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话百年:师生回忆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立自强精神

我的母校培元

1947届 祁世光

 

培元是我的母校,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学生生活都是在培元度过的。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正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老师们给我们讲二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的事迹,讲百灵庙战役的大捷,让学生们给前线战士们捐款,我当时把自己的钱罐打碎捐了20枚(当时普通的一种铜钱)。晚上自己扛着个木棍,不敢大声,只能小声地唱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二三四”。可以说培元学校让我自幼就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别看培元学校当初是私立学校,它的师资比任何一所当时的公立学校水平都高。绝大多数老师都受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很高。许多在公立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愿意转到培元学校来学习。每逢春季、秋季,学校都会组织全校师生到万寿山、香山碧云寺去春游、秋游。在香山碧云寺,师生们共同瞻仰中山先生的衣冠冢,老师们还给同学们讲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

学校的学费是很低的,每学期只收4块多钱的学杂费,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对家境贫寒的学生,还可以减免学费。

日伪时期,学校的教材大多是老师自己编印的,尤其是语文,当时叫国语,老师自己刻钢版,自己用油印机印刷,把单页课文发给学生学习。老师选择的课文大都是思想性极强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篇《最后一课》和《劳工神圣》。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疯狂的时刻,《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学们都含着眼泪学习这篇文章。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抗日歌曲,我就是在这时学会《大路歌》《九一八》《义勇军进行曲》的。当我们小学毕业时唱的是《毕业歌》。

为了满足学生家长的愿望,让小学毕业的孩子不致辍学,在社会有识之士的积极赞助下,学校又想方设法扩建校舍、添置设备、扩充操场,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正规学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1944年秋挂出了“海淀培元中学”的校牌,这是当时海淀镇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解决了多数无能力进城读初中的学生们的困难。让本地区的学生能上中学,就是培元学校的办校宗旨。

学生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成立了歌咏队、排球队、篮球队、垒球队。另外,还有各种课外活动小组,有的组织辩论会,让学生们锻炼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的举行美术展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经常组织班级的球类比赛,每年的春季都要举办一次春季运动会,全校师生都积极参加,当时我们的P-51篮球队居然战胜了海淀联队。

这就是我的母校培元,是它造就了许多人才,是它给予了我们启蒙教育,培元在海淀镇的历史中应该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功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

祁世光(1929—2007),祁国栋次子,1935—1941年就读于培元小学。初中毕业于燕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于北平通州潞河中学,大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心理专业。大学毕业后,赴山西省大同市师范学院任教心理学。1979年,祁世光调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任高级工程师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