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医院旧馆
不愧是医院,开工第一天我就得流感了
修复工程开工前,连续几天到市定古迹台大医院旧馆勘察,这真是件幸运的事情。以前,到这里不是看病就是探病,从没发现这历史轨迹的美。这次,算是豁然开朗了。
台大医院旧馆,是日治时期建筑师近藤十郎的杰作。建筑大致使用砖造为主、钢筋混凝土为辅,并大量采用石构造、洗石子面材作为修饰。近藤十郎的其他作品,像是西门红楼、建国中学的红楼等,也都有类似的手法。
¤这次(2008年12月)台大医院旧馆修复工程以第一栋与第二栋为主。碍于经费因素,仅针对屋顶、木屋架以及外墙等部分做修复。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工程与医院的运作同时进行,台大医院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病患出入,因此工程质量的精准度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标准,对整个团队而言真是相当大的考验。
台大医院旧馆的正立面车寄位置。每天从这里出入的人车相当多,因此光是施工鹰架如何搭设,就让整个工程团队想破头。
这是旧馆右侧塔楼的出入口。没想到被鹰架包覆之后,它还是不减优雅。
这样的风格与台北宾馆等同时期建筑有很大的差异。虽然语汇形式有点眼熟,但台北宾馆是以暗灰色洗石子为主,在视觉与象征上的效果完全不同。台大医院旧馆使用砖造,不论颜色与构法,感觉上更亲民一些。
市定古迹台大医院旧馆,可以说是相当特殊的砖造建筑物。依据个人经验,很多建筑物固然细致好看,一旦进入修复期间成为工地之后,往往会有一段黑暗期,直到完工后才得以“重生”。所谓非常建设之前的必要破坏,混乱似乎是每个工地现场的宿命。但是台大医院旧馆可不一样,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美的一个工地。即使被沉重的鹰架所束缚,它依然是以如此优雅的姿态站在那儿呢!
施工鹰架上的蓝色防护网,就像是滤镜般让砖造墙与石造圆拱有不一样的味道。
地下室圆拱构造内部
地下室圆拱构造外观
凸缝
凸缝
¤什么是凸缝?请看这张照片上半部的半圆拱,水泥缝突出墙面,让砖造有了立体感。在灰缝做法中,比较常见的是平缝,即灰缝与红砖同在一平面上,感觉比较平实。而凸缝或凹缝则算是比较特殊,会造就出阴影让红砖看起来锐利、具有立体感。
地下室圆拱构造内部
¤日治建筑的地下室基础,多为圆拱构造。这些圆拱构造其实是相通的,若腰力足够,其实可以从这端钻到另一端。这样的圆拱相通构筑方式,也让许多日治建筑的地底下,有更神秘、黑暗的角落。圆拱下方的高度通常仅有120厘米左右。等你钻进去后,高度会越来越低,甚至只有60厘米的高度。里面没有多余的照明,老旧的砖造与管线营造出来的气氛,感觉上有些诡异。
地下室圆拱构造外观
¤半圆拱里头黑暗的空间,便是地下室圆拱的部位。可以从砖造的颜色发现,圆拱下部的砖是不同时间砌的,它原本应该是个大开孔才对。此外,砖构造的灰缝是采凸缝,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会觉得墙面很立体,甚至多了些阴影。
神秘的水果堆
¤这是在台大医院旧馆第一栋建筑物的屋顶拍摄的。由红砖组成的山形墙壁,一般称为“山墙”。而山墙上有一个圆洞、圆窗,通常称为“牛眼窗”。牛眼窗外缘的一大串装饰物,因为是由泥组成,有人称为“泥塑”;也因为是成串东西堆出来的效果,有人称为“堆花”;甚至也有人认为是开模预制而成,所以称为开模的印花、装饰。
¤仔细看看这个装饰物的内容,那一串串的东西是什么?没错,就是水果。在这里,请允许鸿纬这样称呼“水果堆”。因为看起来就像是在牛眼两旁绑着两串水果。老实说,这水果堆可不得了。做工细致,看起来玲珑饱满。若你跟鸿纬一样站在鹰架上看,说不定还会想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吃。
¤水果堆里头到底有几种水果?大概有枇杷、林投、枣子、杨桃、莲雾、芭蕉、释迦、苹果、梨子、柿子。大家或许会觉得不是很好分辨,因为我们都只看到水果的“屁股”(脐)。这道理有点像是在祭祀时,见到水果“屁股”就像是“见财”(台语)。
入口正立面的中央上端,是台大医院旧馆相当著名的牛眼窗。这个牛眼窗相当特别,因为窗户的另一端不是室内,而是屋顶层的外部。简言之,这巨大的牛眼窗等同女儿墙。
由于台大医院平时进出的病患多,因次建议利用周六下午前往;若要进行摄影,则是在四点后接近傍晚时间会有绝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