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Ⅱ:清华学子心路历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开始独立,不再依赖

尹彦歆

刚一到园子,没有看到传说中热情洋溢、满面笑容,等着为我们提行李的学长。心里哇凉哇凉的我和小伙伴(我俩都是妹子)在楼下站着等了十来分钟,也没有等到一个志愿者。所以,我们只能当机立断,分两次把各40斤重的行李抬上了楼,累得手臂快脱臼了。我俩打趣道,“这真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办完寝室的手续,我们去综体和院系摊点报到。不得不说,我和小伙伴给未来的班主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们是完全自己打飞的来的,从成都飞到北京,没有家长陪同,住宿、交通等全程自己搞定,完全响应学校号召,“迈出成长第一步”。再然后,回到寝室打扫卫生,套被套,忙个不停。要知道,我在家是肯定没有干过这些家务的,所以我犯的任何低级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铺完床以后,发现多出一层窄窄的薄垫,一个国内长途打回家,才知道这叫褥子,应该垫在床垫以上。真正的第一次挑战是室友回来以后,拿回了二招的资料,转系。我必须为自己做人生规划,必须由自己来做出可能影响深远的决定。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整晚,和家长沟通,和父母的朋友交流,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前景和社会需求,我做出了转系的决定。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并将为此负责。这是我在园子里的第一大步。

2013年8月24日,终生难忘的一天,我的生日,成人的,18岁的生日。但很不幸,没有成人礼,只有因前一天连打两针疫苗而产生的不适:流涕、发烧、头疼欲裂。在床上躺着,回想在家时父母的关怀备至,顿时觉得委屈至极,眼泪唰就流下来了。我在床上躺着哭了许久,哭累了也就不想哭了。室友们都被拖去进行团队活动,只有我一个人。哭再久,圣诞老人也不会从天而降,还不如省点力气,下床给自己倒杯水喝。而且我也感受到了来自朋友和同学的温暖:有尚未见过面的男同学,主动提出载我去校医院;室友在活动之余,也发来短信问我情况怎么样……总的来说,我感受到的是温暖。那一天,我成人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自立自强。

或许我的自立自强总是与风雨有关。2013年9月29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和刚见面的清华同学,动身前往天安门,打算熬个通宵,等待第二天的升旗仪式。无独有偶,10月1日凌晨,暴雨倾盆而下。所幸同伴带了伞,只淋湿了一半。但看完升旗的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再次袭来的暴雨,冲散了我和同伴。被从头淋湿的我,只能在雨中狂奔,没有目的地,找不到方向,只是希望能躲雨。所幸,我随着同样狂奔的人群,找到一个废弃的地下通道。通道里拥挤、嘈杂、闷热、信号微弱。没有同伴,只有来往穿梭、兜售雨衣的小贩。无数次拨打她们的电话,都只有嘟嘟声,无人接听。被独自扔在这完全陌生的地方,或者说,城市。手足无措的慌乱,伴着冰凉的雨水,湿淋淋地黏在我身上。吸气,回想起一个月前同样的暴雨:那时的我因为才开始骑车,骑得特别慢,被室友落在最后。从最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助,到最后的孤注一掷,冒着大雨雷鸣,在雨中狂行。那一段路上如柱的大雨,浇灭了我的怒火,一点点扼杀了我的依赖心。到尽头,我只有一个念头:靠自己,你一样可以也必须要做到,因为没有人会无条件地陪伴你、帮助你。我甚至根本不应该怪罪她们,因为她们没有这个义务陪我淋雨。时隔一年,我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一幕,而且我相信在那个雨夜,我真正学会了自立自强。

思绪回到眼前的大雨,我渐渐冷静下来,停下了不断拨打号码的手指,开始思考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应该怎么联系上她们,然后卸下三分之二的负担。审视现状,手机里面有事先下好的地铁通,搜狗地图,加手机自带的高德地图、定位、指南针,应该可以找到最近的地铁站,搭地铁回清华。虽然之前只坐过两次北京地铁,但大概还是清楚的。钱包里有零钱,很好。雨衣,5米开外有小贩兜售,解决。我现在需要做的是一边等待,一边研究方位与路线,顺带把全身尽量弄干。或许天公作美,很快,雨势渐小。时机宝贵,因为没有谁知道雨什么时候又会忽然变大,就像它来得那样突然。一路跟着定位与地图,外加问路,我从天安门走到了西单。按照刚刚选定的路线,先搭4号线,再换乘13号线至五道口,走回东门取车。在地铁上,我收到了同伴的短信:她们已经打车回清华了。看到短信的瞬间,我觉得万幸,没有傻等,而是自救。倘若换作原来的我,一定会在那不停地打电话,直到手机没电。等到失去手机的帮助,或者收到短信才惊觉,就真是难回来了。自立走到这一步,算是真正的成熟。

后来的后来,还发生过许许多多小故事。一天天,我改掉了公主病,走到了如今的模样:自立自助,自强不息。

虽然没有运用过多的心理分析,但我觉得这个蜕变的过程,至少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有价值的心理样本。

这是大学,或者说成年,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我将妥帖收藏,保存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