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效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全世界70亿人口中,有60亿人都认为宗教能帮助他们实现长寿的理想,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科学告诉我们,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说对了。大量的实证数据表明,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比无神论者更快乐、更健康,也更长寿。1曾经有一项历时7年的研究,调查了全美范围内的90000名女性。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宗教礼拜的女性更不可能死亡,她们的死亡风险比其他女性低了20%。还有一项研究覆盖了3000名年长的妇女,结果发现,宗教活动可以预防认知衰退。2就算免不了性别差异——世界上长寿的女性信徒多于男性信徒,宗教活动也同样有益于男性的健康。

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宗教的保护效果主要体现在社会的层面上,与祈祷者本人的救赎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宗教可以把人群汇聚到同一个地方。美国有线电视节目《上帝使团》(God Squad)的拉比·马克·盖尔曼(Rabbi Marc Gellman)也对此表示赞同。他给美国记者泽夫·查菲茨(Zev Chafetz)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作家哈里·戈尔登(Harry Golden)有一次问他的父亲——一位无神论者,他为什么每个星期六都会去礼拜?老人告诉他:‘我的朋友葛芬科去那里跟上帝说话,所以我也去那里跟葛芬科说话。’”3

如果戈尔登的父亲跟葛芬科住在同一个村落里,或许他们就不需要参加每周的宗教集会了。事实上,加入宗教团体确实很像生活在同一个村落里。一方面,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公开的,每个人都能注意到你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如果你需要帮助,别人也能立刻知道,而且他们也更愿意为你提供帮助。

这种利他行为有传染性,它们可以把整个社区捆绑在一起。我的学术界偶像、脚踏实地的美国社会学家阿利·拉塞尔·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就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曾经认为,自己童年时代在缅因州特纳镇(人口5734)的家族农场里度过的夏日时光,完全就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琐事,比如帮她的阿姨给玉米田除草,或者给屋顶盖上木瓦。这些工作显然对10岁的孩童毫无吸引力。

当时,她还没有察觉到村落生活背后的秘密:交换自家烘焙的食物,互相照顾孩子,借用工具,分享知识,兴之所至突然登门造访……正因为有了这些随意而琐碎的行为,乡村邻里才能缔结长期维系的纽带。“人们之所以会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并不仅仅是为了做成这一件事;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加强他们之间的纽带。”她写道,“这样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们喜欢彼此的陪伴,不过它们也代表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在你需要的时候,我愿意提供帮助。在我需要的时候,你也应该来帮我。’村民们也会吵架,也会传递谣言,也会感到无聊,也会转身离开。但是,只要他们仍然生活在那里,他们就必须向本地的社区缴付道德税,时刻准备‘出手’帮忙。”4

科学调查也告诉我们,信仰宗教的人更愿意支付这笔道德税。信仰宗教的人会花更多时间参加社区的义务服务,拿出更多闲钱施舍给街上遇到的无家可归者,捐更多钱给慈善活动,捐更多血给血库。5跟无神论者比起来,如果信教者在捐款之前因为某种原因想到了上帝(或者其他某些超自然的“守望者”),削弱了捐款的匿名性,就会放大他们的利他之心。这是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兰·洛伦萨扬(Ara Norenzayan)和阿奇姆·谢里夫(Azim Shariff)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6

英国的早期研究证明,如果在公司的自助厨房里贴了一张画着人眼的图片(对照组看到的是一张静物图),人们就更有可能主动付茶钱,而他们付钱的概率是对照组的3倍。如果他们觉得有人正在观察自己,他们也更有可能捐款给慈善事业。7似乎在我们的大脑里,长着一个可以接收暗号的小型传感器,它能告诉我们在集体的环境中应该做什么。

根据杜克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谭竞志(Jingzhi Tan)和布莱恩·黑尔(Brian Hare)的研究,就算是倭黑猩猩——跟我们人类的亲缘性最近的灵长类祖先之一,也愿意打开活板门,与陌生的倭黑猩猩分享食物,只要它们在此之前发生过一丁点儿社交互动,而不理会潜在“捐助者”的倭黑猩猩就没有这么幸运了。8是不是在我们无法隐藏身份的时候,我们才进化出了利他主义?是不是只有到了这样的时候,我们才更有可能采取利他的行为?证据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任何一个曾经被网络喷子当作攻击目标的人肯定都深有体会,匿名制度可以掩护相当恶劣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感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受到别人的监视,你似乎就会变得更加文明。

不管互利互惠的动机是什么,不管是共情之心、内疚之意、上帝的愤怒、来世的许诺,抑或是邻居们正躲在蕾丝窗帘背后观察你的事实,总有一股宗教或村落的力量推动你以善行回报别人的善行。互惠互利的行为有很强的适应性。

创造村落效应

在人类的进化道路上,宗教信徒比不信教的人更有可能活到成年,留下自己的后代;他们的后代也更有可能活到足够大的年纪,留下自己的后代。洛伦萨扬和谢里夫推测,当人类定居点扩大到“你看不到他们的眼白”的时候,如果人们能想起上帝或者其他全知全能的超自然力量或许可以减少恶劣的行为,提升群体的信任感和忠诚度,让人们对群体成员更加慷慨大方。这种共同的宗教信仰最终会让社会群体变得更加团结,更不容易受到外部威胁的伤害。9

宗教还有另一个好处。在同一间屋子里跟众人一起祈祷、诵经、唱诗、摇头晃脑,会让人感觉良好。这种相互配合进行的社会仪式,往往是宗教集会中最主要的活动。我的朋友朱迪是一个世俗犹太人。我问她,为什么要去犹太教堂?她告诉我,宗教仪式能给她带来“一种不言而喻的社区感”。它还能促进血清素的释放,而这种神经递质有调节情绪和消化的作用,在创伤修复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正因为这样的活动能促使人体释放这些神经递质,所以进化人类学家莱昂内尔·泰格(Lionel Tiger)才将宗教仪式称为“大脑安抚器”。10它还可以传染。如果你曾经参加过宗教礼拜,曾经跟众人一同起立、坐好、鞠躬、下跪、唱诗或者鼓掌,你一定知道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又是多么难以抗拒。无论是跟大家一起跳波浪舞,还是集体向国旗敬礼,都能让人产生类似的集体感,仿佛你们已经融为一体了。

在同一个房间里一起做同样的事,能让我们感觉自己得到了他人的监督和关照,进而促使我们产生了相互信任的感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