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母校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一点点帮助,你要加倍去回报。我们那届毕业生,可以说是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过来的,童年的苦难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我才正式走进校园,成为一名新中国的中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天壤之别,光明与黑暗的反差,不能不叫我心生感激之情。感恩贯穿于我学习和生活的始终,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回报母校,回报党。
1937年,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我曾与母亲沿街乞讨,那时连肚子都填不饱,谈何学习?1953年,我才真正开始了学生生活。在母校领导、老师的关怀、爱护、培养下顺利完成了六年中学学业,这是为我一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六年,是我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六年。在这六年中,我担任了四年团支部书记,不仅完成了学业,政治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母校的教诲、老师的培养是我终生难忘的。
在诸多让我受到教育的事情中有两件事不能不提。
一是由农村进到城里的穷孩子,难免带些“野性”,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记得初二时,有一次班里同学都在安静地上自习,我拿起鸡毛掸子放在鼻子上顶着玩,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教室里一下子就乱了,严重地破坏了课堂秩序。很快吴杰教导主任知道了这件事,把我叫到主任室。我当时心里紧张极了,心想:闯了大祸,肯定会被狠狠地批一顿。然而我想错了,老师面带笑容,不但没有批评我,还让我坐下,以长辈口气推心置腹地帮我分析,讲清道理,让我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最后还说:“今后我可要看你的行动了。”老师对我的开导真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真是感动极了,当着老师的面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从此,我下定决心做个好学生。经老师教导和个人努力,第二年就被大家选为团支部书记,高中三年连任团支部书记。至今我都认为,后来我能不断进步,就是吴老师的一锤把我敲醒了。
二是我家在外地,独自在母校生活六年。在母校度过的六年,是我一生的关键阶段。记得有一次下午学校停电耽误了做饭,晚饭开饭时间已过,食堂不能开饭,学生们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羊羔挤在食堂门前。宁泽校长知道后,亲自出面组织,责令有关老师马上与中国人民大学联系,请他们给予帮助,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当时的情景让我十分感动,宁泽校长关爱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一直等到所有学生吃完饭,很晚才离开学校。当时同学激动得几乎要喊“校长万岁”!
高中毕业后,我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由于母校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大学一年级时我就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大学期间的五年,我连续担任班团支部书记,这种情况在钢铁学院的历史上是不多的。
我从钢铁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首钢,第二年被任命为质量科副科长,之后担任过段长、炼钢站站长,并入了党,考取了工程师。
20世纪80年代,由于工作需要调到冶金工业部,担任信息部主任,又考取了高级工程师,兼任党支部副书记直至退休。离开母校后前进的步子不是很大,但却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往前走的,每一步都与母校的教育和培养有关系,没有在母校打下的良好人生基础,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衷心感谢母校、感谢老师。
从进入母校至今整整53年。半个多世纪来,对母校情感不变。懂得回报的人被称为有良心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人被斥为没良心。经过多年实践,我觉得同学们没有忘记母校,没有忘记老师,可谓有良心,具体表现为多年来关于母校的一切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通过各种机会、各种形式表达尊师之情。母校校庆要拜望老师,同学聚会要邀请老师。我们1959届同学2005年还给陈新老师、吴玉云老师过生日。2005年9月17日在饭店里备了寿桃,买了鲜花,裱好寿字,挂起横幅。我们这些学生已经60多岁,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捧鲜花在老师面前,恭恭敬敬地深深鞠上一躬,看到那种情景,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就落了下来,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当时的心情。我们共同的心声就是祝老师健康,祝老师长寿。
上述是我的经历和感受,足以说明我们每个学生对母校、对老师教导培养的感恩之心,情感依旧。我们期望母校今后在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作者简介】
邱恩华,男,1937年5月3日生,1953—1959年就读于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钢铁学院,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首钢质检科,历任科长、段长、站长,为工厂设计铸造模具,工程师。1980年调入冶金部,任高级工程师、处长、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