期在外而无法回家的愁思。
[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两句中间的标点是表示音律上的停顿,语义上则应当九个字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