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命体领域的创新信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新进展(6)

转基因技术,只有二三十年历史。光合细菌,则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哈佛大学完成的这项成果,是把人类最年轻的技术,嫁接到自然界最古老的生物上,为我们开辟了一种低碳经济的美好前景。作为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光合细菌显著、确切的应用效果,已被研究证实,而其中不少限制和难题,未来都可望以转基因手段加以解决。

4.开发利用细菌形成的其他新成果

(1)拟送细菌上火星开展生命星际飞行实验。据报道,2009年10月,俄罗斯科学家开始在太空开展一项生命科学实验,旨在研究地球生物,在未加防护的条件下,能否在外太空长时间存活。以此验证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有生源说假设。这种假设认为,物种都是由以往生物繁殖而来的,原始生命是一切后来生命的渊源。并认为简单的生物能够在太空漂浮、存活很长时间,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从其他星球漂浮到地球上的简单生物。

按照实验计划,俄罗斯已发射一艘名为“火卫一土壤”的自动飞船,搭载地球生命,飞往预定目标。飞船将飞行10个月抵达火星轨道,并围绕火星轨道飞行数月,最终在火卫一着陆。该飞船将从火卫一采集土壤样本,同飞船生命星际飞行实验舱一同返回地球。这些采集自火卫一的土壤,将有望成为自人类从月球取回土壤后,首次从外星球取回的土壤样本。

“火卫一土壤”飞船,将持续执行任务34个月。搭载的地球生物,放在一个直径3英寸的钛金属盒子内。这些将经受严酷考验的地球生物,包括能耐受强辐射的科南细菌,能无中生有获得父母不存在基因的阿拉伯芥,能忍受极端温度和压力的熊虫,还有酿造啤酒的酵母菌,以及从西伯利亚极地地区永久冻土中含有的许多微生物。

(2)培育出遇见地雷会变色的细菌。2009年11月16日,英国爱丁堡大学发布公报宣布,他们培育出一种遇见地雷就会变色的细菌,可用于在雷区安全快捷地大规模扫雷。

研究人员介绍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飞机在雷区上空大规模喷洒含有这种细菌的溶液,探测结果在几个小时后就能显示出来。另外,这种细菌生产成本低,对人和动物无害。不过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将这一成果商业化的计划。

(3)利用大肠杆菌“造”出最耐热生物塑料。2014年2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机构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美国化学学会刊物《大分子》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大肠杆菌,通过转基因操作和光反应等方法,制作出400℃左右高温下也不会变性的生物塑料,是当前同类塑料中最耐热的。

研究人员说,这种塑料是透明的,硬度特别高,用于汽车上代替玻璃,能大幅度减轻汽车重量,从而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生物塑料用来自植物等的生物质为原材料生产,有利于保护环境。但此前的生物塑料硬度和耐热性都较差,所以用途有限,一般都是作为一次性材料使用。

该研究小组注意到,某些放线菌分泌的一种氨基肉桂酸,拥有非常坚固的结构。他们根据这一发现,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重组,再利用它使糖分发酵,制造出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存在的“4-氨基肉桂酸”。

研究人员通过光反应和高分子化等方法,用“4-氨基肉桂酸”聚合制取聚酰胺酸,然后在150~250℃的真空下,加热制成聚酰胺薄膜。这种薄膜难以燃烧,能够耐受390~425℃的高温,而此前生物塑料的最高耐热温度是305℃。

研究人员认为,比起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复杂工艺制造的传统塑料,这种生物塑料成本相对较低。他们今后准备进一步提高其强度,争取早日达到实用化。

5.开发利用细菌出现的新技术

借鉴芯片印刷术成功开发细菌“印刷术”。

2005年5月,美国媒体报道,哈佛大学道格·维贝尔等人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公布研究成果说,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将活的细菌,以精确的模式印在固体表面的技术。这种技术,将有助于解释细菌是如何在空间内相互影响的。了解了这种关系,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阻止细菌攻击的方法,并能用它们清除污染物。

例如,细菌有时会形成生物膜,这是一种独特的生物群落,它成黏稠的糖状薄片,依附在表面上。而细菌在这种状态下,能够更好地处理废物。但我们并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细菌才会形成这样的生物膜,而又是为什么它们在这种状态下会更加富有弹性。

维贝尔说,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试图明白两个位于同一表面的相邻细菌,是如何发出信号,从而形成这种长距离的相互依赖的。

生物学家已经有了较粗劣的制成细菌模式的技术,包括将一列相互整齐有距离的细菌液,滴入细菌营养液中并让这些液滴滴在无菌的表面。但由于液体会扩散,使得无法生成一个精确的,可再生的模式。

为了制成各种不同种类细菌的复杂模式,维贝尔从计算机芯片工业中借鉴了一个名为影印石版术的技术。

通常,在制作芯片时,会在一个硅晶片的表面包一层薄薄的感光聚合物,然后通过模板将紫外线照到上面,最后消融掉感光部分,从而制成需要的模式。

维贝尔用这种刻好的芯片当模具,并往内充入液态聚合物。待其冷却、定型,将其取出,就形成了一个带印痕的薄片。再把薄片外包上琼脂糖,这是一种供细菌生长的营养凝胶。他用吸液管将细菌溶液滴在琼脂糖上,琼脂糖吸收了水分,只留下了一层固体状的细菌层。

然后只需将这块带刻痕的薄片,印在一个清洁的营养凝胶上,就可以印刷细菌,制成一个与母版一模一样的活的复制品。这种复制品只有一微米厚,而这正是一个细菌的大小。留在母版上的细菌,只需给予温暖就可以在表面繁殖,重新形成一张毯子,为母版充上“墨水”。

维贝尔已经用这种方式制成了不同种类细菌的模式,以及同一个种类细菌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模式,并培育出生物膜。

四、细菌致病及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1.研究细菌致病机理的新发现

(1)揭开炭疽杆菌引起的肺型炭疽致命之谜。2005年11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下属的传染病生物学研究所,发表新闻公告称,该所科学家阿图罗·左奇林斯基领导的研究小组,揭开了肺型炭疽的致命之谜,有望找到治愈肺型炭疽的新方法。

炭疽也称脾瘟、恶性脓疱,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和发热性疾病。全世界人类炭疽病例中,皮肤型炭疽占95%~99%,在早期症状出现后若能得到有效治疗,自愈率超过80%;但人们已经知道,肺型炭疽通常是致命的,任何治疗手段都无济于事。

研究小组发现,在炭疽杆菌接触到皮肤,获得侵入人体的机会后,炭疽孢子会开始试图“萌芽”成长,积聚夺取生命的恶毒能力。但炭疽孢子的侵入,会引来许多嗜中性粒细胞自发聚集过来,这些特殊的白细胞能够在一番“肉搏”之后,成功包围并很快歼灭炭疽杆菌,进而阻止了炭疽杆菌在人体内的传播。

研究人员解释说,肺型炭疽的致死率,之所以比皮肤型炭疽高得多,主要是因为炭疽杆菌在被吸入人体后,肺部并没有引发与皮肤型炭疽类似的防御机制。肺部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较少,不足以将炭疽孢子扼杀在“襁褓”之中。而炭疽孢子在迅速成长并散播开来之后,便在人体内四处肆虐,最终夺去生命。

发现了上述机理后,研究人员做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加以确认。经过复杂的分解,左奇林斯基等人,在嗜中性粒细胞中最终确认唯一剩下的物质:一种名为α防御素的蛋白质,在治疗炭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炭疽是最早有记载的动物疾病,早在18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证实了炭疽病原的存在。1881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又发现了能预防炭疽的菌苗,使炭疽成为第一个被发现能用菌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但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以孢子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存活数十年,加上肺型炭疽的高致命性,炭疽成为最早被使用的生化武器之一。

(2)发现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会引发肠道疾病。2011年9月,圣彼得堡“梅奇尼科夫”国立医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小组,在俄学术期刊《医用真菌学问题》上撰文称,他们发现,如果肠道内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的繁衍过于兴旺,会持续引发十二指肠炎和消化不良。

研究小组征集65名慢性十二指肠炎患者,提取并分析了他们的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切片和肠道内物质样本。

参加这项工作的研究者介绍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分布的微生物菌群,处于生态稳定状态,有助于肠道保持健康。但在罹患某些肠道疾病后,一些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比例会发生变化。在上述志愿者中,研究人员发现,24名成年患者,与14位少儿患者的部分肠道微生物过度增殖,其中白色念珠菌的增殖尤为活跃。在机体正常状态下,白色念珠菌不引发疾病,可一旦其家族过于繁盛,就会持续破坏十二指肠黏膜,加重该黏膜的萎缩程度和十二指肠炎症,导致这些疾病慢性发展。此外,俄专家还发现,肠道白色念珠菌过于兴旺,会导致某些消化酶的缺乏。

2.研究细菌耐药机理的新发现

(1)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耐药性的秘密。2005年7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副教授维克托·尼泽特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实验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耐药性的秘密,就在于它外表的“金色”,这一成果可望催生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目前最难以对付的病菌之一。它感染人类表皮、软组织、黏膜、骨和关节,尤其在医院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往往能抵御消毒剂的杀伤,造成创口感染,严重时会致人死亡。近年来,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染更加严重,已成为公共卫生威胁。

研究人员说,让金黄色葡萄球菌得名的那种金黄色,实际上是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好比一层“金盔金甲”,帮助金黄色葡萄球菌抵御了外来的杀伤。

研究人员为了进行对比,用基因“敲除”技术,制造了一种不能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葡萄球菌。他们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能抵御,免疫系统中杀伤细胞生成的氧化物攻击,甚至能抵御过氧化氢等常用于消毒的强氧化剂。反之,不能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葡萄球菌,很快就被免疫系统攻击杀死,甚至不能造成机体局部感染。

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人员把生成类胡萝卜素的基因,植入一种威胁很小的链球菌中。结果,链球菌不仅变成了金黄色,也变得更有危害了。转基因的链球菌也能抵抗氧化剂的攻击,在注射到实验鼠皮肤上后还会引起严重的感染和溃烂。

尼泽特说,上述发现为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了新思路。过去,人们只用传统的抗生素对抗葡萄球菌感染,结果是明显增强病菌的抗药性,如果解除葡萄球菌那层“金盔金甲”,那么仅依靠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就能清除病菌。

(2)发现脂肪细胞是结核杆菌的“避难所”。2006年12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现,脂肪细胞给结核杆菌提供了非常好的避难场所,躲进脂肪细胞的结核杆菌可以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躲过外来攻击,甚至连药效最强的抗生素对它也无能为力。此外,这些潜藏在脂肪中的结核杆菌,可以休眠数年,甚至数十年,但始终具有随时“苏醒”,导致机体罹患结核病的可能。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发现,将有助于根治结核病。如今后在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考虑到其脂肪细胞中藏有休眠结核杆菌的可能。对此,有专家建议,在对某些严重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考虑切除其病灶周围的脂肪,以防结核病复发。

(3)发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新机理。2009年9月,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种新机理。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决致病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很多抗生素药物,都会使细菌面临氧化“压力”,从而导致细菌死亡。他们的新实验发现,细菌内产生的一氧化氮分子会缓解细菌的氧化“压力”。同时,一氧化氮还会帮助“中和”抗生素中的许多抗菌化合物,从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该研究小组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削弱细菌的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新发现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提高现有抗生素的药效。

(4)研究揭示细菌在抗生素攻击下的保命伎俩。2013年12月,耶路撒冷媒体报道,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迦底·格拉泽教授和物理学研究所娜塔丽·巴拉班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第一次揭示出,某些细菌能够在抗菌治疗中存活下来的机制。他们的研究工作,有可能为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控制这些细菌铺平道路。

已知一些细菌,可通过突变来对抗生素产生耐药,除此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些“持久存在的细菌”类型,它们并没有抗生素抗性,而是在暴露于抗菌治疗时,继续以一种休眠或失活状态存在。当治疗结束时,这些细菌会随后“觉醒”,重新开始执行它们的破坏性任务,如何对付这些细菌,是医疗人员面对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