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忧,无所执:唯有淡然欢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放下心中的负累,邂逅最真的自己

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别人眼里的幸福

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脱不下来。我们疯狂地转动舞步,一刻也停不下来,尽管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脸上还得挂出幸福的微笑。当我们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终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为人生画上句号时,才发觉这一路的风光和掌声,带来的竟然只是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

人生来时双手空空,却要双拳紧握;而等到人死去时,却要双手摊开,无法带走财富和名声。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就会对许多东西看淡。幸福的生活完全取决于内心的简约,而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外在的财富。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戴维斯。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戴维斯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踱来踱去,越踱越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慢慢地,旧物件挨个儿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戴维斯穿着睡袍坐在帝王气十足的书房里,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戴维斯被一件睡袍胁迫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则是被过多的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胁迫着。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内心深处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自尊和虚荣不断膨胀,着了魔一般去同别人攀比,谁买了一双名牌皮鞋,谁添置了一套高档音响,谁交了一位漂亮女友,这些都会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一番折腾下来,尽管钱赚了不少,也终于博得“别人”羡慕的眼光,但除了在公众场合拥有一两点流光溢彩的光鲜和热闹以外,我们过得其实并没有别人想象得那么好。

男人爱车,女人爱别人说自己的好。女人们常常期盼自己能够过上那种光鲜亮丽的生活而以此让别人羡慕。一定意义上来说,人都是爱慕虚荣的,不管自己究竟幸福不幸福,常常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幸福而伪装。人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被外在的事物所左右。你的生活实际上与他人无关,不论你幸福与否都与他人无关,而一旦你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别人比较的基础之上,或者建立在别人的眼光之中,那么你就很难感受到幸福。幸福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受的,人活着不是为别人,更多的是为自己。

《左邻右舍》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男主人公的老婆看到邻居小马家卖了旧房子在闹市区买了新房,就眼红了,非要也在闹市区选房子,并且偏偏要和小马住同一栋楼,而且一定要选比小马家房子大的那套。当邻居问起的时候,她会很自豪地说:“不大,一百多平方米,只比304室小马家大那么一点!”气得小马老婆脸色铁青。过了几天,小马的老婆开始逼小马和她一起减肥,说是减肥之后,他们家的房子实际面积一定不会比男主人公家的小。男主人公又开始担心自己的老婆知道后会不会也让他一起减肥了。

这个故事看起来虽然很好笑,但是却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人将自己的生活沉浸在了一个不断与人比较的困境中,被生活之外的东西所左右,岂不是很可悲?

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之中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悲哀。人生本就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更是不多,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活一次?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脱离总是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参照系?

当我们把追求外在的成功或者“过得比别人好”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的时候,就会陷入物质欲望为我们设下的圈套。它像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脱不下来。我们疯狂地转动舞步,一刻也停不下来,尽管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脸上还得挂出幸福的微笑。当我们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终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为人生画上句号时,才发觉这一路的风光和掌声,带来的竟然只是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

心灵当如“寸丝不挂”

在人生中,有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困难在于你总是把抉择当作抉择;简单在于你不去考虑抉择问题,遵循生命自然的规律去行动。

女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渴望拥有魔鬼身材和漂亮脸蛋,能够与自己的白马王子相伴终生,以及拥有光彩熠熠的人生……我们想拥有的太多太多,所以生活不再是一种享受,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其实,幸福与快乐正是源自心灵的简单。

周国平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活。哲学家听说了,也感到疑惑不解,就去问农民。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他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上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不得不说农民的这个回答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从内心深处佩服他。如果他进行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被卷进了漩涡,片刻之间就会失去性命,而他还在山坡上思考,救妻子重要呢,还是救孩子重要?我想,也许等不到他继续往下想救妻子还是救孩子的利弊,洪水就把他的妻儿都冲走了。

人心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但生活其实十分简单。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响而痛苦抉择,便会懂得生命简单的快乐。

玄机和尚心想:“我整日打坐,是逃避吗?打坐,就是为了心无杂念,如果靠打坐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打坐和吸食鸦片有什么两样呢?”他眼神中充满了迷惘,目光渐渐黯淡了。然后他起身去拜见雪峰禅师,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雪峰禅师看着眼前的这个人,觉得他虽然有向佛之心,但是本性中有许多缺点不自然地表露了出来,于是点点头,问道:“你从哪里来?”

“大日山。”玄机和尚答道。

雪峰禅师微笑着,话里却暗藏机锋:“太阳出来了没有?”意思是问他是否悟到了什么禅理。

玄机和尚以为雪峰禅师在试探他,心想:“连这个我都答不上来的话,这几年的学禅,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了吗?”便扬着眉毛说:“如果太阳出来了,雪峰岂不是要融化?”

雪峰禅师叹息着又问:“您的法号?”

“玄机。”

雪峰禅师心想:“这个和尚太傲了,心里装的东西也太多了,且提醒他一下吧!”于是问道:“既然是玄妙的机子,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玄机和尚心想:“就这个也能考住我玄机和尚,真是太小瞧我了!”

雪峰禅师看他这样固执,不由得感叹道:“我用机锋来提醒他,他却和我争辩口舌,自以为是,却不知心中已经藏了多少名利的蛛丝!”

玄机和尚看雪峰禅师无话可说,便起身准备离去,脸上还是那副得意的神态。

他刚转过身去,雪峰禅师就在身后叫道:“你的袈裟拖地了。”

玄机和尚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来,见袈裟好好地披在身上,只见雪峰禅师哈哈大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所谓寸丝不挂,就是指心里不要装事,不要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你;人不如少思寡欲,活得简单一些好。

在人生中,有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困难在于你总是把抉择当作抉择;简单在于你不去考虑抉择问题,遵循生命自然的规律去行动。

大凡简洁而执着的人常有充实的人生。一个人若时常追求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苦难则没有尽头,不仅贪欲无度,烦恼缠身,而且日夜不宁,心无快乐。因为复杂,往往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为奢侈,极有可能断送美好的人生。

心灵因为“寸丝不挂”,每每能找到生活的快乐;平凡是人生的主旋律。

不妄执,你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好

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晶,源于佛家的“无所往而生其心”。人生本来就有许多的忧愁烦恼,如果一直惴惴于心,就会将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强加于身的负担放下来,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放手是一种美,懂得放手,就能轻松自在,省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可摆脱许多缠绕人生的羁绊。

有个人出门办事,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入了深谷里。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悬荡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了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此人如见救星一般,赶快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吧!”

“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

“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您的话呢?随您说什么,我全都听您的。”

“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开!”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坑,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因此更加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

我们想明心见性,就要遵循佛陀的指示,把手放开。在悬崖处,把手放开才能得救,否则拼命执着,怎好救你脱离险境呢?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放不下。如果我们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样能够放下,便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禅的宗旨,就是要我们对一切既要提得起,更要放得下。

人为什么有烦恼?为什么有痛苦?因为妄执。佛法对此只有一句话:“放下。”但是,人就是那么可怜,偏偏放不下。

女人喜欢怀旧,因为放不下曾经的美好往事,所以常常不快乐。这种放不下将脑中塞满了旧的东西,新的东西又怎么能充实进来呢?所以,人们在念念不忘旧的东西时,往往会错过新的东西,如此以往,人常常会处在怀念过去和惋惜失去之中。而真正放下那些发黄的记忆,迎面而来的可能就是你一生的幸福。

一天,有源禅师去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禅师,您也要用功修道吗?”

慧海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禅师又问:“怎样用功呢?”

慧海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禅师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吗?”

慧海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禅师又问:“哪里不一样呢?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慧海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的确,我们时常是梦中想着醒时,醒时又牵念睡中,心不能安宁,手足无措,总不自在,但又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羡慕成熟女人举手投足间所流露出来的韵味,她们的端庄、干练;等到中年的时候却又开始羡慕年轻女人拥有的青春、活力。正如慧海禅师所说,用功之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只是我们常常“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

放手了,我们才能真正抓住生命本身的乐趣。放下了,我们才能得救。

放下时不执着于放下,自在;拿起时不执着于拿起,也自在。

其实哪里有什么放下与拿起呢?只不过有时我们需要放下,有时需要拿起,而我们该拿起时拿不起,该放下时放不下。该放手时须放手,不论是拿起与放下,都不要互相掺杂,那才是真自在。

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晶,源于佛家的“无所往而生其心”。人生本来就有许多的忧愁烦恼,如果一直惴惴于心,就会将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强加于身的负担放下来,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从而真正地做到“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爱那个不完满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将自己的缺点放大,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的人一定是不会快乐的,而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自身的缺点。当你觉得自己很“拿不出手”的时候,别人或许正在羡慕你的才能。

读大学的时候,有个班级每天中午都要上演一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就是“才艺大观”。按规定,班内的每个人都要参与,而且是一天一个人上台表演才艺,可以发表演讲,也可以说段子、讲笑话。只要能展示你自己,并且大家爱听爱看的,无论什么节目都可以。

有一天中午,轮到小齐上台表演,他是班内男生堆里最靠后的一个,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外貌形象,倒数第一的准是他。只见他慢腾腾地走上讲台,摘下他那顶作为道具用的西部牛仔帽子,先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清清嗓子开始演讲:

“从身材上看,不用我说大家也可以看出,我属‘三等残疾’之列。但大家知道么,我比拿破仑还高出10厘米呢,他是1.5米,而我是1.6米;再有维克多·雨果,我们的个头都差不多。我承认我有些未老先衰的迹象,还没到二十岁便开始秃顶,但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的鼻子略显高耸了些,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但圣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这肥厚的嘴唇足以同法国君主路易十四媲美,而我的粗胖的颈脖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沉默了片刻,小齐继续说:“也许你们会说我的耳朵大了些,可是听说耳大有福,而且塞万提斯的招风耳可是举世闻名的啊!我的颧骨隆耸,面颊凹陷,这多像美国独立战争的英雄林肯啊;我那后缩的下颌与威廉·皮特和哥德斯密不分伯仲;我那一高一低的双肩,可以从甘必大那寻得渊源;我的手掌肥厚,手指粗短,大天文学家丁顿也是这样。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

当小齐做完他的演讲走下讲台时,班级里爆发出久久不息的掌声。小齐的这次演讲,不仅在于他的风趣幽默与妙喻连连,更在于他教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我们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缺点中无法自拔,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将自己的缺点放大,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的人一定是不会快乐的,而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自身的缺点。当你觉得自己很“拿不出手”的时候,别人或许正在羡慕你的才能。

不是我们不够优秀,而是我们太难为自己,难为到我们自己也为之伤心、失落。一个人最闪光的时刻就是很自信的时候,想要自信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寻找自身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缺点。一个外貌条件不出众的人可以比一个先天条件优越的人更有魅力,就是因为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并且阳光、开朗。

生活中难免会有缺陷和不如意的地方,面对一些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不妨快乐接受,坦然面对,不要和自己过不去。这样,我们就能够驱散心头的忧虑,让快乐进驻。

看淡了,想开了,就可以重新开始

生活中注定有悲伤与快乐,人如果总盯着不快乐的事情,那么幸福和开心只会躲着你走,你体验到的也只有悲伤。忘记悲伤,重新开始才是正确的选择。

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但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为此备受打击,一病不起。

这时,一位过路的僧人得知这个情况,便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来到他的床前,从怀中摸出一面镜子让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边,一个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地把尸体埋了。

书生正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的丈夫掀起了盖头。书生不明就里,就问僧人为何给他看如此景象。

僧人解释说:“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安葬的人,那个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听后豁然开朗,病也渐渐地好了。

书生为什么会病倒?就因为他太在乎、太执着,对未婚妻始终放不下。当僧人向他解释了未婚妻的情况后,他就能从心底将这件事放下了,病自然也就好了。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无常》,无常就是没有定数,是佛禅对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的经典概括。释迦牟尼佛告诫世人,一个人要学习超然物外,不要执着于万事万物,因为尘世间万事万物均是无常。

禅宗祖师说过一句话:“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意思是说,有一只蛀虫咬树的皮,人们忽然发现蛀虫咬的形状构成了花纹,看上去好像是鬼神在这棵树上画了一个符咒。其实,那都是偶然,偶尔成文似锦云。这就说明一切圣贤的说法以及佛的说法都是对机说法,都是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既然世间的一切都是偶尔成文的,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人们常常会因为亲人的离去,失去一段恋情等而伤心不已,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能从这样的悲伤中走出来,无限制地放大了自己的情绪,不仅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难受。而生活总是在正常和无常中度过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失去恋情是无常中的正常。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如同书生与他未婚妻之间的缘分一样,有离开的,肯定也会有为你驻足的。所以,你完全不必沉溺于自己设置的伤感氛围中,一切的伤感、不平都是因为过于执着。看淡了,心灵才能释然,心情才会好;想开了,精神才能超然,日子才快乐。

生活中注定有悲伤与快乐,人如果总盯着不快乐的事情,那么幸福和开心只会躲着你走,你体验到的也只有悲伤。忘记悲伤,重新开始才是正确的选择。

人生本无常,又何必太执着?生命中有太多的偶然,茫茫宇宙有太多的不确定。我们像鱼儿一样生活在尘网中,越挣扎越紧。回头想一想,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冲破这网罗,而是应该学习怎样超脱尘网,不被它罩住。

我就是一道风景

珍爱自己,让个性伴随你,自信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每日拭亮一个太阳,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告诉自己:我就是一道风景。

每一个人都是无价之宝,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肯定自己的价值。就如著名作家毕淑敏女士所言:“我们要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悲观地对院长说他活着没有什么意义。院长听了便交给男孩一块普通的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男孩一脸迷惑地接下了这块石头。

第二天,他忐忑不安地蹲在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叫卖石头。出人意料的是,竟然有许多人出高价要买这块石头。男孩记着院长的话,没有卖掉石头。回到孤儿院后,院长要他明天拿着这块石头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然有人出比昨天高出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男孩拒绝了。最后,院长叫男孩把那块普通的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比昨天又涨了十倍。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这块石头被人传扬成“稀世珍宝”,参观者纷至沓来。

男孩疑惑地问院长:“同样是一块石头,为什么价钱会差那么多?”院长亲切地说:“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是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懂得珍惜自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人生最大的损失,除丧失人格之外,就要算失掉自信心了。当一个人没有自信心时,任何事情都不会做成功,就像没有脊椎骨的人永远站不起来一样。要学会在小的事物中体会成功的愉悦,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心,在自信中提升自我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会斥责自己骄傲自满、自私狂妄、缺乏修养、心态异常……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我们轻视自己、埋没自己、亏待自己、奴役自己、委屈自己、束缚自己、作践自己、压抑自己,使心灵在阴影里煎熬、挣扎。

曾经有这样两位音乐家,其中一位因为一些原因被调到乡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可等他回来,人们发现他依然精神饱满,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着说:“怎么会老呢,到哪里都是音乐,每天铡草我都是打着拍子来铡的。”

另一位也有同样的遭遇,他却在初期就自杀了。他并不是不爱自己,而是不会爱自己。当音乐这种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他便也随之毁灭了自己。

一样的遭遇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在善待自己方面,显然第二位音乐家更为不幸。

懂得并学会爱自己,不是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生活中,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施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茂盛的树。

懂得并学会爱自己,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暗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的时候,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撑一柄避雨的伞,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情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懂得并学会爱自己,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和健康;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和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依无靠的时候,亲自去砌砖叠瓦,建造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哪怕你一无所有,你仍然有理由珍爱自己。我们始终都在走一条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始终都在营造一处风景,一道涂抹着个性色彩的风景。路在延伸,风景依然亮丽,我们把夕阳走成了朝霞,把寒冬走成了暖春……

珍爱自己,让个性伴随你,自信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每日拭亮一个太阳,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告诉自己:我就是一道风景。

“苦中作乐”比“苦尽甘来”更实际

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任何一秒对于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无法重来的。幸福无法“零存整取”,你需要在每分每秒中去体会,而不是把所有的幸福“储存”起来,尝遍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全世界只有四个人。四个均为20岁的年轻人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50年内还清本息。

第一个年轻人先挥霍了25年,用生命的最后25年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70岁时仍然一事无成,死去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奢侈”。

第二个年轻人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岁时他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就死了。他的遗照旁放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吃苦”。

第三个年轻人在70岁时还清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去世了。死亡通知单上写着他的名字——“执着”。

第四个年轻人工作了30年,50岁时他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20年,他成了一个冒险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70岁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都记得他的名字——“智慧”。

这四个年轻人所贷的巨款就是时间,而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生命银行”。

这则寓言隐喻了四种人生态度——奢侈、吃苦、执着和智慧,而真正获得幸福的只有智慧。奢侈与执着自不必说,吃苦不当也不会得到回报。不少人辛勤工作一辈子,却过早地被“吃苦”所压倒。要知道,我们的人生并非只有“苦”,并不是“苦”都可以变成甜;人生短暂,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何不学做那个智慧的年轻人,苦乐俱享?

不是所有的苦都可以变成甜,人们应当清楚这一点,不要年纪轻轻就背上沉重的负担。人的精力有限,所做的事情也有限,所以,不要把力气浪费在不必要的“苦”中,让自己成为“吃苦”的牺牲者,这样做并不伟大,你的牺牲也没有价值。

其实,生命就像一场旅行,有既定的路线也有路旁美丽的风景。有时候,人太在乎目的本身,一门心思扑入其中,就会忘记生命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同样值得珍惜,等到老去的时候,才惊觉自己只顾着追求和赶路,却从来没有轻松地享受过。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悲哀吗?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任何一秒对于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无法重来的。幸福无法“零存整取”,你需要在每分每秒中去体会,而不是把所有的幸福“储存”起来,尝遍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就是旅行。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生命过去了就不可能重来。与其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好好过呢?寻找生命本真的乐趣,不因任何顾虑而战战兢兢,不为任何流俗而生活压抑,这样在生命的终点,就不会因为突然觉悟而痛悔不已。

活着,就尽情地享受人生。有人说:“幸福与否不在于目的的达到,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及其过程。”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情景就是这样的。珍惜现在,尽可能地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吧!

生活中拂逆的事情有很多,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际遇不是个人力量可以左右的,而在复杂多变,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环境中,唯一能让我们笑对困境和压力的方法就是“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做到随遇而安。

不难发现,会享受人生的人,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不在于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在于成功或失败,而在于会数数。“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十分简单的数数法,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种智慧。

姑娘,你有权利捍卫自己的幸福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姑娘们,如果你有想要的生活,就有权利自己去实现并努力捍卫它。

千年的封建礼教传承下来,对女子的唯一规范是“三从四德”。所谓的“德”,便是中国传统道德中对良家妇女的品德规范:女人不要跟男人争尊卑高下,女人天生就不如男人,命里就是男人的附庸品,是家里逆来顺受的小羔羊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女人天生只能受制于男人和家庭。所以,数不清的文人儒士推崇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是,女子的“德”究竟让女人得到了什么?贤惠持家是女人的本职,无私奉献是女人的美德。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贫穷的家庭,有一个或多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家里无法供所有的孩子上学读书,于是贫穷中的父母为了实现出人头地的希望,让家中的女孩们辍学,要么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要么早早嫁人以换取丰厚的彩礼,用全部的精力来供家中的男孩读书。这种故事被人们大肆宣扬,作为一种正面的道德风尚被各种舆论媒体所肯定。

但接下去的故事呢?男孩很爱学,也很争气,考上了名牌大学,接着出国深造,然后成为社会的精英人士,娶了一个美娇娘,然后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看望白发苍苍操劳一生的爹娘。可那些为了男孩儿被牺牲掉的女儿们呢,似乎消失在了人们眼前。没有人知道,她们已经被生活磨去了青春光彩,没有文化,没有学历,只能窝在贫穷的夫家继续相夫教子……

故事中的女人是被牺牲被遗忘的角色,即使她们有所回报,也只是博得几声赞美和男孩发达后一些微薄的资助,可她们的命运却被定格了,她们仍然在底层挣扎,无论经济还是精神上。

对于这种道德陷阱,女人们也一直在反击,比如三国时的蔡文姬,宋朝的李清照,都是被世人所敬仰的才女;还有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孟丽君也成为世人口中的传奇;更有能者如武则天,登上封建阶级的最顶峰,笑拥天下。

现代的女人不要被所谓的“德行”束缚,让大好青春变得索然无味。女人有女人的方法,不要怕被别人指戳。更不要去实践所谓的牺牲美德,让自己的人生沦落。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同样的家贫,同样有一个弟弟要上学,被父母要求退学供家里的“香火”读书。但这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女孩,这时她已经上高三了,成绩非常好,她坚持要上大学,并且以自己假期打工挣学费为条件,换得了学习的权利。周围很多人都说这个女孩不懂事,不能体谅家里,女孩自己也很难受,但她顶住了压力,凭着实力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上大学后,她没再要家里一分钱,学费是申请的贫困助学金,而生活费则是在课余时间打工获得,还有一些剩余可以寄回家中。后来女孩留在大城市工作,待遇丰厚,全家都跟着享福。曾经苛刻批评女孩的众人这时反过来用一种羡慕的目光来看她,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大学中就可以挣钱,她无疑是那个贫穷家庭的希望。

曾经被人认为无德的女孩用自己的勇气获得了美好未来,曾经被人诋毁谴责的“不孝之女”成了众人点头称道的“大孝女”。当她的家人都盼着她“牺牲”自己供弟弟读书时,她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靠自己的奋斗改写了命运也回报了家人,她的这种远视较之“自我牺牲”的美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姑娘们,如果你有想要的生活,就有权利自己去实现并努力捍卫它。

不要将自己埋没在悔恨里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要牢牢地记住这些话: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不说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汉灵帝时,太守孟敏出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瓦罐),只见他掉头不顾,径直前行。名士郭泰奇之,问其故,他答曰:“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

打碎了瓦罐,的确是件让人懊悔的事,但故事中的孟敏却偏偏“掉头不顾,径直前行”。这说明他善于权衡利弊,深知后悔埋怨远不如轻装前进,不再计较已有的损失,而且干脆利落,只管向前!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前进的征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权衡利弊,因为豁达开通远胜于独自悔恨。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正确,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后悔不已,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是蠢人之举了。因为,人生没有返程票,世上亦没有后悔药。

昨日的阳光再美,也映射不到今日的画册。你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卡耐基说:“20年前,我是一个杞人忧天的大学生,常常稍一受挫便闷闷不乐,焦虑得无法入眠。想起做过的事,便后悔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方法,对出了口的话后悔说得不够恰当。

“有一天,我们班聚集在科学实验室,波尔·布朗特威博士早已在那边等候。他的桌上放了一杯牛奶,当我们坐下来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杯牛奶上,心里揣测着那杯牛奶和卫生学有什么关系。老师突然站了起来,牛奶被打翻了。博士叫我们过来仔细看牛奶杯的碎片:‘仔细地看啊!你们要永远记住这个教训,牛奶已经打翻了,就算你再怎么懊恼,也不可能再收回来。也许会想到,刚才小心点不就得了?但已经迟了,所以我们只好把牛奶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对未来从长计议。’”

也许会有人认为“覆水难收,悔恨无益”是陈词滥调,而不屑一顾。虽然这是老生常谈,却蕴含了深沉的智慧。所谓谚语,就是人类长年累积的生活体验、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

漫长的人生之路充满了许多未知未卜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变的,我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改变一定的条件而使之转化;另一类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无论我们付出何种努力,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当我们面对后者时,就得面对现实,做出积极乐观的反应,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

乔治五世在白金汉宫的墙上留了下面这句话:“教我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为过去的事后悔。”叔本华也说过:“能够顺从,就是你在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要牢牢地记住这些话: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一颗初心,保藏生命的灵性

每一位佛都在放光,何以众生看不见呢?因为被业力盖住了,所以看不见佛光。等定慧到了,只要一定,自身光明随时都可以跟佛的光明相接。打起坐来,不管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黑漆一团,这就证明地狱在面前。因为内心污染得厉害,光明就被遮盖住了。

明朝有个人叫袁了凡,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很准的人,算他未来的事情一一应验。于是袁了凡就有了一种“顺天应命”的人生态度,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

有一年,他去拜访一位名叫云谷的禅师。云谷禅师对他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进品德,就可以改变命运,并引经据典作为证明。

袁了凡告诉禅师,按算命的说法,他考不上进士,而且没有儿子。

云谷禅师问:“你想想,你能考上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

袁了凡想了很久,说“不应该”,并承认他性格上有很多缺点,急躁,心胸不开阔,不能容人,有时还仗着聪明来压别人;任性,说话不注意,以及太喜欢干净,脾气不好,冷漠,说话多,喜欢喝酒,喜欢彻夜长玩,不保养身体等。他认为这都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应该有福气。

云谷禅师先肯定了袁了凡的说法,随后说:“你今天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改正……务必要积德,务必要宽容,务必要有爱心,务必要爱惜身体。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的你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就像你是今天刚出生的(和过去一刀两断),这就是你精神生命的再生……”

袁了凡相信云谷禅师的话,在佛前进行了忏悔,并且表露心愿,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云谷禅师给他一个“功过格”,让他每天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

从那天起,袁了凡每天都提醒着自己。他感觉生活和过去不同了,过去是放任自己,而现在是时时警觉。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敢做不好的事情,害怕得罪天地;遇到别人恨他、诋毁他的时候,也能有度量宽容了。

他做了一本空表格,起名叫《治心编》,每天做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有记录,看自己做的善事有多少。后来,他的性格大大改善,而命运也越来越好。

通过改正错误、不掺杂念地行善积德、修身养性,袁了凡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找回了内心的灵性。

一个遗失了生命灵性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人,我们当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寻找生命中的灵性。

朱慈目居士对佛光禅师说:“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佛光禅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

朱慈目说:“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绝,就是不想持,但那声音仍像泉源一样会自动流露出来。”

佛光禅师说:“这其实很好啊,表示你学禅已经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

朱慈目说:“谢谢禅师的赞叹,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疑惑地问:“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朱慈目说:“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静念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很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启示道:“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朱慈目说:“我为什么不知道呢?”

佛光禅师说:“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你而去了。”

朱慈目听后,豁然开朗。

真心没有了,这就好比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家的家门。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迷惑呢?原因就在于虚妄遮蔽了真心。

每一位佛都在放光,何以众生看不见呢?因为被业力盖住了,所以看不见佛光。等定慧到了,只要一定,自身光明随时都可以跟佛的光明相接。打起坐来,不管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黑漆一团,这就证明地狱在面前。因为内心污染得厉害,光明就被遮盖住了。

一个人一定不要被社会污染得太严重了,保持内心的纯洁,保持自我的灵性,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