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及知识产权保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会展经济的发展前景与隐忧

会展业素有“城市经济的助推器”“城市的面包”“走向世界的窗口”等各种美誉。会展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关联效应较高的经济形态,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经济辐射、区域营销等功能,还具有现代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绿色、无烟等环保特质,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受到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心的城市发展的青睐。

100多年来,会展经济对世界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核心的会展业一直是一个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25%左右,会展业的产业平均带动效应约为1∶9。按国际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生产总值的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活动的效益则约占8%。根据世界权威国际会议组织ICCA(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提供的数据,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平均每年有40多万个,会议总开销达到2800亿美元。

会展经济以其庞大的产业关联度和经济影响力,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推崇的经济发展模式。据统计,美国会展业一年的直接收入达800亿—1000亿美元。法国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每年的营业额可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在250亿法郎左右。在意大利企业的各宗营销方式中,贸易展会的成交额仅次于直销,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直接购买商品。

中国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被业界称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展览强国”。“十一五”期间,我国会展业实现了年均增长率20%以上的快速发展,并催生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展会在我国落户,例如上海《财富》全球论坛、达沃斯论坛、昆明园艺博览会、东盟-南宁博览会等。中国贸促会的研究认为,到2020年以前,中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20%左右。到2020年,中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

发展会展经济亦成为城市或地区提高知名度,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汉诺威,法国的巴黎,瑞士的巴塞尔,等等,都是首先借由国际会展活动而成名。我国的博鳌、义乌、昆明、南宁等中小型城市和地区,也是通过承办国际会展活动而一举声名远扬。尤其是博鳌,由于得到博鳌亚洲论坛的选址而名扬四海,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安排在博鳌举行,使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会展之都。仅2009年全年,就有400多个国内外会议选址博鳌,接待游客295万人次,旅游收入9.1亿元,会议旅游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会展经济目前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其可持续发展却取决于许多重要条件的支撑,与区域的实业基础、区域定位、制度设计等软硬环境都有较强的相关性。国际展览联盟(UFI)发表的一份报告曾提出,会展业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得到强势发展,并发挥经济作用,需要具备几个基础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份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以及具有力量相对较强的行业协会,等等。一个地区会展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及时审视自己的区域定位、产业基础和制度完善情况,以及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水平,必须对城市的承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而就中国当前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全国各地都在蜂拥而上地建设会展场馆、积极举办或承接大型会展活动,制定会展业或城市作为国际会展中心的发展规划,力争以会展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但是,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健全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等要素,并未充分确立,导致中国会展业组织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下,在国际市场中品牌会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占优势,会展场馆空置率较高等问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国从“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展业作为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对经济形势的追踪把握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国处于上升期的会展业,应具有更强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敏锐度,适时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末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又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在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强调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全球会展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会展业的市场需求所赖以生存的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特性,正在被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革命所逐渐淡化,会展活动的存在意义到了需要重新审视的时刻。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信息的全面获取是经济主体进行正确经济决策的关键要素,即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的前提条件。而收集信息需要花费时间、交通等成本,从而加重了经济活动的负担。获取信息的成本越低,市场运行则越畅顺。举办会展的初衷就在于让参展商集中展示和与参观者相互交流产品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所造成的交易成本。因此,“信息传播价值”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价值。由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幅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使得在特定的时间和集中的地点举办会议和展览活动,成为各种经济和社会交流活动的首选。

然而,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正在获得新的解决方案。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虚拟社会,使人们的聚会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会议和展览的举办不再需要人们千里迢迢地聚集到特定的区域,网络会议已经得到了跨国公司的广泛应用,虚拟展会也成为会展企业探索的热点。在虚拟展会不断兴起的潮流下,以人的流动而产生的经济需求,如布展、交通、旅游、餐饮、零售、住宿等行业需求很可能会受到挤压;与互联网技术相对接的通信、传媒、广告、法律、金融、咨询等现代专业服务业则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会展产业的结构需要重新定位,会展经济的格局面临着重构,这为以传统会展经济为发展重心的城市提出了新的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弥补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或可说明: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你并不知道与你相谈甚欢的网络另一端只是一条狗。一方面,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人们全面深入地获取信息无可取代的手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虚拟社会的立法和制度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留下大量可利用的侵权违法空间,而系统和程序等技术漏洞也使得商业秘密的窃取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更为便利,会展活动本身具有的知识产权泄露风险,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将会被无限放大。盗版、仿冒、混淆等侵权行为都将使买卖双方大受损失。尤其是在跨国的信息传播交流情境下,核实信息和跨制度的维权将成为更为困难的事情。此时,在严格的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树立的会展产品和品牌价值则成为会展业的核心价值。会展企业通过会展产品打造出的网络系统不仅包括信息联系,还包括当地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联系,增强了会展需求方对会展产品与品牌的认同度,从而打造出忠实的客户群。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产权就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后花园”,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没有会展相关产权的明晰,没有产品和交易信息无风险的开放,会展经济无论在当前的实体社会主导还是在未来虚拟社会占主导的情境中,都是“无本之木”,不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将会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会展经济的发展问题共同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