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卖得好的前提是买得好
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是好产品(服务)?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我们在生活中不免经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但毋庸置疑的是,好企业一定有畅销的产品,如果没有畅销的产品,企业的利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企业利润状况糟糕,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企业“过日子”都困难,显然难以符合“好企业”的标准。可见,企业要越来越好,必然要有卖得好的产品(服务),舍此绝无他途。
相信没有哪个企业不想让自己的产品“卖得好”的,可是,产品如何才能“卖得好”呢?能良好地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必然不可缺少。举例来说,顾客买辆汽车,发现车门把手一拽就脱落了,发动机“三天两头”坏,得经常到汽车修理厂维修等,这种功能不稳定、质量不达标的汽车,显然难以称“好”。实际上,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产品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不少部件是企业从外部采购的。我们再以手机为例,手机上的听筒、麦克风、摄像头,乃至主板、CPU等众多部件都是手机厂商从供应商处采购的,假如使用手机时,某个部件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往往会“迁怒”于手机厂商,对该产品及手机厂商打心眼儿里给“差评”。
可见,产品要想质量好,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就要好;零部件有问题,往往会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中国有句古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就是说千里长的河堤,往往因为其中一个微小的部分出现蚁穴(相当于产品中某个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而被毁坏。在现实中,很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往往就是因为个别零部件出现了质量问题。
因此,产品“卖得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质量好,产品质量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各个零部件质量要好。由于产品的很多零部件不是企业生产的,而是供应商生产的,企业只是从供应商处采购来用,所以,企业只有做好采购,才能确保买到自己需要的零部件等生产原料。
产品“卖得好”,但是企业的经营成本,尤其是采购成本非常高,使得企业利润维持在极低的水平,这样的话,企业没有利润做保障,就难以有后续更大的发展,也不利于形成经营上的良性循环。故,企业既要实现产品“卖得好”,还要实现“利润佳”,企业有了客观的利润,才能持续提升内部员工的待遇,做更多的社会福利,更好地回馈顾客,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说“好”。可以说,成本是利润的“克星”,不能有效遏制成本、控制成本,即便企业一时“卖得好”,赚了些钱,也会很快被成本稀释掉。由于采购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比很大,所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就能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正因为如此,持续降低采购总成本一直是采购员要做的重要工作。
另外,不但要企业“卖得好”“利润佳”,还要“流程高效”,从而对顾客的反馈有快速的响应机制,在企业内部有高效的协调与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实现内部高效运转,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度整合,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相对来说,采购几乎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实现采购流程优化,本身就是对企业“流程高效”的落实。因此,企业只要做好采购工作,做到“买得好”,一定能够实现“卖得好”,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基于此,我们说:卖得好的前提是买得好!做到“买得好”,才能“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