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阅读:关于欧洲的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再别巴黎

身背大包,手提睡袋,在金色的夕照下,我又一次穿行在巴黎大学城布满梧桐和青草的校园。就要第四次作别巴黎了,竟生出些惆怅来。

四五月间,是德国公众假期集中的时段。借此我又多走了几个国家、几座城市,并再次把巴黎作为最后的一站。

玛莱区依旧行走着悠然自得的市民,蒙玛特永远躺满了消磨时光的情侣,香街两侧昂贵的咖啡馆总是不乏衣冠楚楚的客人,埃菲尔铁塔脚下、卢浮宫和圣母院门前还是络绎不绝的朝圣大军。只是这一次,我在塞纳河的岸边漫步得更加从容,就像是在拜访故交知己一般。

凭着一张博物馆通票,徜徉在分居塞纳河两岸的卢浮、奥塞、罗丹和毕加索博物馆,浏览那些永远看不完的绘画和雕塑珍品;置身荣军院,注视着拿破仑厚实雄浑的陵寝;移步先贤祠,在地下昏黄的灯光里,寻访着雨果、左拉、卢梭、伏尔泰,还有居里夫妇的棺木。巴黎空气中凝结着的,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人文气息,通达古今。

然而,每当搭乘巴黎拥挤闷热的地铁,看到某些街区脏乱污浊的环境,站在交通规则荡然无存的路口,相较于一贯秩序井然的德国,又会觉得不那么舒服。可这就是巴黎,欧洲屈指可数的大城市,既能承载贵族式的奢华优雅,也可以包容市井中的混乱浓艳。

在巴黎,最幸福的,还是与昔日清华园里的同窗好友,坐在中国城某家餐厅里,一面品尝在欧陆称得上地道的家乡菜肴,一面追忆曾经共度的年华。靠在窗边,看着店堂内外熟悉的黄皮肤黑眼睛,听着耳边南腔北调的各地方言,仿佛回到了清华南门或是东门外的某家小店。

在欧洲的一年多里,从未有哪一座城市勾起我如此多的记忆。就连巴黎大学城校园里的草坪和梧桐,也像极了工字厅前那片久违的风景。的确是到该回去的时候了。身未动,心已远。

图49 凯旋门夜景

图50 埃菲尔铁塔夜景

图51 卢浮宫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