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欲治理天下,先修养品行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几千年来无数中国人追求的人生理想,这句话的出处是《大学》,原文为:“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话的大意是: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者之间是有逻辑性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作为前提。“正心”就是端正品行,自身的道德水平高了,所作所为必然被众人所仿效,这样首先会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之内的人见贤思齐,这就是齐家。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因此家齐而后国治,国治才有可能平天下。这句话简单表达就是:欲治理天下,先修养品行。
先做一个好人才可能做一个好官。要当一个好的领导,首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这绝不是冠冕堂皇之词,因为起用道德水平高的人,上级放心,同僚安心,下属也归心。
晚清重臣曾国藩出生在偏僻的湖南农村,他28岁中进士,37岁官至二品,而后又在39岁~42岁时先后担任了礼部、吏部、工部、刑部、兵部五个部的侍郎。没有任何背景的他官运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他的名声很好,官声也好,没有做过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这些事,因此朝廷对他放心。而这洁身自好的品德,归根结底是他一直加强自我修养的结果。
而曾国藩的对手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呢?那是因为太平军攻下南京后,洪秀全开始忙于修建宫廷、聚敛金银、耽于女色,不理朝政11年,这直接导致了领导集团的内讧,第一代创业精英杀的杀、走的走,由此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安能不败?
德是成事之基,立业之本,做官先做人,正人先正己。领导者应该加强对诸如正直、廉洁、勤政、尊重、宽恕、诚实、负责等各种美德的修炼,时时、事事、处处恪守“为政以德”这个朴素的真理,才能得民心,聚人才,成事业;才能成为孔子所说的那种“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政,必得其禄,必得其寿”的领导人。
成事有三容:“容异”“容过”“容嫌”
美国心理学家威斯尔特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思想不紧张的状态下工作,就能发挥他应有的能力。欲使下属进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领导者必须大度地为下属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怎样才算胸怀宽广?一是“容异”,善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善待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二是“容过”,对待犯错误的下属绝不能“一棒子打死”;三是“容嫌”,就是对那些与自己曾有过节的人不报复、不打击,宽容大度地对待他们。
领导者只有胸怀宽广,才能招来人才归服。无数事实已证明,领导者胸怀宽广与否,直接决定了其威信的高低,乃至事业的成败。所以人们经常这样说,大气魄、大领导、大事业,谁愿意跟一个小家子气的领导混世呢?
中国历史上不乏明君贤臣,春秋早期齐国的齐桓公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他在与哥哥争夺王位的过程中,曾被哥哥的老师管仲带人袭击,并被管仲冷箭射伤。等他继位成为齐桓公后,恨不得对管仲“食其肉,剥其皮”。宰相鲍叔牙力劝齐桓公说,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安邦定国之良相,还说“您要治理齐国,我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齐桓公想了很久,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杀己“仇人”管仲为宰相,并对其信任有加,国家大事均由管仲处理。经过几年的光景,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实现了从乱到治、从穷到富、从弱到强的富国之路,一个强大的齐国在悄然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唐代名臣魏徵做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非但没有杀他,反而非常倚重魏徵,给了他很高的官位,而魏徵也尽职尽责,君臣一心成就了唐初的“贞观盛世”。
在楚庄王的庆功宴上,将领唐狡趁黑灯之际摸了庄王爱妾许姬的小手,头盔上的羽缨被许姬揪了下来,留下了把柄。楚庄王得知此事后,命令不要点灯,让众将全部绝缨痛饮。七年之后,楚庄王攻打郑国,知恩图报的唐狡独率几百人为先锋,一路过关斩将,后续大军竟未遇一个阻兵,直取郑国都城荥阳,此役使楚庄王声威大震。
心胸狭窄的领导者,因为不能容言、容事和容人,往往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西周末年,周厉王政令严酷,只要听到谁说自己的坏话就杀谁。虽然怨言暂时平息下来,但三年后,忍无可忍的老百姓还是发起暴动,推翻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浒传》中的王伦。他是梁山泊的第一位寨主,按说对于众多好汉的加盟应该求之不得,可惜他心胸狭窄,很怕保不住寨主的位子,坚决反对晁盖等一帮英雄好汉上山加入他们的队伍,结果身首异处,为后人所不齿。
服众需要境界,境界来自学习
领导服众,需要高境界,而高境界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因为学习能使人进步,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专业技术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训练思维能力,还能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总之,学习是领导者增长学识的一条重要又方便的途径。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在30岁时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校长,当时有很多人怀疑他的能力,认为他太年轻,可能胜任不了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学习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表明了他谦虚的态度与学习的决心,这使得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
有个叫尼勃逊的外国社会学家发现,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人。
公元967年,即宋太祖乾德五年,有一天,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宰相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
当时,旁边站起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这人极有学问,而且非常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说完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想起赵普身为宰相,却不学无术,让自己在大臣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赵匡胤实在压不住心头的怒火,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弄得他满脸满身皆是墨水。一边涂,赵匡胤还一边骂:“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
从此,赵普开始发奋读书。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书。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适合。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是不相信的。”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了天下。
读书、学习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对领导者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康熙能成为“千古一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的求知欲望与勤奋治学。他不爱美人爱读书,五更就起床苦读,夜里读书也常常熬夜。多年的苦读精修,不断完善了康熙的治国思想。
杜鲁门没有读过大学,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多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学习。长年累月的学习让杜鲁门获取了广博的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很快进入战后繁荣时期。杜鲁门认为“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他的信条就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都必须是读书人。”
曾国藩认为学习的功用有两个,一是通过读书来增强学识,获取专长,以便在社会上谋求必要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今天常说的“读书使人进步”;二是通过读书修身养性,使道德达到至美至善之境界。曾国藩把读书的这两个功用总结为“进德修业”。
多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能让人静心、淡泊、明智。书读多了,知识多了,境界就会相应提高,凡事看得开、想得开,心胸宽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名利观……一句话,读书能让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多学习、多读书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能治病养生。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特别是对于领导者,工作上事无巨细的劳累、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会让人心理上紧张、精神上压抑,产生沮丧、苦闷、焦躁不安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会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继而发生各种病变。而读书可以化解抑郁、烦恼和躁怒,恢复恬静乐观的心境,实现防病养生。
古人说:“其身不正,其令不从。”领导者是下属的表率,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一个不爱学习爱吃喝玩乐的领导周围,一定挤满了众多市侩小人;而一个爱学习的领导周围,一定团结着一群求知上进的下属。要做一个领导,就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终身学习的态度,对一切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永远保持一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修养品行,这样才能不断夯实自身领导力的根基。有境界,有修养的领导,才能在下属心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行下效: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下属
领导者只有带好头、树好榜样,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与追随,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美国西点军校因为培养出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格兰特等优秀人物而被誉为将军和总统的摇篮,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军事院校。除此之外,西点军校还“不务正业”,培养出了先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任职的1 000多位董事长、2 000多位副董事长和5 000多位总经理。
与哈佛、沃顿、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这些全球知名商学院相比,西点军校没有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工商学科,却为何比这些学校牛呢?这主要是因为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强大的领导力,这就是它能产生那么多将军和总统的原因。这些学生的领导力又来自哪里呢?这主要得益于西点军校对于领导力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念。
不少人看来,只要当上了官,特别是当了一把手,自己说的话就成文件了,就自然而然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导力。但西点军校对领导力的界定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领导力不是法定权力,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的行为、能力、品位、风格必须影响追随者的需求、价值、追求、渴望,这样才能在下级面前塑造形象、树立威信,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出部属的敬佩感、信赖感和服从感,领导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部下,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仿效的楷模和崇拜的对象。这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比拟的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巴顿,作为美军历史上最善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他如此能打仗的原因成了很多人研究的问题。巴顿传记作家小埃德加·普里尔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巴顿作为统帅人物,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用自己的个性成功地影响了整个部队。尽管部属们有时恨他,但仍然能够仿效他的言行,像他那样思索和战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的这句话也是对领导力的一种注解。意思是,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执行;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执行。
正人先正己,这是自古以来为政、为将、为教者的准则及其号召力之所在。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处于下属的关心之中,领导者只有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为下属带好头、树好样,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样才有威信,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最起码的前提。
玛丽·凯·阿什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最牛的女企业家,她非常重视领导者在员工中的榜样作用。她说:“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其行为受到整个工作部门员工的关注。人们往往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的好坏。假如一个经理常常迟到,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来没完没了,不时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会如法炮制。不过,员工们也会模仿一个经理的好习惯。例如,他习惯在下班前把办公桌清理一下,把没干完的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尽管他从未要求过他的助手和秘书也这样做,但是她们每天下班时,也常提着包回家。作为一个经理,重任在肩,职位越高就越应重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为经理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身作则的好处是,过不了多久,你的部下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之道正是如此,职权只能使下属服权而不服人,口服而心不服,产生的威信极其脆弱。所谓上行下效,领导者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资历多深,都应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树立起威望,增强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
用“个人威信”赢得下属的信赖和忠心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有高超的驾驭下属的能力。为什么有许多员工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仍然愿意辛勤加班?为什么你的团队为你所设定的目标全力冲刺?为什么总有一批人为你毫不保留地奉献其所有的才智……多年来,人们一直不断思索着这些问题,终于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因为这样的管理者在下属眼里具有99%的个人威信!
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把威信发挥到极致,影响他人合作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一个人之所以为他的上司或组织卖力工作,绝大多数的原因是上司拥有的个人威信像磁铁一般征服了大家的心,激励大家勇往直前。
曾经听到一位下属推崇他的经理说:“只要和王总在一起待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所散发出来的动力。我之所以如此卖命努力,是因为王总本身的威信使然。”威信远胜过权力。与其做一位实权在手的经理,不如做一位浑身散发无比“威信”的管理者。除非我们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威信和影响力,否则将很难赢得下属的信赖和忠心。
曾有一位颇有见地的企业经理,在研讨会里单刀直入地告诉职员:“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管理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威信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又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热情,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管理,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威信,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我建议你们要尽最大努力去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假如你们之中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经理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完成的任务。”
优秀的管理才能,特别是个人的威信或影响力,这比他的职位高低和薪资福利的优劣来得重要得多。它才是真正促使人们发挥最大潜力,实现任何计划、目标的魔杖。管理者需要有令人慑服的威信,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权力。是否拥有这种威信,正是一个管理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说到威信,首先要谈到的一点就是修养,这也是每一个想在员工心中建立威信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威信不是靠发飙或者耍威风得来的,在下属心目中,一个平时说话和声细语的管理者反而比动辄大喊大叫的管理者更有威信。为什么?这就是修养的力量。有修养的管理者,可以对下属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如果管理者自身品德不良,却去纠正下属品德不良,员工怎么可能会服从,他只会觉得管理者表里不一,反而更难接受。
试想一下,一个在开会或者给员工培训时能把自己手机关机,在下属有问题时不管问题多么幼稚都能详细解答,做什么事情都公正无私,从来不把私人事情带到工作中来的管理者,怎么可能得不到下属的尊敬和服从呢?当然,管理者的修养并不仅仅包含这几个方面,修养的含义实际上非常广泛,但管理者若想以自己的良好修养在员工心中发挥影响力,以下三个方面是最有效的着手点。
1.人品正直
美国管理协会曾邀请一组学术人士和专家描述21世纪商界最完美的管理者形象,结果人们发现“正直”是最重要的要素。在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如果没有基本的信任,即便管理者非常恰当地使用了其他的领导原则,那么他也永远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领导,并且会举步维艰。“正直”意味着做该做的事情。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缺乏“正直”都可能会产生非常糟糕的后果。有时某些团体之所以获得成功,仅仅是因为其领导保持了绝对的“正直”。
兰兹·恩德公司是一个拥有上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前几年因一些原因陷入了困境。当时纸张的价格翻了一番,但需求剧跌,邮费上涨。因此,第三季度公司的利润下降了60%,并且仍在下降之中。公司顾问建议公司总裁、34岁的史密斯解雇下属,从而取悦股东,提升股票价格。史密斯认为这涉及“正直”问题。在形势变得严峻的时候,通过裁员使自己舒坦,这不是该做的事。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之,增加受益。增加什么类型的受益呢?他增加了对孤儿院和精神病院的资助,兼职下属也得到了全额的医疗保险。他拒绝解雇任何人。史密斯对此解释道:“如果人们感到受压榨了,他们也将不会很好地对待顾客。”那么,如此做的结果如何呢?次年第一季度的利润比上年翻了3番,达440万美元,销售额增长了23%,兰兹·恩德公司所持有的股票价格也增长了85%。
作为出色的管理者,你要想赢得信赖就必须公正地对待你的所有下属,而不去考虑他们的能力、地位。雇员愿意为这样的领导工作。你应该努力地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永远开诚布公,公平公正、光明正大。如果你赢得这样的声誉,那么,你的大多数下属将会以同样的态度做出反应,他们也将公平、正直地对待你,在所有交往中都光明正大。
2.不在背后批评议论下属
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愉快地工作。但是这种和谐的群体气氛,常会被一些无聊的小事所破坏,使大家的心里蒙上一层阴云。
当某人不在场时对其说三道四,这是破坏群体和谐的大敌。虽然言者未必怀有恶意,但一旦被受议论者听到后,足以使其伤透心。人类最难控制的器官是舌头,最难压抑的欲望是说话。想要堵住一个人的嘴巴,恐怕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些背后议论的话语几经相传,最后被本人听见时,已经是恶意话语之集大成了。相形之下,被议论者对那些背后议论者的反感和气愤程度,是可以想象的。随之而来会产生永远不再与那些议论自己的人说话、共事的想法,也是毫不奇怪的。这样一来,和谐的群体气氛必然遭到破坏。
某人不在场时,绝对不要对这个人的行为做任何不负责任的评论。这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应有的基本修养。哪怕是没有一点恶意的议论,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会给集体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如果真想给某人提批评意见,最好和他本人面对面单独进行,在没有他人参加的场合下,有条有理、心平气和地交谈。既然讲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他好,那么,就应该在没有他人的场合讲。随便轻率地说话,或单纯为了发泄私愤而信口开河,都是一个人不成熟的体现。尤其是酒后言谈更需要特别谨慎。有的人想得简单,认为酒后说出来的话一般人记不住,然而恰好相反,别人会记得分外清楚。总之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谈论不在场的人,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其实,喜好拨弄是非、在背后议论人的人,大都是些言谈轻率、轻易就给一个人下结论,或是言语偏激、发泄私愤的人。对待这种人,需要抓住证据,耐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充当的只能是破坏组织或公司团结的角色。需要告诫这种人“下不为例”。如果经过这样的教育那人仍不改,就意味着这人存在本质问题,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加以解决。至于在背后赞美他人,就是一个例外了,被你赞美的人应该越多越好。因为这种语言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本人即使间接听到,也会对说话的人存有好感。
3.控制情绪,不随便对下属发火
领导者不要动辄因为下属的言谈举止不合己意,便大发脾气,甚至极不明智地大吼大叫、出言不逊,这不仅会对领导形象有损,还会造成更深层次的不利影响。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没有人喜欢被别人严格控制。一般人都会对这种专制的做法持逆反心理,把这样的领导认为是暴君。如果总是干涉下属们的私事,向他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你采取抵制、敌视态度。你的一些公务上的合理的要求与建议也许一并被他们置之不理,或许他们还会在工作中搞些小聪明来“回敬”你,让你防不胜防,最终吃亏的还是你。
相信有不少的管理者都曾因心情烦躁,把自己的下属当作“出气筒”,发无名火。有的下属因此当场就和领导争吵起来,有的下属因此泣不成声,有的下属因此怨恨与背离领导,有的下属因忍受不了而离职,有的下属因此无所适从,有的下属因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再多言。
心平气和之后,管理者们也会为自己不够冷静、成熟与理智的行为而懊恼和后悔。
刘某是一家电脑销售公司的大区经理,尽管有时会对下属发点小脾气,但他并不是一个暴躁的管理者。不过,几个月前他乱发了一次脾气,至今都让他深为懊悔,暗暗在心中引以为戒。那天一大早,他因为自己父母的安置问题,和妻子大吵了一架,心情很差。摔门而出后,一路上看什么都不顺眼。带着满腔怨气,他来到了办公室,看到工程部的陈经理正和下属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他的脾气因此一触而发,不可收拾。
“陈铭,现在是什么时间,你还在这里胡侃,公司是请你来做事,还是请你来找乐子的?”平常都称呼“陈经理”,此时是直呼其名,语气严厉。“老大,我是在安排今天的工作呢。”陈铭委屈地辩解,和下属们一起用不明就里的眼光看着他,都觉得今天的他有点莫名其妙。“老大,什么老大!你当这是黑社会啊?”他冲陈铭越吼越凶。自己为公司累死累活地工作,还要受这样的怨气,陈铭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和他争吵了起来。最终的结果是,陈铭一气之下辞了职,投奔到了竞争对手的门下,同时还带走了几个大客户,处处与原公司作对。
过分的固执和暴躁,会引起下属对你的反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行为往往遭到下属的报复。在暴君思想的领导下,下属对你是不会有好印象的,“专横跋扈”会成为你这类领导的代名词。作为领导,不管处世还是待人,都要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不能胡作非为。
不少管理者都有过与刘某类似的教训。之后我们反省过自己吗?又采取怎样的改变措施呢?痛定思痛,有了这次的教训,刘某开始有计划地改掉自己这个缺点,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
第一,把坏情绪关在门外。时时告诫自己,必须把工作之外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坏情绪,全部关在办公室大门之外。一旦心里面憋了气,他就会到办公室门口做几次深呼吸,告诉自己:现在是工作时间,那些该死的事到此为止。
第二,在气头时用冷水洗把脸。每当要发作的时候,提醒自己,下属不是招进来骂的,而是请来协助自己工作,共同开创事业的,况且还有比发脾气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被自己的老板和股东批评得一塌糊涂,即使刚刚与客户发生过激烈的争吵,管理者也尽量不要铁青着脸,见到下属就吼。如果还是担心自己会失控,该怎么办呢?不妨冲进洗手间,用冷水洗把脸,迫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
第三,就事论事,不伤及无辜。即使的确是因为下属出错,而实在忍不住发了脾气,管理者也一定要分清责任主体,不要让无辜者受到牵连。执行制度、赏罚分明、恩威并济,是替代乱发脾气的最佳选择。
第四,敞开心扉,寻求倾听。倾听者可以是自己的好友、亲人,也可以是自己敬重的前辈、老师或专家,还可以是公司里能够听取建议的人,甚至可以尝试给电台节目主持人打个倾诉电话。事实上,倘若身边就有自己很敬重的工作伙伴,许多情绪就可能好控制得多。
或许,有些管理者会认为,发发脾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威信,有利于鞭策下属们努力向前。在这里,要提醒这些管理者,不论你是出于树立威信的目的,还是习惯于将责任推给自己的部下,乱发脾气只会伤害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如此,那些令你认为发脾气就有效的假象,还可能使你陷入这样的糟糕境地:不自觉地将发脾气当作自己的管理风格,在下属们逐渐产生“抗体”之后,为了更奏效,你的火可能就需要越发越大。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你的威信也必定会荡然无存。
不要轻易承诺,如果承诺了就要兑现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又有“言必信,行必果”之说法。这其中便道出了做人的学问,其实这也是老板和员工进行交往沟通的准则。
受欢迎的人,常有许多共同的待人处世的优点,其中很显著的一点便是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诚实守信,遵规守约。他们常常遵循这样的原则:要么轻易不与人相约,要么就要信守诺言,竭尽全力去办。不管是在商界还是非商界都必须铭记:在交际场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特别是在商业交涉中。
但有不少的老板偏偏爱许诺,却又不珍惜这一诺千金的价值,因为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所以许多事情不假思索就会轻易地答应给员工“×××我可以帮你这样做。”而后却往往办不到。如此,很容易就在员工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守信用”的烙印。这实在是一名老板所应避免的。要懂得,诺言好比一针兴奋剂,它能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如果你当众宣布:若能超额完成任务,大家月底能拿到40%的分红。这是怎样的一则消息啊,情绪亢奋的人们已经无暇顾及它的真实性了,想象力已穿过时空隧道进入了月底分红的那一幕。接下来员工们必定会热火朝天地工作,扳着指头盼望月底的到来。到了月底,你的员工们都眼巴巴地指望你能说话算数,而你却只能来一句“对不起!”想想看,这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如果你下次再发出这样的号召,有谁还会真心真意地干活呢?而一旦你的员工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你在公司中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你的权威没有了,难得树立起来的威信也会失去。
管理者和管理,都要做到令行禁止。管理自己,兑现承诺,应该是一个管理者应该有的习惯。如果在下属面前,事无大小,言出必践,那非常不容易。倘若长期如此,必将铸就个人的诚信,形成强大的管理者力。上司注重自己的承诺,下属如何敢信口开河说不负责任的话、做不负责任的事?相反,有些人要求别人要信守承诺,却管理不好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人,他的部门定下的目标往往不能完成,他的下属最大的特长就是为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找借口。
惠普新任女掌门人卡莉说:“这是一个你每天都要必须争取的事情。你就是不能说那是想当然的事情。信任和忠诚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竞争优势,但它需要你每一天都要去争取它,去保护它。”
那么,如何做到恪守承诺、按时兑现你的诺言呢?不妨参考下面的三个步骤:
第一,在做出任何承诺之前要深思熟虑。如果不能肯定自己能够实现就不要承诺,承诺要全心全意,要保证它能不折不扣实现。当你说:“干完这件事,我给你加薪。”你心里就要确保这个承诺能兑现。
第二,牢记兑现的时间,按时实现自己的承诺。
第三,如果发生了你事先难以做出合理预见的事情,而使你不能兑现承诺的话,应该立即开诚布公地与接受你的承诺的人重新进行商洽。这件事要尽快做,不要等到火烧眉毛之时。
如果人们知道你一般总能恪守承诺,而在无法实现时也会尽可能和他们进行协商,他们就会相信,你是一个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老板。你的命令不是圣旨,但你的承诺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对于你不能实现的诺言,最好今天就让员工知道,不要等到该兑现时,才强调不能兑现的客观原因,那样会让他们失望的。我们推崇的是许下诺言并勇于兑现诺言的守信作风。一个成功的老板,不应该随便乱开空头支票,既出言,则必兑现。
要明确管理的责任,并勇于承担
国外一家权威咨询机构做过统计:一家业绩出色的公司,管理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占40%以上。这些数据恰好符合著名管理大师戴明博士的观点:“企业出现的问题,有82%是由于管理原因直接造成的,剩下的18%也可以从管理上找出原因。”
都说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能力上必然要强于普通下属,因而将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下属自然是说不过去的。管理者作为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分公司的头儿,得了红花要给自己戴,惹了黑锅也要由自己来扛。
管理,说白了就是构建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在这个氛围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管理者实际上是一个环境工程师,其设计营造出来的环境,会直接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公司业绩的好坏。再形象点说,管理者是一把大雨伞,把所有的下属都聚在自己的伞下。如果雨伞本身质量好,又放对了位置,下属在这样的雨伞下自然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做事有劲头。如果雨伞破破烂烂,太阳出来汗流浃背,雨天淋得一塌糊涂,如此糟糕的环境下,下属怎么能有心情做事?
海尔的老总张瑞敏说过:“干部就该为下属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氛围。”管理者若想当好这把大雨伞,为员工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环境或氛围,就必须明确三个事实:
第一,管理者不是官儿,而是服务人员。
现代企业认为,管理者不再是靠个人意志领导团队,更多时候他要为下属着想,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为下属多提供“服务”。
许多管理者,往往把下属当成自己的对立面,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现代企业的员工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如果一个管理者过分喜欢显示派头,唯恐下属不知道他是当“官儿”的,结果只会遭到下属私底下的鄙视和不服。身为管理者,重要的是谦虚的风范,而不是耍威风的表现。
说到底,管理者不是官儿,而是服务人员。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下属提供服务的人,给下属一个好的做事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而不是做所谓的“领导”。
第二,管理者不是自己做事,而是组织大家做事。
某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和销售高低压电器设备的专业化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有员工30余人,3位销售人员,销售方式基本上是利用老总的关系再加上业务员的推销。2003年公司年销售额为1 500万元。
北京某高科技公司是高速公路、电信等收费系统的供应商。该公司的营销副总年个人业绩过亿元,由于素质好、文化层次高,公司客户大部分都是由他搞定。该行业接触的都是局长、处长和老总,其他业务人员没有经验搞不定,所以该副总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公司业绩却始终差强人意。
上述两个案例中的管理者工作都非常努力,也很善于利用关系,公司主要是靠他们两个人的业绩在支撑。遗憾的是,企业苦苦经营多年所取得的成绩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做销售出身的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大业务员”,更多的是奔赴一线,直面客户,自己把订单拿回来,那么他所管理的企业必然是发展不好,难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这种管理者有组织而不利用组织,站在组织者的位置上而不组织,只是利用个人的力量,而很少利用组织的力量。
假设这种管理者能够真正组织、指挥和带领一批人去做业务,即使这批人没有他本人优秀,但是坚持下去结果会如何?随着业务员的成熟和发展,公司业绩完全有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就是不要自己做事,而要组织大家做事。通过招聘、培训和管理,指挥一个团队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管理者要做整个系统的构建者,让每个下属都成为英雄。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越来越需要依靠团队和系统来生存和发展,每个团队或者系统中的个人分工力求越细越好,而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构建系统。当管理者构建的系统能够如流水线一般健康和谐地运转,就证明了他的工作是成功的。
很多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企业“不行”,需要通过外聘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根本原因是其构建的系统不行,或者说系统根本没有构建起来。当企业系统没有构建起来的时候,管理者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地理解企业不是靠一个人去支撑的,而是靠整个系统去支撑的。
针对大客户销售,企业如果没有建立清晰的业务模式,尚未形成自主开拓市场的能力和造血功能,营销队伍的培训、薪酬、激励及考核制度支离破碎,那么面对业绩和利润下滑,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管理者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会于事无补。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出色的原因不是管理者个人出色,而是其构建的系统出色。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很卓越,其背后更深刻的含义是他们构建的系统卓越。
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上述三点要素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管理者作用的最基本定位。只有明确认识到管理者的作用,我们才有可能把手下人管到位,把工作做到位。
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被誉为“地产界思想家”的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套在现代企业里已经行不通了,管理者必须首先把自己管好,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有可能把人管到位,把事情做好。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
第一,控制自己。
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灰心失望、信仰破灭,对别人产生嫉妒甚至仇恨的不良情绪,其副作用是巨大的。在管理者的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对手,而是来自不良的情绪。身为管理者,你会不会因为下属的工作出现失误而大发雷霆?你有没有因为与家人发生不愉快,而把一张阴云密布的“老K脸”带到了工作岗位上?如果有,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自己的一言一行缺乏应有的控制,经常失去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冷静和理性,任凭自己被情绪驱使。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稳重大方,慎重于一言一行,遇到多大的事情也不要大惊失色,因睚眦小事而引起的心理细微变化更不能显露在外。
如果你在处事时,总是感性大于理性,下属会认为你是一个幼稚、肤浅和不称职的管理者,心里对你嗤之以鼻,根本不想与你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有甚者,你的喜怒无常,不仅影响工作,还会招来下属的忌恨,这对领导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下属对你的不满,往往会使你在工作中进退维谷、寸步难行,稍有大的动作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说,在工作中管理者要做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第二,反省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有犯错误、迷失方向或者判断错形势的时候。“只有国王不会犯错”,这是英国人的幽默,实际上他们的国王不仅犯了错,而且还是极其愚蠢的错误,否则,查理一世就不会被送上断头台了。
既然一个人免不了会犯错,那么这个时候,能否自我反省,是否善于自我反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新主管,在工作中肯定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到经常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精益求精,你肯定会迅速成长起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些良好的习惯形成的结果,而反省自己是新主管首先应该具备的好习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好的方面精益求精,不妥当的地方力求改进。
加拿大工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在建造一座铁桥时,因为失误导致铁桥断裂倒塌,母校声誉受损。学院得知此事后倍感痛心,不惜重金将报废的铁桥买下,用这些废铁制成了百万枚校耻纪念戒指。每年该校学生毕业时,校耻纪念戒指就与毕业证书一道发给毕业生,以此来警示学校的每个毕业生,时刻注意反省自己,在工作中尊重科学,敬业精业,避免再次发生桥毁人亡的事故。
反省不仅是一种自我检查的活动,更是一种学习能力,是你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反省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没有良好的反省能力,不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你就很难认识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平时看似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也要时刻反省。“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许多危险因素往往是从小变大,到最后变得无法收拾。要想防微杜渐,就应该做到“一日三省”。
美国通用公司CEO韦尔奇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每个星期的星期六晚上,他总要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安安静静地检查反思自己:自己在工作上有什么地方没做好,哪些地方今后应该改进,自己有没有武断地做出决定,等等。对于这每周必做的“功课”,韦尔奇的理由是:若每年检查一次实施成果,则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可以改正错误;若每月检查一次,则一年有十二次机会改正错误;若每天衡量一次,则一年就有三百多次机会改正错误。所以,每天衡量次数增多,机会当然会相对增加。因为韦尔奇的工作实在太忙了,所以只能一周一次。正因为这样,韦尔奇才能领导着危机重重的通用公司一步步走向辉煌。
韦尔奇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能不说这和他坚持自我反省有着巨大的关系。
一代名主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国文化中早就有“镜考”一说,意思是以前人的得失考校自己的行为。可见镜子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具有修身反省的意义。人们每天都要照上好几次镜子吧,可是在照镜子的同时反省自己行为表现的又有几个人呢?如果人能利用照镜子的机会,利用照镜子的时间来常常反省自己,就一定能够获得职业的良好发展。你可以去按照下面的两种简单方法去做好自我反省:
首先,每天在笔记本上做记录:我今天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为什么没做好?为什么能做好?做好的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好?……然后给自己做个总结。每天或者每周都要抽出时间来做笔记,然后参照上次记录,看看自己是否有进步。
其次,利用每晚临睡前的5分钟~10分钟进行反思。坐下来,参照时间安排表,快速回放一天的情况,并决定第二天必须做的几件事,然后每天早上再用15分钟让自己集中精力,复习你将要完成的任务。
第三,激励自己。
绝大多数人不相信他们自己有能力实现愿望,因而他们也从不激励自己,反而是在关键时刻告诉自己:“你不行的,还是别做白日梦了”,“我天生就是如此,再努力也没用了”……这些消极的语言不仅使他们丧失了自信,同时也封住了他们的潜能。在职场上成功的总是那些善于激励自己的员工。
成功不属于那些妄自菲薄的人。它偏爱那些相信自己并时刻激励自己前行的人。激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来鼓励你的身心、振奋你的精神——当你知道某些名人有一万个消沉的理由却没有消沉的时候,你就不会因为一些琐事而过分烦恼;当你的周围充满鼓舞人心的事物时,你就很容易在事情发展不顺时继续前进;当你取得一些成就或者进步时,不妨给自己一点奖励,好好激励自己;将你所处行业最顶尖人士的照片贴在办公桌或者床头,树立目标说“我一定要做得像他一样出色”;起床后想象今天是良好的一天,尤其对于那些并不乐观的人,更要坚信这一点,事情往往会沿着我们期望的思路发展。当你坚信某件事时,这种自我暗示将直接影响事情的结果。
成功者在做事之前,就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结果他真的成功了,这是人的意识在起作用。人最怕的就是自己胡思乱想,自我设置障碍。做任何事,不要在心里制造失败,我们都要想到成功,要想办法把“一定会失败”的意念排除掉,增强自信心。
每天只要花5分钟进行3次有意识的、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们就能够清除掉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是几周的消极想法。就像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不断补充有益于健康的肉食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补充营养。有规律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快速改变一个人多年的习惯、态度以及思维方式。成功的运动员经常用这类暗示来提高自己的表现、康复身心和进行技巧的巩固。在上场之前,世界级的跳高运动员就常暗示自己已经跳过了横杆,而职业足球运动员则想象他们赢得了世界杯。总之,新员工总是能从有益的自我暗示中获得不错的收益。
卡耐基说过:“不能激励自己的人,一定是一个平庸的人,无论他的才能如何出色。”激励是我们生活的驱动力量,它来自于一种希望成功的愿望。没有成功,生活中就没有自豪感,在工作和家庭中也就没有快乐与激情。
第四,放松自己。
早晨,当你挣扎着睁开眼睛,发现天色已经大亮,再一看闹钟——天哪,闹钟停了!手机显示已经8点了,你起床准备穿衣服,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换的干净衣服了。匆忙地漱洗完毕后,你穿着脏衣服一阵风似地冲出家门,关门的时候才发现钥匙关在门里。
开车在道上,心里越急,车就越堵。刚坐在办公室的座位上,你发现一份重要的文件怎么也找不到了,急得满头大汗……还不到上午11点,你的血压已经直线上升,快要失控了。正在这个时候,旁边的秘书悄悄告诉你:公司的中层据说要发生大变动……太多的压力,使你眼皮直跳、胃痉挛、浑身乏力,明明已经很饿了,中饭时你却怎么也提不起胃口了。以上这些,是每个中层主管都可能遇到的麻烦。身为主管,你所要承担的注定比普通员工多得多。如果不能学会放松自己、缓解压力,你可能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那么,怎样才能赶走这些办公室坏情绪,给自己疲惫的身心减压呢?
(1)不妨跑到楼顶大声呼喊,把心中的不满和郁闷化作声音全部发泄出来。或者做体育运动,让自己大汗淋漓,然后洗个澡睡一觉。
(2)通过向朋友倾诉,减轻压力。当你的坏情绪涌上心头时,不妨先做做深呼吸,伸伸懒腰,之后给朋友打一个电话随便聊聊,你的坏心情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迅速化解。
(3)听听喜欢的音乐。轻松、欢快的音乐总能把你带到快乐老家,不管心情有多坏,只要听一听自己喜欢的曲子,你就会感受到你那愉快的心跳。当然,如果你能放声高唱出来,你的心情会变得更好。
(4)多往好处去想。当你心情不好时,想想同事曾经对你的赞美,想想老板曾经给你的关爱,你的心情一定会平和很多。
(5)互联网不仅仅是聊天、发邮件的工具,还应该成为你的职业发展的好帮手。网络中的BBS论坛可以为你提供职业交流、释疑解惑的平台。运用好互联网,你会发现工作轻松了不少。
(6)使每天的工作保持井然有序。有秩序的生活会使你每天头脑清醒,心情舒畅。每天上班前先调整下状态,然后把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先后列出来。下班前收拾好办公桌也是必要的。
(7)每天至少要保持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最好能够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回忆一些开心的往事,读一些有趣的书籍。
(8)与其为已经发生且无可挽回的事实破坏我们的情绪,还不如坦然接受事实。
除此之外,放松自己的关键,还在于有一颗平常心,保持一种良好的轻松心态。平时最好提醒自己努力做到:经常微笑、保持一颗童心和幽默感、学会镇静和宽容、身边有两三个好友、平时助人为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能够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通用公司的老总韦尔奇也曾说过:“对于职场来说,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于知识。”压力无所不在,关键在于你如何来应对这些压力。放松自己,改变心态,也是认识完善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规划自己。
企业管理专家认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规划:纵向发展,即职务等级由低级到高级的提升;横向发展,指在同一层次不同职务之间的调动,发现自身才能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又可以积累各个方面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向核心方向发展,虽然职务没有晋升,但是却担负了更多的责任,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公司的各种决策活动。
根据“职业经理人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经理人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明确定位。没有准确定位和规划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球员和观众都会兴趣索然。想在职业生涯获得稳步的发展,规划好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伟大的人物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们在现实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由此设计和塑造了自己。
巴尔扎克在年轻时办过印刷厂,当过出版商,经营过木材,开采过废弃的银矿,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取得成功,还弄得自己债台高筑。这不能不说与他缺乏自知之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关。后来,他发现了自己的写作天赋,潜心写书,终于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作家。
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连续12年登上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在35岁之前,乔·吉拉德却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换了40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甚至当过小偷。后来乔·吉拉德找到一个职业规划师,规划师认为他最适合做推销工作。乔·吉拉德听从了建议,短短三年之内就成为行业内的推销冠军。
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生活都体验一遍后,再挑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才是比较靠谱的一件事。身为管理者,注定要比普通员工付出更多,因为你不仅要管理部下,更要管理自己。只要你能够把上面的几点做好,相信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