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版说明
一九九八年,南师怀瑾先生寓于香港时,撰写这本《话说中庸》。也像写《原本大学微言》一样,先生每日深夜写千余字,次日再由宏忍师打字,其间往复修改三数次之多,才告完稿。
这本书稿,本拟继《原本大学微言》之后即行出版,但是阴错阳差的人事变迁,以及内外其他因素,这本书稿却未能及时出版,一拖就是十几年至今。
二〇〇八年,先生交代嘱咐,先将蔡策先生记录的《孟子》所余各篇,编辑整理出版,然后再行出版有关《中庸》的这本书。
奈何《孟子》最后三篇尚未及出版,先生却意外地悄然离世而去。
面对这本书稿考虑再三再四,决定将原书稿保持一字不变,另将整理后的全部书稿作为附录印出。所作的整理,只有调整长句变短,段落拆解分开,以及简化字句,另多加小标题等,希望国学涉入较浅的读者,易于了解。例如:
原稿:但这也不能说完全是在上位者使野有遗贤的过错。
编改:但野有遗贤,也不能说完全是在上位者的错。
原稿:那是自己平常对家庭父母亲属之间,并没有做到合于人伦之道的孝顺品行,所以便没有得到朋友社会之间的赞许和称誉。
编改:由于自己对父母亲属,没有做到合于人伦之道的孝顺品行,所以得不到朋友社会的赞许和信任。
原稿:“诚”,就是天性本具率真的直道,但它赋予在每一个人生身之后的后天人性之中,人们却需要借重学养的修行,才能重新返还而合于原先本有具足的自性。
编改:“诚”,就是天性本具率真的直道,但人出生后的后天人性,却需要借重学养修行,才能返合于本有具足的自性。
先生的原稿,是以讲课的方式撰写的,不像一般论文那样严肃,目的是使读者易于了解。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斟酌考虑甚多,难以圆满,也因自身学养能力不足之故,只能勉力而为。
另外,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搜集整理,先生的简单年谱已初步完成,特附录于书后。
协助工作的,除宏忍师、牟炼外,彭敬始终参与修订工作,十分辛劳,忙碌了一两年,这本书终于可与读者见面了。
刘雨虹 记
二〇一五年元月