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推荐序:创业路上,我的榜样
文/哈爸(大V店创始人)
有一段时间,《请关爱你身边的创业者》一文在创投圈流转。作者是因深入报道创业家心理健康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的杰西卡·布鲁德(Jessica Bruder),他说:“我身边不少创业的朋友,都或多或少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创业,不只是媒体报道里的激情万丈、融资成功时的春风得意,更多是在压力、焦虑、抑郁、苦闷中艰难挣扎。内心再强大的创业者,同样也有无法逃避的脆弱一面。”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深以为然。在那篇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不掩藏情绪,留时间给家人,控制自己的财务风险……这些当然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有多少创业者能做到呢?
创业需要榜样
对我来说,更好的办法是,和方华(大V店创始人&CEO)聊聊天、互相激励。而有很多情况需要独自面对时,我就会想想我的榜样会怎么做。创业路上,不仅需要创业伙伴的相互扶持,也需要榜样的力量。
我的创业榜样就是俞敏洪老师。
我很高兴俞老师这本书里有《寻找生命中的精神榜样》一文。他说:“你把潘石屹、马云、柳传志或者我本人作为榜样也可以。总之,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榜样,并从榜样的身上得到力量,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
在一些人眼里,俞老师或许不够“性感”,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所谓的高科技好像关系不大,不适合做创业者的榜样。其实不然。作为创始人和CEO,他把新东方做到在美国上市。很早之前就是《赢在中国》的创业导师。2014年又与盛希泰先生创办了“洪泰基金”,既是企业家又是创业者,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投资了近百个创业公司。经历如此丰富的俞老师,更难得的是愿意主动分享,称自己为“洪哥”,让别人得以直接亲近、了解他。
如果说,创业路上需要榜样,俞敏洪老师无疑是不二人选。这绝不是因为他投资了大V店,但也正是因为他投资了大V店,在这本书诞生之前,我就得到了深入了解他的机会。
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获得他的投资,但是,在这本书里,每个创业者能得到的远远超过几百万的投资。在这本书里,你或许看不到系统的创业理论,但你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创业榜样。
创业要解决真需求
俞老师多次在公众场合提到大V店。2015年两会期间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2014年)我投资了一家微电商,一些妈妈不用上班,在家从事电子商务就可以有3000元到5000元的月收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元旦,大V店为妈妈们举办了一次线下活动,邀请俞老师做分享。当时,他拄着拐杖进入会场,原来是陪儿子滑雪时严重摔伤,还在康复中,但他还是来了。我们给他搬椅子,他拒绝了,就这么拄着拐杖讲了一个多小时。
在分享时他说,如果是一个商业活动,他肯定不来。“但我一听说是妈妈们,那我想非来不可了……我特别关注妈妈群体,是因为我关注中国孩子这个群体。孩子成才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因素,是跟妈妈相关的。现在尽管女人男人都要闯天下,但是女人更不容易。中国妈妈是最需要服务的群体。”
俞老师其实并不愿意在公众面前“宣传”自己投资的公司。一来,他投资的公司很多,宣传哪个不宣传哪个,顾此失彼;二来,这些创业公司都还没有上市,有些甚至还没有定型,宣传哪一个都有风险。但我觉得他对大V店似乎有特别的眷顾。为什么?在这本书里,他有提到他喜欢的创业者:“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说,俞老师,只要你给我投钱,我保证三年以后给你一个上市公司。我会跟他说,我要的不是上市公司,我要的是你投入地做一项有意义的事业,给社会增加价值。做到以上两点,如果你能同时把它做成一个上市公司,我会非常开心。如果没有做成上市公司,但这个项目依然在为社会做贡献,我也会非常开心。”
有这样的投资人,绝对是创业者的福气。我们也越发坚定地要做“有意义的事业,给社会增加价值”,努力为妈妈们服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妈妈。而他看到的商业计划书,绝大多数,甚至达到80%都是想着去解决一个伪需求。这是他所不喜欢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合伙人
今年3月,我写的《你错了,比CEO更难做的是联合创始人》流传甚广,俞老师也为之点赞。其实,在“做好联合创始人”这件事情上,俞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并没有看过俞老师直接讲怎么做联合创始人的文章,这本书我感觉也主要是针对创业公司的CEO的,但这并不是说其他创始人就没有看的必要。恰恰相反,我觉得不是CEO的创始人更应该看一看,最起码可以知道做一个CEO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如果知道自己不具备一个CEO的能力,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就不会发生那么多合伙人的内讧。
当然,不能因为有这么多内讧的例子,创业者就拒绝找合伙人。俞老师在书里旗帜鲜明地说:“一个孤军奋战的人也许能成为英雄,但他却不能成就事业。”最为大家知道的,当然是他和徐小平、王强之间的故事,但更影响我的是他和盛希泰先生(泰哥)之间的合伙关系,因为大V店也是我和方华两个人一起创立的。俞老师是上市公司董事长,泰哥则是前华泰联合证券公司董事长,这样两个人在一起都能处理好合伙关系!我想,可能是他们对对方都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分工明确,也彼此欣赏。俞老师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创业项目,用自己做企业的经验判断项目,而洪泰基金的日常管理等具体事务则应该是泰哥在处理。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俩都没有在公众场合说过自己是洪泰基金的CEO,而称自己是创始人,或者创始合伙人。
现在,我在大V店不做日常管理,也不负责具体业务,而是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虽然这是比较虚的事,但我心里很踏实,一是因为方华知道并认可我这样做,二是因为有俞老师这个榜样先行。
况且,在这本书里,俞老师有提到“实和虚的营销”:“所谓实的营销,就是营销产品;虚的营销,就是营销品牌。此外,在中国经营企业,品牌营销往往还跟个人营销结合在一起。个人品牌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品牌的成长,而企业品牌的成长倒过来也带动个人品牌的成长,这两个加起来形成公司强有力的虚的营销。”这比“创始人要做网红”的说法更让我有底气。
创业要正确地做事
俞老师很强调创业者要有“家国情怀”,要有理想。前面也提到他喜欢有意义的事业和给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与此同时,他也强调要正确地做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俞老师在自己的公众号“老俞闲谈”里发过一篇相关的文章,没有收录在这本书里,是《中国人为什么缺少见识和远见》。
在文章最后,他讲了新东方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什么叫“正确的做法会带来良好的结果”。他提到,几年前,新东方一直要求员工不断提高收入,也就是追求金钱,但结果却不好,失去了很多学员和家长的信任。一年后,他要求取消对收入的考核,代之以对老师素质、教学质量、客户满意率等的考核,员工的收入反而增长了。
这篇文章,他当然不只是写给我们看的,也不只是写给创业者看的。但作为创业者,看到这样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我在朋友圈转发了,方华也转发到我们的核心伙伴微信群,并把最后这个小故事特别复制出来与大家分享。不仅如此,这篇文章还引发了我们长久的思考和讨论:大V店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原来是销售额,是用户数。但看了俞老师的文章后,我们知道这些都只是结果,而只要做好对的事情,结果自然会好。
创业需要突破,走出舒适区
大V店自创立以来快两年了,在方华的带领下,不断聚集牛人,公司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目前同事有近300人。这对我们,尤其是对方华来说,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公司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突破,需要走出舒适区。
最近一两个月以来,尤其是我们搬到新的、舒适宽敞的办公室后,公司里的创业氛围没有那么明显了。我和方华都在反思,觉得原因和瓶颈在我们自己身上。
是的,每个生命都需要突破,很早之前,方华就建议我多结交朋友。我的妻子、父母、哥哥也都劝过我多走出去,与别人交流。但我就是没有行动。
泰哥有一次来大V店,给同事们做分享时就有提到:创业者要“榨干”身边所有人。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势利,其实与俞老师说的“我认为,做好一件事,一定是资源、能力和理想相加,最后的结果不是等于3,而是300,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同一个意思。在《创业之前,先审视自己》一文中,俞老师把社交能力放在第五位:“做事业就是要与人打交道,所以,我觉得社交能力对一个企业家或创业者来说十分重要。”而这,正是我最缺乏的。与人打交道,会让我觉得非常难受。
但让我心存希望的是,俞老师原来因为自卑,也非常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甚至在大学都没有交过女朋友,但现在他的朋友满天下。俞老师能做出这样的突破,我也能!我想,这应该就是榜样的力量。
现在很多人读书追求速成,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读”完一本书的浓缩“干货版”。对俞老师这本书,我想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它的语言足够简洁,不像很多翻译过来的创业类的书那么艰涩难懂。它的内容足够丰富,关注到创业的方方面面。任何浓缩和总结都有损这本书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成为你的榜样,那他的只言片语都有可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启发和影响。所以,这篇文章我其实可以一直写下去:比如回到文章最前面的那个话题,创业者如何面对压力,俞老师说“在绝望时修炼自己并善于等待”;比如创业者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分配读书、学习的时间。甚至,附录《我的一天》对我都有影响(没有跑步习惯的我,读完这篇文章的第二天早上就起来跑步了)。
所以,当出版社的编辑说:“如果让您和俞老师说一句话,您最想说什么?”我心里第一时间就有了答案。我把这个问题也抛给方华。“谢谢!”他的答案和我的一样。
谢谢您,俞老师!
本书使用说明:在每一章开始设置了“我的困惑”栏目,你可以在阅读之前写下和本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和困惑;读完这一章之后,可以在“我的心得和收获”栏目随时记录你的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