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话百年:师生回忆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你的样子,我的容颜

1990届 王世文

 

一个爱画画的小孩,怀抱着当画家的梦想,成长为一名志在视觉设计的青年,又渐渐地转向了美术教育和美学传播。这就是我吗?自觉或不自觉,自愿或不自愿,究竟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一个人成为现在的模样?凝视着镜中的自己,耳边响起杜拉斯的“情人”的声音:“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无法停下脚步的现在的我并未“备受摧残”,但是,一定和“那时候”已经远远不同了。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画画的呢?应该是全托在六一幼儿园的时候吧。模糊记得那时候随随便便画出的图案和涂鸦,都会得到老师的赞美。那个时期的“作品”已经很难找到了。父亲去世前,从他老旧的钱包里偶然发现一张图案,成为珍贵的纪念。到了中关村一小,上美术课完全是应付,那些纹样和简笔画太简单了,也很无趣。然而我一直得到历任美术老师的爱护,甚至有一次因为犯了错误受到父亲的责罚,美术老师竟然约了父亲面谈,为我辩护。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我顺利考上了海淀区少年宫国画班,正式开始学习画画。父亲得意地对同事说,过不了多久我的画就可以送人了。我送出去的第一张画是小写意《芙蓉锦鸡图》,挂在上海爷爷奶奶家客堂间的正面墙上。后来我画的国画、写的书法甚至以画画为题材的作文得了奖,所在班级和所在小学都觉得光荣,同学们开始管我叫“小画家”。这给了我很大的心理暗示,我开始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画家的模样。

然而,我真正走上美术的道路,是1987—1990年在十九中的美术班,我的初中时代。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虽说青春短暂,我总觉得自己短暂的青春岁月从十九中一直延续到现在。花样年华最温暖、最值得怀念的记忆,似乎都与十九中有关。那时候仿佛天总是很蓝,阳光总是很明媚,青涩的青春和横七竖八的画架子、画板、脏兮兮的手指联系在一起,是多么浪漫的事!

当时的十九中不是重点中学,但是它的美术班和音乐班一直办得有声有色。记忆中,美术班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家庭,初中部的师弟师妹和高中部的师兄师姐常常在一起作画。无论长幼,我们一旦进入画室便全神贯注。在这个大家庭里,除了日常的功课,还有画画这件事让我们彼此感到亲近。永远向我们敞开大门的画室既是美术班同学们努力工作的作坊,也是我们温暖的小窝,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身份象征。

初中部的美术班是初一(5)班,班主任是肖淑文老师,她从容不迫、慈爱安详,让人感到安心自在;美术老师是肖兵老师,目光炯炯,言词振作,有难以描述的个人魅力。我们50多个稚气未脱的同学,就在这两位肖老师的栽培下,一年一个样地成长起来。在画室与那么多爱画画的同龄人相遇,我不禁对课业充满好奇,也隐约感到压力。仿佛是一只小小的虫子,从虫卵里钻出来,竭尽全力地吃,努力地长大。

画国画和仕女的小孩认认真真地开始画素描和写生了。每周两个下午的美术课成为我的欢乐和痛苦之源。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似乎特别有写实的天分,造型能力特别好,写生也出色。而我的素描和速写,并不是班里画得最好的。那时候,肖兵老师的女儿和儿子也经常来画室画画,他们画得实在太好了,成为我羡慕的偶像。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画画:由于没有养成观察光影和透视的习惯,我的思维似乎总是禁锢于线性的、平面的、抽象化的层面,难以驾驭微妙的立体感和质感,我几乎画每幅画都会遇到混乱得无法收拾、完全失去信心的时刻。但是,我多半也会一次次地被师长们拉出泥潭,重新振作。

有一次,一张朱利亚诺·美第奇(人称小卫)石膏头像眼看就要彻底失败,我的脸上想必是阴云密布。这个时候,肖兵老师正好不在,旁边美丽的高中部的师姐(居然忘记了她的姓名)发现我完全不在状态,便仗义出手“相救”。眼看着就要被自己放弃的习作被师姐慢慢收拾出来,面貌焕然一新,我不禁又画兴大发。师姐帮我改画也改得画兴大发,问我:“这张画你还要吗?”言下之意是想继续画完。我自然舍不得,连连摇头,说什么也要自己画完,哪怕画面再次陷入混乱的境地。看我着急的样子,师姐禁不住笑起来,于是我也笑起来,顿时心情大好。

像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时刻真是美妙,从肯定到怀疑,再到领悟,在一张画里不断地“遇险”,不断地“突围”,对于稚嫩的沉不住气的我来说,实在是“惊险刺激”。现在想起来,也许就是这样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绘画过程,牢牢地把我吸引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仿佛一个浪迹天涯的旅客,一路寻找让自己心灵安适的港湾,却永远无法为一地停留。

初中的母校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不仅是学业上的,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中最亲密的朋友。她们也是我在画室里最亲密的同学,我们形影不离,仿佛连体。我的这两位好朋友,一个是周菲,一个是姚晓云。平时上课,我和周菲是前后桌,每堂课都用画画的方式递纸条儿。每天我们定一个主题,两个人各画各的,每画完一张就互相传阅,写批注和感言。我们还轮流记日记,将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一一“锁定”。有一天,肖淑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温和地说我的成绩有起伏,我心里明白原因,又很感谢她的爱护,从此便开始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再有兴趣的事情也要分清主次。三年里,我们的日记几乎从未间断,每天上学成为一种期待,一种约定,一种神秘的灌溉。日积月累,我和周菲一起画了大量的小画,写了四本日记。毕业时,我们商定把这些美好封存在我家的书柜里,等待我们成为老奶奶的时候一起打开,让青春再次迎面而来。

姚晓云是我们三个人之中素描画得最好的。临近初三的时候,周菲决定读普通高中,我和姚晓云瞄准了美术学院,准备参加美术类高中的美术考试。我们有些紧张,感觉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参加美术考试——我们还没有画过人像呢!每天放学,我和姚晓云一定会出现在画室,实在没有模特,就抱着画板互相画肖像。感到我们需要更多的练习,肖兵老师帮我们找到了一个周末开放的免费画室,他还为我们选择学校出谋划策。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进行过色彩练习,完全没有接触过水粉画,而美术考试是要考水粉的。可是肖兵老师成竹在胸,完全不以为意,他要求我们仍以人像为主加强素描练习。他说,只要给我们两个月时间准备色彩考试,就一定能够顺利过关,因为他对我们的素描基础有信心,对色彩考试的要求了如指掌。后来果然如他所言,我们的色彩完全不成问题,一举通过考试。回想起来,对肖兵老师的部署和指导充满感激。

我参加的第一场美术考试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素描考试——中年男子写生头像。由于练习得不够,画得有些吃力,但是也属于正常发挥。画完以后四下张望,惊觉四周全是优秀的画作,让我赞叹不已。这次考试给我的震憾是决定性的,我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还要做一名画家。母亲本来就认为画家的道路看不清前途,我的成绩一直很好,应该以考入理想的大学为目标。而父亲一直为我的绘画才能感到骄傲,他似乎对我身边的如云高手视而不见,认真地相信总有一天我能画出传世好画。最后他们还是让我自己选择,我选择继续画画。为什么呢?也许正如前文所说,青春岁月的浪漫情怀,已经和画室的氛围、亲爱的同学们的才华,以及我敬佩的生动人物完全分不开了。更重要的是,哪怕在练习阶段,对我而言,绘画也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我无法摆脱绘画过程对我的吸引,无论这个过程多么折磨人,展开一张白纸总是令人由衷地欣喜和期待。自从上了美术班,我总是感觉自己的技艺不够娴熟,总是羡慕身边才华横溢的身影,要学的东西这么多,可以入画的东西这么多,想一想就积极、振奋。而且,正如肖兵老师所言,我们连艺术殿堂的大门还没进去,当不当画家进去看看再说吧!

调整了方向以后,我和姚晓云都顺利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成为不同班的同学。而周菲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举家迁往美国。虽然我们三人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她乘坐的飞机驶离北京上空的时候,我的眼泪仍然止不住地流下来。高中时代,我和姚晓云仍然形影不离,如同连体。我们利用午餐时间出没于学校附近的长途汽车站和街心花园,每人一份烙饼、一包萧山萝卜干、一点水果,夹着速写板努力地捕捉生动的画面。放学后,我们相约美术馆周边,在日落之前和其他学校的美术生切磋技艺。我们的高中时代仿佛是初中时代的延续,又仿佛是大学时代的序曲,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淡淡的色彩、奔放的意气和沉甸甸的汗水。我们的努力结出了果实,我和姚晓云再次成为不同系的同学:她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我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我们似乎偏离了画家的梦想,却从此大开眼界,迫不及待地奔向了艺术设计的殿堂。

1994年暑假,周菲赴美国后首次回北京。我们用自行车带了哈密瓜,一起去看望两位肖老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求学期间,我和姚晓云的运气都不错:她的服装设计在“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上获奖,我的标志设计被“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采用。2003年新年前夕的夜晚,在圣地亚哥做设计师的周菲、在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求学的姚晓云和在南锡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的我,在巴黎圣母院门前喜极相拥。再后来的故事没有什么悬念,我们各自开辟各自职业的道路,经营自己的小小人生。正如一位长辈所言,我们还要一路结伴同行下去呢!

回想起来,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职业方向选择是在十九中初中部美术班完成的,我人生中最亲密的朋友也是在十九中我的初中时代相遇的,凝视自己现在的容颜,怎能不想起母校当年的样子。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建筑和风物,那些鲜活的点点滴滴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向我展露稍稍有些褪色的笑容。纯真年代,这个似乎有些矫情的词语,用来形容那时的我们其实是再准确不过的。从那时起,一种顽强的精神力量和浪漫主义情怀悄悄种在我心里,慢慢地一直生长到现在。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觉得青春并不是指特定的年龄那短短的时光,青春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一种永远奔向未知,永远不能停下的脚步。我们的青春岁月,从十九中一直延续到现在,希望,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吧!

 

【作者简介】

王世文,女,1975年9月23日出生。1987—1990年就读于北京市第十九中学,1998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留学法国读硕士。现在于飞乐鸟北京艺术中心任艺术总监。个人作品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