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节俭生活(1)
怎样过得像百万富翁一样
《邻家的百万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是一本对真正百万富翁的生活进行了全面透彻研究的书。它抛出了一些惊人观点。比起我们在《福布斯》看到的亿万富翁,多数百万富翁都过着更像普通百姓的生活。
成为亿万富翁,要冒巨大的风险,又要非常走运,有时还要靠一些天分。而成为百万富翁主要靠的是耐心和自律。
下面是《邻家的百万富翁》的一些观察发现:
1、百万富翁很节俭。尽管肯定会有例外,但大多数的百万富翁都很节俭。他们积累财富靠的不是比其他人赚得多,而是省下自己赚来的钱。
2、百万富翁不会铺张地购置车辆。大多数百万富翁的车都会开很久,有些会开得特别久。虽然未必不会在开的车上花钱,他们一般不会一两年就换一辆新车。他们的车往往会开上十年甚至更久。
3、百万富翁住得简朴。典型的百万富翁一般只住在不到其资产净值10%价值的房子里。他们不大住所谓的豪宅。住普普通通的房子,他们可以照着那些钱比他们少很多的人的开销标准过日子,也就减少了社会压力,可以较为奢侈地买衣服、买车和度假。
4、百万富翁会存钱。百万富翁往往能自觉地省下数量可观的个人收入,有时它的比例甚至能达到40%。而绝大多数美国人只能省下个人收入的4%。
5、律师当上百万富翁的不多。肯定也有律师成了百万富翁,但像律师或是其他那些在大城市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里工作的专业人士,成为百万富翁的并不多。书里发现,这类人在强大的环境压力下容易挥霍他们丰厚的收入,很难积累大量财富。远离消费水平高的职业和工作环境,有助于学习储蓄和投资,而不是消费。
6、百万富翁也是企业家。大多数百万富翁都拥有一家企业。它们或许不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入,却能在日后成为很有价值的资产。退休时,百万富翁不但能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从储蓄投资里获益,还可以卖掉值钱的企业,扩充自己的退休基金。
因此,如果你过得已经很节俭了,那你已经过得像个百万富翁了。如果你还年轻,坚持把赚的钱都存起来或者拿去投资,到退休的时候,就能存够100万美元,甚至更多。但别自己骗自己,就算过上四十几年,也很难把区区1,000美元的储蓄金变成100万美元。富翁们告诉我们:积累财富靠的是自律、生活节俭和坚持储蓄。
我赚得多了,手里的钱却少了。怎么回事?
花钱从来不是什么难事。你赚得越多,就越容易花钱;结果,你反而不如以前每个月赚钱更少的时候有钱。
下面几招可以帮你制定出一个家庭计划,每月省下更多的钱。
1、设定财务目标。和你的伴侣一起,设定一些明确的财务目标,激励你们朝着目标努力。
2、排定花销项目的优先顺序。用钱要分轻重缓急。存钱应该被排在最靠前的位置,最后才是娱乐。这之后如果还有富余,再用到不紧要的项目上。
3、把钱存到不容易取的地方。参加401(k)退休福利计划[1],就能增加取钱的难度——确实很难取,如果还没退休就取这笔钱,要支付罚金。个人退休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IRA)和529助学储蓄计划[2](529 College Savings Plan)的特点也都类似,都是存钱容易、取钱难。
4、少用信用卡。别刷信用卡买你买不起的东西。把信用卡当成了解你开销情况的简易途径。当你发现银行里已经没钱买东西的时候,就别刷信用卡了。
5、做预算。未必非得做预算,但你需要一样类似的东西提醒自己,每个月不要花太多钱。把你外出吃饭、逛杂货店、娱乐、买衣服以及其他项目的个人开销情况都分门别类地记下来。注意:有些项目是免不了的——你不可能不吃饭,不穿衣——但是哪怕是逛杂货店,花多少钱主要还是由你决定。
6、执行预算。只有你自觉遵照预算做,预算才有价值。监督好自己。记住,这样做不是让你在商场里惨兮兮地连一口奶昔都不能享受。这是为了帮你完成人生的大事,比如:分期付款,买到一套不错的房子;或是在店里买到一辆难得的好车。拿你的目标提醒你自己。
7、为突发状况储备雨天基金。你应该找一天将一年的消费开支存进雨天基金的账户。这件事不容易办。从500美元开始,逐渐往账户里存入几千美元。但你会发现这些基金对防止小灾祸变成大灾难很有帮助。
按这些简单的指南做,你可以为你的家庭设定财务目标和财务愿景,指导日常决策。钱永远买不来快乐,但是把钱管好,心里就不用担心,你就能把全家的重心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购物狂,这是给你的金点子!
事情似乎很明显,如果你没钱买你要的东西,就不该去购物。但世界上总有很多人买了自己负担不起的东西。如果你自认为是个购物狂,下面几招可以防止你在没钱的时候还买一些你不需要的东西。
1、没钱购物就别去商场。不要“光为吃午饭”就跑去美食广场。不要把衣服拿到商场的商店里干洗。不要在商场的药店里领处方。没钱花的时候,离这些地方远些。
2、不要靠看QVC[3]或是HSN[4]公司的电视导购节目,逛店买东西。当一样东西特价促销、所剩数量不多、马上要被抢光了的时候,说服自己不去买实在太难了。而说服自己根本不去看这些频道要容易得多。
3、快速跳过商业广告,只看电视节目。商家在电视广告上投入了高达几十亿的巨资。如果没效果,广告商就不会做广告了。让麦迪逊大道的广告商没办法劝你买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别听他们的!
4、别去看你钟爱的购物网站——不管是亚马逊还是别的网站,统统别去看——等你有钱了再去买你要的东西。另外,买完你要的东西就离开。要快。
5、别去研究还不准备买的东西。如果你打算三年后换新车,订《名车志》是危险的,花时间看网评、了解车的价格和交易情况也是危险的。对洗衣机和烘干机、冰箱,以及其他各种大件商品而言,道理也都一样。到了真要买的时候,有的是时间研究。
6、进屋前,就把拿到的商品手册扔掉。你从邮箱抽出商品手册以后,要迅速把它扔进垃圾桶。不要留着它们,它们的封面会一直央求你仔细看看上面的特价、新颜色和绝妙设计。直接对商品手册说“不”,要比看到第44页上的一件漂亮上衣再说“不”要容易得多。
等到你把生活里的购物提示统统抹去时,你会发现,你买东西的时间少了,你花的钱也少了。不知不觉间,你就改变了你的购物习惯。
三招改掉你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不是只有你才喜欢花钱。很多人在花钱的时候都会有快感。这种消费时的快感,或许正在把你慢慢逼进破房子里。下面几招可以帮你改掉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说,一个习惯实际是由触机、惯性行为和奖励三步组成的。书上说,习惯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养成,都会遵循这个模式。触机就像一个触发器。“我的手机哔哔哔地响了”就可以作为一个触机。接着,我们用惯性行为——也就是习惯本身——作为回应,比如:我会先检查电子邮件、脸书和推特,十分钟后继续工作。然后,我们会得到奖励,比如:某个人和我互动,让我感受到对方的爱。
花钱同样遵循这个简单的模式。商店里,我们会被各种吸引我们买东西的信号包围。对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来说,最大的诱惑是大减价。大减价为我们花钱寻开心找到了理由。奖励真的是我们得到了新的东西么?可能不是。奖励可能只是我们花钱换来的一点点快感。怎样打破这个习惯呢?
1、警惕触机。如果你爱逛商店橱窗,原本只是看看,最后却会买东西,那就别再看了。去找其他不坑害自己的事做。如果你的预算很紧,逛店也许纯属折磨。
2、关注惯性行为。找出你花钱买自己实际不需要的东西这件事背后的原因。你能做哪些事来替换原先的惯性行为呢?如果你会花很多钱买衣服,就和自己商量一下:你在不买自己想要的衣服时,可以去做其他自己喜欢又不很费钱的事。不买可爱的新上衣了,就去美食广场买苏打水或者冰淇淋。改变惯性行为。
3、寻找奖励。如果你改变了惯性行为,感觉却不好,你的渴望或许没有得到满足。试试换一种替代事项。试试去看场电影,租DVD看,或者做别的任何事,看看能不能少花钱得到同样多的快乐。你很快就能改变这个习惯存上钱!
记住:如果你买了一件降价出售的东西,却不需要它,那还是花了冤枉钱。想知道你有没有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不妨清点一下你的衣橱。如果发现很多你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衣服,你就可以从习惯疗法中受益了。读读《习惯的力量》。
花了太多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你能改得了!
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挥霍一下,花很多钱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这并不代表你会面临财务问题,甚至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你可以好几天,必要时可以好几星期,自行削减开支,抵偿挥霍掉的钱,让一切归于平衡。可如果你真的有了问题,养成了挥霍的习惯,你未来的财务情况将岌岌可危。
首先,我们来做个财务诊断,看看你是否真的有了问题。你信用卡里的欠款现在超过了你全部的现金了吗?换句话说,你今天可以一次性还掉所有欠款吗?如果做不到,你或许就有问题了。现在,再想想看:你在过去六十天里有没有买过现在还没用过的东西呢?如果只有一两件,问题不大。如果你在房间游走,打开衣橱和橱柜,发现了你从没穿过的夹克,从没穿出屋子的鞋,从没放进洗碗机的厨房用品,上衣或是衬衫上还挂着标签,露营装备从没沾过灰,家居装饰品塞在壁橱里却从没装饰过房间,你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甚至从来没用过,那你已经有问题了。接着往下看!
现在,想想看:你为什么会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我可不是心理学家;我挺爱花钱的)。买东西为的是满足需求,可能是想获得权力或是操控感,这些需求应该来自生活的其他方面。抛开花钱,想想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尤其要想想,你因为哪些事想要购物。或许是因为老板给你的感觉。任何让你觉得虚弱、焦虑、不被欣赏的事,都可能引发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或许就能找到取代购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或许是时常出现的账单,让你因为缺钱而焦虑,所以会刷卡购物,(徒劳地)想重拾对财务的控制。或许因为办公室里的老板轻视你,取笑你的贡献,你花钱想获得某种支配感以作补偿。或许你的另一半或是孩子觉得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你感觉没有得到欣赏,所以用挥霍抚慰你受伤的情感。
如果能找出诱因,找出想买东西背后最大的驱动力,或许就能知道怎么做能够减轻诱因带来的影响。单单明白你想买东西是因为老板朝你大吼大叫,你就能够抵御购物的诱惑了。你甚至可以往前迈一步,找你的老板谈谈这个问题。如果不管用,你甚至可以找一份新工作。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或许能让你重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这或许需要些时间,但每次有挥霍的冲动时,问问自己“为什么?”找到了答案,你或许能一次解决两个问题:既能改变或者摆脱不健康的状态,又可以不再乱花钱。
哪些东西就算没有也能生活?四条标准帮你做决定
每一个想要花少点、存多点的人,常常需要判断,哪些东西就算没有也能生活。庆幸的是,已经有美国人去面对这个问题,虽然很少。大多数美国人往往把“我没有它还能生活吗?”这个问题里的“它”,理解成:普拉达包、苹果手机(iPhone),而不是食物或者药物。究竟如何判断哪些东西就算没有也能生活呢?
1、评估功效和收益:如果你有四个孩子,洗衣机坏了,无法正常运转,这件事很快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洗衣机的功效和收益,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会买它。然而,我们很难断定一件可爱的新款上衣的功效。除非你连一件上衣都没有,否则就算不买这件上衣,家里还有另外半打衣服可以穿。没有它,你照样可以过日子。
2、看看买不买得起:假设你外出跑腿,感觉累得要命,于是在星巴克停下来,点了一份司康饼和一杯冷饮。你如果不是天天这样做,就不会破坏当月预算,同时还能让自己休息一会儿,扛过忙碌的一天。但是,停在诺德斯特龙百货公司[5],买一双300美元的橡胶底帆布鞋犒劳自己,可能会动摇预算,让几个星期的辛苦化作泡影。
3、看看是个人需要还是大家的需要:上次你丈夫事先不和你打招呼就给自己买了350美元的新高尔夫推杆,你很可能气得想用膝盖把它折断。但是,如果他走过来向你建议,花大约350美元,带全家去小木屋过一个长长的周末,你会欣然接受吧。如果能让大家偶尔奢侈一回、一起乐一乐,即使预算会受影响,大家却都更容易接受。
4、考虑预算:如果你够幸运,连新款的杜嘉班纳手袋都买得起,那就再接再厉让自己更有实力些。可如果预算里不包含盖璞服饰店的新款手袋,就算它的价格是杜嘉班纳包的1/20,也和你家没太大关系,你仍然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