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工作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行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成功者的九条工作告诫】1. 不要把“说不定”挂在嘴边;2. 不要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域;3. 不要拖延工作;4. 不要认为细节不重要;5. 不要表现得消极;6. 不要认为理论上可以实施就告成了;7. 不要让别人等你;8. 不要把改善工作能力都寄托在公司培训上;9. 不要推卸责任。

不做懒散人,不做三等人

有一个故事:一位游客看见一个渔夫在海边躺着晒太阳,便问他为什么不出海捕鱼。渔夫反问为什么要出海捕鱼,游客说可以卖鱼赚钱。渔夫追问赚钱用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买更大的渔网、更好的渔船。渔夫问要更多的钱干什么,游客说那样就可以不干活了。渔夫问不干活了干什么,游客就说可以永远在海边晒太阳了。

口令绕到这里,渔夫最经典的一句话就说出来了——你看,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游客的态度代表了职场行动者,渔夫则是懒散一族的代言人。

在今天这个追求轻松生活、崇尚悠闲主义的浮躁时代里,劝说人们去当工作狂似乎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了,人们会认为你是怪物。称赞别人“你很懂得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得心花怒放。

时尚类报刊杂志纷纷开辟专栏,关切地提醒人们“你太累了,该歇歇了”,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安逸、享受的主题。这种不负责任的享乐倾向,塑造出了一批批懒散、叛逆的“懒散一族”。

然而,目前的中国是否真的富足到了可以让人们停下来好好享受的程度?我们的工作负荷是否真的到了急需减压的时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不经努力就可轻松获得成功的天赋?如果不是,我们怎能不勤奋工作?

商业巨子李嘉诚曾对媒体说过:“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双手辛勤劳动换来的;20岁至30岁之间,事业已小有基础,那十年的成功,百分之十靠运气好,百分之九十仍是由勤奋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四成了。”几年后他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会自谦那是运气,很少有人会说那是辛勤劳动以及有计划的工作换来的。我觉得成功需要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需要勤奋工作,不断奋斗而取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运气,但也不会有很多;现在呢?当然还要靠运气,但如果没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掉的。”

想成为企业中最受欢迎的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行动是必要条件。当然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老板,但没人相信一个公司老板会重用一个懒惰的家伙。你不做老板,想象一下你是老板的时候你会重用哪种人。在如今这个讲究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一个懒惰的人是没人会重用的、没人会喜欢的,就算是做朋友,条件都有所欠缺,这一点你永远也不要怀疑。

有些人将“工作狂”看成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狂”吃饭没准点,睡觉没规律,工作没日夜。但现在的心理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工作不满的情绪甚至比没有规律的起居作息更有损健康,而对工作的满足感,则对健康有利。”

有一位医生在当了十年的执业医师之后赚了一笔钱,于45岁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国,每天从事他最喜欢的两样休闲生活:钓鱼、打高尔夫球。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医生一年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继续做执业医师。朋友们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位医生实言相告:“连续一个月钓鱼和打高尔夫球把人都烦透了。没有工作形同坐牢,后来我在美国跟许多移民一样,成了‘三等人’。

朋友们好奇地问:“什么叫‘三等人’?”

医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饭,吃完饭之后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后就是等死了。这样等了一年实在让人受不了,只好回来再上班了。”

虽然说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但是,拿“闲”所带给我们的痛苦和“忙”所带给我们的劳累相比较,我们仍会发现,“忙”中有乐趣,而“闲”里只有愁苦。因为工作不仅是一个人获得生活费用的途径,更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过惯了上班生活的人,一旦让他赋闲在家,让他不必再早晨六点起床、七点钟吃早饭,为的是赶七点半的公交车去上班;让他不必再把领带打好皮鞋擦亮胡子刮干净,为的是在主管、同事或下属面前有个整洁的仪表,他一定会整天闷闷不乐,因为他的生活失去了重心。

西谚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颇能解释为什么在最新一份调查中有近35%的美国人愿意长时间工作,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意味着经济繁荣和更高品质的生活。

你当然有权选择最轻松、最惬意的工作,但是,老板也有权选择最卖命的员工。如果对上司交办的事情和其他部门的工作能推则推,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了。

唐骏说:“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为了实现更好的、更大的工作成就,或是为了加薪也好、提升也好,你必须不断地奋斗。刻苦地训练专业技能尤其必要。敬业精神更像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到上司欣喜赏识的面前。

今天比昨天更努力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决定着他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你之手。一个天性乐观、对人生充满热忱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洗马桶、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浓厚的兴趣。

我们有时候应该站在老板或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你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给人家一个交代。这是一个人最起码应有的职业素养,也是良心与道德的问题。如果你的员工偷懒懈怠,你会做何感想?再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把眼下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你也许认为自己志向远大,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不适合做这些具体、琐碎的小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连这些琐碎、具体的事情都做不好,你又怎么可能去做成轰轰烈烈的大事呢?

假使你做事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假使你对你所做的事感觉到厌恶,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喜爱,而只觉得其为一种苦役,那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会有很大作为。

许多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奶酪、衣服、公寓的一种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他们不把工作当作一个锻炼能力的东西,一个训练建造品格的大学校。

他们不懂得工作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最优良的品格,让他们在奋斗、努力中去发挥出他们所有的才能,去克服一切成功路上的障碍。他们不懂得毅力、坚忍以及其他种种高贵的品格都是从努力工作中得来的。一个抱怨、鄙视自己的工作的人,他的生命绝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结果恐怕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扬扬地谈起了自己在海军学院毕业时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里·科费将军不但没有夸奖他,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吗?”这句话使吉米·卡特惊愕不已,很长时间答不上话来。

但他牢牢地记住了将军这句话,并将它作为座右铭,时时激励和告诫自己要不断进取,永不自满和松懈,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最后,他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远进取的精神登上了权力顶峰,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卸任后,吉米·卡特在撰写回忆录时,曾将这句话作为书名:《你尽最大努力了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惜结果却令人失望。”说这话的人,是否真的尽了最大努力呢?未必!他们把做得有点儿累视为尽了全力,其实还远远未能充分发挥潜力;或者一曝十寒,并未时时努力。

我国台湾企业家王永庆说:“有压力感,觉得还不够好,做出苦味来才会不断进步,一放松就不行了。”只是感到有一定压力并不等于竭尽全力,“做出苦味来”,才说明你已努力到十分。

请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他的合作伙伴保罗·艾伦是如何“做出苦味来”的:

1974年12月的一天,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听说微型仪器公司的老板罗伯特生产出了微型电脑,预感到电脑向家庭普及的时代已为期不远,那么,他们这种软件天才的前途将妙不可言。但当务之急是跟罗伯特携手合作,以便在软件市场上占得先机。

他俩当即跟罗伯特联系,表示愿意为他的微型电脑提供软件。罗伯特表示,至少有50个人提出要给他提供软件,而他只想看结果。谁先提供了成熟的软件,他就跟谁合作。

盖茨和艾伦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必须抢在别人的前面。一连8个星期,他俩在哈佛大学的电脑房里埋头苦干,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当感到非常疲倦的时候,就躺在工作台后打个盹。一醒过来,又接着干。最后,他们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了一个能在微型电脑上运行的软件,并与罗伯特达成了合作。以此为契机,他俩成立了微软公司,并最终称霸软件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轻易成功,已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隐含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以汗水乃至鲜血为基本色调的。你必须逼出自己的全部能量,然后才能心想事成。

从平凡的工作中脱颖而出,一方面由个人的才能决定,一方面则取决于个人的进取心态。这个世界只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大开绿灯,直到他的生命终结。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以赚钱为第一目的,为了达到这个基本目的,老板们常常要解雇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员工进来,这意味着每天都会有一些常规的整顿工作。不管业务多么繁忙,这种优胜劣汰一直在进行中,不仅仅是在经济萧条时期。那些无法胜任工作、不敬业的人,都将被摒弃于就业大门之外,唯独拥有一定的技能并且努力工作的人被留下。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努力找工作。今天比昨天更努力的员工,将会是企业中最受欢迎的人。

做好了,才叫做了

有一次,一个法国农场主驾驶着一辆奔驰货车从农场出发去德国。一路上凉风习习,路况良好,法国农场主不由哼起了小曲。可是,当车行驶到了一个荒村时,发动机出故障了。农场主又气又恼,大骂一贯以高质量宣传自己的奔驰公司骗人。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用车上的小型发报机向奔驰汽车的总部发出了求救信号。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天空就传来了飞机声。原来,奔驰汽车修理厂的检修工人在工程师的带领下,乘飞机来为他提供维修服务。

一下飞机,维修人员的第一句话就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但现在不需要很久了。”他们一边安慰农场主,一边开始了紧张的维修工作。不一会儿,车就修好了。

“多少钱?”看见修好了,法国农场主问道。

“我们乐意为您提供免费服务!”工程师回答。

农场主本来以为他们会收取一笔不菲的维修金,听到这些大吃一惊,“你们是乘飞机来维修的呀!”

“但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才这样的。”工程师一脸歉意,“是我们的质量检验没做好,才使您遇到了这些麻烦,我们理应给您提供免费服务。”

法国农场主很受感动,连连夸赞他们,夸赞奔驰公司。后来,奔驰公司为这位农场主免费换了一辆崭新的同类型货车。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100多年来,奔驰一直在购车人群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使得他们销售产品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好了,才会让人印象深刻。不断对自己提出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才能让你自己不断得到提升,也使得别人对你的工作刮目相看。

当年,爱迪生全力以赴地投入关于电灯的研究,他尝试各种材料用来做灯丝,如稻草、麻绳、炭化的纸、玉米、棉线、木材、马鬃、头发、胡子以及铝和铂等金属,总共达1600多种。最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研究,他终于找到了一种灯丝,这种灯丝能够使得灯泡持续发光45小时。但45个小时之后,看着灯丝慢慢熔化,他说道:“如果它能坚持45个小时,再过些日子我就要让它烧100个小时。”

果然,两个月后,灯丝的寿命达到了170小时。当时的《先驱报》整版都用来报导他的研究成果,诸如“伟大发明家在电力照明方面的胜利”“不用煤气,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却光芒四射”“15个月的血汗”……

面对这一切,爱迪生并没有太得意,他对欢呼的人群说道:“大家称赞我的发明是一项伟大的成功,其实它还在研究中,只要它的寿命没有达到600小时,就不算成功!”

这次事件之后,源源不断的祝贺信、电报和礼物中从世界各地飞来,关于他的传闻也各种各样。所有的这一切,爱迪生都置若罔闻,他还是默默地待在自己的实验室,进行一次又一次改进灯泡的试验,600小时的目标达到了,他又提出更高的目标,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样灯的寿命最后达到了1589小时!

虽然当时的人都对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件事赞不绝口,但是如果灯丝一直都是只能坚持燃烧45个小时,那么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抱怨的。不要满足于身边人的褒扬,你自己应该清楚你的能力怎样,能把事情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别无选择,必须努力把事情做好。

一位叫丽莎的房地产推销员,她的工作十分出色,引人注目。顾客们都愿意找她帮忙解决问题。丽莎就是以优质的服务征服顾客的,即使买房以后,顾客仍能感受到她服务的魅力。

比如:她注意了解供水是否正常。如果前房主拆走了水管,便马上退一部分定金。她也帮主顾安装电话。丽莎做工作很仔细,她知道当地某学校某年级学生教师的比例,甚至叫得出老师的名字。她能说出郊区火车月票的价格——精确到美分。她还告诉顾客快车上只有20分钟开空调的时间,等等。

每当新住户搬进新居前,她会准备一份礼物,并在到来的第一天与他们共享一顿美餐——她知道刚搬家时做饭还不方便,第一天晚上她会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共进晚餐。她还安排新来者加入当地的俱乐部:她了解住户的宗教信仰,与当地教堂联系:“这里有新教友,见见面怎么样?”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丽莎做到了这些,她从各方面尽力帮助新住户迅速融入社区生活。

积极而有成效的行动不仅会让你收获一个完美的工作结果,更会让你自己感觉良好,更有自信,提升你的状态,让你产生继续工作的持久动力。

既然去做,就做好吧。这是对你自己的工作负责,更是对你自己的生命负责。

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就像世界上出现锁以后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钥匙一样,问题与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每一个员工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达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好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我们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这样不仅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更使我们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占尽先机,处于领先地位。

最棒的员工就是能正确做事、更懂得做正确的事的人,他们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张弛有度。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向,也善于安排时间、控制节奏,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即便再忙,也极有规律。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试想,在一个工业企业里,员工在生产线上按照要求生产产品,其质量、操作行为都达到了标准,他是在正确地做事。但是如果这个产品根本就没有买主,没有用户,这就不是在做正确的事。这时无论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多么正确,其结果都是徒劳无益的。

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思想。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做正确的事”是由企业战略来解决的,“正确地做事”则是执行问题。如果做的是正确的事,即使执行中有一些偏差,其结果可能不会致命;但如果做的是错误的事情,即使执行得完美无缺,其结果对于企业来说也肯定是灾难。

对企业而言,倡导“正确做事”的工作方法和培养“正确做事”的人与倡导“做正确的事”的工作方法和培养“做正确的事”的人,其行为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保守的、被动接受的,而后者是进取创新的、主动的。

麦肯锡公司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曾指出:“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这是一条对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告诫,他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正确的道路”(正确的事)在哪里,那就先停下手头的工作,先找出“正确的事”。

找出“正确的事”这个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有时候,一个问题会摆到你的办公桌上让你去解决。问题本身已经相当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冲向哪个方向,想先从哪个地方下手,正确的工作方法只能是:在此之前,请你确保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很有可能,它并不是先前交给你的那个问题。

其实,让工作高效卓越的方法是十分复杂的,就跟医学问题一样。病人到医生的办公室说自己有一点发烧。他会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嗓子痛、头疼、鼻子堵塞。医生不会马上就相信病人的结论。他会翻开病历,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然后再做出自己的诊断。病人也许是发烧,也许是感冒了,还可能得了什么更严重的病,但医生不会依靠病人自己对自己的判断进行诊断。所以,要搞清楚交给你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更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事实。

下面,我们介绍几条根据“正确的问题”做正确的事的一些快速高效的工作方法:

1. 统筹安排做事顺序

即考虑做工作时采取什么样的顺序最合理,要善于打破自然的时间顺序,采取电影导演的“分切”“组合”式手法,重新进行排列。

2. 改进原来不合理的工作方式

原有的工作方法未必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对原有的方法加以认真分析,找出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使之与实现目标的要求相适应。

也可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目的的各种设想,从中选择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3. 对经常性的问题,统一处理

即用相同的方法来安排那些必须时常进行的工作。比如,记录时使用通用的记号,这样一来就简单了。对于经常性的询问,事先可准备好标准答复。

4. 合并处理,分类解决

如果有两项或几项工作,它们既互不相同,又有类似之处、互有联系,实质上又是服务于同一目的的,就可以把这两项或几项工作结合为一,利用其相同或相关的特点,一起研究解决。这样自然就能够省去重复劳动的时间。

5. 适当安排休息

尽可能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劳战,如写报告需要几个小时,中间可以找人谈谈别的事情,让大脑休息一下;又如上午在办公室开会,下午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

做正确的事不仅仅是指选择自己所爱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它还包括许多其他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大家在工作中慢慢体会。

不完成任务决不放弃

有的人确定了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也正确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和恰当的发展路线,也制定了完美的计划书,也信心百倍、踌躇满志地启程了。但最后还是铩羽而归,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如果你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你的人生就会少许多遗憾。

史蒂文·凡韦伯曾经给出了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计划+行动+坚持不懈。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可是要真正做得就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出现不能坚持到底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懒散拖拉、缺乏激情、畏惧困难和挑战、偏离目标、受到干扰、精力不够集中等。这就需要找出自己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在行动中注意避免这些问题,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 当机立断

有了计划你就必须立即行动,拖拖拉拉不是成功者的作风。如果你不是那种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人,那么你一定需要培养自己的行动力。要学会从现在做起,要强迫自己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使自己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也许你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也许你在做了之后因为结果不如你想像的那么美好,你就会后悔。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行动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行动却肯定不会成功。卢赛里·波尔曾说过:“我宁愿为我所做过的事而遗憾,也不愿为事情没做而感到遗憾。”

2. 灵活前进

工作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靠苦干、实干;另一方面也需要灵活机动地干。所谓灵活机动,主要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准备几套实施方案,环境在变,行动也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就能避免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使设计落空。

在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同时,还要学会迂回前进;在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有所创新。

3. 克服困难和阻力

成功属于坚持不懈的人。我们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可能是曲折的。应该要敢于直面困难和阻力,我国学者程社明曾说:“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没有空白点。每一种环境、每一项工作都是一种锻炼,每一种困难、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机会。”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敢于克服困难、不畏险阻、坚持到底的精神。

美国著名学者安东尼·卡索,从他亲自策划和主持过的上百次民意测验中,整理和归纳了美国500家大企业创立人成功的要点和原则,得出的“创业十要”中就有这么一条:做一件事坚持到底最重要。

卡尔文·柯立芝也有同样的观点:“世上任何东西也不能代替坚持不懈。才华不能,有才华不成功的人数不胜数;天赋不能,有天赋没有获得回报的人不计其数;教育不能,世界上充斥着受过教育的流浪汉。坚持不懈和坚强的意志才是万能的。”

4. 有效行动

有效行动,是指行动要始终围绕着目标而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自己的行动加以强化和约束。

(1)集中力量向目标发起进攻。集中力量,包括集中精力、脑力、时间、物力、财力等一切可调动的“能量”: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不将力量最大限度地用于追求目标上,而为很多别的事情分心或“分力”,到最后你就会发现收效甚微。

(2)排除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马克思曾说过:“直奔真理,不要东张西望。”那么你呢?你可以对自己加以审视和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直奔目标而没有东张西望呢?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有不少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对于那些无益于目标、没有多少价值的活动应该尽力避免。记住那些成功者的话:永远不要让你的私事优先。

(3)行动不要偏离目标航道。你对于目标的行动往往会受到一些阻力或者是受到自身习惯的影响而偏离轨道。因此你必须时时检查自己的行动,一旦发现有偏离就及时加以纠正,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

(4)不受他人的影响。有的人明明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脚踏实地地为目标而努力着,但由于和周围的人不一致,就产生了迷惑,最后被周围的人所影响,调整了自己的方案和行动,却不再是最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的行动了。就像舞者按照自己的节奏起舞一样,不应受身边人的干扰和影响。

有的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甚至一些讽刺、打击,就开始动摇了。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因为自己的目标并不一定非要得到他人的赞同。只要是自己认准了的目标,就要坚持走下去。

由此我们也可以引出成功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即“荡秋千”原理。“荡秋千”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

第二,后一次所达到的高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分解目标的作用,使目标相对更容易实现。

第三,秋千荡得越高,所拥有的空间就越大,所拥有的机会也就更多,你需要学会利用和把握。

第四,秋千会从高处滑落到低处,就像人生中一些不可避免的低谷和挫折。每一次你都要鼓起勇气从最低处坚持着走出来,没有一次次的低谷,换不来更高处的清风扑面。

第五,每一次荡起来,都会在心中定下一个将要达到的高度作为目标,这样你才会一步步达到梦想的最大的高度。

将“荡秋千”的原理应用于追求目标的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对准目标,主动积极地展开行动,并且坚持不懈,才能到达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500强工作法:立即行动,马上去做

立即行动既是一种习惯,又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比尔·盖茨曾说:“想做的事情,马上去做!当‘马上去做’从潜意识中浮现时,就应立即付诸行动。”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努力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主动地工作

你只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才会自信。这样,在处理事务时,头脑才会保持清醒,内心的恐惧和犹豫也才会消散。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找到处理这些事务的最佳方法。

2. 不为自己找借口

“明天”“后天”“将来”之类的词汇跟“永远不可能做到”的意义几乎是等同的。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清理自己的思想,不要让消极拖延的情绪影响了我们行动的路线。

3. 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时才开始行动

因为永远都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候,这种渴望完美的想法只不过是一个幻想。

4. 立即开始做手中的工作

如果你在工作中接到新任务,要学会立刻着手工作。这样,才会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一步步排除困难。如果一味地拖延、思考,只会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更多的问题,这将不利于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新成绩。

5. 坚持到底

做事善始善终才会有结果,如果朝三暮四,不能自始至终地达成一个目标,每一次都半途而废,是不能出任何成绩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很普通的计划,如果能够有效执行并且深入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完美”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有所收获,后者只是前功尽弃。

6. 立即行动不等于鲁莽蛮干

积极行动并不等同于鲁莽蛮干。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筹划,这样,才会把问题处理得更妥当。如果仓促上阵,鲁莽行事,就会把事情搞砸。

没有行动,一切梦想与计划都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会永远停留于幻想中。只有行动,才能为我们的工作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立即行动,立刻去做,才能有效掌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