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阅读——泡在书海里(1)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

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

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

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

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

“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

希望所有的家长无论身在何处,也无论条件如何,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做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好书,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听一个做生物研究的朋友说,他的女儿从小就喜欢黏着他,而他又非常忙,回家还要阅读文献、写文章等。他的女儿为了能和爸爸在一起,每当爸爸在书房的时候,她便待在爸爸的身边看书。起初,她看的是一些简单的书,后来就开始翻阅爸爸读的专业书籍,以至于在上中学的时候,她已经读了大量生物方面的书籍,并喜欢上了生物这门学科。高二的时候,她在全国生物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

突然想到了那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寻找模仿的对象,作为接触最多的、也是最亲近的人,父母便成了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

女儿小时候,我和先生都非常忙碌,但当闲下来时,我们都喜欢读书,女儿看到我们都在看书,便依样学样,作业做完以后没别的事情也读书。在我家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小说,女儿在看报纸。每当这个时候,家里会很安静,时不时有哗啦哗啦翻书、翻报纸的声音。这种情景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非常温馨。

先生有个习惯,无论去哪里,随身都带一本书,车上也时常放一本书,遇到堵车或者办事等候,都会看书消磨时间。女儿也有这个习惯,喜欢随手拿一本书,连到饭店吃饭或到医院看病,都会在等候的时候见缝插针看一会儿书。每当这个时候,旁边的人都会夸奖她刻苦。其实,这已经成了女儿的一种习惯,并不是刻意为之,因为读书可以让她充实自己、获得乐趣。

对孩子来说,家庭的氛围非常关键。父母为他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他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他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如果养成了好习惯,孩子终生受益;而养成了不好的习惯,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即使花费很大力气也不一定有效。

要创建学习型家庭,我觉得首先应该创建阅读型家庭。如果家长引导孩子一星期读一本书的话,孩子一年就可以读50本书。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所读的书平均每本一万字的话,那他每年的阅读量就有50万字。如果孩子阅读的书籍包罗万象,那么这个孩子的知识想不渊博都难,写作文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太困难。

女儿小时候有几个知识面很广的同学,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家长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环境。

一次,我在学校门口接女儿,跟他们班里一个叫嘉伟的男孩的妈妈聊天,她说,她的儿子有时候读书读到放不下手,甚至能读到半夜。因为喜欢阅读科技类图书,所以他每次假期的小制作都有创新,据说他还发明了一种玩具,风行他们班级。这个嘉伟因为阅读的图书类型偏科技,写出的文章看上去也很大气。

在一个家长QQ群里聊天,有位家长抱怨,他家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有时候连作业都不好好做。当时,我就简单地在群里对不同家庭做了一个小调查:晚上9点钟,一家三口都在做什么?有人回答:爸爸在打麻将,妈妈在玩电脑游戏,女儿在看电视。也有人回答:要是天气好,一家三口就会逛街。给出后一种答案的是一位女儿在上幼儿园的妈妈,我感觉为孩子营造的氛围也很温馨,牵着爸爸妈妈的手逛街,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给出前一种答案的是一位女儿上初一的妈妈,他们家一贯是这样的——晚饭后爸爸就出去玩麻将,妈妈开电脑玩游戏。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家庭氛围就不太健康。孩子看到的是爸爸妈妈虽然很忙,但都“不务正业”,给孩子树立的是很负面的榜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孩子的情绪多半是抵触的。

如果爸爸在单位忙工作,妈妈在家里做家务,那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虽然大家都没在看书,但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是积极向上的,都在努力做自己的事情。那种精神力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鼓舞,孩子也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事实上,我家许多时候都是这个样子,但是当我们都有空的时候,便愿意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家里能有读书的氛围固然非常好,但是,许多家庭可能没有条件,更多的是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

据统计,我国每年人均阅读量仅为4.5本,是日本国民年阅读量的1/9。在世界各国中,以色列人读书最多,年均每人读书64本;俄罗斯第二,年均每人读书55本;美国也正在实施年均每人读书50本的计划。中国人年均阅读量这么低,应该也跟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有关吧!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每年都会回几次老家。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有些家庭也已经富裕起来了。但是,许多家庭虽然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电脑都有了,却很少能看到书。家里如果有上学的孩子,就只能看到几本课本,再也没有其他书籍,就连报纸都鲜有人订阅。可以说,许多农村的家庭不是没有读书的条件,而是父母没有读书的意识。除了这些,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农村比较贫穷,孩子们还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条件。

现在的考试不像前些年只考课本内容,而是要求越来越宽的知识面和越来越活的思路,而阅读量相对少的孩子显然就不占优势了。让人更加担忧的是,因为阅读贫乏导致的知识贫乏,影响的是整个国民的素质。

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读书活动,目的就是增强公民的读书意识。不过,这些读书活动绝大多数是在城市,还不能有效地覆盖农村。对于广大农村缺乏知识的现状,希望全社会能够重视起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孩子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量。就算家庭藏书不到位,也应该在农村社区建立图书室,把孩子们从电视、电脑这些“电子保姆”身边拉到书本上来。唯有如此,国民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就算在阅读环境相对较好的大城市,也有让人担忧之处,那就是图书市场太过功利化。这些年,几乎所有书店的中小学生图书中,摆放在最显眼位置的总是琳琅满目的教辅材料,在这些教辅材料前选书的人也是最多的。而那些文化类、科技类的书籍则“门庭冷落”,就算有人买,也远远不及教辅材料热销。购买这些教辅材料给孩子的,正是广大家长。在许多家长的心里,教辅材料才是有用的书籍,因为对考试有直接帮助。实际上,除了考试之外,孩子心灵的滋养、情操的熏陶、知识面的扩展等,都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支撑。市场可以功利化,但我们家长却要从孩子长远的发展考虑,让孩子读那些真正能帮助心智成长的书籍,而不是只盯着教辅类图书。

希望所有的家长无论身在何处,也无论条件如何,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做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好书,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书店是我家的“第二书房”

对于那些工作非常忙碌、无暇照顾孩子的家长来说,与其假期把孩子锁在家里,让他上网或者看电视,不如把他送到环境好一点的书店或者附近的图书馆。我相信,到了书店或者图书馆,大多数孩子都会被吸引。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习惯的养成要靠父母引导,不如在这时候让他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将会让他受益终生。

我们一家刚到北京的时候,住的地方离海淀图书城很近,每当天气特别冷或特别热的时候,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便到图书城里去看书。先生总去昊海楼找他喜欢的书,我和女儿去得最多的是“希望少儿书店”。那是一个专卖儿童书的书店,门面不大,卖的书却很专业,老板也非常细心,在店里放了一些小凳子,来店里的小朋友可以坐下来读书。女儿那时候不识字,是要我讲给她听的。所以,每次一进那个书店,我和女儿就找几本书,然后选一个角落坐下来,我轻声地给她讲,她静静地听。就这样,许多个周末,我们就在书店度过了。现在回想起来,书店老板的模样还非常清晰,对于我们这些到店里“蹭”书看的人,他从来没有微词,临走的时候还会和善地跟我们道别。

那是一段很特别的经历,生活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苦,一家人在一起,总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而且其乐融融。正是当时的艰苦条件促使我们去书店躲避寒暑,这对于女儿从小就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功不可没。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自身珍贵的资源,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只要努力,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活得很精彩。

后来,女儿上了小学,我们的条件慢慢好转了,也从小平房搬到了清华校园里一个两居室的楼房里,家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不过,周末去书店看书已经成了我家的习惯,时不时地还会带女儿去图书城。我们母女去得最多的还是那个少儿书店,女儿依然会坐在小凳上看一会儿她喜欢的书,不过这时的她已经能自己读书,不用妈妈给她讲了。我们每次都会买几本女儿喜欢的书。那个老板依然很和善,我们临走时还会说:“欢迎再来!”

因为对这个小书店有感情,女儿小学时候所读的书,只要那里能买到,我都从那里买,而且还会推荐朋友去那里。

女儿喜欢到书店看书,因为书店的图书种类更加齐全,书香的氛围更加浓郁。更何况小孩子看的书一般都很薄,女儿一会儿就能翻完一本,就可以再拿一本接着看,如果专注一点,她一上午就能读好几本书。家里买的书再多,也不可能多过书店,而且在书店,每个人都在看书,小孩子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在书店里看书,许多孩子都会流连忘返。

女儿读四年级时的一个周末,我跟一个朋友要去西单办事,就带着女儿和她的儿子,把两个小家伙放到西单图书大厦的少儿图书区,告诉他们在那里看会儿书,我们办完事再回来找他们。当我们俩办完事到图书大厦找孩子们的时候,看到两个孩子席地而坐,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他们的身边,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像他们一样,有的人面前竟然堆了好几本,看样子是要大干一场了。几个工作人员穿梭在孩子们的中间,悉心地整理着这些小家伙弄乱的书架。

因为读了不少书,女儿小小年纪就“满腹经纶”,懂得的知识和道理似乎也比同龄人多一些。如今女儿长大了,我们一家对儿童读物的情结却依然非常强烈。

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能读书,并且读到好书,2013年先生开办了一家环境舒适的社区图书馆,起名叫“第二书房”,精心挑选了几万册孩子喜欢的经典和精品图书,供小朋友阅读。课后或者假期,有的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便把孩子送到“第二书房”。每次去第二书房,看到孩子在书架旁随意地翻书,或者专注地读着他们喜欢的书籍,我都觉得非常欣慰。

“第二书房”每个月都会统计小会员的借阅量。2015年一月读书最多的三个孩子的借阅量分别为178本、115本和108本。这样的阅读量一定可以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基础。如今,全国各地的少儿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家长不妨带孩子去那里看书。

有的家长觉得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中也有许多知识可供孩子学习,于是在孩子课余时间,让孩子长时间地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有一种说法,把电视或者电脑称为“电子保姆”,我觉得非常贴切,在“电子保姆”的“照顾”下,孩子确实很“乖”,但却会产生其他问题,比如有的孩子看电视多了就会目光呆滞、思维迟钝,而不愿意写作业,也有的孩子网络成瘾,等等。鉴于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的局限性,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学会适可而止,比如每天给孩子限定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时间到了就要及时制止。

相对来说,读书就是非常好的一种课外活动方式。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孩子在读文字的同时,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书上的内容转换成图画和影像,这种转化实际就是一种再创造。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读书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孩子在专注于一本书的时候,是可以废寝忘食的,而且会对书中情节不自觉地进行记忆。也就是说,整个读书环节,孩子锻炼了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书海无涯,书的种类繁多,知识能量丰富,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能更好地满足好奇心,书店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读书场所。

有书读,还要让孩子读到书

阅读的习惯要趁早养成,而阅读的环境对阅读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孩子多读书,家长就要想办法创造一个方便孩子阅读的好环境,不仅让孩子“有书读”,还要让孩子能“读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