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多沟通:熟练运用金字塔原理
【入职潜规则】1. 别指望伯乐从天而降拜你为上卿,能力是干出来的;2. 别指望进办公室就成为香饽饽,好人缘不是计较出来的;3. 别指望偷奸耍滑老板没啥反应是你聪明,老板通常是积攒型的;4. 无论是散播报怨还是说人坏话,你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5. 保持好心态,积极干活!
归类分组,将思路搭成金字塔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这时每个人都希望达到的沟通境界。但是当我们演讲、写作、汇报、管理的时候,却常常觉得不知从何说起,或者让对方感到混乱不清。
如何在沟通中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呢?美国麦肯锡的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写作了一本叫《金字塔原理》的书,介绍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后,作者离开了麦肯锡,开始向各行各业的人培训这一方法,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好评。当前,金字塔原理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沟通工具,被誉为“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课程”。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性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超出后,人的大脑会面临信息超载,有的人勉强可以记住9个,有的人却只能记住5个,而3个更好,1个最佳。这一现象被称为“奇妙的数字7”。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却常常不得不处理很多个信息,他们都超过“奇妙的数字7”。
例如,你打电话让老公回家的路上去超市采购以下东西:鸡蛋、盐、土豆、牛奶、婴儿纸尿裤、痱子粉、苹果、芹菜、葡萄、辣酱、酸奶。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发现还有东西忘记让老公买了,或者老公回家后发现少买了某些东西。
以上这些信息,可以归类分组后,搭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由于你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信息归类后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因此你每一层的信息数量都大为下降了。
再举一个例子:
你在办公室,忽然你的下属冲进来,对你说:“头儿,我最近在留意原材料的价格,发现很多钢材涨价了,包装纸也要涨价……刚才物流公司打电话来说要提价,我又比较了其他几家的价格,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说服他不涨价……还有,我们的竞争品牌最近也涨价了,我看到……对了,广告费最近花销比较快,如果……可能……”
你听完是不是一头雾水?听了半天你还不知道他究竟要说什么?或者要求你提供什么帮助?或者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他这样说:“头儿,我认为我们的牌子应该涨价20%,而且要超过竞争品牌。因为第一,原材料最近都涨价了30%,物流成本也上涨了;第二,竞争品牌全部都调价10%~20%,我们应该跟进;第三,广告费超标,我们还应该拉出空间,可以做广告……头儿,你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可行?”
这样是不是更清楚?这就是在使用“金字塔结构”。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当你要表达你的想法时,你是否面临过一言难尽、不知从何说起的困境?
比如,当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要求你介绍一下你自己;当你负责的区域销售额下滑的时候,你的主管要求你解释原因。类似的情况下,你怎样思路清晰地表达你的内心世界呢?
以面试为例,你可以把你的特点先罗列出来:
(1)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某名牌大学。
(2)在校成绩优秀。
(3)有与面试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
(4)没有与求职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
(5)善于学习新知识。
(6)学生干部的经历。
(7)热爱类似岗位的工作。
(8)精力充沛。
(9)热情开朗。
(10)相信勤能补拙。
然后分析以上特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断地进行抽象和概括。
你会发现,你有很多项优点,但是只有一项缺点是面试官清楚的。而你的某些优点恰好能弥补你的缺点……
最后,你可能发展出以下的金字塔结构:
如果你在面试之前对自己做过这样的思考,就不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了。而且当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做完陈述后,也许马上就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芭芭拉·明托归纳了自下而上思考的要点: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在表达之前,你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组织出来的,但在表达的时候却需要自上而下进行,这是一个重要的顺序。
如果你自下而上地表达,有两个风险:第一是容易被打断,第二是对方无法理解你的意图。
例如你陈述:
(1)要处理天猫店的日常业务,我需要每天加班才能完成。
(2)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被耽误了。
(3)当我参加公司会议的时候,天猫店的客服就没人做了。
(4)天猫店的页面美化需要专门的美编才能胜任。
(5)天猫店的业务在持续增长中。
(6)客户体验好的话,客户购买行为的转化率才能提高。
(7)我需要增加一个助理。
(8)我的助理需要懂平面设计。
(9)我的助理需要了解天猫店的业务。
……
你的主管在听你的陈述的过程中,你每陈述一条,都会刺激他的大脑做出一个反应。例如听完第一条,会想“你是不是想要更多的加班费”,听完第二条会想“被耽误的事情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他可能因为这些想法而立即打断你的陈述,或者先入为主地猜测你的想法,这都会影响到主管对你真实、完整意图的理解。
要让别人尽快理解你的想法,要先建立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达。
先说:“我需要增加一个助理”。
然后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工作量快速膨胀:
(1)要处理天猫店的日常业务,我需要每天加班才能完成;
(2)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被耽误了;
(3)当我参加公司会议的时候,天猫店的客服就没人做了;
(4)天猫店的业务在持续增长中。
另一方面是因为:
(1)客户体验好的话,客户购买行为的转化率才能提高;
(2)公司天猫店的页面美化需要专门的美编才能胜任。
接着分析增加一个助理的好处:
(1)可以兼做客服;
(2)可以优化网页;
(3)可以改善客户体验;
(4)可以节约加班费;
(5)工作得到及时解决。
再提出助理的任职资格:
(1)了解天猫店业务;
(2)懂平面设计。
你提出这些要求,是优是劣、是正是误、是利是弊,相信主管会做出正确的决断。
金字塔原理的“电梯原则”
“自下而上思考,自上而下表达”,金字塔原理的精髓就在这十个字当中。
运用金字塔原理,在沟通中的直接好处是让人能够迅速明白你的意图。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也许主管听你讲了一分钟就对你说:“我完全支持你的要求。天猫店很重要,尽快去招聘一个称职的助理吧!”
在沟通中有一个“电梯原则”,出自《麦肯锡观点》。
假设你是某个咨询公司的经理,为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你们team日夜工作了3个月,准备了厚达300页的报告,包括7个建议、36个改进措施以及8套详细的实施方案。为了证明这些结论,你们还准备了5本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的附录,当然还有几箩筐的原始资料。客户对提案也非常重视,安排了公司所有高管出席,并请到了CEO以及董事会的主要成员。你们当然更加兴奋,同时还将报告彩色打印,并刻录了光盘以便分发给与会者。提案的前天晚上你们team都再次检查了所有文字以及拼写无误,然后提早睡觉以便保证精力。提案当天你们神采奕奕,准时到达客户会议室,做好一切准备工作。CEO和高管们也已经落座,他们将目光投向你,期待着你精彩的报告。你清清嗓子,开口说:“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CEO先生,今天我们……”
突然董事会秘书匆匆走进办公室,对CEO耳语几句,他对你点头表示歉意后离开会议室,5分钟后他们回来,说到:“非常抱歉,今天的报告不得不终止,因为我们有个非常紧急的事情,我必须马上飞去纽约。”
在你们无奈的眼神中,他们匆忙离开。然而就在CEO冲进电梯的那一刻,“等等”,他挡住电梯门,对你招手,“能否利用我到停车场的时间,说说你们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这10多秒钟?你必须说出报告的主要观点?还要争取他的认可和支持?你感觉血一下子冲上脑门,然而,没有第二次机会了,马上冲进电梯,门一关上,你就转过身对着这一群人说:“我们认为……”
这就叫做“电梯原则”。
你能够用一句话浓缩你的年度营销报告吗?你能够用一段话说明你品牌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吗?你能够在三分钟内说明当前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三个解决方案,然后让老板做出决定吗……这都是“电梯原则”——简单清楚说明你的观点。如果你三句话说不清楚,那么你一下午也说不清楚。
要实现电梯原则,运用金字塔结构就会很有效,也会很简单。自上而下地表达,先从结论说起,先说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如此,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让人理解你。
掌握沟通的控制权
运用金字塔原理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让你掌握沟通的主动权,或者说控制权。
当很多信息和思想呈现在对方面前时,对方为了记住会自行归纳分组和总结概括,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而自上而下表达的话,你先提出结论和中心思想后,对方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逻辑推理和分析之上,并通过你最后逐一呈现的思想信息来验证你的结论的正当性,比较容易理解和认同你的结论。
换句话说,自上而下表达的好处是自己事先进行“自下而上思考”,但不让对方有机会“自下而上思考”。因此,当对方向你施展金字塔原理时,你在理解对方的中心思想后,如果想要找出反驳的破绽或者想要保持独立思考,那么你应该罗列对方最后呈现的所有思想和信息,然后不受干扰地自行“自下而上思考”。
另外,在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自上而下表达”。
比如你认为老板的某个方案行不通,你想反对,你通常这样说:“此方案的A处稍作修改,能减少20%的间接成本”,然后你观察领导的反应。如果领导没有反对,那你可以接着说:“此方案的B处反对的人较多……还有C处……还有D处……”其实你心里的结论是“此方案应推翻重来”。待你把要修改的地方一条一条讲完后,征求领导的意见,最终让领导自己去思考并形成结论:“这方案要推翻重来”。
500强工作法:给沟通注入情感
从心理的角度看,沟通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有效的沟通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
人与人之间由于认识水平不尽一致,有时会造成误解导致产生矛盾。如果我们能用心沟通,多注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样就会赢得时间,矛盾得到缓解。相反,如果只凭一己之见,忽视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最终就会伤害感情,影响人际间的交往。
1. 用心沟通
有一次,刘墉应邀在某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人际沟通的演讲。在谈到待人礼节这个话题时,他这样讲道:“我有个美国学生,有一天突然打电话来,说她需要一支狼毫毛笔,外面找不到好的,想跟我买。我说没问题,不但找了一支不错的狼毫笔,还翻出一支很好的羊毫笔。没过多久她来了,问多少钱。我说:‘笑话!这么深的交情了!送你的!’
各位可以想象,那美国学生一定会作出很惊喜的样子,因为我等于送了她一百多美金的礼物。可是半年后,有个中国学生对我说,那个美国学生又托她去中国城找毛笔。我说,奇怪了!她明明知道我多得是,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中国学生笑了,说:‘她说了!因为您不要她的钱,她不能再找您。’然后,那中国学生又说,‘教授啊!您不知道吗?有时候美国人要跟您买,您不卖,送他。他们会觉得您是暗示他,您不愿意卖。'”
《如何使人们变得高贵》一书中说:“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作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世界上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是说,要想与人相处,首先要学会用心沟通。
2. 注入情感
用心沟通要给对方注入情感因素。
客户:“我想要为未婚妻买一件很有特点的生日礼物,你是我的老朋友了,给我推荐一下。”销售人员:“啊,你看这条项链怎么样,价钱也是500元。我只收你原价的一半250元,另一半250元是我送给你们的结婚礼物。祝你们幸福美满,白头到老。”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说一举两得,既使客户享受到了半价的优惠,也得到了一份无价的情感馈赠,不但不会令客户觉得因半价而有失面子,还会因销售人员的这个大人情而收获意外的惊喜,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销售方式。
有时沟通不到位,并不是热情不够,也不是没有运用技巧,而是不善于利用情感,不会为双方的交流中注入情感因素。往往对他人的心理理解比较单一,看不到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往往把复杂、多样化的心理活动简单化、片面化,用同一种方式去应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不懂得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由于不懂得顺应对方的心理、争取对方的好感,因此就不能够利用对方的心理,获得对方的认可,这样沟通失败也就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