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世界上最难的事儿
就在我正要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又去TED的官方网站上看了一眼安杰拉·达克沃思关于“坚毅”的演讲,这段约6分钟的视频,播放次数已经突破了1 000万,“grit”(坚毅)也正是因为这段视频一炮而红。几年前,我和她有过一面之缘,那时我对她的印象是“干练”,读完这本书,我想她本人就是“坚毅”最好的代言人。这不是因为她在书中所表现的一贯坚强,恰恰相反,她可能是我读过的少数会在书里写自己哭泣的心理学家。做研究生的时候,她被导师训哭过(对了,她的导师是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在本书写不下去时候,她也流下了眼泪。但是,在被导师训哭后,她写满了十几个笔记本,经过十多年的思考,她终于有了对坚毅的突破性研究,《坚毅》这本阐述她研究成果的作品一出炉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别以为我要开始给你们上关于“坚毅”的思想品德课,恰恰相反,我始终认为,一味鼓励努力和坚持,但凡你没有成功就是你不够努力和坚持的成功学都是不负责任的流氓行为。安杰拉·达克沃思所定义的“坚毅”是指对长期目标的热爱(passion)和坚持不懈(perseverance)。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坚持”都从内心感到为难甚至抗拒,大概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迫坚持了太久,为了家长的期望,为了更好的未来,也为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但是,没有热情的拼命正是很多人在坚持中只有痛苦的最重要的原因。我相信,很多人不是不能坚持,而是没有找到心怀热情的目标。事实上,环顾四周,不少人都在坚持一种“正确而无趣”的生活。我倒觉得,那些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压抑自己,如此生活的人其实也有一种“坚毅”,只是这样的“坚毅”带来的是个人生命力的丧失和社会创造力的毁损。坚持不懈的前提是找到你的热爱。这就如同婚姻,光强调恒久忍耐,用心经营,如果选错了人也是白搭。
当然,热爱也未必会让坚持变得总是可爱有趣,就像再好的婚姻也不是没有痛苦和折磨一样。在一个一切都必须有趣的时代,我们越来越不能接受痛苦和无聊。太多的成功故事似乎都是在轻松的玩乐间完成,那些成功者脸上的表情总是那么愉悦轻松,似乎那些受苦才能拿到的成功都不值一提。比起每天早晨4点起床的成功者,我们似乎喜欢传扬那些每天睡到自然醒,轻轻松松就少年得志的人。比起苦干的故事,我们似乎永远更喜欢偶像和神话,大概是因为这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对天才膜拜的虚荣,也让我们的内心得以平衡——“不是我不努力,是我没那个命”。可是本书也许会再次告诉你那句大实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安杰拉·达克沃思在研究了很多成功者后提出了她的成就公式:天赋×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即便你有天赋,两个公式中的努力依然不可或缺,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拥抱无聊和沮丧的能力,你可能也无法有所成就,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中都少不了一种叫作“刻意练习”的努力。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个过程可能一点儿也不好玩,甚至很痛苦,就像运动员一遍遍重复同样的动作,不断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一样。很多人很容易就把努力过程中的不舒服和不快乐归因为“我没有天赋”、“我不适合做这个”,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偷懒的借口。就像有人指出的,有时候“感觉好”(feeling good)也要让位于“有成长”(getting better),而最终的成长可能会让你收获游刃有余、行云流水般的巅峰体验,比如本书作者安杰拉·达克沃思所做的让人难以忘怀的TED演讲就是在经历了各种批评之后,刻意练习的成果。另一方面,既然安杰拉·达克沃思提出的成就公式是一个乘法公式,那也意味着如果你在某个方面天赋很低,就算付出极大的努力也可能没什么大的成就,所以选择努力的方向很重要。不过,就算你无法取得和高天赋人才一样的成就,你至少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辛勤的汗水未必能让你达成卓越,但是至少勤能补拙。当然,我们也完全没必要神化天赋,那不是天才的专利,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总有一些事情你做的比别的事情要好,这就像你在游戏中总会有一样相对来说更擅长使用的武器装备,只要经常练习,就会不断升级。
书中引用了尼采那句著名的“那些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但是也有很多人被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东西搞得更脆弱,就像有人得病痊愈后身体有了免疫力更加健康,有的人则健康受损甚至一病不起。这就涉及另一个核心问题了,坚毅的品质可以培养吗?特别是在我们成年以后?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而安杰拉·达克沃思则通过她的研究和实践乐观地认为,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坚毅(建议你在培养自己的坚毅品质前,先做一下书里的坚毅测试,以方便对照进展)。但是,成长的前提是你要有“成长心态”,即相信你自己真的可以改变,从这一点上来说,很多人不是输在努力,而是输在不相信努力。当然,努力与坚持未必能实现所有目标,很多艺术家和革命者都没机会看到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比如梵高和孙中山,但是这种努力与坚持能带给他们人生的意义感和成就感。现代人的空虚不再是无事可做,恰恰相反,他们有太多事忙不过来,以至他们常常怀疑这些事情究竟有什么价值,这种无意义感让他们更脆弱,也更容易放弃。所以书中也提到,当你知道为什么坚持,当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只对我很重要,对其他人也有价值”时,你就更容易克服困难。所以,那些把工作看作使命的人更可能坚持不懈,就好像有些人在爱上一个人或者为人父母后会变得更勇敢也更坚强一样,因为他们发现有人需要自己。
虽然本书讲到了很多成功者的坚持,但是毋容置疑,有关成功的影响因素太多了,你有天赋也够坚毅却可能没赶上好时代,你赶上了好时代也许还会遇到更强的对手,用任何单一因素来解释成功都是小看了造化的不可思议。不过,你也别太难过,你至少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这一生,比起不可控的成功,幸福也许更重要,也更切实。安杰拉·达克沃思也曾好奇坚毅和成功是否会牺牲个人幸福,为了回答这个疑问,她调查了2 000名美国成年人,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还是会像现在这样生活吗?”她发现一个人越坚毅,就越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即坚毅和幸福总是形影不离。我不确定这是因为坚毅的人更容易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选择中感受到了幸福,所以更容易坚持下去。无论如何,找一件你热爱的事情,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吧。无论是否成功,都努力活成一个让自己尊敬的人。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积极心理学推广者
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