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24—2014
7.1.1 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小砌块的孔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或C20的混凝土灌实。Cb20混凝土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砌块(砖)砌体用灌孔混凝土》JC 861—2008的规定。
【条文解析】
用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砌体一些部位的孔洞,属于构造措施,主要目的是提高砌体的耐久性及结构整体性。考虑到小砌块壁肋较薄的特殊性,规定即使在非冻胀地区,亦应灌实其孔洞。
7.1.3 小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对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宜为自然含水率,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提前浇水湿润;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宜提前1~2d浇水湿润。不得雨天施工,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使用。
【条文解析】
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具有吸水率小和吸水、失水速度迟缓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砌墙时可不浇水。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的吸水率较大,吸水、失水速度较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快,应提前对其浇水湿润,以保证砂浆不至于失水过快而影响砌体强度。使用较潮湿的小砌块砌筑墙体,易产生“走浆”现象,墙体稳定性差,并影响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和砌体抗剪强度,故不得雨天施工;小砌块表面也不得有浮水。
7.2.1 砌筑墙体时,小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条文解析】
小砌块龄期达到28d之前,自身收缩速度较快,其后收缩速度减慢,且强度趋于稳定。部分工程实践经验证明,由于采用了龄期低于28d的小砌块,墙体普遍产生较多的收缩裂缝。为有效控制砌体收缩裂缝,规定砌体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7.2.2 承重墙体使用的小砌块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缝。
【条文解析】
小砌块为薄壁、大孔且块体较大的建筑材料,单个块体如果存在破损、裂缝缺陷时,对砌体强度将产生不利影响;小砌块的原有裂缝也容易发展并形成新的墙体裂缝。
7.2.3 小砌块表面的污物应在砌筑时清理干净,灌孔部位的小砌块,应清除掉底部孔洞周围的混凝土毛边。
【条文解析】
清理小砌块表面的污物,是为了使小砌块与砌筑砂浆或抹灰层之间黏结得更好。小砌块在制造中形成孔洞周围的混凝土毛边使孔洞缩小,用于芯柱部位将引起柱断面颈缩,影响芯柱质量。因此,要求在砌筑前清除。同时,孔洞大一些,也便于芯柱混凝土浇筑密实。工程实践表明,即使按此要求施工,芯柱混凝土浇筑密实的难度也较大。
7.2.4 当砌筑厚度大于190mm的小砌块墙体时,宜在墙体内外侧双面挂线。
【条文解析】
夹心墙与插填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自保温小砌块,其墙体厚度一般都较厚,为保证墙体两侧面平整和垂直,提出宜挂双线砌筑。
7.2.5 小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条文解析】
所谓反砌,即小砌块生产时的底面朝上砌筑于墙体上。块体底面的肋较宽,且多数有毛边,因此,底面朝上易于铺放砂浆和保证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这也是确定砌体强度指标试件的基本砌法。
7.2.6 小砌块墙内不得混砌黏土砖或其他墙体材料。当需局部嵌砌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适宜尺寸的配套预制混凝土砌块。
【条文解析】
小砌块是混凝土制成的薄壁空心墙体材料,与黏土砖或其他墙体材料的线膨胀值不一致。混砌极易引起砌体裂缝,影响砌体强度和墙体整体性。
7.2.7 小砌块砌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块体长度的1/2,多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
2 当个别部位不能满足搭砌要求时,应在此部位的水平灰缝中设φ4钢筋网片,且网片两端与该位置的竖缝距离不得小于400mm,或采用配块;
3 墙体竖向通缝不得超过2皮小砌块,独立柱不得有竖向通缝。
【条文解析】
单排孔小砌块孔肋对齐、错缝搭砌,属于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保证墙体整体性,避免形成竖向砌筑通缝,影响砌体强度。同时,也可使墙体转角等交接部位的芯柱孔洞上下贯通。鉴于设计原因,有时个别部位不易做到完全孔对孔、肋对肋。对此,应采取配筋措施或适宜规格的配块,以保证小砌块墙体的正常受力性能。
7.2.8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高度。临时施工洞口可预留直槎,但在补砌洞口时,应在直槎上下搭砌的小砌块孔洞内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或C20的混凝土灌实(图7.2.8)。
图7.2.8 施工临时洞口直槎砌筑示意图
1—先砌洞口灌孔混凝土(随砌随灌);2—后砌洞口灌孔混凝土(随砌随灌)
【条文解析】
该条规定在施工洞口处预留直槎时,要求在直槎处的两侧小砌块孔洞中灌实混凝土。主要是为了保证接槎处墙体的整体性,且该处理方法较设置构造柱方便。
7.2.10 砌筑小砌块时,宜使用专用铺灰器铺放砂浆,且应随铺随砌。当未采用专用铺灰器时,砌筑时的一次铺灰长度不宜大于2块主规格块体的长度。水平灰缝应满铺下皮小砌块的全部壁肋或单排、多排孔小砌块的封底面;竖向灰缝宜将小砌块一个端面朝上满铺砂浆,上墙应挤紧,并应加浆插捣密实。
【条文解析】
小砌块不应浇水砌筑,为防止砂浆中水分被小砌块吸收,以随铺随砌为宜。垂直灰缝饱满度对防止墙体裂缝和渗水至关重要,故要求加浆插捣密实。
7.2.12 小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且灰缝应横平竖直。
【条文解析】
工程实践表明,小砌块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宜为10mm,这也是小砌块外形尺寸设计时的基本要求。大于12mm的水平灰缝不但降低砌体强度,而且也不便于铺灰操作;而小于8mm,则易造成空缝、瞎缝及露筋,故应按本条要求砌筑。
7.2.13 需移动砌体中的小砌块或砌筑完成的砌体被撞动时,应重新铺砌。
【条文解析】
小砌块砌体是薄壁空心墙,水平缝铺灰面积较小,撬动或碰动了已砌筑的小砌块会影响砌体质量。因此,新砌筑的砌体,不宜采用黏土砖墙的敲击法来矫正,而应拆除重砌。
7.2.14 砌入墙内的构造钢筋网片和拉结筋应放置在水平灰缝的砂浆层中,不得有露筋现象。钢筋网片应采用点焊工艺制作,且纵横筋相交处不得重叠点焊,应控制在同一平面内。
【条文解析】
砌入小砌块墙体的φ4点焊钢筋网片,若纵横向钢筋重叠则为8mm厚,有露筋的可能。因此,钢筋点焊要求宜在同一平面内。
7.2.15 直接安放钢筋混凝土梁、板或设置挑梁墙体的顶皮小砌块应正砌,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或C20混凝土灌实孔洞,其灌实高度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条文解析】
对未设置圈梁或混凝土垫块的混凝土砌块墙体,在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板或挑梁的部位,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已提出了明确规定,为了确保该部位的受力安全,对其做法提出了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定。
7.2.16 固定现浇圈梁、挑梁等构件侧模的水平拉杆、扁铁或螺栓所需的穿墙孔洞,宜在砌体灰缝中预留,或采用设有穿墙孔洞的异型小砌块,不得在小砌块上打洞。利用侧砌的小砌块孔洞进行支模时,模板拆除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或C20混凝上填实孔洞。
【条文解析】
考虑支模需要,同时防止在已砌好的墙体上打洞,特提出本条措施。当外墙利用侧砌的小砌块孔洞支模时,为防止该部位存在渗水隐患,待拆除支模后应将孔洞用混凝土灌实。
7.2.17 砌筑小砌块墙体应采用双排脚手架或工具式脚手架。当需在墙上设置脚手眼时,可采用辅助规格的小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作脚手眼,墙体完工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或C20的混凝土填实。
【条文解析】
小砌块属薄壁空心材料,墙上留设脚手孔洞会造成墙体局部受压;事后镶砌,将使该部位砂浆较难饱满密实。多年施工实践证实,小砌块墙体施工做到不设脚手孔洞。因此,本条作了严格规定。
7.3.2 每根芯柱的柱脚部位应采用带清扫口的U型、E型、C型或其他异型小砌块砌留操作孔。砌筑芯柱部位的砌块时,应随砌随刮去孔洞内壁凸出的砂浆,直至一个楼层高度,并应及时清除芯柱孔洞内掉落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条文解析】
在芯柱根部设置清扫口,一是用于清扫孔道内杂物,二是便于上下芯柱钢筋绑扎固定。施工时,芯柱清扫口可用U型砌块砌筑,但仅用一种单孔U型块竖砌将在此部位发生两皮同缝的状况。为避免此现象,应与双孔E型块同用为宜。C型小砌块用于墙体90°转角部位,可使转角芯柱底部相互贯通。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6.1.2 施工前,应按房屋设计图编绘小砌块平、立面排块图,施工中应按排块图施工。
【条文解析】
编制小砌块平、立面排块图是施工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保证小砌块墙体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在编制时,宜由水电管线安装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共同商定。
6.1.3 施工采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条文解析】
小砌块龄期达到28d之前,自身收缩速度较快,其后收缩速度减慢,且强度趋于稳定。为有效控制砌体收缩裂缝,检验小砌块的强度,规定砌体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6.1.7 砌筑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如遇天气干燥炎热,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应提前浇水湿润,块体的相对含水率宜为40%~50%。雨天及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条文解析】
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具有吸水率小和吸水、失水速度迟缓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砌墙时可不浇水。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的吸水率较大,吸水、失水速度较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快,应提前对其浇水湿润。
6.1.8 承重墙体使用的小砌块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缝。
【条文解析】
小砌块为薄壁、大孔且块体较大的建筑材料,单个块体如果存在破损、裂缝等质量缺陷,对砌体强度将产生不利影响;小砌块的原有裂缝也容易发展并形成墙体新的裂缝。
6.1.9 小砌块墙体应孔对孔、肋对肋锚缝搭砌。单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块体长度的1/2;多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可适当调整,但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且不应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6.1.10 小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条文解析】
确保小砌块砌体的砌筑质量,可简单归纳为六个字:对孔、错缝、反砌。所谓对孔,即在保证上下皮小砌块搭砌要求的前提下,使上皮小砌块的孔洞尽量对准下皮小砌块的孔洞,使上、下皮小砌块的壁、肋可较好传递竖向荷载,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及强度;所谓错缝,即上、下皮小砌块错开砌筑(搭砌),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这属于砌筑工艺的基本要求;所谓反砌,即小砌块生产时的底面朝上砌筑于墙体上,易于铺放砂浆和保证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这也是确定砌体强度指标试件的基本砌法。
6.1.11 小砌块墙体宜逐块坐(铺)浆砌筑。
【条文解析】
小砌块砌体相对于砖砌体,小砌块块体大,水平灰缝坐(铺)浆面窄小,竖缝面积大,砌筑一块费时,为缩短坐(铺)浆后的间隔时间,减少对砌筑质量的不良影响,特作此规定。
6.1.13 每步架墙(柱)砌筑完后,应随即刮平墙体灰缝。
【条文解析】
灰缝经过刮平,将对表层砂浆起到压实作用,减少砂浆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证砂浆强度的增长。
6.1.14 芯柱处小砌块墙体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一楼层芯柱处第一皮砌块应采用开口小砌块;
2 砌筑时应随砌随清除小砌块孔内的毛边,并将灰缝中挤出的砂浆刮净。
【条文解析】
凡有芯柱之处均应设清扫口:一是用于清扫孔洞底撒落的杂物;二是便于上下芯柱钢筋连接。
芯柱孔洞内壁的毛边、砂浆不仅使芯柱断面缩小,而且混入混凝土中还会影响其质量。
6.2.1 小砌块和芯柱混凝土、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小砌块为一验收批,不足1万块按一批计,抽检数量为1组;用于多层以上建筑的基础和底层的小砌块抽检数量不应少于2组。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应执行本规范4.0.12条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小砌块和芯柱混凝土、砌筑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条文解析】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小砌块砌体的强度取决于小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也是砌体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要求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为保证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安全,小砌块和芯柱混凝土、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 14—2011
8.3.1 墙体施工前必须按房屋设计图编绘小砌块平、立面排块图。排块时应根据小砌块规格、灰缝厚度和宽度、门窗洞口尺寸、过梁与圈梁或连系梁的高度、芯柱或构造柱位置、预留洞大小、管线、开关、插座敷设部位等进行对孔、错缝搭砌排列,并以主规格小砌块为主,辅以配套的辅助块。
【条文解析】
编制小砌块排块图是施工作业准备的一项首要工作,也是保证小砌块墙体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尤其是初次接触小砌块施工更应编制排块图。在编制时,土建施工人员应与管线安装人员共同商定,使排块图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以主规格小砌块为主进行排块可提高砌筑工效,并可减少砌筑砂浆量。
8.3.2 各种型号、规格的小砌块备料量应依据设计图和排块图进行计算,并按施工进度计划分期、分批进入现场。
【条文解析】
为保证小砌块按施工进度计划的需用量配套供货,应按实际排块图进行计算。小砌块分期分批配套进场,既可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又便于现场开展文明施工,这对场地窄小的工地是有利的。
8.3.3 堆放小砌块的场地应预先夯实平整,并应有防潮和防雨、雪等排水设施。不同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的小砌块应分别覆盖堆放;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m,且不得着地堆放;堆垛上应有标志,垛间宜留适当宽度的通道。装卸时,不得翻斗卸车和随意抛掷。
【条文解析】
为防止小砌块砌筑前受潮,堆放场地要有排水和防雨、雪的设施。小砌块属薄壁空心制品,堆放不当或搬运中翻斗倾卸与抛掷,极易造成小砌块缺棱掉角而不能使用,故应推广小砌块包装化,以利施工现场文明管理,同时又可减少小砌块损耗。
8.3.4 砌入墙体内的各种建筑构配件、埋设件、钢筋网片与拉结筋等应事先预制及加工;各种金属类拉结件、支架等预埋铁件应做防锈处理,并按不同型号、规格分别存放。
【条文解析】
由于小砌块墙体构造的特殊性,如与门窗连接的预制块、局部墙体的填实块、暗敷水平管线的凹形块,以及砌入墙体的钢筋网片和拉结筋等都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先行加工并分类、分规格存放,以备砌筑时使用。
8.3.5 备料时,不得使用有竖向裂缝、断裂、受潮、龄期不足的小砌块及插填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厚度、位置、数量不符合墙体节能设计要求的小砌块进行砌筑。
【条文解析】
干燥收缩是小砌块的重要特征,也是造成砌体裂缝的主要起因。在自然条件下,混凝土干燥收缩一般需要180d后才趋于稳定,养护28d的混凝土仅完成最终收缩值的60%,其余收缩将在28d后完成,故在生产厂的室内或棚内的停置时间应越长越好。这样对减少小砌块上墙后的收缩裂缝有好处。考虑到工厂堆放场地有限,故条文规定了不得使用在厂内的停置时间即龄期不足28d的小砌块进行砌筑。
8.3.6 小砌块表面的污物和用于芯柱及所有灌孔部位的小砌块,其底部孔洞周围的混凝土毛边应在砌筑前清理干净。
【条文解析】
清理小砌块表面的污物是为了使小砌块与砌筑砂浆或抹灰层之间黏结得更好。小砌块在制造中形成孔洞周围的水泥砂浆毛边使孔洞缩小,用于芯柱将引起柱断面颈缩,影响芯柱质量。因此,要求在砌筑前清除。同时,也便于芯柱混凝土浇灌。
8.3.7 砌筑小砌块基础或底层墙体前,应采用经检定的钢尺校核房屋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表8.3.7的规定。
表8.3.7 房屋放线尺寸允许偏差
8.3.8 砌筑底层墙体前必须对基础工程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当芯柱竖向钢筋的基础插筋作为房屋避雷设施组成部分时,应用检定合格的专用电工仪表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墙体施工。
【条文解析】
基础工程质量将影响上部砌体工程及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应坚持上“道基础工序未经验收,下道砌筑工序不得施工”的原则。
8.3.9 配筋小砌块砌体剪力墙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建造与工程实体完全相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模拟墙。剖解后的模拟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正式施工。
【条文解析】
建造与工程实体完全相同的模拟墙能使管理和操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利施工参数的验证与调整。为工程施工做好铺垫,是一项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8.4.1 墙体砌筑应从房屋外墙转角定位处开始。砌筑皮数、灰缝厚度、标高应与皮数杆标志相一致。皮数杆应竖立在墙体的转角和交界处,间距宜小于15m。
【条文解析】
皮数杆是保证小砌块砌体砌筑质量的重要措施。它能使墙面平整,砌体水平灰缝平直并厚度一致,故施工中应坚持使用。
8.4.2 砌筑厚度大于240mm的小砌块墙体时,宜在墙体内外侧同时挂两根水平准线。
【条文解析】
夹心墙与插填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自保温小砌块其墙体厚度一般都较厚,为保证墙体两侧面平整和垂直,应挂双线砌筑。
8.4.3 正常施工条件下,小砌块墙体(柱)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4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条文解析】
规定小砌块墙体日砌筑高度有利于已砌筑墙体尽快形成强度使其稳定安全,有利于墙体收缩裂缝的减少。因此,适当控制每天的砌筑速度是必要的。
8.4.4 小砌块在砌筑前与砌筑中均不应浇水,尤其是插填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小砌块。当施工期间气候异常炎热干燥时,对无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小砌块及轻骨料小砌块可在砌筑前稍喷水湿润,但表面明显潮湿的小砌块不得上墙。
【条文解析】
浇过水的小砌块与表面明显潮湿的小砌块会产生湿胀和日后干缩现象,上墙后易使墙体产生裂缝,所以不应使用。考虑到气候特别炎热干燥时,砂浆铺摊后会失水过快,影响砌筑砂浆与小砌块间的黏结,因此,砌筑时可稍喷水湿润。
8.4.5 砌筑单排孔小砌块、多排孔封底小砌块、插填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小砌块时,均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条文解析】
小砌块底面的铺灰面较大,便于砂浆铺摊,对保证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以及小砌块受力有利。
8.4.6 小砌块墙内不得混砌黏土砖或其他墙体材料。镶砌时,应采用实心小砌块(90mm×190mm×53mm)或与小砌块材料强度同等级的预制混凝土块。
【条文解析】
小砌块是混凝土制成的薄壁空心墙体材料,其块体强度与黏土砖或其他墙体材料并不等强,而且两者间的线膨胀值也不一致。混砌极易引起砌体裂缝,影响砌体强度。所以,即使混砌也应采用与小砌块材料强度同等级的预制混凝土块。
8.4.7 小砌块砌筑形式应每皮顺砌。当墙、柱(独立柱、壁柱)内设置芯柱时,小砌块必须对孔、错缝、搭砌,上下两皮小砌块搭砌长度应为195mm;当墙体设构造柱或使用多排孔小砌块及插填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小砌块砌筑墙体时,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否则,应在此部位的水平灰缝中设φ4点焊钢筋网片。网片两端与该位置的竖缝距离不得小于400mm。墙体竖向通缝不得超过2皮小砌块,柱(独立柱、壁柱)宜为3皮。
【条文解析】
单排孔小砌块孔肋对齐、错缝搭砌,主要是保证墙体传递竖向荷载的直接性,避免产生竖向裂缝,影响砌体强度。同时,也可使墙体转角等交接部位的芯柱孔洞上下贯通。鉴于设计原因,有时不易做到完全对孔。因此,规定最小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即主规格小砌块块长的1/4。否则,应在此水平灰缝中加设φ4钢筋网片,以保证小砌块壁肋均匀受力。
多排孔小砌块及插填聚苯板或其他绝热保温材料的小砌块主要用于无芯柱或设构造柱的墙,无对孔砌筑要求,但上下皮小砌块仍应搭砌,并不得小于90mm。
8.4.9 混合结构中的各楼层内隔墙砌至离上层楼板的梁、板底尚有1OOmm间距时暂停砌筑,且顶皮应采用封底小砌块反砌或用Cb20混凝土填实孔洞的小砌块正砌砌筑。当暂停时间超过7d时,可用实心小砌块斜砌楔紧,且小砌块灰缝及与梁、板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实;房屋顶层内隔墙的墙顶应离该处屋面板板底15mm,缝内宜用弹性腻子或1:3石灰砂浆嵌塞。
【条文解析】
为防止混合结构中的内隔墙顶与梁、板底间产生裂缝,应等待一段时间,再补砌斜砌实心小砌块,使隔墙有一个凝固稳定的过程。实心小砌块应抖砌在无孔洞或孔洞被填满、填实的小砌块上,以确保墙体稳定;房屋顶层内隔墙墙顶预留间隙,是为了避免因温度作用使屋面板变形,从而拉动隔墙引起墙体开裂,故顶层内隔墙不得与屋面板底接触。
8.4.10 小砌块采用内、外两排组砌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
1 当内、外两排小砌块之间插有聚苯板等绝热保温材料时,应采取隔皮(分层)交替对孔或错孔的砌筑方式,且上下相邻两皮小砌块在墙体厚度方向应搭砌,其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否则,应在内、外两排小砌块的每皮水平灰缝中沿墙长铺设φ4点焊钢筋网片。
2 小砌块内、外两排组砌宜采用一顺一丁方式进行砌筑,但上下相邻两皮小砌块的竖缝不得同缝。
3 当内、外两排小砌块从墙底到墙顶均采取顺砌方式时,则应在内、外排小砌块的每皮水平灰缝中沿墙长铺设φ4点焊钢筋网片。
4 小砌块内、外两排之间的缝宽应为1Omm,并与水平、垂直(竖)灰缝一致饱满。
【条文解析】
内、外两排小砌块组砌的墙体在承重或保温节能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施工等条件予以采用,但必须保证内、外排小砌块墙体的整体稳定。
8.4.11 砌筑小砌块的砂浆应随铺随砌。水平灰缝应满铺下皮小砌块的全部壁肋或单排、多排孔小砌块的封底面;竖向灰缝宜将小砌块一个端面朝下满铺砂浆,上墙应挤紧,并加浆插捣密实。灰缝应横平竖直。
【条文解析】
小砌块不应浇水砌筑,为防止砂浆中水分被小砌块吸收,以随铺随砌为宜。垂直灰缝饱满度对防止墙体裂缝和渗水至关重要,故提出提高垂直灰缝饱满度的具体措施。
8.4.12 砌筑时,墙(柱)面应用原浆做勾缝处理。缺灰处应补浆压实,并宜做成凹缝,凹进墙面2mm。
【条文解析】
随砌随勾缝可使墙体灰缝密实不渗水。凹缝有利于抹灰层与墙体基层黏结。
8.4.13 砌入墙(柱)内的钢筋网片、拉结筋和拉结件的防腐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砌筑时,应将其放置在水平灰缝的砂浆层中,不得有露筋现象。钢筋网片应采用点焊工艺制作,且纵横筋相交处不得重叠点焊,应控制在同一平面内。2根φ4纵筋应分置于小砌块内、外壁厚的中间位置,φ4横筋间距应为200mm。
【条文解析】
砌入小砌块墙体的φ4点焊钢筋网片,若纵横向钢筋重叠为8mm厚,则有露筋的可能。因此,要求钢筋点焊应在同一平面内。
8.4.14 现浇圈梁、挑梁、楼板等构件时,支承墙的顶皮小砌块应正砌,其孔洞应预先用C20混凝土填实至140mm高度,尚余50mm高的洞孔应与现浇构件同时浇灌密实。
【条文解析】
为防止现浇构件时混凝土漏浆,应将支承梁、板的顶皮小砌块孔洞预先填实140mm高,余下部分与现浇构件一起浇筑,形成整体。
8.4.15 圈梁等现浇构件的侧模板高度除应满足梁的高度外,尚应向下延伸紧贴墙体的两侧。延伸部分不宜少于2~3皮小砌块高度。
【条文解析】
为防止现浇圈梁底与小砌块墙体间出现水平裂缝,向下延伸圈梁两侧模板,将力传至下部墙体可克服这种通病。
8.4.16 固定现浇圈梁、挑梁等构件侧模的水平拉杆、扁铁或螺栓所需的穿墙孔洞宜在砌体灰缝中预留,或采用设有穿墙孔洞的异型小砌块,不得在小砌块上打凿安装洞。内墙可利用侧砌的小砌块孔洞进行支模,模板拆除后应用实心小砌块或C20混凝土填实孔洞。
【条文解析】
考虑支模需要,同时防止在已砌好的墙体上打洞,特提出本条措施。当外墙利用侧砌的小砌块孔洞支模时,应防止该部位存在渗水隐患。
8.4.17 预制梁、板直接安放在墙上时,应将墙的顶皮小砌块正砌,并用C20混凝土填实孔洞,或用填实的封底小砌块反砌,也可丁砌三皮实心小砌块(90mm×190mm×53mm)。
【条文解析】
预制梁、板支承处的小砌块填实或用实心小砌块砌筑可增加梁、板底接触面,对支承与局部受压有利。
8.4.18 安装预制梁、板时,支座面应先找平后坐浆,不得两者合一,不得干铺,并按设计要求与墙体支座处的现浇圈梁进行可靠的锚固。预制楼板安装也可采用硬架支模法施工。
【条文解析】
为使预制梁、板安装平整,不因支座不平发生断裂,故强调了找平后再坐浆的操作步骤。
8.4.20 墙体施工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施工段的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应大于4m。
【条文解析】
为组织流水施工,房屋变形缝和门窗洞口是划分施工工作段的最佳位置。构造柱将墙体分隔成几个独立部分,因此,也是施工工作段的划分位置。同时,出于墙体稳定性考虑,规定相邻施工工作段高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应大于4m。
8.4.21 墙体的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内不得夹有砂浆、碎砌块和其他杂物。
【条文解析】
缝内有了砂浆、碎块等杂物就限制了房屋建筑的变形,使变形缝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8.4.22 基础或每一楼层砌筑完成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位置和标高。对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偏差,应在基础顶面或本层楼面上校正。标高偏差宜逐皮调整上部墙体的水平灰缝厚度。
【条文解析】
这是保证整幢房屋建筑和每一层墙体质量的一项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
8.4.25 砌筑小砌块墙体应采用双排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或工具式脚手架,不得在砌筑的墙体上设脚手孔洞。
【条文解析】
小砌块属薄掌空心材料,墙上留设脚手孔洞会造成墙体局部受压;事后镶砌,将使该部位砂浆较难饱满密实。多年施工实践证实,小砌块墙体施工可完全做到不设脚手孔洞。因此,条文作了严格规定。
8.4.26 在楼面、屋面上堆放小砌块或其他物料时,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当施工楼层进料处的施工荷载较大时,应在楼板下增设临时支撑。
【条文解析】
施工中,应防止因局部堆载或冲击荷载超过楼面、屋面的允许承载力而发生楼板开裂甚至突然坍塌的重大安全事故,为此,作出本规定。
8.5.1 小砌块孔洞中需填散粒状的绝热保温或隔声材料时,应砌一皮填满一皮,不得捣实。充填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洁净、干燥。
【条文解析】
砌一皮填一皮隔热、隔声材料可避免漏放的情况。
8.5.3 砌筑带内复合绝热保温层(板)的夹心复合保温小砌块墙体时,上下左右的小砌块内复合绝热保温层(板)应相互平直对接,不得留有缝隙。当内复合绝热保温层(板)具有阻断、隔绝墙体任何部位的热桥功能时,可不予对接,并按常用砌筑砂浆错位砌筑;当内复合绝热保温层(板)的长度和高度均未超出小砌块块体时,应用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保温砌筑砂浆砌筑。
【条文解析】
砌筑中应使上下左右的保温夹芯层相互街接成一体,避免热桥现象,以提高墙体保温效果。
8.5.4 90mm厚外叶墙与190mm厚内叶墙组成的小砌块夹心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内、外叶墙小砌块的排块宜一一对应。
2 砌筑时,内、外叶墙均应挂水平准线,并按皮数杆上的标志先砌内叶墙后砌外叶墙,依次交替往上砌筑。
3 空腔两侧内、外叶墙的水平灰缝与竖缝应随砌随勾平缝,墙面应平整,不得挂有砂浆,并及时清除掉入空腔内的砂浆等杂物。
4 聚苯板或其他保温板材应在内、外叶墙每砌筑2或3皮时插入空腔内。板间的上下左右拼缝应正交、平直对接,不得歪斜、重叠,不得相互分离、留有缝隙。当空腔内同时设保温层和空气间层时,应将聚苯板或其他保温板材用胶黏剂粘贴在内叶墙墙面上,并按设计要求的位置、间距留设排水道和出水孔。保温板周边的胶黏剂应形成连续的封闭圈,板的中间部分可采用点粘法涂抹。涂胶黏剂的面积不得少于保温板面积的40%;当采用浇注型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脲醛树脂或现浇泡沫混凝土等保温材料时,应符合本规程8.13.23条和8.13.24条的规定。
5 钢筋网片的纵、横筋均应采用φ4钢筋,长度宜为房屋开间或相邻轴线间的距离,并需编号。纵、横筋组成的网片形状应与该开间或轴线内的小砌块排块图完全一致。内叶墙应设纵筋2根,分置于小砌块两个壁厚的中间;外叶墙仅在小砌块外侧壁厚1/2处设纵筋;内、外叶墙的竖向灰缝1/2宽度处设长横筋,间距应为400mm;短横筋仅设在内叶墙小砌块中肋的中间位置,离长横筋间距应为200mm。网片的纵、横筋均不宜位于小砌块孔洞处,并应按本规程8.4.13条的要求进行焊接与埋置,竖向间距宜为400~600mm。
6 拉结件采用φ4热镀锌钢筋制成箍筋形状的拉结环时,其环箍的外围长度应比夹心墙厚度少30mm,外围宽度宜为40mm;当采用φ6热镀锌钢筋制成Z形拉结件时,其长度同拉结环,Z形的弯钩长度不应小于1OOmm。拉结件在同皮水平灰缝中的间距不得大于800mm,竖向间距宜为400~600mm,且相邻上、下皮拉结件的水平投影间距应为400mm,呈梅花状布置。
7 砌筑室内地面以下的夹心墙时,小砌块孔洞应用C20混凝土填实,空腔内填实高度宜为400~600mm。
8 在夹心墙上安装预制挑梁或支设现浇圈梁的模板前,应在梁底处的外叶墙顶面铺2~3层油毡或聚苯板,不得将外叶墙作为挑梁与圈梁的支承点。
9 窗洞口两侧的夹心墙空腔处,应用2mm厚的钢板网全封闭。
10 砌筑时,门洞两侧内、外叶墙端部的孔洞处应埋置φ6@400拉结环或φ6@200拉结筋。墙端空腔中的保温材料不得外露,应用1:2水泥砂浆或C20混凝土封闭;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边框加强内、外叶墙时,边框的纵向钢筋应伸入现浇门过梁内,φ 6@200的水平箍筋两端应分别锚入内、外叶墙端部的小砌块孔洞中。
11 门洞两侧内叶墙端部的小砌块孔洞,应按插筋芯柱的要求进行施工;外叶墙端部的小砌块长孔可用Cb20混凝土填实。
【条文解析】
拉结件的防腐与埋设关系到内、外叶墙的稳定与安全,施工中应予注意。
8.5.5 190mm厚度外叶墙与90mm厚度内叶墙组成的小砌块夹心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多层砌体混合结构房屋中,190mm厚度外叶墙在L形与T形节点处,可设置芯柱或构造柱。
2 在墙体设置芯柱的L形节点处,外墙与山墙应错缝搭砌并每隔2皮小砌块埋置转角的φ4点焊钢筋网片或2φ6拉结钢筋;在T形节点处,内墙不得与外墙搭砌,但仍应按2皮小砌块垂直间距设φ4点焊钢筋网片或2φ6拉结钢筋。芯柱数量、位置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且在T形部位内墙不得少于3孔芯柱。
3 在墙体设置构造柱的L形节点处,外墙、山墙与构造柱间应按2皮小砌块垂直间距埋设φ4点焊钢筋网片或2φ6拉结钢筋并留马牙槎口;在T形节点处,外墙与构造柱仍按前述要求设拉结筋,留马牙槎,但内墙仅将2φ6@400拉结钢筋锚入构造柱,不留槎口。构造拄在L形节点处的截面边长应与外墙、山墙厚度一致;在T形节点处,构造柱的外侧表面应平齐外墙面,其截面边长应与内墙厚度等宽,另一方向的截面边长宜为外墙厚度19Omm减去20mm。
4 当墙体T形节点设芯柱时,邻近外墙的内墙第一块小砌块的端面从墙底到墙顶应用预先满贴聚苯板的小砌块砌筑。聚苯板厚度宜为10mm;当T形节点设构造柱时,聚苯板厚度宜为20mm。
5 保温墙夹心层(空腔)与90mm厚度的内叶墙可日后施工。保温板粘贴可在外叶墙较干燥时进行。
6 内、外叶墙间可不设拉结钢筋网片或任何形式的拉结件,但内叶墙两端与内墙应每隔2皮小砌块设置φ4点焊钢筋网片或2φ6拉结钢筋。当内叶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1/ 2墙高处设置与内墙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7 墙体T形交接处的楼、屋面现浇圈梁中的纵向钢筋须连通,但混凝土在结合处的聚苯板位置留缝断开。缝宽宜为10~20mm,缝内宜充填聚氨酯填缝剂。
8 在不改变室内净宽度和净长度尺寸的前提下,外墙的定位轴线应设在190mm厚度的外叶墙上。
【条文解析】
在多层砌体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将190mm厚度墙作外叶墙、90mm厚度墙为内叶墙所组成的夹心墙有以下特点:
1)在外叶墙较干燥时进行保温夹心层施工能保持聚苯板外表干燥,使保温效果不受影响。
2)内、外叶墙可不同时砌筑,既方便了施工,又节省了钢筋网片或拉结件。
3)内、外叶墙间的空腔内可不设排水通道。
4)有利室内装修及管线安装。在90mm厚度内叶墙上打洞凿槽,无碍主体结构墙。
8.6.1 每根芯柱的柱脚部位应采用带清扫口的U型、E型或C型等异型小砌块砌筑。
【条文解析】
凡有芯柱之处应设清扫口:一是用于清扫孔道内杂物;二是便于上下芯柱钢筋绑扎固定。施工时,芯柱清扫口可用U型砌块砌筑,但仅用一种单孔U型块竖砌将在此部位发生两皮同缝的状况。为避免此现象,应与双孔E型块同用为宜。C型小砌块用于墙体90°转角部位,可使转角芯柱底部相互贯通。
8.6.2 砌筑中应及时清除芯柱孔洞内壁及孔道内掉落的砂浆等杂物。
【条文解析】
芯柱孔洞内有杂物将影响混凝土质量。内壁的砂浆将使芯柱断面缩小。因此,在砌筑时应随砌随刮从灰缝中挤出的砂浆。
8.6.3 芯柱的纵向钢筋应采用带肋钢筋,并从每层墙(柱)顶向下穿入小砌块孔洞,通过清扫口与从圈梁(基础圈梁、楼层圈梁)或连系梁伸出的竖向插筋绑扎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条文解析】
因芯柱孔洞较小,使用带肋钢筋可省却两端弯钩占去的空间,有利于芯柱的混凝土浇灌。
8.6.4 用模板封闭清扫口时,应有防止混凝土漏浆的措施。
【条文解析】
由于灌注芯柱混凝土的流动度较大,为保证混凝土密实,要求有严密封闭清扫口的措施,防止漏浆。
8.6.5 灌筑芯柱的混凝土前,应先浇50mm厚与灌孔混凝土成分相同不含粗骨料的水泥砂浆。
【条文解析】
先浇50mm厚与芯柱的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可防止芯柱底部的混凝土显露粗骨料。
8.6.6 芯柱的混凝土应待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达到1MPa及以上时,方可浇灌。
【条文解析】
当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强度即浇灌、振捣芯柱的混凝土会造成墙体位移。因此,施工时应予注意。
8.6.7 芯柱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小于90mm;当采用泵送时,坍落度不宜小于160mm。
【条文解析】
芯柱的混凝土坍落度应比一般混凝土大,有利于浇灌,稍许振捣即可密实。但非泵送的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会给施工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8.6.8 芯柱的混凝土应按连续浇灌、分层捣实的原则进行操作,直浇至离该芯柱最上一皮小砌块顶面50mm止,不得留施工缝。振捣时,宜选用微型行星式高频振动棒。
【条文解析】
为使芯柱的混凝土有较好的整体性,应实行连续浇灌,直浇至离该芯柱最上一皮小砌块顶面50mm止,使每层圈梁的底与所有芯柱交接处均形成凹凸形暗键,以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8.6.9 芯柱沿房屋高度方向应贯通。当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其芯柱位置处的每层楼面应预留缺口或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条文解析】
为了充分发挥芯柱在房屋抗震中的作用,芯柱沿房屋高度方向应在每层楼面处全截面贯通。
8.7.1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小砌块墙体,应按绑扎钢筋、砌筑墙体、支设模板、浇灌混凝土的施工顺序进行。
【条文解析】
先砌墙后浇注的施工顺序有利于构造柱与墙体的结合,施工中应切实遵守。
8.7.2 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槎口尺寸为长100mm、高200mm。墙、柱间的水平灰缝内应按设计要求埋置φ4点焊钢筋网片。
【条文解析】
为避免构造柱因混凝土收缩而导致柱、墙脱开状况,小砌块墙体与构造柱之间应设马牙槎。由于小砌块块体较大,马牙槎槎口尺寸也相应较大,一般为100mm×200mm,否则小砌块不易排列。
8.7.3 构造柱两侧模板应紧贴墙面,不得漏浆。柱模底部应预留100mm×200mm清扫口。
【条文解析】
构造柱两侧模板与墙体表面的间隙是混凝土浇捣时漏浆的通道,易造成构造柱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施工中,可在两侧模板与墙体接触处边缘,沿模板高度粘贴泡沫塑料条,以达到模板紧贴墙体的要求,堵塞混凝土浆水流出。
8.7.4 构造柱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为20mm,且不应小于15mm。混凝土坍落度宜为50~70mm。
【条文解析】
坍落度可根据施工时气温、泵送高度作适当调整。
8.7.5 构造柱混凝土浇灌前,应清除砂浆等杂物并浇水湿润模板,然后先注入与混凝土成分相同不含粗骨料的水泥砂浆50mm厚,再分层浇灌、振捣混凝土,直至完成。凹形槎口的腋部应振捣密实。
【条文解析】
由于小砌块马牙槎较大,凹形槎口的腋部混凝土不易密实,故浇灌、振捣构造柱混凝土时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